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二、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三、通过实例,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1.幻灯片展示《春》中描写春雨的段落,引导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幻灯片展示《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学生朗读讨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用幻灯片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层次感
注意景物的远近、主次, 形成空间感。
景物的特点与表现
自然景物
山、水、花、木等,表现 其自然美。
人文景观
建筑、园林、雕塑等,反 映文化与历史。
情感表达
通过景物寄托情感,表达 个人感悟。
03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04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描写 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 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其人文 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 养其良好的文化素养。
02
写作实践
01
总结词:写作指导
02
详细描述: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转化为文字,教授他们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03
总结词:写作练习
04
详细描述: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景物进行描写,要 求他们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评价与反馈
总结词:作品展示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 给予评价和建议。
课程主题,激发他们对景物描写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词:回顾知识
详细描述:回顾之前学过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为新课做准备。
观察与讨论
总结词:指导观察 总结词:小组讨论
详细描述: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景物的特点,如色彩、形 态、声音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详细描述: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和感受,互相启发和补充。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的自然景物写作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并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自然景物,学生尝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多写作。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评估学生的写作进步。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互动,了解学生对亲近自然和保护环境意识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锻炼观察和写作能力。

2. 邀请自然摄影师或作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拍摄或写作自然景物时的经验和技巧。

3. 开展自然景物写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空间。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写作情况和家长的看法。

初中景物描写教案

初中景物描写教案

初中景物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捕捉景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景物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景物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引发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景物描写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角度、词语选择、句式运用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3. 实践训练:教师给出一个景物描写的话题,如“校园一角”,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4. 展示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的景物描写作品,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提高景物描写的能力。

4.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景物描写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景物描写教案

景物描写教案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能力目标:学习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教学难点:通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你看到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时,你一定很想把见到的美景记录下来,和别人一起分享,因此学会自然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二、方法指导(一)景物描写的含义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二)描写景物的技法1.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2.正面、侧面结合描写景物。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4.点与面的结合5.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

6.运用一定的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

三、文题展示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

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

300 字以内。

四、写作指导暴雨倾盆,秋天枫叶似火,冬天雪花纷飞等。

除了写某一季节独有的景致,还可以写某个景物在某一季节的特点。

要把“我”对所有季节的喜爱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范文评析六、课堂小结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完美整理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未1204 1948《亲近自【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教学重难点】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教学方法】多重对话法。

【教学过程】1、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

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

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

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

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

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描绘自然景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抓住其特征。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描绘的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各种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描绘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3. 交流法: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观察心得。

3. 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自然观察活动,积累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然观察活动中的所见所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技法讲解:教师讲解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强调抓住特征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学生动手描绘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优秀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分析其抓住特征、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2. 学生模仿优秀文章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八、拓展延伸1. 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比赛,用镜头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

2. 组织自然知识问答活动,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自然写作的兴趣。

十、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写作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案中提到的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写景作文教案实用9篇

写景作文教案实用9篇

写景作文教案实用9篇写景作文教案 1导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导学重点: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特点。

导学难点:写景的过程中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

预习案:、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二、指导学生到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览,仔细观察,做好下面记录,并将记录的材料与同学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景物名称、景物所在位置、景物的主要特点。

)导学流程:一、教师谈话,导入本次习作的内容。

(2分钟)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2分钟)三、检查预习情况。

(10分钟)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1)了解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特点的不同写法。

(2)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特点。

(3)写景的过程中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

2、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准备:指导学生到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览,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将记录的材料与同学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明确要求,小组交流。

(20分钟)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__题。

3、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4、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__。

5、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美的文章。

比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赤壁赋》,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写景)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写景状物散文,第三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山水游记类散文,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些文章不只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而且在景物的描写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大家对写景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那么怎样把你的感受体现在实际的写作中,写出好的写景文章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讨论的内容“写景要抓住特征”(板书)
(二)课题讲解
哪位同学能说说“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个命题的重点在哪?
对了,抓住特征,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景物特征,怎样抓住景物特征,要怎么写出景物的特征,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讨论的问题。

下面,我们先看下面的两段文字,大家找出里面所描写的景物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着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朱自清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故都的秋》郁达夫这两段景物描写,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呢?
这些景物,大家都不陌生,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板书)
那么,除了作者所写的这些特点以外,生活中的这些景物还有哪些特点呢?
看来呢,每个人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一样的特点,那么,作者为什么单单从众多特点中选择了一些来写呢?
这种独特之处,即我们所说的“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某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他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和他全然相似的,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新鲜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

在知道什么是景物特征之后,我们就要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了,“怎样抓住特征”,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大家呢都有买过水果,那怎么挑水果呢?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个“看”换个词说就是“观察”。

同样的抓住景物本身的特
点,首先要的也是观察(板书)。

毛主席说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的,没有观察如何能写景。

只有细致深入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

所以,同学们需要一双“火眼金睛”啊!
现在呢,是春天,前一阵子又总是在下雨,同学们对于“春雨”是否有留意过呢?它有什么特征呢,大家来谈谈。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春雨,我们有不同的感受。

观察不仅要靠眼睛,他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等等,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有了观察所带来的“发现”之后,我们该怎样把他表达出来呢?请看朱自清《春》中春雨的描写,他是在怎样写的?(提示可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谈)。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雨农耕图)——朱自清《春》
下面,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写不少于100字的关于春雨的景物描写,注意运用我们所讲的观察、修辞、联想等。

请对比你们同桌之间的“春雨”,并与朱自清的“春雨”对比。

有很大的不同吧!那为什么同样的春雨,同样运用了修辞,还会有不同呢?造成不同的原因在那里?
显然光有观察、修辞、联想对于一个好的景物描写来说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独特的情感。

同样对于冬阳,有的同学喜欢,有的同学不喜欢,不同的情感态度会有不同的文字体现。

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景物描写要突出情感特点”。

同样的秋天,也是不一样的。

欧阳修、毛泽东、郁达夫三人笔下的秋天是不同的,大家一起来回忆下,他们三人笔下的秋天,所带有怎样的情感呢?
这些都是景物因人、因时、因地、因境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体验。

请大家在日常阅读中注意并收集,品味这些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事物。

还有一种呢是同一作家笔下的同一景物,同学们可不可以举几个例子。

老师呢,给大家提供一个素材“张爱玲笔下的月亮”
“今天晚上有月亮,稍带长圆形的。

像一颗白净的莲子似的月亮,四周白蒙蒙的发出一圈光雾。

对过有一个黄色的大月亮,低低地悬在街头,完全像一盏街灯。

今天这月亮特别有人间味。

它仿佛是从苍茫的人海中升起来的。

”——《十八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倾城之恋》“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

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

”——《金锁记》这些都是出自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月亮”不仅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有着鲜明的对应,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而且“月亮”在张爱玲的世界中的每一次升起,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蕴,融进了她对苍凉人生的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月亮”即张爱玲的“情”,张爱玲的“情”叶就在“月亮”上,
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写景中,不能把我们所讲的景物本身的特点和感情特点孤立起来,而应追寻两者的有效结合,做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板书)
好现在我们要解决最后一个问题“怎样写出景物的特征”,同学们能不能从刚才的讨论中总结出几点呢?
这些都是正确的,老师认为呢,写作没有固定的公式可言,要多写,多练,就像绘画一样,在别人的优秀作品中吸取精华,模仿他们,最终呢形成独特的风格。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有没有收获呢?这个应当体现在实际操练中,有一句话说,“你要发光,我才知道你是金子。

”下面请大家尝试下“发光”吧!
做练习题,第1题:“不用‘热’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天气的炎热和心情,写一个片段。


由于时间关系呢,这作为课后练习,大家可以参照必读篇目老舍《骆驼祥子》中对于天气之热的经典描写片段。

(三)结束语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有了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

用一支笔,去传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