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概况的导游词大全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六篇)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兰州城隍庙在兰州市张掖路。
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
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
坐北向南,占地120____平方米,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
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
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
____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现有建筑按中轴线依次为牌坊、享殿、正殿、寝官、客堂,牌楼由节园颜妃墓前的贞列遗旰牌坊改建而成(属明代建筑),院内石狮一对,有____多年历史。
自____年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兰州市总工会多方集资____多万元,重建修茸城隍庙,并以崭新的面貌向社会开放。
现城隍庙交易市场拥有经营古玩的商户____多户,经营的种类有古玩、书画、瓷器、奇石、铜器、玉器、钱币、邮品、木器等近百个品种,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二)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____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
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____个,塑像20____尊以上,其中最大者____米,最小者仅10厘米。
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____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____公里长。
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____年)。
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
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
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____多年。
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5篇

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精选5篇〔一〕甘肃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魅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
作为甘肃旅游的重要组成局部,导游词在为游客介绍景点的同时,也能让游客更加深化地理解到甘肃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下面,本文给大家推荐几个甘肃导游词精选范例,让您感受到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的魅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兰州植物园。
这里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绿化最好的现代化植物园。
兰州植物园内植物品种繁多,按照生态分区划分成为干热沙漠、亚热带、冷温带等多个园区。
其中,干热沙漠区占据了总面积的近40%,这里绝大局部植物都是原生态野生植物,让我们实现了在城市中体验草原和沙漠的感受。
大家好,欢送来到位于甘肃的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是中国四大宝塔之一的大佛寺塔,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产。
这座木质塔楼始建于公元1590年,有明代寺庙建筑的特点和精华。
燕子沟是甘肃省天水市里的一个自然风景区,也被誉为“世界第一漂”之一。
这里拥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和奇形怪状的石峰,还有非常壮观的吊桥和滑道,游客可以在此进展漂流休闲、娱乐和度假等活动。
总之,来燕子沟漂流不但可以解放心情,还能让游客领略到甘肃自然风光的魅力。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是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重要城关,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喉咙,万里长城的关隘,民族团结的象征”。
大家不妨留意这里的“一门三卫”,即“敌楼卫、郑虎卫、山城卫”等,都是古老军事建筑的代表。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甘南____自治州。
这里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巴塘草原、碉楼、崆峒山、青海湖等等,也有着民俗风情最为浓重的____文化,如杂鱼节、祈福会、扎巴等等。
来到甘南旅游是体验甘肃地区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最好的场所之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兰州绕不开的就是我们这里著名的兰州牛肉面。
这道美食不仅在国内有很多的粉丝,甚至在世界范围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甘肃概况导游词3篇

甘肃概况导游词甘肃概况导游词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甘肃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甘肃概况导游词1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
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
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肃风景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
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
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甘肃的概况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甘肃的概况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甘肃的概况导游词1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到甘肃庆阳北石窟寺观光旅游!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满足诸位客人的需求,使北石窟寺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庆阳北石窟寺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一样,属甘肃早期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其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相近,在中国佛教石代佛教圣地,全面体现了古代陇东佛教活动的兴衰与发展。
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上的一颗艺术明珠。
陇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董志塬一带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
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塬的西侧,东北距庆阳地区行署所在地西峰市25公里。
这里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西汉至晋代为安定郡,北魏时归泾州,唐代为宁州,五代、宋时属原州彭阳县,元代为镇原州,明清属镇原县。
其地东抵陕西榆林,西通黑水,南接泾渭,北达贺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北达宁夏、内蒙、西抵河西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冲。
北魏以来,随着佛教的兴盛和开窟造像的风靡,这里又成了萧关古道上的一大佛教胜地。
据史料记载,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反,诏华州刺史奚康生讨之。
""康生久为,及临州尹,多所杀戮,而乃信向佛道,数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历四州皆有建置。
"奚康生在泾州平定了沙门刘慧汪叛乱后,为了安定民心,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政权,于宣武帝永平二年,大耗民财,"命匠呈奇,竞工开剖,积节移年,营构乃就"创建了北石窟寺和泾川的南石窟寺。
无论奚康生当初开窟建寺的动机如何,足见当时佛事活动之兴盛,而陇东的劳动人民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粗犷的黄土高坡上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为精美的艺术瑰宝。
关于甘肃概况的导游词大全

关于甘肃概况的导游词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兰州市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
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_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
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
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
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
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
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_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
寺名为慈恩寺。
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
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
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
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
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
甘肃概况的导游词大全

甘肃概况的导游词大全甘肃有很多美丽的关于自然风光的景区。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甘肃导游词大全,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肃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此刻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礼貌的摇篮。
这块秀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
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
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十分美妙而神奇的传说。
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20_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
古人以20_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
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
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礼貌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伏羲创造了书契,代替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之后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
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礼貌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
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导游词甘肃简短(优秀10篇)

导游词甘肃简短(优秀10篇)导游词甘肃简短篇1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
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
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
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
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
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
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
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
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
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
咕噜咕噜,方盘镶玉。
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
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
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
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
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
甘肃导游词范文5篇最新

甘肃导游词范文5篇最新甘肃,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市。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
小编给你们分享一下甘肃导游词的范文,希望你们喜欢,供大家阅读借鉴。
甘肃导游词范文1各位游客们:酒泉西汉胜迹,又称泉湖公园,公园位于鼓楼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_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是一座集古典园林,天然湖,文化游憩,趣味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这里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点。
矗立在面前的仿汉阙式门楼建筑,是酒泉公园的南门,也是公园的正门。
主体由子、母阙构成,风格古朴自然,气势恢宏雄壮。
中堂上悬挂的两块牌匾,揭示了酒泉公园的独特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其中,"瀚海明珠"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道兴所题,"泉湖胜景"是曹无所题。
匾额的上方镶嵌着一幅牛头浮雕,是采用祁连山深处特有的花岗岩石精雕而成的。
为什么会雕刻牛的图案呢?相传明末清初时,酒泉城中经常洪水泛滥,据说有妖魔鬼怪在作祟,人们就在钟鼓楼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建了一座寺庙来镇邪。
因为两座寺庙与钟鼓楼形成一个牛头的形状,所以人们又把酒泉城叫做"卧牛城" 。
进入这汉风十足的大门,高大耸立的神明楼分列两侧,神明桥连接东西二楼。
这两座高台式建筑虽然是清代遗存,但积土为坛,坛庙合一的建筑手法却是秦汉时期早期园囿思想向往神灵的特有风貌。
神明桥也是焚香祈福沟通神明之桥。
通过神明桥就来到以古酒泉为主线的“西汉酒泉胜迹”景区,古酒泉称之为酒泉胜迹,关于古酒泉的传说很多,酒泉也叫金泉也叫八卦泉。
相传汉武帝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120_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政匈奴,大获全胜,汉武帝赐御酒奖赏他,霍去病觉得功在全军,但是人多酒少,所以将酒倒在泉中于将士共饮,所以有了“酒泉”之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概况的导游词大全
甘肃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此刻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
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礼貌的摇篮。
这块秀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
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
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十分美妙而神奇的传说。
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20_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
古人以20_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
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
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礼貌时期过渡的最杰出
的代表之一。
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伏羲创造了书契,代替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之后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
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礼貌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
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
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超多的史籍文献和现代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
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
1992年8月,__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最后构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甘肃导游词2
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黄河铁桥参观游览,黄河铁桥即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20_年)。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
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20_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
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为人天津人刘永起。
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
历时3年建成。
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
从明洪
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
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
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
”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
“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
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
”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
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黄河铁桥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完了。
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这传说中的黄河铁桥吧。
但愿今天的黄河铁桥能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
甘肃导游词3
各位朋友:
你们好。
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玉门关址。
我在这里,就玉门关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
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
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
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
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
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
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
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池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
"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
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甘肃导游词4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甘肃,我是你们本次甘肃之行的导游员李欢,现在就由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许多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上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
敦煌莫高窟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时刻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显现,被称为“东方卢浮宫”。
“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
因为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画洞窟,所以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的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莫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
和许多唐代文献都有记载,唐代沙洲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
因此将石窟
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敦煌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
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
每个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1961年我过国务院确定气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举世无双的人类瑰宝。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弟16号洞窟通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
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南都僧统共讧的“影窟”,有碑文记载这一事实。
说到藏经洞大家就会想到王道士。
是他发现了藏经洞,但也是由于他的无知导致了藏经洞大部分文物损坏、丢失。
1920_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经洞。
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
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使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
1920_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树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