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

合集下载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1.术语1.1 外壳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拆除的部件除外)。

1.2防护等级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1.3 IP符号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

将灯具依其防尘、防止外物侵入、防水、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

这里所指的外物包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灯具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

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灯具防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

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

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作为应用于易爆危险区的仪表,对其外壳的保护等级亦应作出规定,赋予一定的代码,即IP 等级号。

IEC144 规定的壳体保护等级由一个对应其抗外界物体冲击与穿刺能力及防水能力的代码表示1.4防止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

1.5危险部件对接近或接触有危险的机械部件或导体或导电部件。

1.6符号、代号IP:表示防护等级符号的表征字母。

W:表示在特定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N:表示在特定尘埃环境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

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

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第1讲]——何谓IP(防护等级)IP(INTERNA 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 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

将电器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

这里所指的外物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电器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

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电器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电器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娄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两个标示数字所表示的防护等级如表一及表二表一: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表二: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第2讲]——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产品电磁兼容性标准目前,在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领域内,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意识到电磁兼容对产品的质量影响,电力用户对入网产品的电磁兼容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像许继、四方、南瑞和南自行业领军企业以及ABB、施耐德、Sel等国际公司都在自己的企业标准中提出了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全面的检测,以提高产品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让电力用户及电力制造企业对目前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标准要求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出版发行的《电磁兼容测试导则》,下面简单介绍相关标准的内容。

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简称EMS)和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

其中EMS 包括:1)振荡波抗扰度(IEC 60255-22-1:1988(GB/T 14598.13-1998))2)静电放电(ESD)抗扰度(IEC 60255-22-2:1996(GB/T 14598.14-1998))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IEC 60255-22-3:1989(GB/T 14598.9-1995))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IEC 60255-22-4:1992(GB/T 14598.10-1996))5)浪涌(冲击)抗扰度(IEC 60255-22-5:2002)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 60255-22-6:2001)7)工频抗扰度(IEC 60255-22-7:2003)8)工频磁场抗扰度(IEC 61000-4-8:1998(GB/T 17626.8-1998))9)脉冲磁场抗扰度(IEC 61000-4-9:1993(GB/T 17626.9-1998))10)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IEC 61000-4-10:1993(GB/T 17626.10-1998))11)电压暂停,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IEC 61000-4-11:1994(GB/T 17626.11-1999))12)谐波和谐间波抗扰度(IEC 61000-4-13)EMI 包括:1)谐波电流发射限值(IEC 61000-3-2(GB 17625.1:1998))2)电压波动与闪烁(IEC 61000-3-3(GB 17625.2:1999))3)射频传导发射限值(IEC 60255-25(GB/T 14598.16))4)辐射发射限值(IEC 60255-25(GB/T 14598.16))各项标准的试验等级要求及试验方法(1)振荡波抗扰度(IEC60255-22-1:1988(GB/T14598.13-1998))振荡波分为非重复性的振铃波和重复性的阻尼振荡波两种形式。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与安装规范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与安装规范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1.术语1.1 外壳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拆除的部件除外)。

1.2 防护等级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1.3 IP 符号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

将灯具依其防尘、防止外物侵入、防水、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

这里所指的外物包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灯具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

IP 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灯具防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

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

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作为应用于易爆危险区的仪表,对其外壳的保护等级亦应作出规定,赋予一定的代码,即 IP 等级号。

IEC144 规定的壳体保护等级由一个对应其抗外界物体冲击与穿刺能力及防水能力的代码表示1.4防止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

1.5危险部件对接近或接触有危险的机械部件或导体或导电部件。

1.6 符号、代号IP:表示防护等级符号的表征字母。

W:表示在特定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N:表示在特定尘埃环境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安全防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首先,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和防护目标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防护对象可以分为人身防护和财产防护两大类。

人身防护包括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而财产防护则包括建筑物、设备和重要物资等。

针对不同的防护对象,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还与防护目标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防护目标可以分为预防事故、减轻事故损失和保障生产安全等。

根据不同的防护目标,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预防事故的防护等级,主要需要考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另外,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的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

一般来说,防护手段可以分为技术防护、管理防护和人身防护等。

而防护措施则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等。

在确定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从而确定最合适的防护等级。

最后,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防护等级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化工行业,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需要考虑到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而在建筑行业,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则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等。

因此,在确定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时,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来进行具体分析和确定。

综上所述,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到防护对象、防护目标、防护手段、防护措施以及行业和领域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确定合理、科学的防护等级划分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对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有所了解,也希望各行各业能够更加重视防护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GA38-2015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要求

GA38-2015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要求
准值应不小于235MPa(Q235); b) 采用钢筋网防护,热轧带肋钢筋(螺纹钢)直径应不小于 14mm,网格应不大
于150mm X 150mm,并与建筑主体可靠连接; c) 采用钢筋网抹灰防护,钢筋直径应不小于6mm,网格应不大于150mm X
150mm,抹灰厚度应不小于40mm,水泥砂浆强度应不小于 M5。
银行营业场LI所FE •安HOM全E 防范要求 GA38-2015
引言
安全问题历来是银行业和公安机关关注的重点。有效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保 护储户、银行员工和资金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根据银行业安全防范需要,公安部、银监会组织编制了一系列国家及 行业标准,对指导和加强我国银行业安防设施建设提供了工作依据。
门锁级别
甲级J 乙级Y
按设计选择不低于 2.0mm/1.0mm/1.0mm
2.0mm/1.0mm/1.0mm
B级
A级(国标) B级(行标)
丙级B
1.8mm/0.8mm/0.8mm
A级
丁级D
1.5mm/0.8mm/0.6mm
A级
技术开启时间
大于5分钟
大于1分钟 大于5分钟 大于1分钟 大于1分钟
暴力开启时间
14
2015版本的特点:
1)根据2004版本贯彻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做了较大修改,有的条款规定得较为具体, 使2015版本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既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有些条款中留有发展空 间,使标准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编制组由主管部门、使用单位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并多次全国范围广泛征求意见, 集思广益,标准条款的形成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8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危险物质和环境,因此防护标准成为了保障我们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二三级防护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级防护标准是指对一些一般性的危险物质和环境采取的基本防护措施。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化学清洁剂、一般工业原料等,这些物质的危害性较低,因此只需要采取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即可,比如戴上普通的手套、口罩等。

一级防护标准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泛。

二级防护标准是指对一些中等危险物质和环境采取的较为严格的防护措施。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身安全。

比如在一些化工生产现场,工人需要穿戴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等,以防止有毒气体、化学品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级防护标准的特点是对防护措施的要求更高,需要配备专业的防护装备,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级防护标准是指对一些高度危险物质和环境采取的最严格的防护措施。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身安全。

比如在一些核工业、生物实验室等高风险场所,工作人员需要穿戴全封闭式防护服、配备呼吸器等高级防护装备,以确保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工作。

三级防护标准的特点是对防护措施的要求极高,需要配备专业的高级防护装备,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

总的来说,一二三级防护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遵守相应的防护标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安全意识,做好防护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d级雷电防护等级标准

d级雷电防护等级标准

D级雷电防护等级标准一、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的阈值设定在D级雷电防护等级标准中,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E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E值应不低于0.98。

此阈值的设定旨在确保雷电能量大部分被防雷装置所拦截,从而减少对被保护设备的影响。

二、防雷装置的设计和安装防雷装置应由专业人员设计,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安装。

防雷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到地理位置、土壤电阻率、建筑物结构等因素,以确保其有效性。

防雷装置应包括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等)、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部分,并确保其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防雷装置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并避免被其他建筑物或物体所遮挡。

三、设备保护对需要保护的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这可能包括电源防雷器、信号防雷器、天馈线保护器等设备的安装。

设备保护还应考虑到电磁屏蔽、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等因素,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影响。

对特别重要的设备,应进行特殊保护,如安装在具有防雷功能的机房内,或采用多重防雷措施。

四、维护和管理防雷装置和相关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在雷电活动频繁期间,应加强检查和维护工作。

对防雷装置和相关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应记录在案,并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日后查阅和分析。

若发现防雷装置或相关设备存在问题或故障,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以确保其有效性。

每年应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防雷装置进行改造或升级,以提高其防护效果。

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避免在防雷装置附近进行可能影响其正常运转的活动。

例如,不要在防雷装置附近堆放杂物或进行其他可能影响其性能的操作。

在进行任何可能影响防雷装置的操作前,应先咨询专业人员或相关机构,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在工程施工和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事
故的发生,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防护。

一二三级防护标
准就是在工程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防护标准,下面将对这三个
级别的防护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级防护是指对一些一般性的危险进行的防护措施。

比如在施
工现场,对于一些不太危险的工作环境,只需要佩戴一些简单的防
护用具,比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

这些防护用具可以有效地
保护工作人员的头部、手部和眼睛,防止一些简单的伤害发生。

二级防护是指对一些中等危险的工作环境进行的防护措施。


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佩戴更加完善的防护用具,比如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鞋等。

在一些需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环境中,
这些防护用具可以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防止一些中等危险
的伤害发生。

三级防护是指对一些高危险的工作环境进行的防护措施。

在这
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佩戴最为完善的防护用具,比如防毒面具、防化服、防爆靴等。

在一些需要接触高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高温、
高压等危险环境中,这些防护用具可以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
安全,防止一些严重的伤害甚至是生命危险的发生。

在工程施工和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危险程度,
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一二三级防护标准来进行防护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
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从而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1. 术语外壳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拆除的部件除外)。

防护等级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IP符号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

将灯具依其防尘、防止外物侵入、防水、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

这里所指的外物包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灯具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

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灯具防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

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

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作为应用于易爆危险区的仪表,对其外壳的保护等级亦应作出规定,赋予一定的代码,即IP 等级号。

IEC144 规定的壳体保护等级由一个对应其抗外界物体冲击与穿刺能力及防水能力的代码表示防止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

危险部件对接近或接触有危险的机械部件或导体或导电部件。

符号、代号IP:表示防护等级符号的表征字母。

W:表示在特定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N:表示在特定尘埃环境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L:表示在规定固体异物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2 防护型式与要求电器外壳具有以下两种防护型式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的运动部件(光滑的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器外壳内部。

防止水进入电器外壳内部而引起有害的影响。

对仅为人身安全而设置在外壳周围的栅栏等防护措施应不算作外壳的一部分;而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而设的壳内栅栏(绝缘隔板),应视为外壳的一部分。

在外壳底部有时为了防止由于凝露和(或)外壳进水的积聚可以设置泄水孔,但必须符合开孔的基本要求,并且孔的直径应不小于 mm。

3 防护标志标志应清晰,易于辨认。

并且是不易磨灭的。

表示防护等级的表征字母和数字应标在电器的铭牌上,如有困难,可标在外壳上,对开启式电器可不作标志。

当电器各部分具有不同的防护等级时,首先应标明最低的防护等级;如再需标明其他部分,则按该部分的防护等级分别标志。

当电器的安装方式对其防护等级有影响时,制造厂应在铭牌或安装说明书或其他有关文件上说明预定的安装方式。

附:电机的防护等级:电动机正常条件下的防护等级为IP54。

也可按用户特殊需求制成IP55 等防护等级的电动机。

防护等级的标志由表征字母“IP”及附加在后面的两个表征数字组成。

一、第一位特征数字表示外壳对人和壳内部件的防护等级。

数字的意义: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不作试验。

1 :防护大于50MM 固体的电机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偶然意外地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2 防护大于12MM 固体的电机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3 :防护大于固体的电机能防止直径大于的工具或导线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4 :防护大于1MM 固体的电机能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MM 的导线或片条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5 :防尘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溅水应无有害影响二、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由于外壳进水而引起有害影响的防护等级。

各数字的含义: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1 :防滴电机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2: 15 度滴电机当电机从正常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至15 度以内任一角度时,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3:防淋水电机与垂直线成60 度角范围内的淋水应无有害影响4 :防溅水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溅水应无有害影响5 :防喷水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喷水应无有害影响6 :防海浪电机承受猛烈的海浪冲击或强烈喷水时,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7 :防浸水电机当电机浸入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时间后,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8 :潜水电机电机在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能长期潜水。

电机一般为水密型,便对某些类型电机也可允许水进入,但不应达到有害的程度4 技术要求表示防护等级的代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组成。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第一种防护型式的各个等级,第二位表征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型式的各个等级。

说明:1) 表征数字不可省略,不要求规定表征数字时该处可由字母”X”代替;2) 附加字母和(或)补充字母可以省略,不需代替。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的防护等级及其含义。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电器具有对人体和壳内部件的防护,共分为9个等级,如表1 。

注:①本表“简述”栏不作为防护型式的规定,只能作为概要介绍。

②本表“含义”栏说明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所代表的防护等级所能“防止”进入壳内的物体的细节。

③本表的第一位表征数字为1至4(2L、3L、4L)的电器所能防止的固体异物系包括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物体。

④具有泄水孔通风孔等的电器外壳,必须符合于该电器所属的防护等级“IP”号的要求。

试验时,对预定在安装地点开启或封闭的孔,应按原预定要求保持开启或封闭。

在表1中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的相应防护等级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依次为0、1、2L、3L、4L、3、4、5、6。

凡符合某一防护等级的外壳意味着亦符合所有低于该防护等级的各级,除有怀疑外,不必再作较低防护等级的试验。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防护等级及其含义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由于外壳进水而引起有害影响的防护,共分为9个等级,如表2。

注:①本表“简述”栏不作为防护型式的规定,只能作为概要介绍。

②本表“含义”栏说明第二位表征数字所代表的每一防护外壳的防护型式细节。

表2中,符合某一防护等级的外壳意味着亦符合所有低于该防护等级的各级、除有怀疑外,不必再作较低防护等级的试验。

补充字母的使用:当防护的内容有所增加时,可用补充字母来表示。

W: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放在字母IP后面),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

N: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放在第二位表征数字后面),可在特定尘埃环境条件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例如:用于锯木厂、采石场等恶劣尘埃环境条件下)。

L: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放在第一位表征数字2、3或4后面),可在规定条件下,防止固体异物或试验探针触及壳内带电部分和运动部件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

规定的气候、尘埃环境、固体异物、试验探针条件以及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均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

如需用二位表征数字(或加上的补充字母)以表示产品完整的外壳防护等级时,则必须按表1及表2中相应表征数字(或加上的补充字母)的相应试验要求表3或表4内容进行检验。

如无补充字母W、N、L时,则表示这种防护等级在所有正常使用条件下都适用。

代号举例:IP 6 5第一位表征数字(见表1)表征字母具有这种代号系指能防止尘埃进入电器外壳内部,并能防喷水。

IP 4L 4具有这种代号系指能防止直径大于 mm固体异物进入壳内和防止长度不大于100 mm直径为1 mm的试验探针触及壳内带电部分和运动部件,并能防溅水。

IP W 3 3第二位表征数字(见表2)第一位表征数字(见表1)补充字母表征字母具有这种代号系指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其外壳能防止大于 mm的固体异物进入电器外壳内部,并能防淋水。

5 试验要求下列试验为型式试验,允许仅在新产品定型或结构改变而影响防护性能时进行。

防水和防尘试验的标准环境条件规定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气压:86~106 kPa(860~1060 mbar)除另有者外,每次试验的样机应是清洁的新制品,所有部件均应按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安装条件装配完整的产品上进行。

但外壳接缝外的临时涂封(如防锈油脂、油漆等)在试验前应去除。

一般情况,试验是在电器不通电情况下进行的,如需要在通电情况下进行试验时,应在相应的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加以规定,并应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

对于第一位表征数字为1和2L,第二位表征数字为1、2、3和4的防护等级,如直观检查已显示出符合预期的防护等级的要求时,则不需再作试验,但如有怀疑,则可按第4、5和第6章规定进行试验。

如有附加要求时应在有关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加以规定。

对于第二位表征数字条件要求试验时,试验应用清水进行。

在试验过程中,壳内的湿气可能部分凝结,应避免将冷凝的露水误认为进水。

6 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第一位表征数字的试验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的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见表3的规定。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试验第二位表征数字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见表4的规定。

第二位表征数字各项试后的合格评定按表4所规定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进行试验后,先把电器外表面擦干,然后检查电器外壳内是否进水。

对于表4中第1至第7级。

外壳内进水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并通过耐电压试验:a. 进水量应不足以妨碍电器正常可靠运行。

进水不积聚在电缆接头附近或进入电缆。

进水不应浸入线圈和带电部件(指不允许在受潮状态下运用者)。

如果外壳有泄水孔,应检查并证明进入壳内的水不会积聚且应证明水的排泄对电器性能无有害影响。

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值为电器产品所规定的耐电压值的50%。

对于表4中第8级,试后壳内不允许进水,可用肉眼进行检查判定。

图1 标准试指1—手柄;2—止挡板;3—绝缘材料 尺寸为 mm未指定公差部分的尺寸公差角度: 0105± 18080 6030(20) (10) 12 3 3 1 2截面C —C A —A B —B柱形 14° C C X R4± 球形 背面形状 φ7520φ50 φ12A AR2± 37°试图(例子) 所有的棱倒角部件3 部件2 部件190° 90°直线尺寸:25 mm 及以下: ,25 mm 以上:±试指材料:例如热处理的钢或黄铜试指的两个连结点可在90°— 100°范围内弯曲,但只能向同一方向。

图2 防尘试验设备1—样品;2—玻璃窗;3—压力计;4—滤尘器; 5—空气流量表:6—阀门;7—真空泵;8—筛网;9—滑石粉;10—振动器;11—循环泵05.002 145 6 7 3109 811 砂和砂砾是调节水流量的,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和吸水纸隔开 300200 202020 φ φ 1图3 滴水试验设备1—样品 支承物应小于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