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3)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4)七七事变-1937中共通电、蒋介石庐山谈话;
(5)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探究一: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总体感觉课堂氛围不错,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很高。从导学案到课堂探究学生的表现都很不错。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出高效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阅读课本之后,通过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原因跟因素。自行理解记忆。
探究二: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和完成导学案,了解正面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对两个战场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探究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难点: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
教学流程示意
由主要矛盾导入新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导学案对本课进行学习!主要流程就是:老师提出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课本的阅读,以及导学案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师讲述):国难当头,曾经主张各异、政见不同的国共两党为了整个民族的生存,他们共赴国难,共同抗敌。曾经被讥讽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伟大的抗日战争姓名郭兰工作单位邯郸市第四中学年级学科高一历史教材版本人民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东方主战场。
本课内容较多,线索复杂,因此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授。
本课只讲授“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两个子目的内容。
学习这一课,要利用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日军侵华暴行,充分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所具有的特别突出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①在学习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通过分析概括出其危害。
②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
客观、及时地评价学生的每个环节,激励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③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重点:掌握全民族抗战局面中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地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对图片很感兴趣,但是不能得出这是活跃在我们河北省的抗日事迹。
让学生了解河北省主要的抗日事迹。
更加容易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背诵并回答问题。
至少请两位不同学习小组的成员回答并赋分。
通过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熟练识记重点知识。
展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材料。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国民党的证明抗战学生总结国民党正面战场:①战略防御阶段:淞沪会战(成功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武汉会战。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
分析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分析。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反对战争和侵略。
二、教学内容2.1 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日本侵华的原因和动机。
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军事实力。
2.2 抗日战争的过程讲述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战斗。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2.3 抗日战争的胜利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影响和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战役。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2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的深入理解。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报告。
4.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历史资料和文献:提供给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
报告评价:学生的小组报告和成果。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步骤6.1 引入抗日战争主题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6.2 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日本侵华的原因和动机,如满洲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等。
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军事实力,以及面临的困境。
6.3 讲述抗日战争的过程讲述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战斗,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如杨靖宇、赵一曼、八路军等。
七、课堂互动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
级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级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3、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极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本课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两条线索的内容。
学习时要将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两条线索中所涉及的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过程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慎重思考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及时、客观、激励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3、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讨论等解决相关问题;运用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以史为鉴,加深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重点日军侵华的罪行及危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结果(理解其重要性);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并欣赏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图文音像资料,并在一定范围交流,对抗日战争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强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导入:本课内容现实性强,可运用的材料从形式到内容都较为丰富。
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3)日军为何在中国领土上长驱直入? (4)举例说明日军的侵略暴行。
(5)日军为什么要在中国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 (6)日军是如何在中国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 (7)日军侵华的罪行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根据“关内关外的”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概括关内关外的抗日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关外的抗日武装、关内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 (2)、概括关内外的救亡运动(工人、爱国工商业者、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学生、国民党爱国将领) (二)、讲解下列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1、抗日救亡运动 (1)概念:中国军民面对日军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自发的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包括前方的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侵略和后方全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两方面内容。
(2)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3)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主要代表有: (4))抗日救亡运动达到高潮的主要代表有: (5)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关系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和行动 (三)、通过下列练习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1、阅读下列材料: 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 思考: (1)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
(2)材料对理解九一八事变有何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约,“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高中 历史 必修一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课前预习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②1931年,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③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④欧美各国忙于应付危机客观上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条件2、军事侵略的过程过程: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攻陷南京、进攻徐州、攻陷广州、武汉3、罪行(1)军事上:①②潘家峪惨案③(2)政治上:殖民统治,(3)经济上:经济掠夺,(4)文化上:奴化教育二、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决定因素)(2)过程①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③华北事变后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④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⑤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⑥1937.9,国民党公布,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此时,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
(3)作用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于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主要会战会战名称时间战绩、评述淞沪会战 1937.8-11 打破了太原会战 1937.9 国共配合,平型关大捷是徐州会战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是武汉会战 1938年秋此后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 1940年 (张自忠)(2)总体评价①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由于片面抗战,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3、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⑴1937年8月在陕北召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百团大战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1)背景(2)时间、地点(3)内容(4)意义2、抗战胜利(1)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3)10月25日,台湾光复。
3、抗战胜利的意义(1)抗日战争是斗争,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价值观,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以史为鉴,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3.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英雄人物和历史意义。
2.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3.提高史料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
随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吗?这场战争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以下新知识:
1.抗日战争的起因: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出发,讲解日本侵华的根源,以及我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必然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充满敬仰之情,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理性看待历史事件,形成独立见解。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表现出较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但个别学生可能较为内向,参与度不高。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与起因1.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1.2 日本的侵华野心1.3 卢沟桥事变1.4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第二章:抗日战争的进程2.1 淞沪会战2.2 南京大屠杀2.3 战时体制的建立2.4 百团大战2.5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第三章: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3.1 平型关大捷3.2 武汉会战3.3 长沙会战3.4 滇缅公路战役3.5 兰封战役第四章: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觉醒4.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2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4.3 抗日战争中的民主运动4.5 国际援华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五章: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影响5.1 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5.2 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5.3 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5.4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5 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六章: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战略与战术6.1 国民政府军的战略方针6.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战略6.3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术6.4 抗日战争中的军事装备与技术6.5 抗日战争中的军事训练与兵员动员第七章:抗日战争中的民间抗战活动7.1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7.2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7.3 抗日战争中的妇女抗战活动7.4 抗日战争中的青少年抗战活动7.5 抗日战争中的海外华人抗战贡献第八章:抗日战争中的文化与宣传8.1 抗日战争中的文学创作8.3 抗日战争中的宣传与舆论战8.4 抗日战争中的教育与普及活动8.5 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培育第九章: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关系9.1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9.2 抗日战争中的国际援助9.3 抗日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9.4 抗日战争中的外交斗争9.5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战后的国际地位第十章: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与传承10.1 抗日战争纪念馆与纪念活动10.2 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10.3 抗日战争教育的现状与问题10.4 抗日战争的传承与未来发展10.5 抗日战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第十一章: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牺牲与英雄人物11.1 抗日战争中的重大牺牲11.2 民族英雄的事迹与精神11.3 抗日战争中的英勇群体11.4 抗日战争中的传奇人物11.5 抗日战争中的平民英雄第十二章: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工业与经济斗争12.1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12.2 抗日战争中的经济战12.3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12.4 抗日战争中的金融斗争12.5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经济重建第十三章:抗日战争中的科技与医疗贡献13.1 抗日战争中的科技研发13.2 抗日战争中的医疗救护13.3 抗日战争中的医药贡献13.4 抗日战争中的医疗队与志愿者13.5 抗日战争中的卫生防疫第十四章:抗日战争中的教育与文化保护14.1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政策14.2 抗日战争中的教育迁移14.3 抗日战争中的文化保护14.4 抗日战争中的知识分子作用14.5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教育重建第十五章: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与反思15.1 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15.2 抗日战争的历史反思15.3 抗日战争的教训与启示15.4 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塑造15.5 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起因,包括中国近代史的背景、日本的侵华野心以及卢沟桥事变等,这是理解整个抗日战争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求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导入: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部中国近代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沾满中国人鲜血和耻辱的历史,侵略者和掠夺者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古老国家脆弱的外壳,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成了最凶狠的敌人,自明治维新制定大陆政策以来,在近代史上日本三番四次地侵略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洋务运动初见成效的时候,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国际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当后来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在经济上有所作为时,日本又给其当头一棒,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就是抗日战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发生在70多年前的那一场全民族抗战。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5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板书】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师:所谓抗日战争,是指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遭受了日军最残酷的蹂躏和摧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艰苦卓绝抗争了14年,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事件。
我们所说的所谓八年抗战用来指代抗日战争是不太贴切的抗日战争应该是以七七事变为界限,前六年后八年,前面是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后八年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新课:一、侵华日军的罪行【板书】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背景:(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2)1931年经济危机(3)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师:首先我们来看日本侵华的背景,首先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是定的大陆政策,灭亡中国就是日本的基本国策,192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
同学们看资料卡片上,这里的支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说要征服中国就得先征服满洲和蒙古,要征服世界就要先征服中国,要是把中国都征服了,周围的那些印度、南洋诸国就会望风而降,称霸世界就容易了。
其次1931年,日本陷入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转嫁国内矛盾,摆脱危机,日本就首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的东北,开始了所谓的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的步伐。
此外,日本还抓住了绝佳的一个有力条件,那就是中国国民政府正在倾其全力围剿红军,无暇顾及外来忧患,于是日本就趁机发动了侵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迫使几十万东北军撤入关内,东北全境沦陷,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也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日本侵华,罪行慎重,罄竹难书,我们接下来就来历数日本侵华所带来的罪行。
【板书】2、日军侵华罪行(1)军事进攻: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②1935年华北事变③1937年七七事变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⑤1938年攻占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2)细菌战、毒气战:731部队(3)制造大屠杀:南京大屠杀(4)其他:以华治华、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师:日本侵华的罪行,首先表现是一系列的军事进攻,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1935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大批日军关东军入关,威胁华北直逼平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到宛平城搜查,其实在日军提出要搜查宛平之前,那个所谓的士兵已经归队。
当日军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炮击宛平和卢沟桥,中国军民也奋起反抗,中国守军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武器先进和蓄谋已久的日军,最终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1938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到十一月攻陷上海,进而进攻南京,到12月南京沦陷,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度第三次被占领,第一次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占领北京,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第三次就是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南京沦陷之后,国民政府迁都到了武汉,日军又大举进攻武汉,到1938年5月武汉和广州相继失守,中国的华北、华东、华南大片领土被占领,这就是主要的军事进攻。
师:日军的其他罪行还有细菌战、毒气战,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还有扶植傀儡、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等。
师:同学们看教材上35页的插图,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的分布图,遍布整个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各地,尤其是以东北的731部队为代表,专门研究细菌战,惨无人道地用活人做实验,仅仅在731部队,因受实验而遭残杀的中国人达三千人以上。
也只有在二战时期的中国,日军对中国作战才敢使用毒气、细菌,因为中国没有,没有毒气甚至连防毒面具也没有,所以日本人才用得如此得心应手。
师:日军最灭绝人性的地方就是大屠杀,所谓的大屠杀并不是对拿着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屠杀,而是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南京大屠杀,有的被枪杀、有的被刺刀杀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活烧死,手段极其残忍,中国同胞三十万人遇难。
同学们看教材上日本刊登的报纸,报道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的报道,说两名少尉进行砍头比赛,看谁先用军刀砍掉100个中国人的脑袋,最后一人杀了106个中国人,另外一人杀了105个,但是忘了是谁先到的100,所以决定第二天重新来,看谁先杀到150人,日本人的这种做法可谓丧心病狂。
此外这两个少尉的上级,某某大尉,用自己家祖传的军刀杀了600多中国平民,并且还拍了很多照片,出版了一本书在日本进行其无耻的爱国教育,将其本人照片和这把军刀作为书的封面,后来日本投降后,在军事法庭上审问这个大尉,问题杀了多少人,他矢口否认没杀人,结果将这本书出示出来,其顿时哑口无言。
除了南京大屠杀,日军还制造了无数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师:此外,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实行了所谓的以华治华政策,在中国扶持了几个傀儡政权,比如说有1932年,在东北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
在张家口扶持蒙奸建立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40年在占领南京之后,扶持汪精卫建立了所谓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也就是伪国民政府,它还是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
后来有西方人调侃道,中国人狡猾啊,法西斯里面一个国民政府,反法西斯同盟里面一个国民政府,两方不管谁打胜了都是战胜国,其实不然啊,汪伟政权始终只是日本的一个傀儡,与独立的中国政府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日本在沦陷区不管是不是建立了傀儡政权,都是进行赤裸裸的殖民统治,蹂躏百姓,进行经济掠夺,实行奴化教育,从就小向中国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企图泯灭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其统治下的顺民,后来日军还在沦陷区推行强化治安运动,采取并存、清查户口、发良民证、实行保甲连坐制度等等,残酷压迫中国人民。
师:面对毫无人性的日本人赤裸裸的侵略,中国人民没有低头,而是自始自终没有放弃对日寇的抵抗,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丝毫不变,我们接下来学习1931年至1936年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和1937年至1945年的全民族抗战。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师: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义愤填膺,吁于抗战,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下面我们就从共产党、抗日义勇军、国民党爱国官兵和爱国的人民群众等几个方面来了解当时关内外抗战的兴起和高潮。
【板书】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之后发表宣言(2)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3)国民党爱国官兵:蔡、蒋;东北军;宋哲元;冯玉祥(4)爱国民众:罢工、募捐、抵制日货等师:首先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一方面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方面揭露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达了全国人民正义的呼声。
师:在东北,不愿做亡国权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
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比较出名的有爱国将领马占山,他不顾国名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率部打响了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到1936年,中共派遣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将各路抗日武装改组成为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了东北地区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涌现出了杨靖宇等英雄人物。
师:在国民党方面,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侵略者,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也拿起武器奋起反抗,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下,奋起抵抗,寸土不让,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退回关内的东北军也极力反抗,给予日本侵略者一定的打击。
二十九军的爱国将领宋哲元,率领军队阻击日本进犯长城沿线,当时正值冬天,战士们手持大刀同武器先进的日军在冰天雪地里展开肉搏战。
到5月,日军越过长城,攻占了多伦,威胁察哈尔省,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这个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师:在爱国群众方面,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等等。
【板书】2、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号召停止内战和建立民族统一战线(2)青年学生:一二·九运动(3)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杨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师: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救亡运动也扩展为全国性的运动。
在中共方面,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以后,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南下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进行抗日宣传。
师:华北事变之后,日军已经威胁到了华北地区,蒋介石却还没有意识到民主危机的严重性,还把重点放在围剿共产党方面,1936年他亲自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向陕北的红军进攻。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以民族大义为先,向蒋介石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