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分析

合集下载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讲稿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讲稿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 hormones): 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在化学结构上均属甾体类(类固醇)化合物。

肾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分为三层:自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因其主要参与体内水盐代谢的调节,故称为盐皮质激素。

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可的松及氢化可的松,参与体内糖和蛋白质代谢。

3.网状带:分泌雄性激素和少量雌二醇这三类激素统称为甾体激素,通常意义上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指糖、盐皮质激素,是保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必须的激素。

动物摘除双侧肾上腺后,如不适当处理,一二周内即死去。

如仅切除肾上腺髓质,动物可以存活较长时间,说明肾上腺皮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动物的死亡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机体水盐损失严重,血压降低,因循环衰竭而死,主要因为缺乏盐皮质激素;二是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严重紊乱,对各种有害刺激的抵抗力降低,这是因为缺乏糖皮质激素的缘故。

若及时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动物的生命可以维持。

肾上腺皮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内分泌器官之一,是维持生命所必须,对机体的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构效关系】: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甾体,Steroids)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甾核,其共同的结构特点为甾核A环的C4-5之间为一双键,C3上有酮基,C20上有一个羰基,这些结构是保持其生理功能所必须。

糖皮质激素的结构特征是在固醇核D环的C17上有 -羟基,而在C环的C11有氧(可的松)或羟基(氢化可的松),这类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影响糖代谢及抗炎作用,而对水、盐代谢的作用较弱,故称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结构的特征是在甾核D环的C17无 -羟基及C环的C11无氧(去氧皮质酮),或虽有氧但与18位碳结合(醛固酮),因其对水、盐代谢有较强的作用,而对糖代谢的作用很弱,故称为盐皮质激素。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包括增加感染风险、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
禁忌症
如真菌感染、糖尿病和胃溃疡等患者禁用。
剂量限制
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当剂量。
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过敏症 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地塞米松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 肿瘤等疾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1
炎症性疾病
包括风湿性疾病、皮肤病和肠道炎症等。
过敏性疾病
2
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过敏性皮肤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 禁忌症
1 概念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类固醇激素。
2 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代谢、免疫和炎症反应,对机体的各个系统起着重要作 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分类
1 短效肾上腺皮质激素 2 中效肾上腺皮质激素 3 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氢化可的松等,作用持 续时间较短。
如泼尼松等,作用持续时 间中等。
如地塞米松等,作用持续 时间较长。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
2 代谢作用
参与调节糖、脂、蛋白质和电解质的代谢。
3 免疫抑制作用
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活性,减少免疫反应。
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氢化可的松
广泛应用于炎症性疾病和过敏 症的治疗。
泼尼松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肾上腺 皮质激素类药物
在内分泌系统药理学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将 涵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概念、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与禁 忌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IV)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IV)

择性和副作用更小的药物。
给药方式和剂型的改进
02
通过改进给药方式和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的用
药依从性。
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
03
探索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
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深入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进一步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抑制机体的免疫 反应,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消化系统问题
肌肉骨骼问题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 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问题。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 骨质疏松、骨折等肌肉骨骼问题。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定期监测 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期 间,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 脂等指标,以及进行必要的免疫 功能和骨密度检查。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 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时应告知医生其他 用药情况。
关注病情变化
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药物期间,应注意病情的 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应 及时就医。
05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 作用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竞争结合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与血浆蛋 白结合,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竞争 结合,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或
药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主 要包括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抗 休克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 反应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三.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 2. 免疫抑制作用 3. 抗毒作用 4. 抗休克作用 5. 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6. 中枢作用 7. 其它作用
1. 抗炎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刺激(物理、化学、生物、 免疫等)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可有多种表现。 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炎 症以及炎症的不同阶段均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表现为增加机体对炎症的耐受性以及降低炎症 的血管反应与细胞反应。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 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4. 抗休克作用
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还有抗休克作用,原 因是能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多;降低 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痉挛血 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减少心肌抑制因子所致的 心肌收缩无力与内脏血管收缩。
5. 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能使白细胞增多,但却抑制其游 走、吞噬及消化功能,因而减弱对炎症区的浸润 与吞噬活动。糖皮质激素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含量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凝血 时间缩短。
2. 免疫抑制作用
免疫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 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大约可分为感 应期、增殖分化期及效应期。超生理剂 量的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病理性的免疫反 应,它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均有抑制 作用。
3. 抗毒作用
细菌内毒素可致人体高热、乏力、 食欲减退等毒血症状,糖皮质激素能提 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迅速退热并 缓解毒血症状。
4. 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 对水的排除有影响,缺乏时会出现排水困难。
5. 对血细胞生成与破坏的影响:
– 增强骨髓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造血功能。
6. 对血管反应的影响:
– 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降低毛 细血管的通透性。

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考情分析1.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熟练掌糖皮质激素二十八、肾上腺皮质激不良反应及禁忌证握素类药 2.促皮质素和盐了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皮质激素一、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类别药物糖代谢水盐代谢抗炎作用等效剂量半衰期(比值)( min)短效氢化可的松 1.0 1.0 1.020 mg90可的松0.80.80.825 mg30泼尼松 3.50.6 4.0 5 mg60中效泼尼松龙 4.00.6 4.0 5 mg200甲泼尼龙 5.00.5 5.0 4 mg180曲安西龙 5.00 5.0 4 mg180长效地塞米松300250.75 mg200倍他米松30~ 350250.75 mg>300外用氟氢可的松12氟轻松40【药动学】吸收:分布:入血后 90%与 [ 血浆蛋白及皮质激素转运蛋白] 结合——肝肾功能障碍时:血浆蛋白和[ 皮质激素转运蛋白] 减少,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药效增强。

——雌激素:可使[ 皮质激素转运蛋白] 合成增加,使游离型药物减少,药效减弱。

口服、注射均可吸收,亦可从皮肤、黏膜吸收代谢: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只宜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排泄:——肝肾功能不良时,半衰期延长。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利福平等肝药酶诱导剂与皮质激素合用时,则加快其分解,故需增加用量。

【药理作用】→【生理功能】(1)抗炎作用(2)免疫抑制(3)抗毒(4)抗血液系统疾病(5)抗休克(6)兴奋中枢神经系统(7)抗过敏,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影响“应激反应 ! ”“回光返照 ! ”(1)抗炎作用特点:1)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有效2)对炎症各期都有效3)抗炎不抗菌——用于严重的感染,但不能抗感染应用:1)急性炎症(早期):减少渗出,缓解红/ 肿 / 热/ 痛。

2)慢性炎症(晚期):减轻瘢痕和粘连。

抗炎机制1)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基因转录;如: PG↓、白三烯(LTS)↓、 NO↓、缓激肽↓、炎性细胞因子↓2)促进抗炎因子的基因表达;如:脂皮素↑3)抑制炎症相关受体基因的表达;——强大!彻底!完全!(2)免疫抑制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可抑制体液免疫。

地塞米松(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

地塞米松(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

其他名称:德沙美松氟甲强的松龙氟甲去氢氢化可的松氟美松甲氟烯索主要成分:地塞米松。

性状:片剂,注射液。

功能主治:因抗炎作用较强,故用于抗炎。

由于其盐皮质激素活性很弱,故不适用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病人。

用法及用量:1.口服:1日0.75~6mg,分2~4次服用。

维持剂量1日0.5~0.75mg.2.肌注(地噻米松醋酸酯注射液),1次8~16mg,间隔2-3周1次。

3.静滴(地噻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次2~20mg,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和注意:1.较大量服用,易引起糖尿及类柯兴综合症。

2.长期服用,较易引起精神症状及精神病,有忆病史及精神病史者最好不用。

其它:溃疡病、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肺结核、肠吻合术后病人忌用或慎用。

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03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
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结构特点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甾体化合物, 其核心结构为环戊烷多氢菲。它们与糖皮质激素在结构上的 主要区别在于C17位上的侧链不同。
理化性质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多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 苦。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其熔点较 高,多在200℃以上,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
0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基本结构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为 21个碳原子的甾体母核,具有三 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
理化性质
这类药物多为结晶性粉末,熔点 较高,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 剂。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 放,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作用
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减少免疫因子的产生,从 而抑制免疫反应。
基因的表达产物,盐皮质激素可以调节肾脏、肠道等器官对水盐代谢的调控,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要点一
临床应用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疾病。它们可以纠正水盐代谢紊乱 ,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严重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盐皮质激素也可以作 为辅助治疗药物使用。
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 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 。
与制酸药合用,可减少强的松 或地塞米松的吸收。
常见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02
01
03
与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 。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皮质类固醇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 。
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 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药理学课件)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药理学课件)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目录
01 糖皮质激素类的临床应用 02 糖皮质激素类的不良反应 03 糖皮质激素类的给药方法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1. 严重感染或炎症 2.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 3.休克 4.血液病 5.局部应用 6.替代疗法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2)诱发或加重感染 (3)诱发消化系统并发症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一、促皮质素 促皮质素(ACTH)是维持肾上腺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激素。它的合成和
分泌是垂体前叶在下丘脑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的作用下进行。其生理意义 是维持机体肾上腺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也对CRH 产生负反馈调节。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皮质激素抑制药可代替外科的肾上腺皮质切除术,临床常用的有米托坦和美替拉酮。
2、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1)免疫抑制作用 (2)抗过敏作用
3、抗内毒素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减轻其对机
体造成的损害,缓解毒血症症状。
4、抗休克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广泛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 治疗,其原因除与抗炎、抗免疫、抗毒素作用相关以外,一般认为也可能 与下列机制有关:①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 ②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 常,改善休克状态;③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2、停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2)反跳现象
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法
1、大剂量突击疗法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 3、小剂量替代疗法 4、隔日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28T13:57:36.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商庆辉[导读] 肾上腺皮质分泌有多种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甾醇类,为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商庆辉(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021008)
【中图分类号】R97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139-02 肾上腺皮质分泌有多种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甾醇类,为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其构造上的共同点是:在C3上有酮基,C4与C5之间为双键,在C17上有还原性的酮醇基侧链。

1 临床应用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卜腺危象)、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

异体器官移植术后产生的免疫排异反应也可用皮质激素。

(4)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枯草热、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通过其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

(5)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并可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组织粘连、疤痕。

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睾丸炎和烧伤等。

(6)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7)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8)其他肌肉和关节劳损,严重天疱疮、剥脱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及甲状腺危象等。

2 用药方法
(1)大剂量冲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宜短期内用大剂量,如氢化可的松首剂可静脉滴注200~300mg,1日量可达1g以上,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日。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中心视网膜炎、各种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一般开始用泼尼松10~20mg,或等效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日3次。

产生疗效后,逐渐减至最小维持量,持续数月。

对于已用皮质激素控制的某些慢性病,可改用隔日给药,即把48小时用量,在早晨8时一次服用,而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抑制较轻,不良反应较少。

隔日服药以泼尼松、泼尼松龙较好。

(3)小剂量代替疗法:每日给生理需要量。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体内氢化可的松及醛固酮都缺乏,需用糖、盐两类皮质激素补充。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宜用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对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因盐皮质激素分泌未受影响,只需用糖皮质激素补充,并应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促皮质功能恢复。

一般上午8时给药,或早晨给药2/3、夜间给药1/3。

(4)局部用药:用于眼病和皮肤病,可用氢化可的松及泼尼松龙等。

3 应用注意事项
(1)开始治疗前,应考虑皮质激素的利与弊;只要合理,应先采用局部而非全身用药。

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只有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才可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

(2)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便使此类药物在某些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3)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眼内压升高、钠和水潴留、水肿、血钾降低、精神兴奋、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愈合不良等,老人、儿童某些不良反应风险更大,可造成儿童生长迟缓。

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期或大剂量用药。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近期心梗、糖尿病、精神病、严重情感障碍、癫痫、手术后病人以及消化性溃疡和角膜溃疡、青光眼、甲状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应避免使用。

(4)本类药物对病原微生物并无抑制作用,且由于其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反而有可能使潜在的感染病灶(如化脓性病灶、结核)活动和扩散,即易感性增大,应特别注意及时加以控制。

一般感染不要用本类药物。

急性感染中毒时,必须与足量的有效抗菌药物配合应用,对重度结核病应合并使用足量的抗结核药,并应掌握病情,及时减量和停用。

(5)如必须长期使用本类药物时,应给予促皮质素(每次12.5单位,每周1~2次),以防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同时给予钾盐(氯化钾,每次服10g,1日3次),以防血钾过低,并限制钠盐的摄入。

出现胃酸过多时,应加服抗酸药。

长期大量用药还宜增加蛋白饮食,以补偿蛋白质的分解,并适当加服钙剂及维生素D,以防脱钙及抽搐。

近年主张对长期使用本类药物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改为每日上午(6~8时)1次或隔日上午1次的给药法,用此方法不易发生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疗效亦并不降低。

(6)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复发或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状。

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抑制不仅与全身治疗有关,也与局部应用特别是强效皮质激素制剂有关。

(7)妊娠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早期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有的可导致多发性畸形。

(8)对病毒性感染应慎用,因目前尚缺乏对病毒确实有效的药物。

使用皮质激素抑制了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4 药物相互作用
(1)皮质激素可使血糖升高,减弱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的作用。

(2)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快皮质激素代谢,故皮质激素需适当增加剂量。

(3)皮质激素与噻嗪类利尿药或两性霉素B均能促使排钾,合用时注意补钾。

(4)皮质激素可使水杨酸盐的消除加快而降低其疗效。

此外,两药合用更易致消化性溃疡。

(5)皮质激素可使口服抗凝药效果降低,两药合用时抗凝药的剂量应适当增加。

(6)酮康唑和伊曲康唑会升高甲泼尼龙的血浓度并加强其肾上腺抑制作用,合用时注意激素减量。

伊曲康唑对吸入布地奈德也有类似影响。

(7)地尔硫卓可以降低甲泼尼龙的清除率。

参考文献
[1]黄志强,主编.腹部外科基础.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8-21.
[2]江明性,主编.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83-284.
[3]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