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詹懋举以工为师》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詹懋举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一过:一遍。
1.解释加点字。
(1) 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2) 一时琴师莫能及.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3.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卷风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5.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 A.疆界B.巡行,巡视C.谋略,智谋D.大致6.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7》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7》兴利除弊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①,稀有安居时。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②,起水门提阏③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
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④,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选自《汉书·召信臣传》)【注释】①止舍离乡亭: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
②沟渎(dú):沟渠。
③起水门提阏(è):修筑水闸和其他能蓄水、放水的设施。
阏,水闸。
④游敖:闲游。
【阅读提示】汉元帝时,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太守召信臣为官清廉,治政以“务在富民”为主旨,为人民兴利除弊,成为各地学习的楷模。
选文主要写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兴修水利工程、破除社会旧俗的故事。
文章紧紧围绕“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展开叙述。
“出人阡陌,止舍离乡亭”,表现召信臣一心为民,事必躬亲的“勤力”风范;“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则表现他注重俭约,重视农业生产。
最后写“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体现了召信臣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爱戴。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劝耕农()(2)辄斥罢之()(3)盗贼狱讼衰止()(4)号之曰“召父”()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躬劝耕农,出人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1(2)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3.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的原因。
4. 选文与《治水必躬亲》都写到了兴修水利的问题,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赵奢收税赵田部吏①赵奢②收租税也,平原君家不肯出③;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高三年级文言文四训练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练案一、[2018·福建霞浦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 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课外文言文训练(四)

苏子美饮酒 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①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 ②。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 张子房传》,至 “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遽抚案 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③。又读至“良曰‘始臣 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 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④, 一斗诚不为多也。” (选自龚明之《中吴纪闻》) 【注释】①妇翁:妻父。 ②率(lǜ):标准。 ③大白:大酒杯。 ④下物:指下酒物。 3、苏子美读书时所说的“惜乎!击之不中。”和“君臣相遇,其 难如 惋惜 感叹 此!”这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他 非常投入(有滋有味) 和 的 心 情,从中能看出这是一个读书 的人。 (3分) A 4、对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酒量的信心。 B、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之举的理解。 C、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汉书》魅力的肯定。
虎门节马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 马为逆夷①所获。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 逆怒刀斫②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 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 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③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 军。 ②斫(Zhuò):大锄,引申为刀、斧等砍削。 ③道光壬寅: 即1842年。
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百姓。 3、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原因是:因为和子奇一起去阿县的 , 都是富有经验的老人,子奇能虚心向他们求教。凭借老人 , 的智慧,年轻人决断,相互配合,必能成功。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
幼慧,即能诗。
顺治十五年进士。
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
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接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扬州鹾贾①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
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阔,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
复问冯薄、陈廷敬等皆如霨言。
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
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
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
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
徐起龙为曾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明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利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
”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
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
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
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奉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
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
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
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
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
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鹾(cuó)贾:盐商9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土桢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B.待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土桢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C.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桢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D.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土桢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9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甲】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

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
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公,人皆苦之。
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
翁弱与僚属部曲①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
弱翁放意②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注】①部曲:侍从兵士。
②放意:随心所欲【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詹适弹琴(正好)B.即老人所贻(遗留)C.使僧梯取之(用梯子) D.拂拭就视(靠近)D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价电子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詹予以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因请观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C.乃鲁国颜真卿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传者以为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②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小题4】詹喜琴,钟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何不同?请结合文中材料作简要评析。
(4分)答案【小题1】B【小题1】AC【小题1】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⑵钟弱翁就命令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这当做一个笑柄 .【小题1】钟:恃才傲物,詹:虚心博学解析【小题1】B项中的“殆”的意思为“赠送”。
【小题1】B项中的“因”的意思分别为“于是”、“因为”,D项中“为”的意思分别为“作为”、“给”。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王士祯《詹懋举以工为师》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士祯《詹懋举以工为师》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詹懋举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注释】:①一过:一遍。
【翻译】:万历年间,詹懋(mào)举任颍州的太守。
有次召用木工。
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
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
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
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
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
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
”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
”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
”果然是把好琴。
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阅读训练】:12.解释加点字。
(4分)(1)颇善此乎?善( ) (2)一时琴师莫能及及( )13.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14.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15.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士祯,字贻上”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占文,完成9~12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①人。
幼慧,即能诗。
顺治十五年进士。
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
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②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扬州鹾贾③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
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
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
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
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
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
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
徐起龙为曹氏所诬。
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日:“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
”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
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
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
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
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
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
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
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
取司空图“味在酸成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
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新城:今山东桓台,当时隶属济南②海寇:郑成功③鹾(cuó)贾:盐商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逋:拖欠B.坐索债殴毙负债者坐:犯罪C.王五及谦并论死论:讨论D.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指:通“旨”,意旨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则释起龙而罪曹莅中国而抚四夷也C.士祯以瞻徇夺官申之以孝悌之义D.宗钟惺,则失之纤仄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品格的一组是( )①严反坐,宽无辜②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③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④王五及谦并论死⑤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⑥以瞻徇夺官A.①②④ B.②③⑥C.④⑤⑥ D.①③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通海寇”案中,统治者泄愤于百姓,大开杀戒,株连甚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士祯《詹懋举以工为师》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释】:①一过:一遍。
【翻译】:
万历年间,詹懋(mào)举任颍州的太守。
有次召用木工。
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
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
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
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
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
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
”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
”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
”果然是把好琴。
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阅读训练】:
12.解释加点字。
(1)颇善此乎?善( ) (2)一时琴师莫能及及( )
13.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14.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2.(1)善于,擅长 (2)如,比得上
13.C(2分)
14.此人虽是一个木工,却不仅懂得评价琴技,自己的琴技更是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