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蜡含量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若干问题的探讨石油沥青蜡含量是指石油沥青中蜡的含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对于石沥青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定蜡含量的方法有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比重法和滴定法等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常用的测定方法进行探讨,以及对蜡含量测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红外光谱法测定蜡含量红外光谱法是根据样品中蜡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蜡含量的方法。

具体测定过程为:将样品和KBr混合后压成片状,利用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得出样品中蜡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但是仅适用于蜡含量较高的样品,同时也不适用于样品中含有其他化合物的情况。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蜡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样品在高温条件下蒸发,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出样品中蜡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等优点,但是由于样品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同时需要充分挥发样品中的含水分和杂质,才能获得准确的蜡含量。

比重法是根据石沥青中蜡的密度来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先测出石沥青的密度,然后将石沥青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后再测定溶液密度,最后通过密度计算出蜡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在石沥青中蜡的分布不均匀,因此会出现蜡含量测定偏低的情况。

滴定法是通过用盐酸溶解样品中的蜡,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来测定蜡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容易出现滴定不准、蜡在盐酸中溶解不完全等问题,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

在应用以上方法进行蜡含量测定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首先需要控制样品的保存条件,保证样品中的蜡含量不会因为样品老化或者受到污染而出现误差。

其次需要确保样品完全均匀的混合,避免在蜡含量分析过程中样品变异,影响分析结果。

第三,需要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需要进行实验室内部比对,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是石油化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目前现有的测定方法存在局限性。

本文主要探讨各种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以及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改进现有方法的可能性、新技术在测定中的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探讨,我们发现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必然趋势。

这些探讨对于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关键词: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影响因素、改进、新技术应用、发展方向、挑战、研究、进一步改进、新技术研究、应用。

1. 引言1.1 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的重要性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是石油化工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分析工作。

石油沥青蜡是石油中的一种混杂物质,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石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石油沥青蜡在原油加工、油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会引起许多问题,比如管道堵塞、设备磨损、产品质量下降等。

准确测定石油沥青蜡含量对于确保石油产品质量、保护生产设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石油行业中,石油沥青蜡含量的测定可以用来指导原油的开采和处理过程,确定产品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对于石油销售和贸易来说,石油沥青蜡含量的测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准确的测定,才能保证石油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断改进和提高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现有测定方法的局限性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方法是衡量石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存在的测定方法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传统的测定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无法满足现代生产高效、快速、准确的要求。

传统方法在测定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对测定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高含蜡原油蜡沉积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高含蜡原油蜡沉积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流量(/ mL·min-1)
图 3 流速对结蜡速度的影响
由图 3 可知,随着流速的增大,原油结蜡速度逐 渐降低。这说明随着流速的增大,管道内剪切力增 加,且流速增加管道内温度变化变缓,这使得石蜡 沉积量减少,且沉积出来的石蜡由于高剪切力的作 用,无法沉积到管道内,因此结蜡速度降低。故生 产时可通过调节产量控制蜡沉积情况,尽量将产量 放开降低蜡沉积几率。 2.2 含水率对石蜡沉积的影响
·8·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易 产 生 蜡 沉 积 ,说 明 生 产 后 期 蜡 沉 积 现 象 会 有 所
减少。
25
20
含水率 20% 含水率 40%
含水率 60% 15
压力/MPa
10
5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时间/min
图 4 不同含水率下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0.008
结蜡速度/(mm·h-1)
围、地层微粒含量情况及实验室条件,模拟现场油
井结蜡情况,实验持续近半年时间,覆盖 TPX 井所
有影响结蜡的因素,并根据每个因素提出相应的工
艺措施,为现场实施蜡沉积防治提供参考。 2.1 流速对石蜡沉积的影响
根据塔河油田 TPX 井日产量范围及实验室条 件(较高流速下结蜡现象不明显),分别测试 0.5~ 0.8 mL/min 流速下蜡沉积速度(图 2、图 3)。
22002201年年170月月 第第3367卷卷第第170期期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TTecehchnnoloolgoygySSuuppeerrvviissiioonninPPeetrtrooleleuummInIdnudsutsrtyry

关于原油中蜡含量测定的探讨

关于原油中蜡含量测定的探讨

193近年来,快速增加的石油需求量加剧了常规轻质石油资源的枯竭,由此也加快了对易凝原油的开采速度。

我国生产的原油以易凝高黏原油为主,总产油量的一半以上都是含蜡原油,因为这部分原油有着较高的蜡含量,在输送过程中常因蜡的结晶和沉淀而引起管线和设备的堵塞。

只能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加热输送,从而带来储运管理投资大,经营费用高。

所以在将含蜡原油特性掌握的基础上,对原油蜡含量的测量方法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原油蜡含量测定方法分析原油中蜡含量的测量方法很多,不仅包括部分简易的、标准的测量方法,还有一些利用较为精确的仪器和先进技术进行测量的方法,下面是目前几种较为先进常用的测量原油中蜡含量的方法。

1.1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此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对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最小二乘法予以了采用。

在对得到的近红外吸收谱图作相应的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模型,最终计算出结果。

具有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分析结果精准等特点。

不过此方法只适用于模型涵盖的范围,但原油具有多品种,多混合物的特性,要想对一个陌生的原油定性非常的难,我们就需建立大量的不同品种的模型,如此一来就会花费非常多的分析时间和分析成本,对于条件有限而原油品种多样的各炼油企业来说不太能够做到。

1.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一般是通过特定的实验条件和色谱柱,利用不同物质在柱中具有不同被吸收能量、不同分配系数的原理实现油蜡分离,然后再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蜡在原油中所占比例,最终将原油中的蜡含量给计算出来。

但实验过程易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所以较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所得实验结果不及其准确。

1.3 尿素脱蜡法此方法是借助尿素来脱出原油中的蜡,不仅操作起来简单,且实用性也非常强。

这一测量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实验器材类似于溶剂脱蜡法。

但试剂的取得更方便,且更为经济,使得实验中的一些不必要开销大大节约。

除此之外,这一方法也无需使用制冷设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不过分析结果的精准性稍微差了些。

油井结蜡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油井结蜡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油井结蜡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治理对策作者:张金中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抽油机井热洗清蜡是油井日常维护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延长油井换泵周期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油井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原油中的石蜡便会凝析在油管壁上,时间一长,便会日日增厚,油管内的油流空间便会减小,影响日常产量,严重的还会造成卡井事故,而热洗一般是用热水作为介质,经过对管柱加热,对井筒内的抽油管柱用热水循环,而达到熔化蜡块并携带蜡质返出地面的效果,这样可以清除井筒管杆的结蜡及脏物,因此,做好日常热洗清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热洗清蜡井筒温度地层压力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TV697.31油井结蜡机理分析不同油田的含蜡量不同,开采条件不同,结蜡程度也不同,一般油井的结蜡规律:含蜡量高的原油容易结蜡。

高产井即井口出油温度高的井结蜡不严重;反之结蜡严重,温度下降越快,结蜡越严重。

表面粗糙的油管比表面光滑的油管容易结蜡,油管清蜡不彻底结蜡速度快。

油井结蜡严重的地方不是在井口,也不是在井底,而是在油管的一定深度上。

油井出液含水超过85%,一般不结蜡。

原油在油管中流动时,影响蜡析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温度分布:温度分布不是均匀的,如油管内壁和抽油杆之间有温度梯度,从井底到井口也有温度梯度,受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井下各处结蜡程度不同。

生产时间:生产时间越长,结蜡厚度越大。

气油比:生产气油比越大,井筒结蜡厚度越大,因为分离出的气体越多,原油温度降低幅度越大。

含水率:含水率越高,井筒结蜡厚度越小。

产液量:产液量大,温差减小,流速加快,结蜡速度变缓。

2 影响热洗清蜡因素2.1原油析蜡点原油析蜡点的测定在原油从井底流向井口的过程中,原油温度逐渐降低,随着油温的降低,原油粘度逐渐增加。

在油温降至析蜡点之前,随温度的降低,粘度值变化不大,当油温降到析蜡点以后,原油中的高碳数蜡首先结晶、析出,造成原油粘度加速增大。

随着油温的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蜡分子结晶、聚结、长大、析出,原油粘度因此而变化加剧,粘度值急剧上升,因此可以将粘温曲线用于确定原油的析蜡点温度。

石油化工原料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石油化工原料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石油化工原料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身份证号码:******************摘要:原材料是产品的基础,石油化工原材料的质量就决定了化工产品的质量。

如今,石油化工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质量影响直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为了有效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石油化工原料的检验检测结果的合格与否就成为确保化工产品质量的最核心要素。

关键词: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改进措施一、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1.1检测环境因素化工原料检测对检测环境要求较高,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因素。

化工原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原料,在测试过程中必须考虑实验室的温度、湿度以及其它多方面因素的干扰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在规定的检测环境下进行相关测试。

一旦检测环境达不到要求,不仅会对检测结果带来影响,还容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1.2采购来源因素保证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的基础是使用原料的好坏。

如果负责采购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偏重于成本预算而忽略原料质量,势必导致原料采购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后续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

1.3检测人员因素化工原料检测人员的检验水平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因为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化工原料检测流程熟练程度不够,对化工原料的酸碱、腐蚀性了解不足而导致检验过程中处置不当,从而使检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不够全面,必然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1.4仪器因素影响化工原料质量测量结果除了人为因素以外,还包括测试中使用的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的选用对化工原料质量检测有着一定的影响,实验室是否配备齐全的仪器设备决定着获取数据的准确程度,如果仪器本身质量和可靠性不高,甚至存在故障,在开展化工原料检测数据获取时,就会造成检查数据不准确,从而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1.5取样与数据分析因素原料采样和数据处理分析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原料检验和测试的重要步骤。

根据相关的抽样程序和规则随机抽取检测原料样本,这就无法确保单次取样的代表性,且如果在检测活动抽取后,没有合理的对检测样品进行封存保护,将为之后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测试报告的真实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含蜡原油管道蜡质沉积影响因素

含蜡原油管道蜡质沉积影响因素

1.3 布朗扩散在管输过程中,原油分子会持续不断地撞击悬浮于油流中的蜡晶颗粒,形成布朗运动。

1.4 重力沉降由于蜡晶与液态油相比密度较大,故此蜡晶相互无作用,则蜡晶沉降,沉积至管道底部。

和布朗扩散一样,重力沉降已被普遍认为对蜡质沉积的影响可以忽略。

2 蜡质沉积模型目前有关结蜡的数学模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热力学角度研究蜡分子析出的模型,另一类是从动力学角度研究蜡分子沉积的模型。

2.1 热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是由热力学的视角出发,利用相平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预测了集输过程中原油的析蜡温度节点和析蜡数量。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Won模型。

此模型将原油中蜡质视为单一的固相,将其余组分视为液相;在固液平衡中,两者所包含同组分拥有同逸度,并可使用平衡常数表示该组份在两相平衡中摩尔含量的关系比值。

进一步据此提出了溶解热焓和熔点温度的计算方法,但没有对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芳香烃做出区分,认为他们的分子量相同。

该模型还假设结构不同的组份具有一致的熔点温度与溶解热焓,这与实际有不一样之处。

最终可以根据修正后的溶解理论计算两相中各组份的活度系数。

总的来说,Won模型较为方便,但计算误差较大。

析蜡温度节点与实测值的误差在8℃的区间内,最大误差接近20℃。

后来的研究者对Won模型进行了不断修正,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模型。

Galeana等研究者认为不是所有的C7+组分都能进入蜡相,假定蜡质沉积混合物是由多种固态组分组成,并引入相平衡计算方程的方法,相平衡计算确定单一组份固相存在的可能性,状态方程确定了气液相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个新的多固相模型。

该模型计算的析蜡点和析蜡点温度以下的固相蜡浓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2 动力学模型Burger等研究者将蜡质沉积中的分子扩散和剪切弥散分别进行计算,提出相应的蜡质沉积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思路清晰,容易理解。

事实上,这两种蜡质沉积机理的关联性很大。

由于原油组分相对较繁杂,在计算原油蜡分子溶液中的扩散系数时,误差相对较大。

沥青蜡含量测定方法浅析

沥青蜡含量测定方法浅析

沥青蜡含量测定方法浅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将加大基础产业建设投资,特别是公路铁路交通的建设,这样使得沥青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国内沥青市场的开发和沥青产品质量的提高将得到更加的重视,国内高等级公路重交沥青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将越来越高。

蜡含量是影响道路石油沥青性能的关键指标,很多研究表明蜡含量对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以及抗水损害性能等都有显著影响。

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测试方法也很多,目前欧洲就有:德国DIN52015蒸馏方法、法国NF-T66,IRmethod,Iatroscan method等。

国内普遍采用裂解蒸馏法,最新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规定的蜡含量测定方法也是采用蒸馏法。

然而蜡含量实际分析中,却发现试验误差较大,测定结果准确性不高,试验重复性也较差。

究其原因:沥青是一个化学组成非常复杂的胶体体系,其诸多性质的测定都是条件试验,试验条件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试验操作中出现不能或没有严格按照试验操作步骤进行,使得试验结果偏离准确值,结果的误差将误导科研工作者的进一步分析。

本研究是在长期从事蜡含量指标的检测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针对测定方法和步骤提出的。

一些注意事项和建议,以期能够帮助试验者得到准确度较高的测试数据。

1、JTG E20一2011标准与方法JTG E20-2011沥青蜡含量测定方法是采用裂解蒸馏法,与原规程052-2000和SH/T0425-2003方法一致,只细节处有些微小变动。

该测试方法主要有两大步骤:第一步脱胶,即裂解过程;第二步脱蜡,即冷冻过滤过程。

1.1裂解过程称取50g沥青于裂解蒸馏瓶中,按照试验方法用高温电炉或燃气灯加热裂解,得到馏出油,称重。

1.2冷冻过程取一定量馏出油试样于锥形瓶中,按步骤加入乙醚和乙醇(1:1)混合溶剂溶解,注入由试样冷却筒、砂芯过滤漏斗、吸滤瓶和柱杆塞等组成的冷冻过滤组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油蜡含量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前测定原油蜡含量的方法很多,如各种蒸馏法、硫酸法、组成分析等,国内蜡含量测定主要使用行业标准SY/T 0537-2008《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本文主要针对该标准实验条件、仪器规格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剖析,通过“排除法”确定影响原油蜡含量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原油蜡含量色谱法影响因素
1 前言
原油中的蜡一般指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

它们在石油中处于溶解状态。

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溶解度降低,会有部分蜡晶析出。

原油蜡含量是表示原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原油的储藏、运输及后续的工艺条件加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SY/T 0537-2008《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采用色谱柱法对油蜡、沥青质、胶质进行分离测定。

根据活化后的氧化铝对原油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的不同,利用相应活性不同的淋洗剂使原油中各组分在氧化铝中吸脱分离,从而得到油蜡组分。

针对蜡含量测定步骤多且过程较为复杂,把测定过程分为:取样溶解、过柱分离、冷冻抽提对其进行梳理剖析。

找出影响蜡含量数据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取样溶解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2.1.1 取样时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的控制
对于稠油特别是高含蜡原油如果加热不当和搅拌不充分影响样品的均匀性,对于高含蜡原油(室温凝固)表现的尤为突出。

但对于流动性的好的且蜡含量在5%-10%的原油往往在取样过程中,很难区分样品的表观含蜡特征,忽视了对样品的加热,直接搅拌取样则无法使原油中的蜡晶体分布均匀,从而造成测定数据的不稳定。

(建议:通过调整加热温度,对样品去不进行加热。

轻油除外。


2.1.2 取样量对高含蜡原油蜡含量测定的影响
蜡含量测定试验过程中,取样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原油蜡含量的测定结果,在测定蜡含量高于10%的高含蜡原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经过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条
件下,取样量的多少间接的影响色谱柱的分离能力、脱蜡剂的脱蜡、清洗蜡饼的效果、抽提漏斗砂板的孔径等,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叠加从而使蜡含量测定的数据波动较大。

取样量越多直接导致冷冻过滤得到的蜡量越多,抽提分离时形成的蜡饼层厚度增加,间接的改变了砂芯漏斗的孔径使之孔径变小;蜡饼的变厚使洗涤过程难以干净彻底,直接导致含蜡量计算结果偏高。

反之,则偏低。

现对高含蜡原油样品测定,取样量分别为0.20g、0.40g、0.60g、0.80g、1.00g、1.20g,分析不同取样量对蜡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见表1。

小结:通过表1、图1可以看出随着取样量的增加,蜡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在取样量为0.40g~0.80g之间所测得的蜡含量趋于平缓;当取样量高于0.80%时,测得的蜡含量明显增高。

所以在对原油样品测定时,对取样量应有一定的区分。

对于蜡含量高于10%的高含蜡样品应取0.60g~0.80g之间,建议取样为0.70g左右。

2.2 过柱分离影响因素分析
2.2.1 洗脱剂的淋洗速度对蜡含量的测定的影响
标准中规定相应的洗脱剂的流速为2ml~3ml。

但是流速的控制较难一般与层析柱的制备质量、柱口脱脂棉的松紧及柱温等因素有关。

通过图2可以看出,当淋洗剂的淋洗速度过慢时(u<uopt),原油中各组分在层析柱中主要进行分子的扩散,油蜡组分与胶质沥青质的色谱带有所重叠,导致个组分分离不清。

当淋洗速度过快时(u>uopt),主要进行物质的传递,致使色谱带扩张过快氧化铝的吸附不完全,导致部分的胶质、沥青质一同被淋洗冲出影响蜡晶的析出与测定。

根据图2分析,一般控制流速比理论踏板高度的流速稍高一些。

我们可以通过空压机对色谱柱加压,通过调节减压阀的压力从而控制淋洗速度,提高色谱柱的效能。

2.2.2 切换点的选择
标准中针对油蜡接收换瓶时的切换点很难掌握,无法控制苯完全流净的状态,并且耗时较长。

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发现切换点选在色谱中加入60ml或80ml 的苯完全流入氧化铝后就可以换瓶,这样对于操作者更为直观、可控,且对实验影响不大。

现对绥中样品进行测定,当苯完全流入氧化铝后更换以恒重好的三角瓶直至苯完全流出,测定混合和溶液中的蜡含量。

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淋洗剂对蜡含量测定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混合液中蜡的质量均低于标准中对空平衡重的重复性要求。

说明切换点的选择为影响蜡含量测定的次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