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卫生消毒制度

合集下载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但因生态环境和动物疫病的逐渐严峻,畜禽养殖场消毒工作愈显重要。

养殖场作为动物居住、生产、繁殖的场所,必须保证环境的卫生与消毒。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是养殖业的基础,下面对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进行讲述。

一、畜禽养殖场消毒目的消毒目的是为了保护家禽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环境污染和防止疫源传播。

养殖场消毒主要是针对环境和设施等物体进行杀灭病菌的过程,达到杀菌、消毒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二、畜禽养殖场消毒程序1.清洗清洗是消毒的前提,把牛舍、鸡舍等场所内的污迹、污渍、已经积淀在食槽、马桶、墙上等表面的有机物清除掉,是做好消毒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消毒工作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

2.消毒消毒根据需要可采取化学灭菌、物理灭菌等方法:(1)化学灭菌常用的消毒剂有高锰酸钾、烧碱、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杀灭红高粱瘟、禽霍乱等细菌,但消毒时间较长,不能与食用饲料、肥料等物混合使用。

烧碱在高浓度条件下可杀灭许多病菌,但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对动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少,但使用需要注意浓度、时间和温度等条件。

过氧乙酸具有杀菌效果快、作用广、安全可靠的特点,是非常理想的一种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不易引起耐药性。

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可以进行“无死角”消毒,可以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2)物理灭菌物理消毒法是指采用不同的物理要素,如高温、高压、辐射、空气干燥、紫外线等技术来达到杀灭病菌的效果。

物理消毒法的优点是不会引起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效果持久,但其消毒时间会稍长。

三、畜禽养殖场消毒时间消毒的时间需要区别不同的消毒物质和消毒的场所的具体情况,以实际需要为准。

1. 对于空气式消毒,一般不少于1小时。

2. 对于实物垫席、管道、墙壁等的表面消毒,消毒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3. 对于器械的消毒,根据不同器械消毒剂的规定时间进行处理。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养殖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畜禽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一、入场消毒
养殖场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池宽同大门,长为机动车轮一周半),内放2%氢氧化钠液,每半月更换1次。

大门入口处设消毒室,室内两侧、顶壁设紫外线灯,一切人员皆要在此用漫射紫外线照射5~10分钟,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通过消毒池进入自己的工作区域,严禁相互串舍(圈)。

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物品。

二、畜禽舍环境消毒
畜禽舍除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以外,平时还应做好消毒。

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清扫;第二步用消毒液。

畜舍及运动场应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料槽、水槽干净,每周消毒一次,圈舍内可用过氧乙酸做带畜消毒,0.3%~0.5%做舍内环境和物品的喷洒消毒或加热做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mL)。

三、饲养用具的消毒
饲养用具包括食槽、饮水器、料车、添料锹等,所用饲养用具定期进行消毒。

清扫(清洗)饲养用具如饲槽应及时清理剩料,然后用清水进行清洗。

可分别采用浸泡、喷洒、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

饲养器具用途不同,应选择的不同消毒药,如笼舍消毒可选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而食槽或饮水器一般选用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进行消毒;金属器具也可选用火焰消毒。

四、地面土壤的消毒
地面用2-3%的烧碱消毒,且每周更换一次消毒液。

场区人流物流通道用石灰铺撒消毒,每十天更换一次石灰。

(责任发布:乔六花(实习))。

养羊场卫生防疫制度(6篇)

养羊场卫生防疫制度(6篇)

养羊场卫生防疫制度①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②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③售羊周转区。

周转羊舍、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羊后大消毒一次。

④生产区正门消毒池。

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____次,保持有效浓度。

⑤车辆。

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⑥更衣室、工作服。

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⑦生产区环境。

生产区道路及两侧____米内范围、羊舍及活动场所空地每月至少消毒____次。

⑧各栋羊舍门口消毒池与盆。

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____次,保持有效浓度。

⑨羊舍、羊群。

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____次。

⑩人员消毒。

进入羊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无害化处理制度(一)粪便1、饲料采用合理配方,提供理想蛋白质体系配料,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2、清粪工艺。

羊场使用干清粪工艺,饲养员要及时将粪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运至贮粪场。

3、粪便的处理。

羊场建有贮粪场地,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且贮粪场采取有效的防渗工艺,以防止粪便污染地下水。

粪便的处理采用好—氧发酵的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和蛔虫卵,实现无害化。

(二)污水1、羊场的排水系统,生活使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以减少排污的压力。

2、所有产生的污水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羊场建有污水沉淀、过滤系统,污水经沉淀、过滤接近排污标准后方可排放。

羊场要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即减小排污压力,又节约水源。

(三)病残死羊的处理1、羊场病残死猪严禁出售、严禁随意丢弃,必须及时处理。

2、建有焚烧炉,病残死羊的尸体必须采取焚烧炉焚烧。

(四)羊场废弃物废弃物包括过期的兽药、疫苗、注射后的疫苗瓶、药瓶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弃物。

各种废弃物一律不得随意丢弃,应根据各自的性质不同采取煮沸、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并填写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记录表。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

引言概述:
动物养殖场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则是保障动物养殖场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消毒制度的必要性、消毒方法、消毒频率、无害化处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消毒制度的必要性
1.1 提高动物养殖场卫生水平
1.2 预防动物疾病传播
1.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消毒方法
2.1 物理消毒方法: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
2.2 化学消毒方法:氯消毒、过氧化氢消毒
2.3 生物消毒方法:利用好氧菌、厌氧菌进行消毒
三、消毒频率
3.1 定期消毒:每周对养殖场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3.2 特殊情况下的消毒:如发生疫情或者疾病传播时,需要加大消毒频率
3.3 饲料、水源等容易受污染的地方需要增加消毒频率
四、无害化处理
4.1 废弃消毒剂的处理: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经过处理后无害化排放
4.2 废弃消毒物品的处理:如消毒布、器具等,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4.3 废弃动物尸体的处理:采取专业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防止传染病传播
五、监督管理
5.1 定期检查消毒情况:由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养殖场的消毒情况
5.2 强化培训: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水平
5.3 加强宣传教育:向养殖场主、工作人员宣传消毒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消毒意识
综上所述,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对于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惟独做好消毒工作,才干保障动物健康,生产出安全的畜产品,维护农业生产秩序。

希翼相关部门和养殖场主能够重视消毒工作,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动物养殖场的卫生安全。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篇一: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二、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三、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水池、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四、周转蛋箱必须严格浸泡消毒。

五、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六、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七、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畜禽舍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八、各栋禽畜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九、人员消毒:进入畜禽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疫情报告制度一、养殖场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技术人员及时向场主报告,场主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

二、养殖场应当建立本场疫情统计、登记制度,并定期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本场动物疫情。

三、养殖场动物疫情暴高责任人员:养殖场技术人员、养殖场主。

四、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形式:快报以电话或传真为主。

需要文字说明的,要同时报告文字材料。

五、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引起重大动物疫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养殖档案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养殖场的养殖行为,根据《动物防疫法》,本场特制定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一、落实专人做好养殖档案记录,包括养殖记录、用药记录、诊疗记录、防疫记录等。

二、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厂日期;(二)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三)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四)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五)畜禽养殖代码;(六)农业部规定的其他内容。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6篇)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6篇)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消毒制度1、新进场羊只必须在隔离圈舍观察一周,并进行消毒和防疫,经检疫合格后入场;2、饲养人员应随时注意观察猪群饮食和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驻场兽医,立即现场检查、诊断、治疗和隔离;3、发现凝似传染病要立即封锁现场,禁止病畜出入,并及时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4、按照国家和本场规定的免疫病种、免疫程序,按时免疫并做好免疫档案;5、兽医和饲养员在处理疫情后,要立即将污染的衣服、工具进行消毒等无害化处理;6、病死猪只必须在制定地解剖,其尸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

一、消毒制度1、全场外围设围墙,防止外人或者外畜进入,场内外保持清洁,道路、坏境每月消毒两次,特殊情况下每周消毒一次;2、养殖区入口处设置参观者须知,凡进入者必须严格遵守;3、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必须保持有效浓度,每周更换一次,并保持一定的水深;4、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更换场内工作服、工作鞋,严格消毒;5、严禁饲养其他动物,做好灭蝇、灭蚊、灭鼠工作;6、运载工具进出要进行严格消毒7、应选择两种以上经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的消毒药,并按照规定交替使用。

二、消毒制度1、大门口消毒池内每周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饲料和排泄物运输车辆进出必须走消毒池,外来车辆不得进入。

2、消毒更衣室内上____紫外线灯,下铺麻袋,麻袋用____%火碱液洒湿。

进场人员必须在消毒室内紫外线消毒____分钟并换上本场备用工作服和胶鞋。

3、搞好场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垃圾,粪便、垫料等要堆放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文(3篇)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文(3篇)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文一、养殖场谢绝参观,严禁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畜禽养殖场。

二、养殖场所有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养殖场各项工作制度,认真执行消毒制度。

定期对养殖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动物饲养舍要保持通风,坚持每日打扫舍内卫生,保持料槽、水槽干净,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等按规定执行。

三、养殖场职工在自己家中不得饲养与所在养殖场同类的动物,不应到市场购买与所在养殖场同类的动物产品。

养殖场内不得饲养与本场不相关的动物。

不得承接场外其他养殖场动物诊疗和现场指导。

四、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畜种前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新引进的畜禽必须隔离饲养一个月以上,确认无传染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五、畜禽养殖场内发生重大疫情,要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防疫部门,经确诊后,应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有效的防制措施。

六、对病死畜禽应采取妥善办法在场内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和食用或流入它处,防止疫病扩散。

七、严格执行本场动物免疫程序,所用疫苗均来自正当渠道,每次免疫都应详细记录,且通过免疫识读器上传本场动物免疫情况,初免动物加施____耳标。

八、认真填写养殖档案,其内容包括。

动物来源,饲料消耗情况,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检疫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

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九、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等不清洁的饲料和动物副产品。

定期对所饲动物驱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及吸血昆虫等工作。

患病动物选择适当药物进行疫病防治,严格执行休药期。

十、积极配合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监督和病源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文(2)1. 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加强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确保养殖场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

2. 原则2.1科学性原则本制度制定的消毒防疫措施,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2综合性原则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方式、病原体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防疫措施。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八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八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一、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畜禽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二、养殖场出入口应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消毒夜,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保证出入人员及车辆做好消毒工作。

三、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疾病流行期间,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

四、做好进前、出后彻底大扫除、大消毒一次,饲养期定期进行带畜(禽)消毒和环境消毒。

遇有传染病威胁及终止流行时须进行紧急消毒,做好记录。

五、畜禽发生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向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尽快加以确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扑灭疫情。

六、当场内或场区附近出现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例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和其它应急措施,并向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七、进畜(禽)时应索要检疫证明,查阅种畜(禽)场相关资质证明,严防疫情传入。

八、场内严禁饲养其他畜禽。

九、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佩戴畜禽标识,并做好免疫记录。

十、积极配合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疫情调查、疫情监测,接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防疫监督和指导。

十一、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尸体及污染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卫生第一条为了加强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卫生和防疫管理,健全养殖场(基地)卫生和防疫管理长效机制,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整洁、宜居宜业的标准化养殖场(基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乡镇要成立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基地要组建基地管委会,负责该基地水、电、路等基础建设规划和公共环境卫的管理工作。

畜禽养殖场(基地)的卫生、防疫工作由本场(基地)承担,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基地,管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

各乡镇应构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场卫生消毒防疫制度
一、严格按照消毒规程和公司消毒管理进行场地清洁消毒。

二、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消毒两次。

三、售鸭周转区:周转鸭舍、出鸭台、磅称及周围环境,每销售一批就要进行一次消毒。

四、生产区消毒池:每周要进行一次清洁和更换,药物交替使用保持有效浓度。

五、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下车等待消毒时间,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六、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鞋、衣服、帽,工作服要清洗和消毒。

七、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鸭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加强环境卫生清扫整治,消灭老鼠,割除杂草、以防蚊虫、苍蝇,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八、各栋鸭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九、鸭舍、鸭群:育成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育雏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

十、人员和医疗器具消毒:进入鸭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洗手消毒盆。

用过的器具及时清洁和碘制剂侵泡消毒.
十一、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

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十二、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十三、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饲养鸭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

十四、引种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无禽流感证明》的种鸭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鸭苗。

十五、患病鸭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