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PPT模板
航天精神宣讲ppt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和整体性探测,并成功飞跃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了再拓展试验。
国防部五院根据聂荣臻的要求,倡导在科研工作中树立“敢想、敢说、敢干”和“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三敢”“三严”作风。
周恩来总理针对国防尖端科技的大型试验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 1986年底,航天工业部党组对航天精神进行提炼和归纳,提出了航天传统精神,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航天传统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
PART 01
载人航天精神
PART 02
北斗精神
PART 03
探月精神
PART 04
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联合国和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世界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
二、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胡锦涛总书记
三、北斗精神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在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两弹一星》课件

《两弹一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一子目“两弹一星”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并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历史事件。
具体内容包括: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认识“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家、弘扬民族精神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难点: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取得的成就背后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学习卡、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随后提问:“你们听说过‘两弹一星’吗?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
教师提供学习卡,帮助学生梳理关键信息。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解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以及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意义。
4. 互动环节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付出的艰辛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家的品质。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及其意义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 1967年6月17日 1970年4月24日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
两弹一星之歌课件-PPT课件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试验获得成功。仅隔三年(1967年6月17日),第一 颗氢弹爆炸。 •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两弹一星”打破了超级 大国的核垄断和 核讹诈,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科 学技术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已远 远地超过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力量。
15
• 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 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 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 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 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 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 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 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 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 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核武器的出现,对现 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中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 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 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 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 决策。
9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 来政策主轴,中国于2019年成立50周年时, 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 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 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 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 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 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 笔画排序)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 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两弹一星”精神[课件资料]
![“两弹一星”精神[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6522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7e.png)
(一)课标分析: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本课阐述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经过,显示了共和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它不仅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而且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令中华民族骄傲的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培育和发扬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开拓进取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最后一个课题。
这一节的内容在本课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新中国的成长中,有阳光,有雨雪。
在这曲折的经历中,涌现出许多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他们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是令中华儿女荡气回肠的“两弹一星”精神和“铁人精神”。
(三)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九年级五班学生,本班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极为感兴趣,而且部分同学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他们喜欢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2.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表面的,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浅显;且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悬殊很大。
3.学生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要掌握课本的知识点。
更多的是希望获得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
掌握“两弹一星”的具体内容;“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表现,了解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钱学森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2)讲述模范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是否应该研制核武器的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置疑,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两弹一星1ppt课件

(二)“八项方针”的提出
5、为了迅速发展核武器,我们必须集中人力、 物力和财力,为了发展核武器,其它任何国 家建设计划都应放在第二位。 6、现在是科学和科学家为党的政策服务,而不 是党的政策为科学和科学家服务的时候了。 因此,必须维护党对这一(核武器)计划的 绝对领导。 7、培养(核武器计划)接班人的任务同制造核 武器同样重要。 8、我们必须单独制定一套安全制度,以保证绝 对安全。
(一)原子弹研制的背景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 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1958年,毛泽东论断:“原子弹就是这么大 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 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 全可能。”
(三)原子弹的研制过程
1、十五人专门委员会 1962年11月17日,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 为主任委员,七名副总理和七名部长组成的中央 15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 主任委员 周恩来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委 员 贺 龙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李富春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三)原子弹的研制过程
4、“绝育手术” 就在中国的核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原子弹试验步伐的同时,美国的科 罗纳间谍卫星也发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的核定地点。美国确实一直试图 阻止中国的核爆炸,欲对中国核设施实 行“绝育手术”。
(三)原子弹的研制过程
5、“投篮”行动 1964年10月,正当全国人民喜庆建国 15周年的时候,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对首 次核试验作出了周密部署,一个代号为 “投篮”的重大行动在最高等级的绝密 状态下进入了倒计时。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欣慰的微笑――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奋斗28年,此刻完成了饱 含满腔心血的生命绝唱!
正是这一建议,推动了我国核武器小型化进程,为确保我 国自卫核威慑能力的有效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62岁的邓稼先走了,永远闭上了那双闪烁着睿智的双眼, 中华民族痛失英才。从外地匆赶来的张爱萍上将,含着热泪为 邓稼先挥豪写下一首撼动人心的诗词:
1963年初,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按预定计划诞生。刚刚39
岁的邓稼先,在这份具有历史性的文件上郑重地签署了自己的 名字。
公元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 空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消息迅速传遍全球,著名美籍华人 记者赵浩生写道:“在海外中国人的眼中,那蘑菇状烟云是怒 放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花朵,那以报纸、广播传出的新闻,是彩 笔写在万里云天上的万金家书。”
在军事博物馆的藏品和陈列中,就保留着众多“两弹一星 ”事业留下的历史足印:中国第一枚地地导弹"东风1号",第 一枚可携载核弹头的"东风2号",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号",还有第一颗原子弹爆心纪念碑,研制原子弹、氢弹使用 的手摇式计算机……
这一件件珍贵实物,每天都向成升上万的观众计说着感人 肺腑的故事。这里,让我们想起了这台手摇式计算机和它的主 人邓稼先。
在全国人民为原子弹试验成功欢腾的时候,邓稼先的岳父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老人,也兴奋地与老朋友、著名科学 家严济慈一起议论:“咱们中国能自己造出原子弹来,不知谁 有这么大本事?”知道内情的严济慈哈哈大笑:“去问问你的 女婿吧!”
这毫不奇怪。当时,研制原子弹是非常秘密的事业,“上 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成为人人自觉遵守的戒律。30年代曾 与邓稼先在北京崇德中学一起读书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此时已 经是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演示文稿

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 艰辛,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
邓稼先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由于他的作用,改变 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 勋”,可是课文中却说他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这样 写是否矛盾?
这看似矛盾的两种形容,恰到好处地表 现了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不计 个人名利得失,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 祖国的做人原则和高尚品德,也愈见其 人格的伟大。
•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 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 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 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 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 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 •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 的理解。 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
奥本海默
为 人 纯 正 无 私 浩 然 中 国 男 儿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 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 子。”是指 : •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
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 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 产党的理想党 员”,是指:
殷切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马革裹尸
你们认为应怀着怎样 语调和感情去朗读?
•赞美、自豪、深情
整体 感知:
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 文基本信息 , 简 单叙 述 六个部分的内容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 示
从文中找出事例,说说从中可 以看出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26页PPT资料

“两弹一星” 精神永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 雄模范人物
雷锋
军人 (和平年代)
王进喜
石油工人(铁人)
焦裕禄
(党的好干部)
钱学森 科 技
钱三强 领 域
邓稼先
雷锋的优秀品质
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 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 级斗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 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 行钻一行;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具有勤俭 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1966.10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中程 导弹空爆成功
4.1967.6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5. 1970.4.24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上第 5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
卫星的国家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增强了保卫 世界和平的力量,减少了核战争的危险.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威力,提高了我国的 国际地位,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中子弹:又称弱冲击波强辐射工弹。它在爆 炸时能放出大量致人于死地的中子,并使冲 击波等的作用大大缩小。在战场上,中子弹 只杀伤人员等有生目标,而不摧毁如建筑物、 技术装备等设备,“对人不对物”是它的一 大特点。
电磁脉冲弹: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 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它产生的电磁波 可烧毁电子设备,可以造成大范围的指挥、 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 中将会大显身手。
伽玛射线弹: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 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 迫使敌人离开。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 级,更有威慑力
感生辐射弹: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 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 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 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您的聆听
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 头的导弹试验成功。
两弹一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卫星——东 方红1号)成功发射
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大国”。 ——戴高乐
“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但是对 付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周恩来
伟人功臣
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钱学森
时代楷模
雷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
时代楷模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廉洁奉公
铁人王进喜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铁人精神
精神财富
时代的楷模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奉献为民 • 廉洁奉公 • 艰苦奋斗 • 科学求真等伟大精神
是我们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 发扬,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 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 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两弹一星
茫茫戈壁滩,寂冷的孤山, 夜以继日工作
艰苦奋斗,勇攀高峰
两弹一星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需要理由。” ——钱学森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钱学森回国
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的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体现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
精神的集中体现。
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历史意义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 1、反对任何核武器的制造和扩散 2、发展的目的是防御,绝对不会首先使用。
两弹一星
研制“两弹一星”的不利条件:
1、20世纪50年代之初,中华大地百废待兴,物质基础薄弱。 2、缺乏应有的技术支援,在核武器研制方面一片空白。 3、许多单项技能落后,系统功能发挥好。
1955年毛泽东提出要造原子弹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早期:原子弹、氢弹、人造 卫星 现在:核弹(原子弹、氢弹)、 导弹、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6 17
两弹一星
年 月 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两弹一星
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
计的第一枚导弹试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