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与滑轮组 PPT
滑轮组-PPT课件

【解析】 本题滑轮组做功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有 3 股绳子承担拉力,因此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f=3×9 N=27 N;物体移动的速度 v=1.23m/s=0.4 m/s。故 选 C。
3.(对应例 1)(四川南充)如图所示,在滑轮组的作用下,重为 300 N 的 A 物体 以 0.2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动滑轮重为 6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 拉力 F 为 120 N,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P 为 72 W。
【解析】 由图可知 n=3,不计摩擦和绳重时,绳子末端的拉力 F=13(G+G 动)=13(300 N+60 N)=120 N;因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2=nv1=3×0.2 m/s =0.6 m/s,所以拉力做功的功率 P=Wt =Fts=Fv2=120 N×0.6 m/s=72 W。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1.(对应例 1) (2018·安徽桐城)关于滑轮组的叙述,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使用滑轮组一定能省力
【解析】 如图乙所示,滑轮组有三股绳子,力的方向向上,因此可以省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A 不符合题意。如图甲所示, 滑轮组有两股绳子,力的 方向向下,因此可以省力,同时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B 不符合题意。图甲滑轮组 能省力,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图乙滑轮组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C 符合题意。如果提升的物体重力远小于动滑轮重力,则使用滑轮组就不能省力, 故 D 错误。故选 C。
11.3滑轮和滑轮组(林奇鸣1)

例1、用滑轮组提起2000N的重物,绳子最多只能承受 600N的力。(1)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 组,并画出示意图(2)据此设计要匀速提起物体所用的 拉力是多大?(不计滑轮重和摩擦)(3)若在此问题中, 将物体匀速提高3m,应把绳子拉下几米? 解:由n=G/F=2000N/600N=3.33; 要取4,如图。 (2)F/=G/n=2000N/4=500N (3)s=nh=4×3m=12m
巩固练习
例2
例2、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
拉力下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__。(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120N
N
F
T
.
因为 f 所以
1 F= 2 f
A
f=2F=120N
综合分析得:
G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G G=N=80N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 T=f=120N
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和重物 被几股绳子吊起,在不考虑动滑轮自重所用拉力的 大小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F=G物/n (不考虑动滑轮自重) 考虑动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重物和动 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F=(G物+G动)/n (考虑动滑轮自重)
S绳=nh物
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水平移动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 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 一。即
.
l2
l1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1 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 2 1 G 即 F= 2 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方向 省力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
定滑轮
l2
支点 O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实 验 剖 析
实验
返回实验清单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
原理
主要
实验
仪器
及作
用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实验时
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 匀速 拉动
绳子,此时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和弹
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3)钩码:改变物重的大小
返回栏目导航
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
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考 点 梳 理
返回思维导图
返回栏目导航
2.其他简单机械
(1)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组成,可看作杠杆的变形,如门把手、方向盘、
扳手等。
(2)斜面是一种省力、费距离的简单机械,如盘山公路等。同一斜面,倾斜程度
越大,拉同一物体越费力,但机械效率越高。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4)在忽略摩擦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4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总重为 1.3
N。
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真题试做
6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2018~2023)
命题点 1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命题点 2 机械效率的计算
命题点 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返回栏目导航
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真 题 试 做
返回命题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命题点 1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毕节2021.15)
1.(2021·毕节15题,2分)用滑轮组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物G提起,在图中画出最
省力的绳子绕法。
九年级科学上册 滑轮与滑轮组课件 浙教版

s1 = s2
l2
(∵F2 = f )
F1==f
F1 s1
s2 F2
G
O
F2=G
F2 ==f
四、滑轮与滑轮组 (摩擦统统不计)
2、动滑轮: 工作时,位置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1)特点: 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实质: 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费距离)
1 F2 2
F1
l1
S2
F2 = G总
思考:定滑轮与动滑轮各自 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五课时
有没有即可改变力的方向,有能省力的机械?
F
F
G
G
3、滑轮组: (1)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省力原理: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由几 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G总 G物 + G动
复习笔记
巩 固 练 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 100 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N。(不计摩擦)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 100 50 承受的拉力是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N (动滑轮自重不计)
2、 如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 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 端的拉力G甲=G乙=G丙=60牛顿。则: (1)不计动滑轮重和绳与 滑轮之间摩擦时,提升的 60牛 物重分别是:F甲=______ 牛;F乙=_______牛;F丙 30牛 =______牛。 20牛 (2)动滑轮重6牛,不计 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提升 的物重分别是:F甲 =______牛;F乙=______ 60牛 33牛 牛;F丙=______牛。 22牛
滑轮和滑轮组ppt课件

动滑轮
可以沿着绳子或链条移动,通过与定 滑轮的配合使用,可以减小拉力或推 力的大小,从而轻松地提升重物。
03 滑轮与滑轮组的工作特性
省力特性
定义
滑轮和滑轮组可以通过减小作用 在绳子上的拉力,使施加的力更
小。
应用
在重物提升或移动时,使用滑轮 或滑轮组可以减少所需的人力。
实例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可以将 施加的力减小到原来的1/n,其
结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既可 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
02 滑轮组简介
滑轮组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 的,通过绕过滑轮的绳子或链条 来传递拉力或推力的装置。
分类
根据滑轮组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分为普通滑轮组、动滑轮组和定 滑轮组等。
滑轮组的应用场景
重物提升
利用滑轮组可以轻松地提 升重物,如建筑工地上的 塔吊、吊车等。
3
印刷机械
印刷机械中滑轮和滑轮组用于调整纸张的张力、 导向和传输,确保印刷质量和效率。
船舶行业中的应用
船舶吊装
01
在船舶建造和维修过程中,滑轮和滑轮组用于吊装各种设备和
部件,提高吊装效率和安全性。
船舶牵引
02
滑轮和滑轮组用于改变钢丝绳的缠绕方向和路径,实现船舶的
牵引和移动,提高牵引效率和安全性。
船舶锚泊
中n为滑轮组中滑轮的数量。
改变力的方向特性
定义
滑轮和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应用
在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可以使用滑轮或滑轮组。
实例
在使用滑轮组进行水平移动时,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配置来改变力 的方向,从而实现物体的水平移动。
减速和加速特性
定义
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滑轮(课件共35张)

A B
1、汽车陷入烂泥中,附近有一棵大树,车上有滑轮 两只,绳子一根,如何用最小的力把汽车拉出来?
F
2、用上图装置(可看作理想机械)拉出汽车,当 汽车被匀速拉出时,拉力为500N,求此时汽车受到 的拉力为多大?----留作课下思考
生活中的滑轮
原始吊车
起 重 机
健身器材上的滑轮
问题:利用一只滑轮来提升物体,你有
几种方法?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叫定滑轮。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 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 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二、滑轮的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动手做一做,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视察弹 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的高度。
思考题: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改_变_用_力_的_方_向_。
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省_力_。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 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三、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
F F
G
G
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三、滑轮组
二、动滑轮:转动轴 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1、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例:如图所示,G=20N,
F
F
GG
(1)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要匀速提起物体, F至 少要=_____ N ?
(2)若滑轮重4N,要 匀速提起物体, F至 少要=_____N?
复习引入 画出下面杠杆的力臂:
O
L2
F1 L1
F2
1 如图,OA=AB,请计算出F=__2 _G。
第二讲滑轮

第二讲 滑轮一、知识点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如图(1)所示。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图(1)滑轮 图(2)定滑轮 图(3)等臂杠杆 图(4)h=S 2.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如图(2)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如图(3)所示)。
轴心O 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时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中(3)中F 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中得到使重物G 上升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
(如图(4)所示)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 。
(不计绳重和摩擦)3.动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如图(5)所示)图(5)动滑轮 图(6)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 图(7) (2)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如图(6)所示,图中O 可看作是一个能运动的支点,其动力臂l 1=2r ,阻力臂l 2=r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即F 1·2r=F 2·r ,得出2121F F =,当重物竖直匀速向上时,F 2=G ,则G F 211=。
(3)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如图(7)所示。
对于动滑轮来说:1)动滑轮在移动的过程中,支点也在不停地移动;2)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是:动滑轮与重物一起匀速移动,动力F 1的方向与并排绳子平行,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4.滑轮组(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1.6《滑轮组》 PPT(附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感谢您的聆听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讲师:文小语
。 2020年10月5日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1.6《滑轮组》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5日
想一想
要把钢材、木料、水 泥等运到楼上通常会 怎样做呢?
问题:利用一只滑轮来提升物体,你有几
种方法?你所使用时有什么特点?
定滑轮: 不能省力,但可改变了力的方向。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 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动滑轮: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 由端最后必通过每一个的滑轮。
想一想: 滑轮组中的滑轮数量越多越好吗?
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解释,为什么塔式起重机能 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有趣的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s=h, F=G.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
改变力的方向.S=2h, F=G/2.
思考
为什么定滑轮使用起来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动滑轮使用起来 可以省力?
Ⅲ、理论分析【滑轮的实质】
1、定滑轮的实质
杆滑
平轮
L2 L1
衡属
原于
O
理杠
分杆
析类
滑机
轮械
实,
质由
F2
F1 。 杠 F2
L1=L2
L2 O
L1=L2
定滑轮
.0
l2 l1 G
F
1、支点在轴心O处。
2、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滑轮与滑轮组 PPT
一、滑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1、滑轮的构成
轴 框
轮 滑轮(pulley)
动手尝试
采用绳和一个滑轮提升将钩码提起,请 设计两种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将绳子从滑轮的槽中穿过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叫定滑轮。
2、滑轮在使用时,根 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 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两种。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1 3
G
n=2
n=2
n=3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磨擦不计,动滑
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1 n
G
思考题: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
F=
1 5
G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
A.探究一个定滑轮和一个 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B.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 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两段绳子承担重物,由铁架台竖 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动力作用点(绳端) 移动的距离 s和砝码升高的距离 h的关系.
结论:可知F=G/2,s =2 h.
b.绕成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力的 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测动力的大小;两个距离仍由 铁架台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
Ⅰ、演示实验A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好处】
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重力G
(2)按右图装置将钩码匀速拉起,记下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钩码数
1
2
3
4
力
重力G/N
拉力F/N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想一 想
既然使用定滑轮不省 力,那人们为什么还 使用定滑轮呢?
(3)改变力的方向,将钩码提起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 变拉力的方向
.O
l1
l2
F 2、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的2倍。
动力F为阻力G的
1 2
倍
F=
1 2
G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1/2。
G
即
F=
1 2
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省__力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方_向__。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的拉力是__10_0 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5_0 _N (动滑轮自重不计)
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b _) 可省一半力,图 _(_c_) 最费力,图__(a_) _和图__(d_) _用力大小一样。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 变拉力的方向,且使用定滑轮 提起同一重物时,沿不同方向 的拉力大小相等。
Ⅱ、演示实验B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好处】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重力G
(2)按右图装置将钩码匀速拉起,记下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钩码数
力
1
2
3
4
重力G/N
拉力F/N
使用动滑轮时可以省力, 但不能任意改变力的方向。
结论:可知F=G/3,s=3h.
C.探究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 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四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源自:F=G/4,s=4h.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
=5h.
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5h.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
力F应等于多少?
F=
1 5
(G+G/)
G
2:滑轮组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即
F=
1 n
f
N F
. T
f
G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F=__13 _f 。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上升时,F应等于_1_00_N。(不计摩擦)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思考
❖ 上述两种方案使用这两类滑轮提起同一个物体, 拉力是否相同?
❖ 你是怎么想的呢?
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用定滑轮或动滑 轮,提起同样的 钩码所用的力一
样吗?
滑轮的轴的位 置运动与否, 可能会影响拉
力的大小
用动滑轮更费 力,因为提起 动滑轮也要用
力
实验探究:
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G/n,s=
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上述力的关系式应写成
F=(G物+G动)/n.
1: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
F
F
G
G
G
实验结果: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F=
1 2
G
F=
1 2
G
F=
(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F
(2)、不计摩擦时,拉力大小等于重 物的重力大小。( F=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F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_力___,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方_向_。
2、动滑轮的实质
F1
O
F2
· L1
O
L1 =2L2
L2
F1 = F2 /2
动滑轮
1、支点在边缘O处
第二节 滑轮的应用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a)
(b)
(c)
(d)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12_0N_ 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N
因为
. F T A
F=
1 2
f
f 所以
f=2F=120N
综合分析得:
G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G
G=N=80N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 T=f=12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