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鲁科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鲁科版 必修2第一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周期: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而 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 顺序由左往右排列的 一系列元素。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结论: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族: 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 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具有电子层数相同的横行
七主分两边,七副站中间,
族: 零族排末尾, VIII族括纵三。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纵行
IA 主族 7个
零族 0
IIA
IIIA IVAVAVIAVIIA
副族 7个 第八族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判断正误
1. (1)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共16个族( √) (2)短周期元素中可能有副族元素( × ) (3)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 ) (4)元素周期表中Ⅷ族元素种类最多( × ) (5)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为1( × ) (6)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镧 系 元 素 和 锕 系 元 素 都 占 据 同 一 格 , 它们互为同位素×( )
2.确定下列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1)已知硒(Se)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的作用,其原子结
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4 周
期 ⅥA 族。
(2)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放射性元素氡,其原子
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86 ,位于周 期表中的第 6 周期 0 族。
3.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
C. N/C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件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记一记] (1)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与热水较缓慢地反应。
(2)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可以通过单质与水、酸臵换
氢的能力及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进行比较。 (3)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化学 必修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同周期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Y、Z,它们的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XO4、H2YO4、H3ZO4,则下
(2)H4SiO4为弱酸,H3PO4、H2SO4、HClO4均为强酸 ( ) (3)将HClO4溶液滴入Na2Si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对应离
- 子方程式为2H++SiO2 3 ===H2SiO3↓(
)
(4)非金属性:Si<P<S<Cl(
答案:(1)× (2)× (3)√
)
(4)√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练一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数越多,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 ) (2)碱性:NaOH>Mg(OH)2>Al(OH)3( (3)原子半径:r(Na)<r(Mg)<r(Al)( (4)还原性:Na>Mg>Al( ) ) )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互动探究区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微思考】
你能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原因吗? 提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同主族 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 子能力减弱,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知识点一 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性 【重点释疑】 1.相似性(R表示碱金属元素)
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探究 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
元素 (名称与符号)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自然界中 存在形态
氟(F) 无
氯(Cl) 溴(Br)
碘(I)
都为_7_ _+_7_价
都为_-_1_价
全部以_化__合__态__形式存在
元素 (名称与符号)
最高价 含氧酸
气态氢化物
2.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从上 到下呈现一定的递变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
(2)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这句
话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碱金属的阳离子很稳定,不具有强氧化性 。
【案例示范】 【典例】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 液中的铜单质 B.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升高
3.(2019·四方区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 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 关系的是 ( )
(完整版)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doc

第 1 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A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 1~ 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 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 , 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 , 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 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 ---- 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 ,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 ---- 核聚变能” , 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 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1. 实验示意图2.现象:【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件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二、元素周期律
[填一填] 1.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原子序数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___________
化。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2.每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随元素原子序数递 增 ):
(2)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Cl-)>r(Cl)。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粒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 小。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Si C.S 点拨: B.P D.Cl
)
根据原子序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比较原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互动探究区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一、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1.电子层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
大。 3.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比较,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 径越大。 (1)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Na)。
素代码)
(5)氯元素的最高正价为________,最低负价为________。 答案: (1)相同 ① (5)+7 -1 (2)1、3、4、7 (3)①②③④ (4)④③②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材料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的背景】:我校实行368教学模式,创设优质高效课堂,高一化学教研组在学校368教学模式下,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实行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其原理是将主干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答学案上设计的问题,将主干知识构建成统一体系。
【教学的课题】:《化学必修2》(鲁科版)2007年7月第3版2011年第13次印刷。
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教材的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内容。
本节教材在编写上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总结归纳,具有一定的绘图和识图能力。
教材在设计材料时,注意让学生进行探究,然后总结归纳出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原子结构的关系,随着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编排的基础,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要为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元素周期律学习对于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学习也起重要的作用,在帮助学生建立“位-构-性”三者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精讲点拨。
【学习过程】【预习学案】1、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原子序数是 ,它与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均呈的变化,在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人们归纳出一条规律,元素性质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其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1-18号元素①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性同时,随着核外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②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③稀有气体原子半径与相邻原子半径比较,半径特别大。
4、1-18号元素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特征:(同一行即电子层相同)元素原子的最高化合价由逐渐增大到;最低负价由逐渐增大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和最高负价的绝对值之和=【教学过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律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1章第2节基础课时4元素周期表

5.分区 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ⅠA 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
(2)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 3 且小于 8 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D [ⅠA 族元素中有氢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A 错;第Ⅷ族包 含三个纵列,B 错;0 族元素氦原子最外层仅有 2 个电子,C 错。]
2.若把元素周期表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 18 列。 如碱金属元素为第 1 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 18 列。按此规定,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有第 2 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 B.第 14 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第 3 列元素种类最多 D.第 16、17 列元素不都是非金属元素
稀土元素 (Sc)、钇(Y)和镧 常见化合价_+__3_价,易形 以 化 合 态 密
系元素
成配__位__化合物
切共生
2.焰色试验 (1)概念:多种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 色,这在化学上叫作焰色试验,亦称焰色反应。如钠呈黄__色,钾呈 浅__紫__色__(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2)操作步骤
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32
0 族元素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2)族(18 个纵列,16 个族)
①主族,共 7 个(由长、短周期元素构成,族序数后标 A)。 ②副族,共 7 个(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族序数后标 B)。 ③第Ⅷ族,包括_8_、_9_、_1_0__三个纵行。 ④0 族,最外层电子数是 8(He 是 2)。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1章第2节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课堂篇 素养提升
探究一 有关原子序数的推断
【问题探究】 融雪剂的作用是融雪化冰,可代替食盐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机场、 港口、桥梁等设施的除雪化冰,有的融雪剂还可用作建筑工程冬季施工冰 雪融化的速融剂和防冻外加剂等。融雪剂不能对道路、混凝土构件、桥 梁设施有损害,也不能破坏花草树木、农作物、动物及对人有损害。有一 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 素,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 mol XY2含有54 mol电子。
2022
第1章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内
01 课前篇 素养初探
容
索
02 课堂篇 素养提升
引
【素养目标】
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 中位置的关系。 2.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认识变化的观念,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 法,能运用元素周期表揭示元素周期律。 3.知道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变化的观点认识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4.了解ⅡA族、ⅤA族和过渡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 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素能应用】 例1已知A、B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A、B所在周期分别 有a、b种元素。若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x+a ②x-a ③x+b ④x-b A.仅①③ B.仅①④ C.仅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以ⅦA族的元素F、Cl、Br、I、At为例进行分析,它们的原子序数分 别为9、17、35、53、85,所在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8、8、18、18、32。 如9号为氟元素,9+8=17号为氯元素,即①x+a正确;如17号为氯元素,17-8=9 号为氟元素,即②x-a正确;同理③、④都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者:陆秀臣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78 更新时间:2007-3-23“新世纪”(鲁科版)必修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后以IIA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第1课时前,补充P11表格中所缺内容。
第2课时前,周期表一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分别有多少种元素?第3课时前,查一查在周期表中同学们熟悉的元素,搜集它们的用途。
五、教学方法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六、课时安排 3课时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它包括质子、中子、电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果我们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把元素排列起来,每种元素就有一个序号,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
那么,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点评】利用质疑,引入新课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交流与研讨】(1)分组填写教材P11页表中所缺的内容;(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媒体展示】分组填写的表格Si硅142,8,4340.11728.09+4,-4P磷152,8,5350.11030.97+5,-3S硫162,8,6360.10232.06+6,-2Cl氯172,8,7370.09935.45+7,-1Ar氩182,8,838--39.950【点评】通过填表,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一方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原子结构有关知识,也为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
【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中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
【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直方图。
【点评】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表示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相互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为归纳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引导过渡】观察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我们发现从3号到10号,最外层电子由1增加到8,从11号到18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1增加到8。
象这样每隔一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的变化称为周期性变化。
【联想与质疑】通过直方图,对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 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
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并且有下列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
【讲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教材中没有列出,它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比显得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
【小组讨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小结、板书】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方法引导】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 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的折线图。
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
【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 │最高正价│+│负价│=8【引导、探究】综合以上的事实,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板书】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媒体显示】【引导、探究】大家知道吗?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的哪一部分决定的?那么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牡菰龀氏殖鲋芷谛员浠母驹蚴鞘裁矗?SPAN lang=EN-US>【小结、板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媒体显示】【点评】本节将分散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归纳、提升,得到元素周期律。
注重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等概括能力和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初步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性”“量变引起质量” “内因是事物变的根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堂小结、媒体显示】原子结构即电子排布元素的 性质决定【达标检测】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LiB、FC、NaD、Cl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Li Na KB、Ba2+ Ca2+ Mg2+C、Ca2+ K+ Cl-D、N O F4、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第2课时【引入课题】元素周期律使人们认识了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如何把这种规律具体地表现出来呢?【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4页,第3行。
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小结、板书】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4页15行,思考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点评】以问题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带着问题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概括总结】【点评】结合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知识,让学生填写并记住每个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有助于推断原子序数一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阅读、思考】在周期表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镧系和锕系,阅读课文P14倒数第二段,说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总结陈述】在第六周期中,从57号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的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层结构及元素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这15种元素总称为镧系元素。
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列。
与此类似,在第七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铹(Lr)这15种元素总称为锕系元素,排在第七行,第三列【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概括总结】【点评】通过阅读、观察、交流、研讨,改变了暗谋欢刺洹耙已А蔽拔乙А保?STRONG>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的18个纵行16个族中,各族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如何?【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观点陈述】在元素周期表中,各族从左到右的依次是: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IIA IVA VA VIA VIIA 0。
【观察与思考】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结论】在所有族中,第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2种元素。
【理解应用】据周期表结构,推测原子序数为85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案例分析】推测元素在哪一周期:85-2-8-8-18-18=31,减5次后小于32,为第6行,第六周期;推测在哪一族:第六行的最后一列元素应为第32个,从减出的数据为31可以推出它是在第17列,为第VIIA族。
【点评】通过评价,学会如何应用周期表的结构推测一定原子序数的原子在周期表的位置。
巩固了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认识,可以加深对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3页倒数第一自然段,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了解元素的哪些信息?【交流观点】(1)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类别、相对原子质量、价层电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等信息。
(2)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对元素进行分区,如硼、硅、砷、碲、砹和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