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名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11、导入新课自然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如果不能,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我们饮用的自来水学生回答:”可直接饮用的有泉水,井水。

而河水,海水却不能直接饮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推进新课提问:浑浊的河水在静置一些时间后有什么变化?回答: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相对清,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3、实验演示净化桌上的一杯泥水(由于加了红墨水而显红色),加入明矾分析: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称为絮凝剂。

提问:如何将这些沉淀和水分开?举出生活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提问: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析:实验室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开现象:悬浮物沉到底部,水变得更清思考:井水也可用明矾净化回答:用沙漏将饺子和汤分开,用滤布将豆浆和豆腐渣分离等回答:都是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加深认识絮凝剂的作用4、学生实验分析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或错误提问:比较过滤前的过滤前和过滤后有什么变化?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清?过滤后的水仍为红色,为什么?如何将色去掉?展示: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简介活性炭。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能吸附水中的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除去色素和异味设问:自来水厂是如何将江水河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的呢?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提问:经过以上处理后的水,清辙透明,是不是纯净水了?为什么?分析: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

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和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的钙和镁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就会生成沉淀——水垢,像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的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习目标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2、初步掌握过滤与蒸馏的实验技能。

二、课堂引入【引入】没有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个缤纷的世界,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了。

这杯水就是污染之后的水,非常浑浊。

那么我们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这杯水变澄清呢?三、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55页,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观看课件图片】一、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二)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法2、吸附沉淀法:(1)常用吸附剂:木炭、活性炭;(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2)絮凝剂: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

3、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⑴过滤可以分离与的混合物⑵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⑶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⑷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分组完成】:《活动与探究》1、取水2、加明矾吸附3、过滤思考交流: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3、在生活中还能用什么来代替滤纸?【观察思考】: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水?取上面过滤过的液体滴在蒸发皿中,加热待蒸发后,大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水的净化》教案教学

《水的净化》教案教学

《水的净化》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净化原理和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帮助学生培养环保意识,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净化原理:过滤、沉淀、吸附、消毒等。

2.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消毒等。

3. 水质评价标准及水质监测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净化原理和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2. 难点:水质评价标准及水质监测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3. 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处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活性炭、紫外线消毒灯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3. 水质检测仪器(如PH试纸、浊度仪等)。

4. 案例素材:水处理工程实例、水质污染事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状况图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

2. 引导:提问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水问题,如水垢、水质异味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必要性。

3. 讲解:介绍水的净化原理和常见的水处理方法,结合PPT课件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沉淀池、过滤池等设备,观察活性炭吸附和紫外线消毒过程,体验水的净化效果。

5. 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水的净化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2. 学生对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水质评价和监测方法的熟悉程度。

4. 学生对水处理工程实例和水质污染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水处理行业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水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水处理厂,实地了解水处理过程和设备。

优质课教案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3.会做沉淀、过滤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的积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加饮水卫生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难点过滤操作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讨论法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铁架台(带铁圈)、烧杯若干、滤纸、玻璃棒、污水、明矾、药匙、洗瓶。

教学程序活动过程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启发诱导,探索新知一、自来水的净化流程[图片展示]自然界天然水水的图片,湖水、海水、河水、污水。

[思考问题1] 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哪些杂质呢?[配图讲解] 自然界中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大体可分为不可溶的杂质、可溶性的物质、细菌等。

[设问]自然界中的天然水显然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我们每天喝的水从哪里来?[板书] 一、自来水的净化流程[播放视频]我们首先到自来厂参观一下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图片展示]自来水的净化流程图。

[设问]每一步去除哪类杂质?[配图讲解]自来厂首先从取水口取水,水中的泥沙等易沉淀的杂质大部分已在水库中自然沉降下来了,我们需要通过加絮凝剂将水中悬浮的杂质吸附沉淀下来,经过过滤池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到活性炭吸附池,除去部分可溶性的杂质、除色、除异味,进入到清水池,最后投药消毒。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饮用的自来水。

[板书]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自来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把每张桌子上的一杯天然水净化成自来水。

边看图片、边思考,自然界的水中含有哪些杂质,积极发言。

观看视频,兴趣十足,情续高涨。

边看图片边思考,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每个步骤的目的。

疑惑,边听边思考,引发探求新知的欲望。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1]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1]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蒸馏水与自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经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践成绩。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求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过实验探求和讨论,培养先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经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求,体验探求的普经过程,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气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经过对水净化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先生关心、爱护、爱护保重水资源。

(2)经过先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求,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加强学习化学的兴味。

进而激发先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求欲。

【教学重点】培养先生科学探求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成绩。

【教学难点】探求水净化的普经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求为主结合其他方式【教具预备】1教师器具(1)多媒体、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等;(2)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烧瓶、碎瓷片、酒精灯、冷凝管、试管、锥形瓶2先生器具(1)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冷凝管;(2)河水、硬水。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看,这三杯水有甚么不同吗?(一杯是自然水,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纯水,)纯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先生)不能,由于有杂质等。

(老师)同学们回答正确。

这杯水我们不能饮用那我们经过甚么方法使河水变成自来水,使自来水变成纯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水的净化》。

(设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饮用的自来水是怎样的一个净化过程吗?(老师)好下方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播放视频)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老师)首先我们从水库取出,大家看这是未处理的湖水大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快,一些小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慢。

《水的净化》教案教学

《水的净化》教案教学

《水的净化》教案教学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净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水的净化概念:净化的意义、净化的方法。

物理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

化学净化方法:消毒、软化、离子交换。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的净化概念、原理和方法。

实验法:进行净水实验,观察不同净化方法的效果。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的净化方法和实际应用。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展示水的净化过程和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现场演示和实验操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污染现象,引起学生对水净化的兴趣。

讲解原理:讲解水的净化概念和各种净化方法的原理。

实验演示:进行净水实验,展示不同净化方法的效果。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的净化方法和实际应用。

总结归纳:总结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2 时间安排课堂讲解:40分钟实验演示:20分钟分组讨论:15分钟总结归纳: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水的净化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

教师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水的净化》相关章节教材。

实验器材:净水器、活性炭、沉淀剂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等。

5.2 参考资料《水的净化技术》:详细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和技术的书籍。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介绍水资源保护和水利用的相关知识。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网络资料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八年级《水的净化》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水的净化》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对水的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水的净化过程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此外,学生在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等方面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良好成效。
5.探究性问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与水的净化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并尝试自行解答。问题可以涉及实验原理、操作技巧、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3.家庭实践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在家中尝试使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如过滤、吸附等。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4.案例分析:针对生活中某一水污染事件,分析污染原因、影响范围及采取的净化措施。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等方式,形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分析报告。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唤起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讲解水的净化基本原理,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结合课本插图进行直观展示。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各种净化方法的实际效果。
1.完成课本后的习题:请同学们认真完成《水的净化》章节后的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净化方法、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的问题,以此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水的净化》参考教案

《水的净化》参考教案

《水的净化》参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净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起学生对水净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水净化的定义和意义。

探讨水净化的必要性和用途。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你们喝的水是怎样的?有没有想过水是如何变得干净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水净化的原因和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二章:水的污染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

探讨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相关的水污染案例。

引导学生讨论水污染的严重性和解决方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建议。

第三章:物理净化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介绍物理净化水的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等。

解释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进行简单的物理净化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解释结果。

第四章:化学净化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4.2 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净化水的方法,如消毒、软化、离子交换等。

解释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进行简单的化学净化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解释结果。

第五章:水的过滤装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过滤装置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过滤装置,如砂滤池、活性炭滤池、反渗透膜等。

解释各种装置的原理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

利用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几种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逐一探究净化水的原理。

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交流,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

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可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对其区别、危害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实验学会用肥皂水对硬水和软水加以鉴别。

通过生活中烧水时会出现水垢的现象,体会硬水软化的方法。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促进知识的建构与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方法。

2.知道硬水与软水、纯水与矿泉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努力学习回馈社会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过滤的操作方法。

2.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准备】
明矾、浑浊天然水、软水、自来水、肥皂水、滤纸、药匙、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药匙、课件等。

【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二、水的净化
1.沉淀(静置沉淀、吸附沉淀)
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3.吸附(活性炭)
4.蒸馏
三、硬水与软水
1.定义
2.鉴别
3.危害
4.硬水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