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合集下载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08级预防医学李琪学号:08550410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

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

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基尼系数,研究者一直持不同观点。

一方面,乐观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城乡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

而且,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同时,由于我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上升,并都在警戒线以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差距较大,因此提醒说,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

浙江的老百姓创业多,民营企业多,中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少。

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都高。

”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居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根据库茨涅茨的倒U曲线,中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似乎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但是我国的较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却低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但是我国的城乡收入总体差距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而且这还只是货币收入的比较,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位于世界最高水平的。

本文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现状出发,指出其历史因素、经济体制转型、政府的投入与支持不够等原因,厘清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并对今后政府的政策与改革方向提出建议。

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一、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的沿革(纵向比较)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其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如下表。

表1:1978-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以及收入比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316.0133.6182.41980 439.4 191.3 248.1 2.30 1981 458.04 223.44 234.61982 494.52 270.11 224.4 1.83 1983 525.96 309.77 216.21984 607.56 355.33 252.2 1.71 1985 739.1 397.6 341.51986 899.6 423.8 475.8 2.12 1987 1002.2 462.6 539.61988 1181.4 544.9 636.5 2.17 1989 1375.7 601.5 774.21990 1510.2 686.3 823.9 2.20 1991 1700.6 708.6 992.01992 2026.6 784.0 1242.6 2.59 1993 2577.4 921.6 1655.81994 3496.2 1221.0 2275.2 2.87 1995 4283.0 1577.7 2705.31996 4838.9 1926.1 2912.8 2.51 1997 5160.3 2090.1 3070.21998 5425.1 2162.0 3263.1 2.51 1999 5854.0 2210.3 3644.02000 6279.9 2253.4 4026.5 2.79 2001 6859.6 2366.4 4493.22002 7702.8 2475.6 5227.2 3.11 2003 8472.0 2622.0 5850.03.2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4)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1984年数据用“人均生活费收入”代替。

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及对策的分析修改

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及对策的分析修改

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及对策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开展,国民收入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日益扩大。

当前,不仅是城乡收入差距在扩大,行业间及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群众广泛的关注。

笔者以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为切入点,层层划拨,究其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种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因素分析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ine increases substantially,however,the ine distribution gap is widening. At present, not only dose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e widens, the disparty between industries and regions also presents a growing trend. Ine distribution disparity has widely caused social masses’ attention. Based on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ident ine distribution gap, the writer investigated various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narrowing the ine distribution gap of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the ine distribution gap;Gini coefficient;factor analysis改革开放的成果使我国经济开展的成就在整个世界都备受瞩目,然而,经济开展过热也使当前我国面临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所带来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

浅谈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中的曲折路程

浅谈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中的曲折路程

浅谈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中的曲折路程一、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不断完善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1978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自守的经济体,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绝缘”。

高度集中的经济列车在运行了20多年后,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陷入了空前的泥潭。

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元,农民则不到2.6元,全社会的物资全面紧缺,企业活力荡然无存。

然而,经过改革的初始、试点和探索阶段(1978~1991)到确立目标模式和基本框架阶段(1992~2001)再到2003年至今的以完善为主题的改革开放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在完善过程中,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然后,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递增7.9%。

其中1979~2006年年均增长9.6%,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最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

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15930元。

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种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工业更弱。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甘蔗、大豆分别居第三、四位。

关于中国基尼系数的研究

关于中国基尼系数的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第八届文献综述大赛按城乡分解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按不同分组分解基尼系数的各种方法,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根据按城乡分解基尼系数的方法计算了自1996年至2006年的中国基尼系数。

计算结果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全国收入不平等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分解城乡之间收入不平等城镇化The Studies on the Decomposed Chinese Gini Coefficient by Urban/Rural Residents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different approaches on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ratios based on different groups, the paper also prob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approach of decomposition the Gini ratios by rural/urban divide, the author calculates the Chinese Gini ratios from 1996 to 200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urrent dominant factor in the Chinese Gini coefficient is the Gini coefficient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the light of above analyses, the author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for policy-makers.Keywords: The Chinese Gini Coefficient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 UrbanizationJEL Classification: D63; I30按城乡分解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研究一、引言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标准有很多,如泰尔-L指数(Theil-L)、变异系数、平均离方差(又称库茨涅茨指数)和基尼系数等。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及对策分析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收入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日益扩大;目前,不仅是城乡收入差距在扩大,行业间及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只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用合理对策进行分配才能使人民生活幸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关键词:收入差距分配格局合理对策引言收入分配,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是富有成效的,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改革开放的初衷,也是推动改革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多样化,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中重新调整分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其分配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收入差距在逐步加大,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城乡及城乡内部差距十分显着;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如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收入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我国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由洛伦茨曲线而来,表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这一指标为国际公认,在0到1之间取值,取值越大,平等程度越低;并且为国际警戒线,到之间算合理,超过为严重不平等;对于我国,面临不平等的面积越来越大,逐渐由45度偏向90度的完全不平等;图1: 1978-2010年全国基尼系数图1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总体上是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变化很大;在1978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仅为,而在2000年左右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在2010年已达;在未来经济发展中,预计我国基尼系数可能超过,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东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54元,中部地区为16868元,西部地区则为15376元;东部地区由于自身区位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成为先富起来的地区,此外,中西部居民收入虽有提升,但跟东部相比差距明显;地理人文环境等差异条件、区域发展的政策性变化等均是造成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有所减小,但相对差距依然很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990年起波浪式上升,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达到倍,之后逐年下降,2015年缩小到倍,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见图2;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户籍制度的差别、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以及政策的倾斜等诸多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各行业间工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越来越大;从人均年工资看,全国机关约1.6万元;事业单位约万元;企业约万~万元;垄断行业约6万元以上;可见一些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是如此的明显,在2010年两会中,有政协委员提供材料显示,“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垄断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家庭收入差距家庭收入差距明显;2015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指出,我国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城市最高20%的家庭收入是最低20%家庭收入的19倍,农村家庭间的收入不均程度大于城镇家庭;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最为严峻的是,低收入家庭用于进行子女投资的资源很少,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在教育机会、劳动力市场中的机会等方面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劳动力市场中出现基于家庭收入背景的回报差异现象;有研究表明,家庭收入差距存在代际之间的传递现象,子女收入水平和父母收入水平存在正向关系;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分析国家的政策因素从政策方面看,政府对某些行业或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对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导致国家财富向企业、企业财富向个人倾斜,造成行业间和企业间竞争机会的不均等,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如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长期受国家政策保护,实行制度性垄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客观上拉大了行业间收入差距;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提倡部分人先富,然后带动后富,致使大部分人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得利,积累了一定收入,并且可以靠投资增值,造成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差距自然扩大;另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不断加大科研教育和第三产业的投入,逐渐将所其相关的单位国有化,推动着这些行业迅速发展,对于从事其他技术劳动或体力劳动的行业,投入力度小,工资增长速度慢,客观上也加剧着行业企业间的收入差距;非法收入和腐败因素加剧收入分配差距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局部利益或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毒,从而获取暴利;或欺行霸市、黑心宰客,从而暴富起来,形成了被社会关注的高收入群体;或一些掌握着行政权力和稀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寻求在行政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产生的巨额政策“租金”,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这突出地表现在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的划拨与交易、贷款及各种许可证的发放、稀缺资源的调配、上市指标和各种投资项目的审批等方面;虽然这部分人在总人口中比重不大,但其危害性不可低估,人们对分配不公的痛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非法收入者的反感,非法收入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削弱了人们对分配制度改革的信心,也加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市场经济要求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根据平等的权利进行公平竞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的平等或起点的平等;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行业垄断促使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某些特殊行业和特殊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它们与其他一般的行业和一般的企业处在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并且垄断行业在缺乏适当约束机制的条件下将垄断收益大量分配给职工个人,以致形成这些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如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等行业;这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合理扩大;2.税收调节不力税收对收入分配可以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防止贫富分化过分悬殊;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并不乐观,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漏洞很大;部分单位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用来发放工资以外名目繁多的各种补贴、奖金,以及各种财务制度不允许的开支,未在工资表中体现的个人收入,税务部门很难对其征收,部分高收入者,如私营企业主、从事第二职业的兼职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其收入缺乏有效的监控,也常漏征个人所得税;据有关方面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到储蓄总额的80%,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量的不到10%;低收入者如工薪阶层,由于其收入简单明了,却成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有人把这个现象概括为个人所得税“管住了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兴贵族”;富人大量逃税,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巨额损失,还使得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失效,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导致了“逆向调节”的后果,贫富差距由此进一步拉大;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积极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适当范围之内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要素在市场中按贡献分配;要素所有者决策的差异以及要素配置合理性的差异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激励机制;b、改革的先行推动者和早期实践者,他们可能会得到较高的收入;这种收入是他们投入产出的直接体现,也是社会对改革创新者的激励,这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c、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和多层次的购买力,可以推动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生产的投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d、差距的适度扩大可以让金融资本在少数人手中集中,形成更大的社会投资规模,从而增强资本积聚能力,推动社会经济更快地向前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的消极影响收入分配差距引起不公平竞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降低工作效率;劳动力素质差别的存在会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居民经济机会不平等的重要方面,并且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所引起的收入分配差距可能会产生收入分配分化的“马太效应”;1再者,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会导致个人权力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在市场经济中,权力和金钱常常是可以互换的;收入分配差距一旦扩大,高收入者很可能获得更大的权力,而权力的不均等又能成为收入和财富进一步扩大的源泉;这就是说,结果的不平等会导致和加深起点的不平等,起点的不平等反过来又会加深结果的不平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意味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后,收1郭聪:“关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社会现状探析”,。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08级预防医学李琪学号:08550410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

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

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基尼系数,研究者一直持不同观点。

一方面,乐观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城乡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

而且,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同时,由于我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上升,并都在警戒线以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差距较大,因此提醒说,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

浙江的老百姓创业多,民营企业多,中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少。

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都高。

”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居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

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2021 基尼系数

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2021 基尼系数

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2021 基尼系数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基尼系数
2.概述 2021 年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中的基尼系数数据
3.分析 2021 年中国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原因
4.总结
正文
一、介绍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它的取值范围在 0-1 之间,其中 0 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1 表示收入分配极度不平衡。

基尼系数越高,说明收入差距越大,社会贫富悬殊现象越严重。

二、概述 2021 年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中的基尼系数数据
根据《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 2021》发布的数据,2021 年我国基尼系数为 47.4。

这一数据较 1999 年的 43.7 有所上升,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过去 20 多年间呈现扩大趋势。

三、分析 2021 年中国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同地区、行业和人群的发展速度不一,导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展,使得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迅速增长,拉大了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

2.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低收入人群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和社会保障,从而加大了收入差距。

3.税收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收入再分配功能不足,无法有效缩小收入差距。

四、总结
综上所述,2021 年中国基尼系数上升至 47.4,反映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徐宽 :《基尼系数的研究文献在过去八十年是如何拓展的》,《经济学季刊》2003 年第 2 卷第 4 期 。 ② J acques Silber , Factor Component s , Pop ulation Subgroup s and t he Comp utation of t he Gini Index of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 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Ξ
程永宏
改革以来 ,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 、农村和城镇基尼系数基本上都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 , 且表现 出明显的阶段性 , 这一阶段性特征与改革的阶段性高度吻合 ;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自 1992 年以来一 直大于或等于 01 4 ; 城镇基尼系数及其贡献率增长最快 , 目前是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首要影响因 素 ; 城乡差距及其贡献率波动性较大 。
关键词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城乡分解 主观差距和客观差距
作者程永宏 , 1970 年生 , 经济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教授 (北京 100872) 。
一 、引 言
对改革以来全国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 、影响因素和现状的判断 , 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 问题 , 特别是近几年 , 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 中央政府也一再强调调节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目 前关于中国收入差距的学术争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中国收入差距水平究竟有多大 , 二 是中国目前收入差距水平究竟是否合理 。前者是一个实证问题 , 需要通过对经验数据的研究得 出客观结论 , 后者是一个规范问题 , 需要在准确的实证研究结果和正确的收入分配理论基础上 , 给出合乎逻辑的证明 。本文拟从实证和规范两个角度探讨这两个问题 。
Bhatacharya 和 Mahalano nis λϖ 较早提出一个一般化的基尼系数组群分解方法 , Moo kherjee 和 Sho rrocks λω做了进一步分析和论证 。该方法无需亚组收入分布不重叠的假定 , 但以出现一个 交叉项作为代价 , 该交叉项的大小取决于各亚组收入分布函数的重叠程度 ; 交叉项的经济意义
在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计算方面 , 李实 ②等根据两次全国性调查计算了 1988 年和 1995 年全 国总体基尼系数 ; 李强 ③等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 1994 年进行的全国范围抽样调查数 据 , 计算了 1994 年全国总体基尼系数 。这些调查对于准确了解当时全国收入差距的状况具有重 大意义 。但由于这些调查只是在个别年份进行的 , 无法提供长期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 , 于是 , 其他学者试图利用国家统计局城乡分离的统计资料 , 对传统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进行改进 , 计 算总体基尼系数 。例如 , 陈宗胜 、周云波提出一个 “分层加权”计算公式 , 并利用国家统计局 公布的统计资料计算过 1988 —1998 年全国总体基尼系数 ④, 但该算法存在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 ; 胡祖光 ⑤、董静和李子奈 ⑥也分别提出了一些经过修正的算法计算全国总体基尼系数 。由于一些 技术或前提条件方面的局限性 , 这些算法的适用范围都受到较大限制 , 难以用来计算长期时间 序列的基尼系数 。此外 , 王祖祥 ⑦计算中部六省基尼系数的方法对于计算全国总体基尼系数也具 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
Ξ 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 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研究”部分资助 , 项目 编号 05 &ZD049 。
① A. Sen , On Economic I nequalit y . Oxfo rd : Clarendo n Press. Oxford , 1997 , pp . 139 —148. ② 李实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 年第 2 卷第 2 期 。 ③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 (overall Gini coefficient) 是指 , 把全国所有居民看作一个整体 , 按全部国民收入在
如果以人均收入 (或其函数) 度量城乡差距 , 则情形 1 与情形 2 的城乡差距是完全相同的 : 二者城乡人均收入之比都是 10 。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判断 。事实上 , 情形 1 中 , 所有城 镇居民收入都远高于任一农村居民 , 这时 , 不考虑其他因素 , 所有农居民都愿意向城镇迁移 ; 情形 2 中 , 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收入为 0 , 远低于任一农村居民的收入 , 这时 , 几乎所有城镇居 民都愿意向农村迁移 ⑦。两种情形下 , 居民迁移意愿完全相反 , 怎么可能认为城乡差距相同 ? 居 民产生迁移意愿正是存在城乡差距的重要证据之一 ⑧。这一悖论就是由 “组间差距与组内不平等 无关”的设定所导致的 。
of A merican S t atistical A ssoci ation , 62 , 1967 , pp . 143 —161. λω D. Mookherjee and F. Shorrocks , A Decompo sition Analysis of t he Trend in U K Income Inequality , in
① 万广华 :《收入分配的度量与分解 : 一个对于研究方法的评介》,《世界经济文汇》2004 年第 1 期 。 ② 李实等 :《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经济研究》1998 年第 4 期 。 ③ 李强等 :《我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分析》,《科技导报》1995 年第 11 期 。 ④ 陈宗胜 、周云波 :《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 经济科学出版社 , 2002 年 , 第 26 —29 页 。 ⑤ 胡祖光 :《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经济研究》2004 年第 9 期 。 ⑥ 董静 、李子奈 :《修正城乡加权法及其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年第 5 期 。 ⑦ 王祖祥 :《中部六省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6 年第 4 期 。 ⑧ 向书坚 :《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回归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 年第 1 期 。 ⑨ R. M. Sundrum , I ncome Dist ribution i n L ess Develope d Count ries , Routledge , Londen and New York ,
Sp readsheet App roach and Application , A p p lie d Economics , 31 , 1999 , pp . 1249 —1264. ④ F. Bourguignon , Decompo sable Income Inequality Measures , Economet rica , vol. 47 , no . 4 , 1979 , pp .
要想客观地判断收入差距水平 、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 首先必须对某些关键性收入差距指标 进行定量的测度 。众所周知 , 度量收入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 , 这是由基尼系数相对于 其他不平等指标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所决定的 ①。改革以来 , 对中国基尼系数的经验研究出现 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 ② , 但同时也存在重要的缺憾 , 主要是 : 第一 , 目前大部分文献都只关注 农村或城镇内部基尼系数 , 对全国总体基尼系数 ③的定量研究极为有限 ; 第二 , 对全国总体基
可见 , Bo urguigno n 和 Shorrocks 提 出 的 加 和 可 分 解 性 条 件 并 非 没 有 异 议 。事 实 上 , Sho rrocks 在其 1980 年的论文中也承认 : Blackorby 等认为组间差距应该反映组内不平等 , 而不 应该仅仅以各亚组人均收入的函数度量组间差距 ; Blackorby 、Do naldso n 、A uersperg ⑨进一步
这一整体中的分配状况所计算的基尼系数 , 程永宏 2006 年论文称之为 “城乡混合基尼系数”; 考虑到 基尼系数的分解不仅限于城乡 , 还有行业 、地区等方面的分解 , 本文称之为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 这 样可能更全面 。
·45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4 期
尼系数与农村和城镇内部基尼系数的关系缺乏了解 ; 第三 , 所有研究都只涉及少数年份 , 改革 开放以来连续时间序列的农村 、城镇和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研究几乎是空白 。
T he Economic J ou rnal , vol. 92 , no . 368 , 1982.
·46 ·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也颇有争议 ①。Silber ②、Shujie Yao ③也分别用不同方法给出类似的分解形式 。 Bo urguigno n ④、Shorrocks ⑤⑥ 等 曾 经 指 出 : 基 尼 系 数 不 满 足 加 和 可 分 解 性 ( additive
deco mpo sabilit y) 条 件 , 不 能 进 行 完 美 的 组 群 分 解 。Bhatacharya 和 Mahalano nis 、Silber 、 Shujie Yao 等的结果也的确不符合加和可分解性条件 。加和可分解性条件主要是指 : 对一个收入 总体进行完全划分后 , 总体不平等指标应该可以表示成组内差距加权平均与组间差距的总和 ; 组间差距指标与总体不平等指标的定义相同 ; 组间差距是各亚组平均收入的函数 , 与亚组内部 不平等无关 。
1990 , p . 50. λυ 董静 、李子奈 :《修正城乡加权法及其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年第 5 期 。 λϖ N. Bhatacharya and B. Mahalanonis ,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India , in J ournal
在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城乡分解方面 , 由于方法上的缺陷 , 至今没有文献进行过这一尝试 。 向书坚 ⑧引用 Sundrum ⑨提到的一个分解公式 , 计算中国 1981 —1995 年的全国总体基尼系数 。 该分解式针对的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情形 , 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 : 两个亚组的收入分布完全不重 叠 。这在现实经济中是难以满足的 : 中国城乡收入分布高度重叠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λ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