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人称姓名(一)称名、字、号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2)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表示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字,即人的表字。
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解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2)称号。
号是名、字以外的称号。
名和号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则表示一种尊敬。
(二)其他称呼1.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将一个人所任官职名称作为他的称谓。
(2)称爵名:以爵位名来称呼。
2.称籍贯将一个人的出生地作为他的称谓。
3.称郡望郡望即地望、郡姓,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一个人的郡望也可作为他的称呼。
4.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称排行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来称呼。
(三)皇帝称号1.尊号微号:“尊”为尊敬,“微”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赞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秦代,星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eg: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2.谥号:古代帝王、诸候、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1)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日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日武柔质慈民日惠圣闻周达日昭圣善闻周日宣行义悦民日元安民立政日成布纲治纪日平照临四方日明辟土服远日桓聪明睿智日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日穆(2)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日灵杀戮无辜日厉近内远礼日炀(3)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日哀慈仁短折日怀在国遭忧日愍3.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
文化常识之称谓z

武官
01
02
03
大将军
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不常 置,大将军皆为超品,卓 然尊大,冠绝百司之上。
骠骑将军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 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 金印紫绶,位同三公。
车骑将军
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 的第三号将军。
02
古代人名
本名
本名是一个人的正式名字,通常在出 生时由父母或长辈命名。在古代,本 名通常与家族、宗族或氏族有关,以 表明个人的身份和归属。
文化常识之称谓
目录
• 古代官职 • 古代人名 • 古代礼仪 • 古代称谓
01
古代官职
中央官职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 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 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
太师
太傅
古代“三公”之一,位至“三公”即 太师、太傅、太保,多为大官的加衔 ,无实际职权。
指官职又名太宰,为辅佐国君、高级 幕僚与君主近臣的总称。一般是主教, 皇帝的老师。
们举行婚礼时必须遵循的规则。
定亲是男方家和女方家达成协议后举行的仪式,通常 会签订婚书,以示双方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婚姻礼仪是古代人们举行婚礼时所遵循的一系 列礼仪规范,旨在维护婚姻的神圣和庄重。
提亲是婚姻礼仪的开端,通常由男方家向女方家 提出请求,并送上聘礼,以示求婚之意。
04
古代称谓
谦称
01
谦称
规则。
座次安排是宴饮礼仪中的重要 一环,通常主人坐在主位,宾 客按照地位和亲疏关系分别坐 在两侧,以示尊重和友好。
上菜顺序也是宴饮礼仪中的重 要一环,通常先上凉菜,再上 热菜,最后上汤和主食,以示 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婚姻礼仪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称谓一、称人(一)称姓名1.称姓:临川王某记。
称名的:长子迈将赴。
称姓名的:庐陵文天祥自叙其诗;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3.称号: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4.称斋号:如称蒲松林为聊斋先生。
5.称谥号: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
(二)称官名爵名1.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2.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3.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4.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5.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三)称籍贯1.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2.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3.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4.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谊)5.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四)称官名籍贯姓、名、字号庐陵萧君圭君玉;余在馆中,闻翰标天台陶先生(五)贱称1.竖子:指的是童仆。
2.小子:对人的蔑称。
3.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以尔汝相称。
引申为轻贱之称。
(2)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
二、称年龄(一)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二)孩提:指2——3岁的儿童(三)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四)豆蔻:指女子十三岁(五)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六)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七)而立之年:指三十岁(八)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九)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十一)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指八、九十岁(十三)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一)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二)山陵崩:天子去世;(三)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四)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五)不禄:士之死;(六)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七)没(殁):嫔妃之死;(八)殇:未成年人死亡;(九)殒:泛指死亡;(十)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十一)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及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
例如:权叹息日 :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嘻公四年》)(2)一般人自称①愚愚蠢的人,谦称。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②某代替自己的名字。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③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④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⑤不才/不佞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⑥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⑦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
例如:零邑后学田玉书石。
(《朝阳岩铭》)⑧贱子谦称自己。
例如: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无家别》)(4)女子自称①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磋来之食。
' (《乐羊子妻》)②贱妾女子自称。
例如: 贱妾留空房。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
例如:若晋君朝以人,则婢子夕以死。
(《左传·嘻公十五年》)(5)自称家人①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古代称谓、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丈人” 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
水。
1 :称谓前加 “令”“贤”“仁”等表示对他
人尊称 1.令尊:---
别人的父亲
2.令堂:---
别人的母亲
3.令爱:---
别人家的女儿
4.令兄:---
别人家的兄长
5.令婿:---
3:称谓前加上“家”或者“舍”表示对自己的 谦称
1. 家父、家严、家君2. 加母、家慈:-----3. 寒舍: 4. 家兄:-----5. 舍妹:-----6. 舍弟:-----7. 犬子:-----8. 内子、内贤:---
1. 自己的父亲 2. 自己的母亲 3. 自己的家 4. 自己的兄长 5. 自己的妹妹 6. 自己的哥哥 7. 自己的儿子 8. 自己的妻子。
2.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3.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4. 《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
妇语!”
2:其他别称:
同窗、同门、同砚- 寒窗--- 门生- 东床、东坦、娇客 外父-- 外姑----- 季父:--- 冢子:--- 庶子:---- 良人、良君:---- 细君:--------
30岁 40岁 50岁 60 岁 70岁 70到80岁 80、90岁的老人 90岁的老人 特制百岁老人。
古代授官常用词语
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
拜 官 授
如 “于是辞相印不拜” 《张衡传》
官 除: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员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提 辟: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11.而立----------12.不惑---------13.知命----------
名 词
14.花甲---------15.古稀---------16.耋-------------
: 17.耄耋---------18.九秩----------
19.人瑞----------
婴儿 2-3岁幼儿、儿童 刚刚换牙齿的儿童时代 八九岁到十二三岁的少年、 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的少年 男子十五岁, 女子13 -14岁到15岁 指女子15岁 女子16岁 指的男子20岁
方效劳之意。
【谦称2 】
(2)古代帝王自谦词: 有孤(小国之君)、寡 (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
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
或才能平庸
谦称3
【敬称2 】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 堂(对方母亲)、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 对方父母)、 尊驾 (称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咐)、 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 贤郎(称对方的儿 子)、
10.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10.-----“君子交”;
【谦称】
【谦称1】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
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
(9)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 衡下车治威严, 《张衡传》
(10)视事:做官
古人称谓习惯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1. 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1.------“贫贱之交”;
2.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2.------“金兰之交”;
3.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3.------“刎颈之交”;
4.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患难之交”
同学 学校 学生 女婿 岳父 岳母 叔父 长子 妾生的儿子 丈夫 妻子
【特殊称谓】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种:
(1)百姓的称谓。 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 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
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 “师”,意为乐师,表明
(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 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 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圣”来表敬称,如
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 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1. 《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 也。”
2. 孩提------------
古 3. 始龀-----------4. 垂髫------------
代 年
5. 总角-----------6. 束发-----------7. 豆蔻------------
龄 的
8. 及笄-----------9. 二八-----------10.加冠、弱冠--
专 用
1: 迁削、 迁谪、 左迁,
2:放 3:出官 4:出
罢免官职
(5) 谪:降职贬官、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 “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官员特殊的专用名词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张衡传》: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 骨,征拜尚书。
5.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5.------“莫逆之交”;
6.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6.------“竹马之交”;
7.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7.------“布衣之交”
8.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8.------“忘年交”;
9.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 9.------“忘形交”;
职 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加封:五人得封于大堤之上
拔
起:起为太使令
点、简: 选: :
赠:
补:
拔:官职,
贬
包括升级、降级、 官
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降
降级叫迁削、迁 谪、左迁,
职
平级转调叫转迁、 迁官、迁调,
离职后调复原职 叫迁复。
1.朔日 1.农历每月的初一
2.晦日 2.农历每月的末尾
3.望日 3.农历每月的十五
4.既望 4.农历每月的十六 5.下九 5.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
6.初阳 前的一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1. 襁褓------------
4:加“先” 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 如:先大母、先帝
5:加 “太” 表示对方是长辈
如:太母 太公
“家大”,“舍小”,“令他人”。
【敬称】
【敬称1】表示尊敬客气,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 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 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 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 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 上去,陛 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
别人家的女婿
6.令郎:---
别人家的儿子
7.令妹:---
别人家的妹妹
8.令正:---
别人的妻子
9.府上:---
别人的庭院
10.跨灶: --- 别人贤能的儿子
11.高足: --- 别人的学生
贤侄 贤弟 仁兄等等
【敬称3 】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或先父,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先慈或先妣,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庙号 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
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 对别人称自己家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 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 在下-----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晚辈或地位低的人 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人; 妾------女子; 寡君----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