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食物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抗坏血酸实验报告抗坏血酸及我们所熟知的维生素C,它是显示...

抗坏血酸实验报告抗坏血酸及我们所熟知的维生素C,它是显示抗坏血酸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通称,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但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又有较大差别。
这次的实验内容就是利用抗坏血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性,测定几种不同的常见水果蔬菜中每百克抗坏血酸含量。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1、在试管中加入5mL的淀粉溶液,滴入一滴碘酒。
由于淀粉溶液与碘酒发生显色反应,溶液立刻就变为了深蓝色。
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几滴橙子汁,摇匀,再次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在混合了橙汁之后变为无色透明。
这是因为橙汁中含有较多抗坏血酸,抗坏血酸还原了淀粉碘溶液中的碘单质使其成为负一价碘离子,显色消失。
3、自选果蔬(我们选择了橙子、白萝卜、猕猴桃和西红柿),并各称取了10g注:称取猕猴桃的天平后来又蹦回了10.0= =4、将称好的四种果蔬立刻切碎并放入研钵中,加入10mL 1mol/L 1%的HCL溶液,研磨至糊状。
5、将研磨好的果蔬汁倒入锥形瓶中,先加入2mL 5%KI溶液和1mL 1mol/L H2SO4溶液,再加入2mL 0.5%淀粉溶液,摇匀。
6、量取10mL c=0.001mol/L的碘酸钾溶液,用地瓜吸取后逐渐加入锥形瓶中,边加边摇,至溶液呈蓝色且15s不退色为止。
由图可见在滴入碘酸钾的瞬间局部被抗坏血酸还原出的碘单质立刻使周围的淀粉溶液呈现蓝色。
以下为四种果蔬汁变色前后的对比图:橙子:白萝卜:猕猴桃:西红柿:7、由元素守恒可算出以上四种果蔬每百克的抗坏血酸含量。
反应过程如下:KIO3+5KI+3H2SO4→3K2SO4+3I2+2H2OI2+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2I-得出关系式:IO3- ~ 3I2 ~ 3Vc即X(mg/100g)=3*V*c*M*100/m四种果蔬变色所消耗碘酸钾体积分别为橙汁6.7mL;白萝卜2.8mL;猕猴桃8.1mL;西红柿3.8mL由此而知:X橙子=3*6.7*0.001*176*100/10=35.376≈35.4 mg/100gX白萝卜=3*2.8*0.001*176*100/10=14.784≈14.8 mg/100gX猕猴桃=3*8.1*0.001*176*100/10=42.768≈42.8 mg/100gX西红柿=3*3.8*0.001*176*100/10=20.064≈20.1 mg/100g。
食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食品中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坏血病作用。
因此,了解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对于人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食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检测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HPLC是一种高效并且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食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该方法使用一种特定的色谱柱和移动相,通过分离样品中的抗坏血酸并测量其峰面积来确定含量。
虽然HPLC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是设备和试剂的价格较高,一些实验室可能无法承担这些成本。
其次,使用电化学法也是测定食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电化学方法基于抗坏血酸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特性。
常见的电化学技术包括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和差分脉动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来确定抗坏血酸的含量。
与HPLC相比,电化学法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分析速度,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快速分析。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被用于食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
例如,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方法能够快速实时地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这些传感器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和光学特性来监测抗坏血酸的浓度。
此外,近年来,一些基于光谱学原理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通过测量食品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推断抗坏血酸含量。
这些新兴技术不仅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分析速度,还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提高了分析的便捷性和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食品中抗坏血酸含量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食材的新鲜度、加工方法以及储存条件都可能导致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
因此,在检测和分析食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时,还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此外,样品制备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如何将抗坏血酸有效提取和稳定保持是决定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一)固蓝B盐比色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脱氢行抗坏血酸的测定。
2 原理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在最大吸收波长420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试剂3.1 乙酸溶液(12%)吸收12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mL。
3.2 乙酸溶液(2%)吸收2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mL。
3.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35g/L)称取3.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H2O]于水中,加热使之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100 mL。
3.4 蛋白沉淀剂3.4.1 乙酸锌溶液(220g/L)称取22.0g乙酸锌[Zn(CH3COO)2·2H2O],加3 mL冰乙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 mL。
3.4.2 亚铁氰化钾溶液(106g/L)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K4Fe(CN)4·3H2O],加水溶解至100 mL。
3.5 显色剂固蓝盐B(Fast Blue Salt B)溶液(2g/L):准确称取0.3125g固蓝盐B,加水溶解于100 mL。
3.6 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2.0mg/mL)精密称取0.2000g抗坏血酸,加20 mL乙酸溶液(12%),溶解后移入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2.0mg抗坏血酸(10℃下冰箱内贮存在2d内稳定)。
3.7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0.1g/L)用移液管精密吸取5.0 mL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2.0g/L)于100 mL棕色容量瓶内,加5 mL乙酸溶液(1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μg/mL抗坏血酸(临用时配制)。
4 仪器4.1 分光光度计。
4.2 10mL具塞玻璃比色管。
5 分析步骤5.1 试样溶液的制备取水溶C100饮料5.0mL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备用。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1)在测定维生素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g/ml。
2.适用范围GB12392-90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3.仪器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波长的荧光计。
3.3.打碎机。
4.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偏磷酸一乙酸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乙酸及250ml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500ml。
4°C冰箱可保存7〜10天。
(2)0.15mol/L硫酸:取10m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200ml。
(3)偏磷酸一乙酸一硫酸液:以0.15mol/L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4.1.配制。
(4)50%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CH3C00Na・3H20),加水至1000ml。
(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溶于100ml乙酸钠溶液(4.4)中。
临用前配制。
(6)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7)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用水稀释至250ml。
变色范围:pH=1.2红色pH=2.8黄色pH>4.0兰色(8)活性炭的活化:加200g炭粉于1L1+9盐酸中,加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置于110~120C烘箱中干燥,备用。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植物学实验技术一、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可以把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与红菲咯啉(4,7-二苯基-1,10-菲咯啉,BP)反应形成红色螯合物。
在534nm波长的吸收值与AsA含量正相关,故可用比色法测定。
脱氧抗坏血酸(DAsA)可由二硫苏糖醇(DTT)还原成AsA。
测定AsA总量,从中减去还原型AsA,即为DAsA含量。
二、仪器与用具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
三、试剂5%三氯乙酸(TCA);20%TCA;无水乙醇溶液;0.4%磷酸-乙醇溶液;0.5%BP-乙醇溶液;0.03%FeCl3-乙醇溶液;0.6g/L DTT;Na2HPO4-NaOH溶液:以0.2mol/L Na2HPO4和1.2mol/L NaOH等量混合;60mmol/L DTT-乙醇。
四、方法1. 制作标准曲线配制浓度为2mg/L,4mg/L,6mg/L,8mg/L,10mg/L,12mg/L,14mg/L的AsA系列标准液。
取各浓度标准液1.0ml于试管中,加入1.0ml 5%TCA、1.0ml乙醇摇匀,再依次加入0.5ml 0.4%H3PO4-乙醇、1.0ml 0.5%BP-乙醇、0.5ml 0.03%FeCl3-乙醇,总体积5.0ml。
将溶液置于30℃下反应90min,然后测定A534。
以AsA浓度为横坐标,以A534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线性方程。
2. 提取取植物叶片1.0g,按1∶5(W/V)加入5%TCA研磨,4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供测定。
3. 测定(1)AsA测定取1.0ml样品提取液于试管中,按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AsA含量。
(2)DAsA测定向1.0ml样品液中加入0.5ml 60mmol/L DTT-乙醇溶液,用Na2HPO4-NaOH混合液,将溶液PH调至7~8,置于室温下10min,使DAsA还原。
然后加入0.5ml 20%TCA,把PH调至1~2。
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意义2.掌握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抗坏血酸在新鲜的食物中主要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故可以利用它的强还原性还原染料2,6一=氯酚靛酚而测定。
用标准碘酸钾溶液标定抗坏血酸溶液,然后以标定的抗坏血酸溶液标定2,6一=氯酚靛酚染料溶液,再用此染料滴定样品中的抗坏血酸。
2,6—=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褪去.当被测溶液中过量1滴染料时又呈现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在无杂质干扰时,被测溶液还原染料的量与其中所含抗坏血酸的浓度成正比还原型抗坏血酸+染料(红色)→脱氢型抗坏血酸+染料(无色)三、试剂1.1%、2%草酸溶液,白陶土,2.6—=氯酚靛酚溶液四.仪器烧杯,组织捣碎机、漏斗、滤纸、锥形烧瓶、微量滴定管、容量瓶、吸管五.操作步骤.1.样品洗净风干后,取适量均匀样品(100g)稍加切碎后,迅速加入等量2%草酸溶液.2.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打成匀浆3.称取10g匀浆于小烧杯中,小心地以1%草酸将样品洗入100ml量简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4.如取出部分溶液于50ml具塞量筒中,振摇数次,沉静置沉淀5.取中层液过滤,吸取滤液10ml,以标定过的2,6一=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淡红色,在15s内不退色为止6.用蒸馏水作空白滴定,如果料太浓,应适当稀释六.计算抗坏血酸(mg/100g)={(V1-V2)XT}/wx100W=100/(100+100)x(10/50)x10=1抗坏血酸={(1.88+132)/2-0.15)×T}/1x100=14.28 mg/100g V1:样品滴定时所用的染料毫升数.V2:空白滴定时所用的染料毫升数T:ImL染料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mg数W:滴定时所用样品稀释液中含样品克数七.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要迅速,因还原性抗坏血酸易被氧化.2.生食物的匀浆在容量瓶内振摇后可能有泡沫,可用戊醇数滴除去3.滴定开始时,染料溶液要迅速加入,自至红色立即消失,然后尽可能地一滴滴加入,并不断振摇.直呈粉红色15s不消失为止.样品中可能有其它杂质也能还原2,6一=氯酚靛酚,但其还原染料的速度均较抗坏血酸慢,所以滴定时以15s 粉红色不退为止.。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思考题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引言抗坏血酸,化学名为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抗氧化、免疫增强、胶原蛋白合成等。
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抗坏血酸,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食物中抗坏血酸的含量,为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以及一些常见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1. 碘标准法碘标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抗坏血酸与碘反应生成脱氢抗坏血酸,进而与碘形成蓝色物质。
通过测量产生的蓝色物质的光密度,可以计算出抗坏血酸的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准确、灵敏的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样品中的抗坏血酸,并通过检测器检测其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3.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抗坏血酸与染料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测量产生的有色产物的吸光度来计算抗坏血酸的含量。
常用的染料有二苯基胺、间苯二酚等。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抗坏血酸的含量在不同食物中差异很大,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1. 柑橘类水果柑橘类水果是抗坏血酸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中,柠檬、橙子、柚子等含量较高。
以柠檬为例,每100克柠檬中含有约53毫克的抗坏血酸。
2. 红辣椒红辣椒是一种富含抗坏血酸的蔬菜。
每100克红辣椒中含有约144毫克的抗坏血酸。
3. 草莓草莓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抗坏血酸的良好来源之一。
每100克草莓中含有约59毫克的抗坏血酸。
4. 蔬菜除了红辣椒外,还有一些蔬菜中含有较高的抗坏血酸。
例如,每100克西兰花中含有约89毫克的抗坏血酸,每100克菠菜中含有约30毫克的抗坏血酸。
5. 其他食物除了上述食物外,还有一些其他食物中也含有一定的抗坏血酸。
水果及蔬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_doc

水果及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定量测定范开祥金文党承兰徐娇(河西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08级(2)班甘肃张掖734000)摘要本文以橙子,猕猴桃,青椒为材料,用实验室通用的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
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关键词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2%草酸引言橙子(学名:Citrus sinensis)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橙树的果实,常绿小乔木,高达4~6米。
枝细长,有长棘针。
花期春季,果期秋季。
橙子又称黄果。
原产中国南部,南方各省均有分布,而以四川、广东、台湾等省栽培较为集中。
15世纪初从中国传入欧洲,15世纪末传入美洲,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均有栽培。
果圆形至长圆形,橙黄色,油胞凸起,果皮不易剥离。
无苦味。
中心柱充实;汁味甜而香。
含有大量的糖和一定量的柠檬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高。
果实还含维生素P,具极高的医药价值。
橙子味甘、酸,性凉。
具有生津止渴、开胃下气的功效。
正常人饭后食橙子或饮橙汁,有解油腻、消积食、止渴、醒酒的作用。
橙子营养极为丰富而全面,事实上,它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能增强人体抵抗力,亦能将脂溶性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是名实相符的保安康抗氧化剂。
橙皮又叫黄果皮,除含果肉中的成分外,胡萝卜素含量较多,可作为健胃剂、芳香调味剂。
橙皮还含一定时的橙皮油,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
猕猴桃(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猕猴桃科植物,落叶藤本;枝褐色,有柔毛,髓白色,层片状。
猕猴桃的适应性强,喜温、喜湿,常在阴湿的林边、荒坡或灌木丛中生长,不耐旱,也不很抗冻;猕猴桃的根系发达,生长旺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计算】
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 (mg /100g)= (V1 V0 ) T 100 W
式中:
V0-空白实验消耗的染料体积(m1) V1-滴定样品消耗的染料体积(ml) T-单位体积的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的质量(mg/ml) W-滴定时所用样品的质量(g)
注意事项
一、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目的: 新鲜食物中的抗坏血酸主要以还原型形式存
在,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可粗略了解该食品中抗 坏血酸的浓度。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还原型抗坏 血酸的测定原理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用标准碘酸钾溶液标定抗坏血酸溶液; 用已标定的抗坏血酸溶液标定2,6-二氯酚
【操作步骤】
(1) 标定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吸取抗坏血酸溶液 (20μg/m1)5.0m1于锥形瓶中,加入6%碘化钾溶 液0.5m1,1%淀粉溶液3滴,再以0.000lmol/L碘 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终点为蓝色。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浓度 (mg / ml )=V1 0.0528 V2
V1-滴定时所消耗0.001mol/L碘酸钾溶液的体积(ml) V2-所取抗坏血酸溶液的体积(ml)
C-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mg/ml) V1-抗坏血酸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时消耗的2,6-二氯酚靛酚的体积(ml)
2. 样品测定
(1) 取样品100g剪碎后置捣碎机中,按 1:1(w/v)加入2%草酸制成匀浆。
(2) 称取匀浆10g于小烧杯中,倒入50m1具塞 量筒中,用1%草酸溶液冲洗烧杯,稀释至刻度, 振摇。如有泡沫影响定容可加数滴戊醇。
0.0528-0.0001mol/L的碘酸钾1.0ml相当于抗坏血酸 0.0528mg
(2)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
取已标定的抗坏血酸溶液5.0m1,1%草酸溶液 5.0m1于锥形瓶中,摇匀,用欲标定的2,6-二氯酚 靛酚溶液滴定至呈淡红色,15s不褪色为止。
1.0ml 2,6 二氯酚靛酚相当于抗坏 血酸的mg 数= C V1 V2
Cl
+N
Hale Waihona Puke HO C HCH2OH
OH
还原型维生素C 2,6-二氯酚靛酚
OC
OC O
OC
HC
OH
Cl
Cl
+
NH
HO C H
CH2OH
OH
氧化脱氢维生素C 2,6-二氯二对酚胺
滴定样品
【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组织捣碎机、5.0ml微量滴定管、 100m1容量瓶、50m1具塞量筒。
2.试剂 (1) 1%草酸溶液、2%草酸溶液、白陶土。 (2) 0.01mol/L碘酸钾标准储备液: (3) 0.0001mol/L碘酸钾标准应用液: (4) 1%淀粉溶液: (5) 6%碘化钾溶液: (6) 抗坏血酸溶液: (7) 碳酸氢钠溶液: (8)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2. 样品测定
(3) 将振摇后上层清液约20m1倒入100m1锥形 瓶中,加白陶士一勺,振摇数次,使充分脱色, 静置。同时,取一锥形瓶,加入1%草酸20m1, 加白陶士一勺,振摇数次作为空白。
(4) 取静置后上清液过滤,吸取滤液5.0m1, 以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 淡红色,l5s内不变化,记录染料的用量。
靛酚染料,再用此染料滴定样品中的抗坏 血酸。
用标准碘酸钾溶液标定抗坏血酸溶液 3C6H6O6+KIO3→C6H4O6+KI+3H2O IO3-+5I-+6H+=3I2+3H2O
H0-C=C-OH具有强还原性,极容易被氧化,能把+5价的碘还原成-1价的碘离子
标定溶液
OC
HO C O
HO C
HC
O
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