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___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和南陈北李

五四运动和南陈北李

毛泽东对陈独秀有客观评价
【一】他在党的七大上说过;“他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 的总司令。”
【二】他还认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被那个杂志和'五四' 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 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能够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 了党。“
三、1952年毛泽东巡视长江,到安庆和地委书记傅大章谈话时, 除关心陈独秀后代外,称陈独秀是"中国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 诺夫何许人也,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者,俄国社会民主工 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时,列宁是布派领袖,普列汉诺 夫是孟派领袖。即便两人分手,列宁仍极度推崇普列汉诺夫是杰 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现在看来,论功绩、影响,普列汉诺夫 和陈独秀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陈独秀的书法造诣
金粉泪56首手迹
生活
陈独秀与家乡的发妻高晓岚共育三子, 长子延年,次子乔年,三子松年。高晓 岚长陈独秀3岁,目不识丁,陈独秀为 办学想从家中拿钱,夫人坚决不肯,两 人争吵乃至分居。后来,陈独秀爱上了 “思想新颖”且有文化的妻妹高君曼。
延年、乔年稍长成,被陈独秀接到 上海,却寄宿在《新青年》发行厅的地 板上,白天在外做工谋生,面黄肌瘦。 既是姨又是后妈的高君曼见此情景常落 泪,想让两个孩子在家里食宿。陈独秀 却说:“妇人之仁,虽是善意,反生恶 果。少年人生,叫他自创前途。”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是中国最先进思想的代表, 与中共建党时的其他领导人大基本上师生关系。 只是由此也滋长了一种负面结果,那确实是造 成党内家长制,陈独秀以自傲和自我封闭落后 于革命潮流,最终陷入歧途未能自拔。这所以 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个人,也是社会历史的积 淀使然。人在社会潮流中,不进那么退,党内 历史人物的命运也昭示了这一点。

五四运动研究史上若干论争综述

五四运动研究史上若干论争综述
2. 五四运动至中共二大整个过程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一是经过五四运动至中共二大这一段 时期,中国革命完成了领导权的转换;二是旗帜鲜明 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完成 的; 三是组织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也是在这一 过程中逐步明确的;四是从五四运动、中共建党到中 共二大,无论是在思想影响还是在组织联系方面,中 国革命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已经紧 紧联系在一起了。 輦 輱 訛
一、五四运动的领导权
五四运动的领导权最早是邓拓在 《谁领导了五 四运动? 》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五四运动是“以共产 主义知识分子、 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的统一战线为基础, 而以共产主义知识 分子的统一战线为领导骨干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 动,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①。 从而引发了关于五四运 动究竟是由谁领导的争论。
史 学 界 曾 在 一 个 长 时 期 中 习 惯 于 将 1919 年 的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39 年 5 月, 毛泽东肯定了这个观点。 他在《五四运动》一文中说: 五四运动 “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已经发展到了一 个 新 阶 段 ”輥 輵 訛。 同 年 底 ,毛 泽 东 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的同时,也首次明确指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
5. 中共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完成的标志。 大革命失败后, 领导革命的重担落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肩上。 南昌 起义证明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 八七会议又 指明了民主革命的行动方向。 因此,南昌起义和八七 会 议 是 中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开 端 。輦 輴 訛 从 对 革 命 性 质 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权看, 南昌起义完整的体现了 这一点。 这次起义尽管有国民党左派参加,但在其中 起核心领导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并且,由南昌起义 及紧随其后的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 开始了中国 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时 期,则更是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輦 輵 訛

[推荐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5_5新中国的缔造者__毛泽东一学案人

[推荐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5_5新中国的缔造者__毛泽东一学案人

第5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寻求真理1.出身与求学出身农民家庭,在湖南第一师范期间创立新民学会,立志探求中国的出路。

2.伟大转折(1)“毛泽东”与“南陈北李”两位中国思想界巨人的接触与会晤,在毛泽东的一生中至为关键。

(2)1920年,参与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完全摆脱了改良幻想,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3)创建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成为党的创建者之一。

[概念辨析] “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知识点二开辟道路1.领导工农运动(1)从1921年到1923年,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长沙泥木工人的罢工斗争。

(2)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后,主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了北伐时期的湘鄂赣农民运动。

2.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2)创建根据地:1927年发动秋收起义,在经历“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部队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与朱德、陈毅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指挥红军开展游击战,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亲自起草《井冈山土地法》。

(4)工农武装割据①1929年,毛泽东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计划,1930年把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促进全国革命高潮,提到突出的地位。

②红军连续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中国革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挽救中国革命(1)原因:党内发生严重的“左”倾错误,毛泽东离开领导岗位;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概况⎩⎪⎨⎪⎧ ①1934年开始长征。

②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猜时政新词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猜时政新词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猜时政新词
“南陈北李”,分别指的是来自安徽怀宁的陈独秀和来自河北乐(lao)亭的李大钊。

他们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两人的渊源可以从1914年说起,当时陈独秀与李大钊在章士钊办的《甲寅》杂志上有过一段关于爱国主义的思想对话。

1914年11月,陈独秀鉴于对现实的悲愤,写了《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批评国人没有爱国的“自觉心”,文章发表后引起众人不满。

对此观点,李大钊作了支持回应,他在《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中指出陈的文章是通过激烈的方式唤醒民众的“爱国心”,试图“申独秀君言外之旨”。

至此,两人相识相知。

《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2月,天寒地冻、漫天阴霾,一辆骡车缓缓驶出北京城,车上的两人一副商人装扮,他们在冰冷的骡车里满怀激情地讨论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头筹备党组织。

这两人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1920年8月,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同年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从北大红楼走出的两位革命先锋,以先觉者的睿智和胆识,担负起改造中国的崇高使命,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

团的光辉历程

团的光辉历程

团的光辉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青年站在了时代斗争的前沿。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随即建立了青年团。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1919年6月16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统一了对全国学生运动的领导。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全国各地开始建立青年团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加大对青年团的指导。

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全国有17个城市恢复或新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

1922年团一大通过的纲领指出,青年团成立的目的,一是改良青年工人农人生活现状,为青年妇女青年学生利益而奋斗;二是养成青年的革命精神。

1923年8月20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10月创办了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5月10日至1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1928年7月在12日至1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适应土地改革和创建革命根据地任务的要求。

1933年1月,共青团团中央局随中共临时中央局从上海迁至江西中央苏区,与少共苏区中央局会合后合署办公,对外称少共中央局(亦称共青团中央局)。

1935年北平共青团组织配合北平党组织通过北平学联成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

1936年2月,北平学生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得到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肯定。

李大钊 陈独秀

李大钊 陈独秀

关于名字
1914年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此名来源于家 乡的独秀山。陈独秀一生用过的名字,据查考有 38个之多。在报刊上曾用“三爱”、“仲甫”、 “只眼”、“实庵”、“致中”等。签发中共中 央文件,常用“T·S·Chen”。党内同志谈话常称呼 为“老先生”、“老头子”,或在党内文件中干 脆简称一个“老”字。
李大钊生平
特录陈毅元帅悼诗,以祭国殇:
今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2周年。 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时, 首先当追念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 的创始者,即“南陈北李”中的李大 钊同志。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 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 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 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 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 爆发,使他深受影响,开始有忧国忧 民之心。
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 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号 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任北京《晨钟报》编 辑、《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 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 编辑,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协助北 京大学学生创办《国民》和《新潮》杂志, 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 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1919年支持和领导五四运动。7月参加创 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 任。9、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 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3个组成 部分的文章。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 题与主义”论战 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 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与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 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共产 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2
邓小平与中国改革开放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程序设计
导入-讲授新课-总结 导入: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教师讲述、师生问 答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播放视频、图片、师生问 答 总结:教师综述重点、布置思考题、推荐参考书 目
2019/2/26 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后 思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 进程有何影响?
2019/2/26 8
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 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 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 发展方向的能力。
2019/2/26
9
四:考核
2019/2/26
在课程考核方法上我 们试行期末综合考试的方 式,在考试方式上我们采 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试题 多样灵活,注重灵活性与 综合性,侧重对学生思维 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的检 验。正积极探索其他考核 方式。
2019/2/26 7
第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 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 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 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 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019/2/26 5
具体目标与要求
第一,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 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 难。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历史任 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 代化建设开辟道路。也就是说,要认识革命的必要 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 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 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2019/2/26 6 感。

南陈北李

南陈北李

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帝制已去。

华夏大地却仍苍茫不见前路。

国内,经过“二次革命”、袁氏复辟等,政府内派系众多,地区间军阀林立。

国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四起,中国的主权又一次被置于列强刀俎之间。

乌云弥漫,惊雷也在孕育。

1919年9月,迟到了4个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面世。

这本姗姗来迟的杂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克思主义专号。

杂志中有八篇文章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

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更是当时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陌生学说的最全面深入的介绍。

新的思潮,振聋发聩地启发了正在苦苦探寻国家、民族救亡图存之道的中国人。

最先进的一批知识分子迅速被其吸引,投身其中。

不到两年时间,中国共产党诞生。

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以此为发端,马克思主义会在此后数十年间,如此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中国。

这是中国历经曲折后追寻到的真理之路。

这是历史的选择。

《新青年》进京1917年初春,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校内的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从没见过的杂志——《新青年》。

它主张白话文,主张科学和民主,反对尊孔,反对封建专制……深得年轻学子之心。

刚从江西老家考到北大的理工预科一年级学生张国焘,头一次看到《新青年》就如获至宝。

后来他回忆说:“一眼就觉得它的命名合乎我的口味,看了它的内容,觉得的确适合当时一般青年的需要,登时喜出望外,热烈拥护,并常与反对者展开讨论。

”其实,《新青年》1915年就在上海创刊了。

只是头两年,名头儿不太大。

直到1917年,创办者陈独秀把杂志移师北京后,它才在北京这个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引起轰动,并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司令部。

说起《新青年》进京,功劳最大的还不是陈独秀,而是慧眼识珠、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的北大新校长——蔡元培。

1916年12月,在北洋政府的再三央告下,蔡元培从法国回国,收拾北大这个烂摊子。

说北大是个烂摊子,一点儿也不夸张。

当时的北大校风、学风都很差。

张国焘记得,同宿舍的几个高年级同学“办小报、做诗文、捧女戏子,往往深夜喝醉了酒回来瞎闹一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9 年五四运动中,陈 独秀大力鼓动,被视为领 袖,曾一度被捕。出狱后 他在思想上转向共产主义,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成为共产党发起组的前身。
1921年中共召开‚一大‛时,正是由上海组织发起并通知 各地代表到会。尽管陈独秀因事没有出席大会,只派代表 参加,在缺席情况下被推举为中央书记。‚一大‛闭幕后, 陈独秀遂回上海主持中央工作。 陈独秀投身革命后,放弃了还殷实的家产。专职任党 的领导后,就靠组织上每月三四十元的津贴和出版的《独 秀文存》的版费维持生活,有时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两 顿稀粥。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 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1919年4月,巴黎和会会 场
国青 土年 完学 整生 统高 一举 的声 标讨 语卖 国 贼 , 谋 求
当时北京大学学生在街头演讲时所用的布旗
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 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 员。4月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 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 “五大”。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 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 后会议”。 1925年1月26日被孙委派为国民党中 央政治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议决请孙立 遗嘱。五卅惨案发生后与赵世炎等在北京 组织“沪案雪耻会”,支援上海人民的反 帝斗争。
李大钊生平
特录陈毅元帅悼诗,以祭国殇:
今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2周年。 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时, 首先当追念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 的创始者,即“南陈北李”中的李大 钊同志。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 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 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 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 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 爆发,使他深受影响,开始有忧国忧 民之心。
有关陈独秀的评价
从1921年7月的中国共产党‚一大‛,直至‚五大‛,陈独秀都是最高 领导人,先后有书记、委员长、总书记的职务之称。尽管陈独秀后来有严 重错误,当初却是党的第一代同志都敬仰的革命宗师,最高领导之职非他 莫属。 陈独秀到日本学习,对占统治地位的军国主义极为反感,接受的是西 方传来的民主思想。回国后他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恰恰是以民主、科学为 大旗,向统治了中国千年的专制、迷信开战,使一代青年从封建伦理的桎 梏中解放出来。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是中国最先进思想的代表,与中共建党时的其他领 导人大都是师生关系。不过由此也滋长了一种负面结果,那就是造成党内 家长制,陈独秀以自傲和自我封闭落后于革命潮流,最终陷入歧途未能自 拔。这当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个人,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使然。人在社 会潮流中,不进则退,党内历史人物的命运也昭示了这一点。 尊重历史的人讲起中国共产党成立,确不能忘记这位‚创造了党‛的 人!
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中 央执行委员。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 英、美等8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 “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 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 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
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 分部主任,领导北方工人运动。次年8月中共 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 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 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出席中国共产党“三大”,当选 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国民党临时候补 中央执行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
此后延年、乔年都进入大学读书,陈独秀每月只支付每人5元 的生活费。兄弟二人很早便自立,又去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 等一起组织中共旅法组织。回国后兄弟二人都成为中央委员,陈 延年曾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乔年曾任北方区委组织部长。在 党的会议上父子三人以“同志”相称而不论父子情。
党的第一代普遍称颂陈延年,他工作极 刻苦,顾不上成家,一副工人打扮,吃住 都能与人力车夫打成一片。在政治上他有 敏锐的洞察力,认为‚老头子‛右倾。 1927年6月和翌年2月,延年、乔年先后在 被捕后不屈就义,为父终生伤感。抗战爆 发后,国民党想拉陈独秀出来任职,得到 的回答是:‚蒋介石杀了我那么多同志, 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与他不共戴天。现 在全国抗战,我不反对他就是了!‛
毛泽东对陈独秀有客观评价
一、他在党的七大上说过;‚他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 的总司令。‛
二、他还认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被这个杂志和'五四' 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 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 了党。‚
三、1952年毛泽东巡视长江,到安庆和地委书记傅大章谈话时, 除关心陈独秀后代外,称陈独秀是"中国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 诺夫何许人也,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者,俄国社会民主工 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时,列宁是布派领袖,普列汉诺 夫是孟派领袖。即便两人分手,列宁仍极度推崇普列汉诺夫是杰 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现在看来,论功绩、影响,普列汉诺夫 和陈独秀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分析陈独秀的功过是非
‚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 过是非,要作出公 正的评价。‛邓小平的话,同样适合对陈独秀功过是非的评价。 邓小平说:‚……陈独秀,还有 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这三个人,不是搞阴谋诡 计的……”邓小平对陈独秀采取了分析的态度,不否定他在党史上的地位。
陈独秀的书法造诣
金粉泪56首手迹
生活
陈独秀与家乡的发妻高晓岚共育三子, 长子延年,次子乔年,三子松年。高晓 岚长陈独秀3岁,目不识丁,陈独秀为 办学想从家中拿钱,夫人坚决不肯,两 人争吵乃至分居。后来,陈独秀爱上了 “思想新颖”且有文化的妻妹高君曼。 延年、乔年稍长成,被陈独秀接到 上海,却寄宿在《新青年》发行厅的地 板上,白天在外做工谋生,面黄肌瘦。 既是姨又是后妈的高君曼见此情景常落 泪,想让两个孩子在家里食宿。陈独秀 却说:“妇人之仁,虽是善意,反生恶 果。少年人生,叫他自创前途。”
关于名字
1914年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此名来源于家 乡的独秀山。陈独秀一生用过的名字,据查考有 38个之多。在报刊上曾用“三爱”、“仲甫”、 “只眼”、“实庵”、“致中”等。签发中共中 央文件,常用“T·S·Chen”。党内同志谈话常称呼 为“老先生”、“老头子”,或在党内文件中干 脆简称一个“老”字。
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 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号 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任北京《晨钟报》编 辑、《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 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 编辑,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协助北 京大学学生创办《国民》和《新潮》杂志, 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 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 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 国在巴黎召开 “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 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 “二十一条” 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 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 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 “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日益悲观,认为红军和土地革命均 无前途,于1929年又联合国际上的托洛斯基派,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 面对这种分裂党的行动,中央开除了陈独秀的党籍。实践的检验很快证明, 陈独秀的政治主张完全错误,他的组织也很快散伙,本人也被国民党抓捕。 1937 年抗战开始,陈独秀出狱后曾说想去延安,毛泽东也怀念旧谊表 示欢迎。中共中央提出了恢复党籍的两项条件,承认当年分裂党和组织托 派的错误,并拥护党的路线。陈独秀则带着傲气回答:‚回党工作,固我 所愿;承认错误,则碍难从命。‛随后又加上王明、康生等人阻挠,陈独 秀最终还是未能回党。此后他蛰居四川,在贫病交迫中钻研文字学,撰述 《小学识字教本》,1942年病逝于江津。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 《新青年》,举起 “民主”和 “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 “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 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 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 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准备上为中国共产党 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 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 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 “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向东交 民巷进发,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转而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学生冲入曹宅,曹 汝霖急忙躲藏起来,正在该处的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烧,军警当场逮捕了三 十多名学生。北京学生实行罢课,通电全国表示抗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