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一、引言二、试验方案1.试验段设计本试验段选取了一条长150米、宽5米的道路段作为试验区域。
设计了两个试验组,分别是纯碎石试验组和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
每个试验组设置5个测点,共计10个测点。
2.试验材料碎石采用了规格为5-10mm的骨料,水泥采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
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密度计、强度测试仪、渗透系数仪等。
3.试验步骤(1)纯碎石试验组:将选定的碎石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保持一定的均匀厚度,并进行压实。
(2)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将水泥与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同样进行压实。
(3)进行密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密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进行强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强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进行渗透系数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渗透系数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试验结果1.密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1.8 g/cm³,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2.1 g/cm³。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密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2.强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20MPa,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30MPa。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强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3.渗透系数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1 cm/s,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05 cm/s。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渗透系数明显低于纯碎石试验组。
四、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相比纯碎石底基层,在密度、强度和渗透系数方面都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密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强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和变形。
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低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首先,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的目的是确定石料的级配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在试验段中,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试验石料,这些石料应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抗磨损性能,同时还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其次,在试验段中需要进行粗石料的筛分和细石料的捡拣工作。
通过筛分和捡拣,可以将石料按照一定的粒径范围进行分类,从而为后续的试验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然后,试验段中需要进行级配试验。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干筛和湿筛两种方法进行试验。
干筛试验可用于确定石料的表面干体积密度、石料的孔隙率和饱和系数等重要参数。
湿筛试验则可用于确定石料的骨料系数、饱和度和孔隙体积等参数。
在试验段中,还需要进行沥青含量试验。
此试验可通过采用烘干法或溶剂提取法来进行。
通过对石料中的沥青进行分离和测定,可以确定石料中沥青的含量,从而为后续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最后,在试验段中,还应对试验石料的单一粒径强度进行测试。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压碎试验法或冲击试验法来进行。
通过对试验石料的单一粒径强度进行测试,可以确定石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在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注意试验石料的选择和采样,确保石料的代表性。
其次,要严格按照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试验操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还应注意对试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试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是确定沥青混凝土石料级配比例的重要环节。
通过试验,可以确定最佳的石料组成,从而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要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试验石料的选择和采样,严格按照试验方法进行操作,同时还要注意对试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铺总结一、施工简况我标段在10月2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5+000~K5+200右幅辅道,底基层厚度为30cm,分两层铺筑。
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5cm。
混合料采用WDB500拌和楼集中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一台ABG423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40。
碾压采用徐工振动压路机两台和轮胎式压路机一台。
我们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并及时进行总结,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
二、试验目的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①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②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③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至少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我部建议以50m为宜)。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6、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7、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三、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根据配合比设计材料,选择合格材料进场。
①水泥:水泥采用江阴海豹水泥P〃C32.5级水泥,7天抗压强度为3.5Mpa。
②集料:集料采用宜兴石灰岩,1#料为石灰岩9.5-31.5mm、2#料为石灰岩4.75-9.5mm、3#料为石灰岩0-4.75mm;集料的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经检验均符合要求。
③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我项目部试验室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验,最后监理根据平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的设计配合比为:1#料(9.5-31.5mm)∶2#料(4.75-9.5mm)∶3#料(0-4.75mm)=44%∶28%∶28%,水泥剂量为4.5%,最佳含水量5.2%,最大干密度2.35g/cm3。
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A19-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A19-22工区通过前期的努力,对于水稳层施工已做好了以下准备工作:现场管理人员作了具体分工;班组已作好安排;摊铺机完成了组装、调试;拌合楼也进行调试、标定;压路机、洒水车、运料车已落实进场;自采材料满足质量要求、并到位;开工报告已经批复、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2013年4月14日,气温回升,昼夜温度都是正温度,天时已经满足水稳层的施工,A19-22工区正式开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
A19-22起讫桩号是K155+000-K179+450,全长。
具体施工安排是布设两个水稳施工班组,分别从A19和A22两头向长虫沟大桥方向施工。
试验段的桩号选于K177+460-K177+260,是从大桩号向小桩号方向摊铺。
试验段施工从中午12点正式开始摊铺,到下午5点钟摊铺完毕,共摊铺220米(K177+460-K177+240),施工比较顺利,中途没有发生如机械故障等不可预见的因数。
为了后续大面积的水稳层进行施工,有必要对试验段施工进行总结,其目的是后续水稳施工进度更快、设备使用效率更高、施工质量更高。
试验段总结如下:一、验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配合比1、水稳拌合楼型号为WBSC600,已经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设备进行了静态与动态标定,所以在施工中,材料的质量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2、水稳混合料的拌和不是间隙性性,而是连续性的,出料量是以流量计算。
该设备实际出料量能达到520T,考虑到第一次拌和生产,生产量选取值为400T/h,能满足施工需求,在后续施工中,将逐步提高出料量;3、粗细集料均为自采材料,因此级配要求能与试验配合比的集料一致,且近期无雨水,集料的含水量可以认为零,所以施工配合比就是试验配合比。
配合比为水泥:碎石=5:95,级配碎石按粒径、、、以下四种规格加工筛分出料,且每种集料分开存放。
四种规格从大到小的比例是20:25:20:35,水稳基层7d无侧向抗压强度要求是4Mpa(左幅底基层),待7d后试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基层试验段成果总结一、施工简况本段起点桩号为K29+003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42Km。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8cm,分两层摊铺,半幅宽度上基层18.45m,下基层18.75m。
为了尽早开展路面基层施工,提供大规模作业相关技术数据,我分部在2017年3月6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38+700〜K39+000左幅,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9cm。
其中K38+700-K38+850段采用4%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为2.472g/cm3,最佳含水量4.4%,;K38+850-K39+000采用3.8%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2.456g/cm3,最佳含水量4.4%。
混合料采用一台WB600拌和楼进行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三台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30,压路机采用英格索兰100—台、三一重工220四台、徐工XP261胶轮一台。
为确保施工质量,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特将本段试验段总结如下:二、试验段目的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水泥剂量、含水量的合理控制;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4、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工:魏义娟 实验室主任:冯春试验室试验员:高保生 施工员:谢和林5、检验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在试验段开工前已对技术、质量、试验、测量、资料、安全、设备等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2)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检测报告,已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
(3)所施工段落的底基层经三阶段验收合格。
(4)对沿线水准点和导线点进行复测,进行现场放样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2、机械设备配置(1)拌合设备:水泥稳定碎石拌合机1座。
(2)摊铺设备:摊铺机三台。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我标段根据年度工程总体安排及施工现场人员、设备准备情况,于2015年6月8日完成了路面基层水泥稳碎石试验段施工工作,现水泥稳碎石试验段已经过7天养生,试验段的各项检测数据均已得出,现将试验段施工及检测情况总结如下:1.机械设备投入及人员配备1.1机械设备投入1.2劳动力安排:技工10人,民工20人。
1.3施工管理人员经试验段的检验,以上人员、机械设备组合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拌合场生产能力,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和作业段的施工能力搭配良好,且没有窝工现象。
2.技术指标:2.1石料:所用石料筛分合格。
2.2水泥:采用P.S.A32.5水泥,质量合格。
2.3水:采用人畜饮用水2.4组成设计中各种材料的百分比(%):水稳碎石配合比:水泥用量为 4.5%,最大干密度为 2.406g/cm3,最佳含水量为5.1%。
2.5压实厚度:h=0.16m3.试验段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3.1试验段地点:K40+460—K40+760。
3.2施工时间:2015年6月8日3.3下承层的验收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测、试、检人员,协同总监办、市质监站对12%石灰土下承层进行了验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3.4水稳碎石的施工工艺3.4.1施工准备:3.4.1.1清理下承层上浮土,水车洒水湿润。
保证摊铺水稳碎石时有合格的下承层。
3.4.1.2在已合格的下承层上,放出中桩,根据图纸定出水稳碎石的宽度,并根据水稳碎石的宽度,放出路肩的内边缘线(即水稳碎石外边缘),并洒灰线标明,培出土路肩。
3.4.1.3路肩内外边缘线及水稳碎石的压实厚度16cm。
3.4.1.5布点为确定底基层水稳碎石的松铺系数,由测量人员布设检测点,布点的起始桩号为K40+460,终止桩号为K40+760,每20m一个断面,每断面2个点,摊铺前测出断面高程。
3.4.2拌和与运输3.4.2.1水稳碎石的拌和采用WCB700型拌和站,各种集料的掺配量、加水量和拌和时间均已调试完毕,经调试标定,该拌和楼每小时的最大生产能力为700吨,拌和楼的料斗上装有去除超大粒径的过滤网,由5台装载机负责拌和楼的上料,保证上料及时,拌和过程中,试验员对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剂量进行了抽检,混合料的含水量分别为5.4%、5.3%、5.6%、5.1%,水泥剂量平均值为4.5%,满足施工需要。
水稳试验段施工总结(精)

G321线大纳路和S309线烂泥沟段公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试验路段概况为了探索路面施工机具的适应性及施工工艺,也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经验及其相关数据,我部于2011年5月28日在G321线大纳路路面改造工程和S309线叙永县烂泥沟段公路改造工程(A标段K1696+950-K1697+150右幅,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摊铺长度为200m ,宽度为4m ,面积为800m 2,压实厚度为32cm 。
二、准备工作㈠、材料1、水泥:三鼎牌P.C32.52、碎石:15~31.5mm碎石46%,5~10mm碎石8%,10~15mm碎石15%3、砂:0~5mm机制砂4、水:饮用水㈡、混合料组成设计混合料的设计在项目工地试验室进行,本工地试验室由公司试验检测站授权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并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
原材料的试验项目根据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
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报告)㈢、人员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我部组织参加水稳层铺设的前场15人、料场6人、检测2人,学习设计文件、相关技术规范,并进行了技术交底。
从现场施工反映看,相关人员到位,能满足生产、质检需要。
㈣、机械设备水稳施工机械成都大华CLT90多功能摊铺机1台、最大摊铺速度为16米/分钟、山推20T1台、振动压路机1台及料场400型冷拌机1套,施工前对所有设备都进行了检查,从现场施工过程反映,机械设备性能稳定、运转正常均能满足施工需要。
㈤、试验段检测设备水稳层施工所需的试验检测设备,滴定台、测压实度的灌砂筒等,施工前都已进行过标定。
在施工过程中能正常工作、发挥其检测功能,保证了试验段的工程质量。
三、施工过程工艺流程1、原路面处理①、在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的监督指导下,对原路面进行了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项目严格按照本合同《技术规范》和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2024年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监理总结

2024年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监理总结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快速推进。
为了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作为一种常用的路基加筑方式,被广泛采用。
在2024年,我作为施工方的一名工程师,参与了一条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工作,并担任了监理工作。
在此,我将对这次施工和监理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施工方面。
在本次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施工工作。
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优质的水泥、石子和填充料,确保了施工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施工工艺的控制,采用了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了土壤和水泥的充分混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了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了施工质量。
其次,监理方面。
作为监理方,我们充分发挥了监理的作用,确保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在监理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情况,认真对照设计方案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与施工方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进行了监督和检查,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结起来,本次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和监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试验段的建设,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估,为今后的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本次施工和监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施工中,我们有时对施工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不够细致,导致有些细节工作没有做到位。
其次,在监理过程中,我们对施工方的考核和评价不够严格,有时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施工和监理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本次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和监理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与施工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9-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A19-22工区通过前期的努力,对于水稳层施工已做好了以下准备工作:现场管理人员作了具体分工;班组已作好安排;摊铺机完成了组装、调试;拌合楼也进行调试、标定;压路机、洒水车、运料车已落实进场;自采材料满足质量要求、并到位;开工报告已经批复、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2013年4月14日,气温回升,昼夜温度都是正温度,天时已经满足水稳层的施工,A19-22工区正式开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
A19-22起讫桩号是K155+000-K179+450,全长24.45Km。
具体施工安排是布设两个水稳施工班组,分别从A19和A22两头向长虫沟大桥方向施工。
试验段的桩号选于K177+460-K177+260,是从大桩号向小桩号方向摊铺。
试验段施工从中午12点正式开始摊铺,到下午5点钟摊铺完毕,共摊铺220米(K177+460-K177+240),施工比较顺利,中途没有发生如机械故障等不可预见的因数。
为了后续大面积的水稳层进行施工,有必要对试验段施工进行总结,其目的是后续水稳施工进度更快、设备使用效率更高、施工质量更高。
试验段总结如下:
一、验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配合比
1、水稳拌合楼型号为WBSC600,已经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设备进行了静态与动态标定,所以在施工中,材料的质量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2、水稳混合料的拌和不是间隙性性,而是连续性的,出料量是以流量计算。
该设备实际出料量能达到520T,考虑到第一次拌和生产,生产量选取值为400T/h,能满足施工需求,在后续施工中,将逐步提高出料量;
3、粗细集料均为自采材料,因此级配要求能与试验配合比的集料一致,且近期无雨水,集料的含水量可以认为零,所以施工配合比就是试验配合比。
配合比为水泥:碎石=5:95,级配碎石按粒径9.5-31.5mm、4.75-9.5mm、2.36-4.75mm、2.36mm以下四种规格加工筛分出料,且每种集料分开存放。
四种规格从大到小的比例是20:25:20:35,水稳基层7d无侧向抗压强度要求是4Mpa(左幅底基层),待7d后试压。
4、水泥的掺量是5%,为保证水稳层的施工质量,试验段提到到0.5个百分点,通过滴定试验,水泥剂量满足要求。
二、确定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根据现场十个点的实测数据(见下表),
得出松铺系数是1.34,那么理论松铺厚度=18*1.34=24cm。
三、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压实遍数
试验室配合比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是8.2%,由于内蒙地区当前正是大风季节,所以现场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提高了2个百分点,同时运料车加篷布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压路机碾压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后均进行压实度检测,统计见下表:
由试验结果可知,碾压第四遍后,压实度平均值为97.5%,单值都大于规定值97%,第五遍碾压后压实度都大于98%。
因此,通过试验段可知,用22T压路机先静压两遍,再振压三遍,最后用胶轮压路机对水稳层进行表面收光,压实度即能达到要求。
水稳层施工所留试件,7天的强度结果如下表,满足设计要求。
四、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拌合站的生产能力、车辆运输的型号及数量
理论方面:摊铺速度按1.5m/min,即90m/h,每米水稳层数量是2.14m3,每小时需要压实混合料为90*2.14=193m3。
WBSC600型拌合楼的最大实际生产能力为520t/h,折算成方量是520/2.3=226 m3/h,因此,WBSC600型拌合楼能满足两台摊铺机梯形推进的施工需求。
而实际方面:拌合楼首次生产能力初定为400t/h(在以后得是个中将逐步调高),折算成方量是400/2.3=174 m3/h;现场实际摊铺进度是220/5=44m/h,每小时需要拌合料是44*2.14=94m3,拌合楼的生产量远远超过需求量。
运料车理论容积为22m3,每车实际装料量为18-20m3,每台车装满拌合料时间为5分钟,水稳站到施工现场8.5Km,从拌合站到施工现场需要30分钟。
现场共配置了12辆运料车,能保证现场连续摊铺作业,从实际情况看,运料车也是在现场排队等候喂料。
2、混合料摊铺速度
现场正常摊铺时平均速度1.3m/min控制,正常摊铺速度按照1.5m/min控制,摊铺厚度以铝合金导梁和基准钢丝线控制,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宜为5-8m。
后续施工中将在保证水稳密实的状态下,提高摊铺速度。
3、标准施工方法
①混合料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配合比采用电脑控制,计量装置均经过计量部门的鉴定;
②车辆运输,每辆车按要求进行三次装料,并覆盖篷布;
③压实机械选用22T压路机两台,胶轮压路机一台。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定最终的碾压方案组合:初压-静压两遍,速度1.6km/h;复压-振压三遍,速度2km/h;终压-胶轮压实收光,速度2km/h,特别要求水稳层边部多碾压一次;
④合理有效组织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工序,缩短施工各环节中延误时间。
4、洒水车的选用
要求洒水车配备两台,一台洒水车在装水时会耽误时间,加快水稳层水分的散失。
五、土路肩的压实
采用陪土路肩的施工方法进行水稳层施工,首先用急振力为20KN的小型压路机对土路肩碾压2遍,进行土路肩稳定。
待进行上层施工前,用18T压路机对土路肩复压2遍,土路肩的压实度度能大于90%
六、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由于内蒙地区此时正是大风季节,摊铺后不久,水稳层表面就开始泛白,碾压长度不宜过长,适合30m,同时还要适当洒水。
大风季节过后,可以延长至50米。
七、水稳层的养生
采用覆盖养生膜的方法进行水稳层养生,由于内蒙正是大风季节,养生膜覆盖后,上部采用网格封盖,砂袋压实。
A19-22工区
2013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