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一

合集下载

领读经典-现代文学(1)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领读经典-现代文学(1)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领读经典-现代文学(1)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不包括()。

参考答案:《怀念》2.《围城》出版单行本是在()年,重印出版在()年。

参考答案:1947 19803.沈雁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参考答案:文学研究会4.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他甚至不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参考答案:车夫5.以下不是《雷雨》戏剧冲突特点的一项是()参考答案:曲折分散6.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京派文学”所标榜的文学创作理念?参考答案:趋向市民的通俗审美趣味7.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参考答案:和蔼可亲8.《呼兰河传》主要是作者童年时代和()在一起的时光参考答案:祖父9.以下不属于“民国四大才女”的是()参考答案:林徽因10.以下选项中不是《呼兰河传》中“我”的特点的是()参考答案:迷信愚昧11.《呼兰河传》中描写“跳秧歌”是在每年的()参考答案:正月十五12.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下列句子能体现人性美的一组是:()①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②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③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题:“翠翠,我就来,我就来!”参考答案:①②③13.以下哪项不属于视频中提及的沈从文文体的特点?参考答案:语言上虚词运用较多14.以下对《边城》文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祖父决意多做点儿事,等他把人渡完事再回家吃饭。

现代主义文学(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艾略特提出寻找主观感情的“客观对应 物”,把各种情景、事件、典故等搭配成 一幅幅图案来表达某种情绪,引起共鸣。
《荒原》——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
1922年,德国现代哲 学家斯宾格勒发表了 《西方的没落》第二 卷,同年10月,艾略 特的《荒原》在《标 准》杂志创刊号上亮 相。
斯宾格勒:西方文学 必将走向精神的荒原。
2、采用了荒诞梦幻的反理性反逻辑的结构形 式。
夸张变形(哈哈镜)
梦魇中的故事
3、在表现手法上,采用表现法来代替再现法。
艺术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是表现和 创造。
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跳跃性的自由 联想。
第二节 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 影响最大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有:
法国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奥地利里尔 克《杜伊诺哀歌》、《给奥尔夫斯的十四 行诗》,爱尔兰诗人叶芝诗集《塔楼》、 诗集《驶向拜占庭》;英国诗人艾略特, 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青鸟》。

第二章《对弈》——性堕落
那古旧的壁炉架上展现着一幅 犹如开窗所见的田野景物, 那是翡绿眉拉变了形, 遭到了野蛮国王的强暴: 夜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歌声顿时充塞了 整个沙漠,她还在啼叫, 世界如今还在追逐着, ‘唧唧’唱给肮脏的耳朵听。
“请快些,时间到了,明儿见毕尔。……明天见, 可爱的太太们,明天见,明天见。”
卡夫卡对异化了的人“不可名状的焦虑”。
3、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意识, 即认为世界与人生都是荒诞的。
荒诞即意义丧失,人拼命寻找幸福的 生活,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毁灭幸福,永 远在劫难逃。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强调表现内心真 实。
法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寻找失 去的时间,时间虽不可逆转,但可以被追 回。

现代文学概念

现代文学概念

现代文学概念
现代文学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它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反叛和创新,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特点。

现代文学的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追求:现代文学摒弃了传统文学的约束和规范,注重创
新和个性表达。

作家们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试图突破现有的文学形式和技巧,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2.现实主义倾向:现代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冲击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在现代文学中,作家们试图以直观的写实手法来描绘真实的社会和人类生活,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3.主题多样化:现代文学关注的主题涉及生活、人性、社会、
政治和心理等方面。

作家们通过多样化的主题和视角来探讨人类的困境、希望和追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学作品。

4.语言创新:现代文学在语言运用上注重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多
样性。

作家们尝试使用新的词汇、文体和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的表达力,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现代文学是一种对传统文学的超越和创新,追求个性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它展示了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特点,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一、授课课时: 4 课时二、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五四”新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熟悉中国新文学一些先驱的重要贡献,掌握新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 正文打下基础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新文学的发生五、教学内容: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一、五四新文学运动形成的原因1、近代文学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启发诗界革命,诗界三杰:黄遵宪、夏曾佑、蒋智由小说界革命 白话文运动新文体: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以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然条 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2、近代翻译文学的贡献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翻译分四期:A、第一期:萌芽期(1840—1896)B、第二期:勃兴期(1897—1905)本期最有影响的要算严复和林纾的翻译。

当时有“译才并世数严林”之称。

C、第三期:鼎盛期(1906—1911)D、第四期:嬗变期(1912—1917)本期翻译题材广阔,短篇增多,数量大。

翻译的贡献:带来思想的解放,文学观念的转变,创作手法的更新。

从而催生了现 代文学。

3、涌现出一批全新的作者队伍陈独秀、胡适、周树人、周作人、郭沫若二、胡适的发难——《文学改良刍议》1917 年 1 月《新青年》2 卷 5 号 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以记者身份提出 文学改良八事。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2卷 6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三、现代文学的特点1、崭新的文学价值观念2、新的文学表现形态3、新的审美品格四、文学革命的发展(社团流派与文学期刊)1、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 振铎、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流照等12人。

其阵地有《小说月报》《文 学旬刊》《诗月刊》等,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近百种(创作、译作),后来发展成员 100 多人,北京、上海、广州和开封等地均设有分会,其任务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 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名词解释

第一个十年诗界革命梁启超设想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但新语句要打破传统诗词格律与文言语法结构,这与保留古风格是背离的,于是退一步:把诗界革命目标改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

却拒绝引入新语句对传统格律与语法进行任何变革,因而晚清诗界革命限制在传统诗歌范围内,而向“散文化”方向努力,背离了唐诗传统而向宋诗靠拢,最终止步于宋诗的模仿风气中。

晚晴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等。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 1949 年才基本消失。

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春柳社中国文艺研究团体,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原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这类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再现生活,而是主张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向人们展示生活的压迫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被扭曲,故事往往荒诞,主题往往令人绝望。

现代主义文学 1·历史社会演变卡尔·马克思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

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

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

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发生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

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

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还包括1917年俄罗斯的十月革命。

当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受到质疑时,马克思的思想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潮,许多现代主义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

·科技与文化因素整个19世纪,主导欧洲科学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

在其影响下,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观念是指导文艺发展的主流观点,但在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极大地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物质宇宙观,科学世界变得微妙、复杂、难以把握。

电子理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相继诞生进一步摧毁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甚至极大地改变了语言。

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例如,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未来主义文学就是在新科技发展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

在哲学与文化领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导文学家深入开掘潜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直接影响了意识流小说。

现代文学(一)复习总结资料

现代文学(一)复习总结资料

现代文学复习(一)第七章30年代文学思潮1、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3、“左联”:(1)时间地点: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霞飞路召开。

(2)发起人: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阳翰笙等40余人(3)理论和行动纲领:艺术反封建阶级、反资产阶级,援助并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4)主要文学活动:①创办刊物。

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成立后的《拓荒者》、《萌芽》月刊等。

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③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④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⑤文学思想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

4、30年代重大的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

(3)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批判对象是新月派及其所宣传的人性论。

(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

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

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胡秋原一方强调艺术独立性。

第八章30年代小说(一)1、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的重要标志:(1)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2)长篇小说的成熟;(3)小说流派的涌现。

(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等)2、普罗小说:(1)成员:(主要为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楼建南、戴平万,以及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

(2)创作题材:一类是描写现实革命斗争的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另一类是反应大革命前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人生道路,形成“革命+恋爱”的主题模式。

20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1)

20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1)

2019《中国现代文学(一)》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发起“小说界革命”,竭力强调小说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的社会理论家是梁启超。

2、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4、批驳林纾对新文化运动大本营北京大学的攻击,申述北大“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的是蔡元培。

5、陈独秀“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的主张出自《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6、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

7、被鲁迅称赞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冯至。

8、以翻译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的新文学社团是未名社。

被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的是沉钟社。

9、倡导“真正专心致志写情诗”的新文学社团为湖畔诗社。

10、提倡“问题小说”并创作最力的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11、倡导“革命文学”,且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文学社团是太阳社。

12、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

13、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呐喊》。

14、鲁迅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15、《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

16、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7、现代最早对小说结构形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被茅盾称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是鲁迅。

18、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

19、茅盾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是叶绍钧!”20、五四时期以创作“教育小说”知名的作家是叶绍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新青年》1915年9月15《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有陈独秀主编,新文化运动即以次为肇事。

1916年2卷起改名《新青年》主要代表有鲁迅、李大钊等。

他将整个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峰同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文艺阵地。

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

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以及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为,宣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历史必然趋势。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主张以“革命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问题小说”1919下半年,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

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等。

它的形成主要受五四理性之光和外国小说刺激。

其主要理念是写实主义。

5“零余者”形象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同现实社会势不两立,宁愿贫困,也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以种种变态行为表示反抗。

郁达夫用其表现自己精神困境,并通过拷问自己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6象征派代表作家王金发,穆木天,提倡“纯诗”即强调朦胧,暗示的特点和“诗的贵族化”以及“独语体”和“谈话风”主要表现人的内心感觉,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7“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

有李大钊、陈独秀、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其主要特点立论坚实、短小精悍、富于战斗力。

8“语丝”派1924年11月创刊,1930年3月停刊。

主要撰稿人有周作人、鲁迅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其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

9“现代评论”派20年代中期出现,代表作家徐志摩,陈西滢等。

特点是自由,华丽。

“闲话家”、“贵族化的立场”。

10春柳社1907年组办,主要成员李叔同,曾孝谷等。

他们的特点是借鉴西方,以语言动作为表现手段,创造新的戏剧形式。

同时注重写实性,以建立新的演出方式。

11“二元三人”模式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限度,有三人构成,但是二元对称对峙格局,第三人起结构性作用,或是引发矛盾,或是提供解决矛盾的契机。

简答1鲁迅在《呐喊》,《彷徨》演化的的“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在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看/被看”:例如《示众》。

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

也没有主观抒情,议论。

只是一个场面“看犯人”,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只有一个动作“看”。

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种:“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

”由此构成了“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

根据“被看者”不同,分为两类A“祥林嫂”被看,文中看客背后隐含作者的一种看。

B看与被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

例《药》,“启蒙者”的努力变为笑料。

“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归乡模式”。

无论是《故乡》、《祝福》、《孤独者》,叙述者讲述他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构成复调。

《祝福》中“我”与鲁镇的关系,正蕴含归乡模式。

2《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辟洪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1)彻底破坏的“我”: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新人。

通过“黑暗中女性之”形象的表达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战斗的、雄强的民族精神。

(2) 自我崇拜的“我”: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的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人的价值得到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

(3)自我袒露的“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如《女神》中“我”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都真实表现了郭沫若胸襟开阔乐观的个性。

3《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1)两种想象力:雄奇与童真。

想象力的渊源:“泛神论”(2)形象特征:壮阔性、奇异性、飞动性(3)形象形式:自由体式、排比、复沓、对偶4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特点周作人是《新青年》,《雨丝》一派的主要作者,对现代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

他引进“美文”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而他的散文风格分为两种: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

前者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更加积极。

而后者却是真正显示周作人的创作风格,影响力更大。

其散文多闲谈体,追求自然而隽永。

典型风格为“闲适”。

且融入不同风格形式,使之形成平和冲淡、徐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周作人有叛徒+隐士的二重性格。

既关注现实,反抗黑暗;又尽可能远离激进,保持平和。

而他更倾向于“言志”即抒我之情。

因此言志派散文特点为闲适、青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

论述1《子夜》结构特征蛛网式的密集结构,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很有节奏,多种矛盾同时出现,互相纠缠,既有利于多侧面的展开主人公的多重性格,又便于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小说的结构形式与所反映的复杂内容取得某种一致。

《子夜》有三条主要线索:1、吴荪甫与工农运动。

2、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的冲突。

3、吴荪甫与家庭关系。

三条主要线索交织在一起,串联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内容和形形色色的人物。

从工厂到农村,从经济到政治,从家庭到社会等,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

有资本家,有买办资本家,有地主,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少妇,交际花,军人,差不多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各种人物都写了进去。

从人物出场的小细节,到情节发展的主线和副线关系的矛盾冲突,都表现出宏伟而严密、跌宕起伏又有条不紊、头绪繁多又舒卷自如的小说结构特点。

三条矛盾线索安排主次分明,吴、赵之争贯彻全书主要章节,中间穿插其他矛盾线索,彼此互为因果。

人物的心理描写负载着文化历史的内容。

吴荪甫的复杂心理活动与现代都市文化、政治、经济变动相联系。

2《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骆驼样子》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他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破产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以及其精神毁灭的过程。

祥子刚进城时具有一般小市民的精明,保有农民的纯朴、良好的职业道德。

但在“逃匪”和“孙侦探”等欺压下,祥子理想开始动摇,一再受挫,内心常有矛盾,失去了往昔的坚定执着。

之后成为虎妞的丈夫:祥子还保有体面,但未改做一个独立劳动者的初衷。

在虎妞死后,祥子精神已不存在,潜藏与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大发作,沦为一具行尸走肉。

虽然祥子自身的自私、不合群、别扭等性格致使他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但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却是把“人”变成“鬼”的社会。

祥子似乎注定被腐败的环境所著而不得不堕落,他想向命运搏斗而终于向命运曲服,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他的全部人性。

社会在城市化过程中已经道德沦丧,金钱腐蚀了畸形的人伦关系。

如虎妞的变态情欲等。

都让样子不得不沉沦于这个黑暗冷漠的社会。

小说通过祥子内心的感觉来写丑恶的环境如何扭曲人性,写他在环境的驱促下如何层层给自己的灵魂泼上污水,从洁身自爱到心中的“污浊仿佛永远也洗不掉”,最后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

最终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吞噬,自己成为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风。

3阿Q人物形象的分析。

1.“阿Q精神”的核心:精神胜利法2.《阿Q正传》接受史(1)40年代以前:国民劣根性的象征(2)50-70年代:强调阿Q是未庄的第一个“造反者”(3)80年代:从《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观念出发,重读《阿Q正传》。

强调阿Q造反的负面意义。

(4)近年来:“阿Q精神”人类学内涵探讨阿Q形象:胆小、怯懦、欺软怕硬、善良、精神胜利法(自尊、自大;自轻、自贱;忘却——奴隶性)重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时间、地点:1921年1月,北京发起人: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戏剧》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2创造社(浪漫主义)时间、地点:1921年6月,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陶晶孙等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宗旨:“为艺术而艺术”3新月社时间、地点:1923年,北京成员: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栏目宗旨:“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4语丝社时间、地点:1924年,北京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刊物:《语丝》周刊宗旨:社会批评、文明批评,“语丝体”5浅草-沉钟社时间、地点:1922年,1929年成员:冯至、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刊物:《浅草》季刊、《沉钟》周刊宗旨: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6湖畔诗社时间、地点:1922年,北京成员: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刊物:《湖畔》诗歌合集宗旨:吟诵爱情选择填空1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野草》(23):《朝花夕拾》:《故事新编》:3林纾(琴南):“林译小说”。

古文家,用文言意译的西欧小说。

4乡土小说:从“问题小说”起步,又称为“五四”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叶圣陶。

乡土作家的成熟作都产生于五四之后,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骞先艾(《朝雾》)、许杰(《惨雾》)等,几乎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显示了乡土作家的实力雄厚和20年代中期写实小说的粗具规模。

鲁迅:《孔乙己》、《风波》、《故乡》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

王鲁彦(1902-1944):《柚子》、《菊英的出嫁》、《许是不至于罢》彭家煌(1898-1933):《怂恿》、《活鬼》、《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台静农(1903-1990):《烛焰》、《蚯蚓们》、《负伤者》许钦文(1897-1984):《故乡》骞先艾(1906-1994):《朝雾》、《水葬》、《在贵州道上》、《盐巴客》许杰(1901-1993):《惨雾》、《赌徒吉顺》5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征创造社的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作家:郭沫若《鼠灾》、《未央》郁达夫《沉沦》小说集倪贻德《玄武湖之秋》《残夜》、陶晶孙《音乐会小曲》周全平《梦里的微笑》《楼头的烦恼》叶鼎洛《前梦》《双影》叶灵风《菊子夫人》《姊嫁之夜》腾固《壁画》《银杏之果》王以仁《孤雁》庐隐《海滨故人》淦女士《隔绝》郁达夫作品:《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迷羊》、《银灰色的晚上》、《沉沦》、《南迁》、《茫茫夜》、《采石矶》、《迟桂花》6冯文炳:(废名)《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春桃》{风格:东南亚异域特色}7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