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图画文学
幼儿图画书ppt课件

• 有的文字不仅仅是一行行字符,也是图画,“文字 图形化” ,产生一种强烈的形式美感。
精选编辑ppt
• 一条直线也好、一条动作线也好,还都是看得见的线, 但多数图画书里并没有这样一条看得见的线,是靠故事 情节的推进把一幅幅画面连接起来的——我们称它为 “情节线” 。
• 有些图画书是靠一个接一个强烈的悬念来连接画面的 。
• 有些图画书是靠一个接一个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 面。
• 然而也有这么一类图画书,并没有一个一贯到底的故事, 好似一盘散沙。
精选编辑ppt
13
4、潜在的节奏
• 多数图画书都有一个一气呵成的故事,情节环环 相扣,不重复 。
• 然而,还有一类图画书,会有一个不断重复的结 构,如果找出它的规律,把一幅幅画面按小组排 列,我们就会看到一种类似音乐里的节拍般的节 奏了。
• 还有一些图画书,不是这样两拍子一贯到底,而 是在中间穿插上这样一段两拍子的节奏 。
• 要使图画书的插图发挥讲故事的作用,画与画之 间的衔接、连续是很重要的。这种衔接起着推进 故事,将读者带入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衔接 同时与动相关连,但有时也靠不动来行接。
精选编辑ppt
10
2、文字的排列
• 在绝大多数的图画书里,文字还仅仅是一个叙述者, 恪守职责,默默地承担着和图画一起讲故事的任务, 在排列设计上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精选编辑ppt
9
• 图画书插图最重要的条件是“插图必须具有讲述 性”。
• 是不是有了文字和插图就算图画书了呢?不能这 么说。作为图画书,关键在于怎样使文与图相互 配合,采取什么形式。换句话说就是:用再创造 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种艺术,不失特性地 综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为书这种独特的物质状 态。图画书是“书”。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
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如: 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
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1、文学作品的内容(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2、文学作品的形式(1)体裁;(2)结构;(3)语言。
3、文学作品按照四分法分类(1)诗歌;(2)小说;(3)散文;(4)戏剧文学。
幼儿图画文学精讲课件

图画书的图是什么图?
1、与影视、连环画书、卡通书、美术 作品的图像不同
2、图画书图画的艺术表现
(1)图画“动作第一” (2)图画的隐喻
笔记
(3)图画的视觉效果
(4)图画的色彩表现
(5)图画的连续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图画的叙述节奏
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 以插图帮助儿童从完全读图进入到纯文学 的阅读中,起到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作用;
• 3、体验性:文学是作者生命体验的结晶,它是生 活的反映,又超越于生活。
• 4、人文关怀、表现人类生存的母题:反映和关注 人类普遍或共同的价值。
• 5、 审美性与愉悦性:文学具有审美功能,能使 人愉悦。
图画书中图与文关系的几个重要阐述
• 英国史密斯;一个男孩和弟弟坐在一起看《聪明的彼 尔》,哥哥对弟弟说;‘托米,你不认识字也没有关 系,只要挨页儿翻,看画就能明白故事。’
图画书的读者结构
幼儿是图画书阅读读者的主体。
小学儿童也是图画书的重要读者。
在图画书这里,双重读者现象更为 明显—图画书吸引着大量的成人 读者。
年轻的大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 喜欢图画书。
图画书的独特价值 1、培养良好的“图像”读者 2、给儿童以身体阅读的乐趣 3、最能够与读者对话、互动的书
小蝌蚪找妈妈
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 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 图书。 (陈晖)
绘本的语言文字功能与特点
• 1、想象性、创造性与虚拟性:文学是创造性的艺 术,文学用语言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
• 2、情感性:文学是情感的形式,或“情感的象 征”,文学表现人类对生活、事物所产生的情感, 即使表达思想或说理,也以情感烘托出来,情感被 客观化,成为了形式,可被观赏。
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第五章 幼儿故事

三、幼儿历史故事
幼儿历史故事是以一定的史料为依据而编写的、以传 授历史知识为主的供较大年龄的幼儿阅读的文学样式。它 是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但历史并不全是故事,只有 具备“人物”和“情节”这两个重要因素,才能构成历史 故事。
瓜瓜出了门看见外婆坐在地上,连忙跑去把她搀起来,一 边气呼呼地抬起脚,往西瓜皮上踩:“该死的西瓜皮,哪个坏 蛋扔的。”
二、幼儿故事赏析的具体作品
3.瓜瓜吃瓜(生活故事) ● 马光复
咦,西瓜怎么这么小——坏了,可不就是他自己扔的吗? 瓜瓜偷偷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头,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块一 块拾起来,丢到路旁垃圾箱里去。
二、幼儿故事赏析的具体作品
1.谁勇敢(生活故事) ● 杨福庆
枣树上有个马蜂窝。 小松指着马蜂窝说:“谁敢把它捅下来,就算谁勇敢!” 他问小勇:“你敢吗?” 小勇摇摇头:“别捅,马蜂蜇人可疼啦!” 小松指着小勇的鼻子说,“得啦,胆小鬼!瞧我的。” 小松找来一根长竹竿,使劲一捅。“啪!”马蜂窝掉下来, 马蜂一下子炸了窝! 小松丢下竹竿,捂着脑瓜就逃。大家也吓得跑开了。钢钢 年纪小,跑得最慢,眼看马蜂扑过来,他“哇”的一声吓哭了 。小勇回头一看,急忙跑回去,把钢钢拉到身后,抡起手中的 小褂,拼命抽马蜂。
瓜瓜再看外婆带来的大西瓜,瓤儿红红的,一定很甜,可 惜全碎了,粘上了泥。他只好咽着口水,拿起碎瓜块往垃圾箱 里扔。
外婆不知道西瓜皮是瓜瓜扔的,只看见瓜瓜把西瓜皮扔到 垃圾箱里去,就说:“真乖,真乖,都像咱瓜瓜这样懂事就好 了。”
小朋友,你们猜猜,瓜瓜听了外婆的话,心里是怎么想的 呀?
二、幼儿故事赏析的具体作品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第六章 幼儿图画故事done

形象:注意人物的面部表情,喜欢用夸张的手 法。 画面:需把主要内容放在中间,画面的背景 要简单 色彩:考虑到幼儿年龄,多用他们喜欢的鲜 艳色彩,精细把握画面上的各种事物。 一、对图画的要求 (一)富于儿童情趣 富于幼儿情趣的图画能触动幼儿感情,引起 共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有幼儿生活 气息,或是他们凭借生活经验就能想象、理 解的情景。这样的画,很容易唤起幼儿的记 忆,激发幼儿的感情。
以幼儿为主要读者的图画故事,必须具有浓 郁的趣味性,就是幼儿情趣视觉化的艺术表 现。
第四节 幼儿图画书的创作
文字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有文图画故事的中的文字, 一是无文图画故事中的构思。二者要求要符合幼儿的 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符合幼儿文学语言的要求。 图画故事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图画故事书沟通、 对话、交流的过程,是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 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 。” ([日]松居直著) 图画故事的文字首先要有“可视感”,文字在图画中 易于表现。同时,文字还要富于动感
(六)有节奏感 图画书中图画结构线索的展开,同文字
的要求一样,要有开头、高潮、结尾的 连接与变化。表现这种连接与变化可以 有很多手法。多数图画书都有一个完整 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不重复。
这是一只蓝色贪吃的小小鹅。
早上,他吃米饭碗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说好
吃。
波波来看山羊,顺便把尖嘴戳进他的食槽里。
第三节 幼儿图画书的分类和特征
一、图画书的分类 幼儿图画书最早包括文学性图画故事,也包括非文 学性的知识型的图画故事,如幼儿识物画书、百科 知识画册等。根据文字的有无,可分为无文图画故 事和有文图画故事。
(一)无文图画书
第五讲 图画文学

• 我只讲了《太阳的衣服》的开头,我打了个比方说:"太 阳想有漂亮的衣服穿,就像小欧和美季也喜欢穿漂亮的 衣服一样。"美季很高兴地站起来向我展示她的粉裙子。 小欧则对我说:"老师,我今天穿的是露脐装。"说完,她 用力把裙子往下拽,露出她的小肚脐。我说:"这样肚子 容易着凉。"小壮壮也在一旁说:"老师,这样就会着 凉……"小欧理直气壮地说:"我妈让我这样穿的。"
“你可不可以小心一点,不要把新鞋子弄脏。” 莎莉,不要打那只狗,它可能是一只野狗。
《小鱼散步》
• 陈致元的《小鱼散步》说的是少女小鱼被爸爸 派去买鸡蛋的故事。第2个画面上最后的一行 文字是然后,跟着影子猫,走在屋顶上。
总结:
• 在绝大部分的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呈 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 一种所谓的交互作用。文字可以讲故事, 图画也可以讲故事 。
图画与文字的微妙关系
•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才会 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 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 的故事。” 1、文字中没有表现的故事。
例《母鸡萝丝去散步》: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 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Rosie the hen went for a walk(母鸡萝丝去散步)/across the yard(穿过院 子)/around the pond(绕过池塘)/over the haystack(翻过干草垛)/past the mill(经过磨面房) /though the fence(钻过栅栏)/under the beehives (从蜂箱下面走过去)/and got ,正好赶上吃晚饭)
幼儿图画书PPT课件

13
阿罗的头从云彩里钻出来。 14
只走了几步,他就来到陆地的尽1头5
任何陆地的尽头都会有水的呀。 16
“这就是大海了,”阿罗说,
“还有海鸥。”
17
阿罗像个巨人,可以走过大海的 18
这时,有一艘大船驶过他 的身过,这是一艘游轮。 19
又有一只大鲸鱼浮上水面喷出水花 20
在阿罗的正前方,正驶着一旧帆2船1
39
他一边画着轨道、花草和小鸟,一
边继续前进。
40
同时他也 没忘记当 心火车。
41
他只有一株 雏菊的一半 高。
42
他比小鸟还小! 他该怎么回家 呢?
43
他不能够涉 水横渡大洋 了。
44
他也不能够 爬上那些高 山了。
45
就在这时候, 他掉进了一只 老鼠的嘴里。
46
“对不起!” 他对老鼠说。
47
然后他就坐 在一颗鹅卵 石上考虑这 个问题。
48
一两分钟之 后,他又重 新站起来了。
49
“这不过是我 画的一幅画而 已!”他说。
50
于是,他又 拿起彩色笔 删掉了这幅 画。
51
“我既不高大也不 矮小,我跟平时一 样!”
52
但是他怎么才能确信这件事呢? 53
在家里他总 能保持正常 的尺寸。
54
于是他 画出他 房间的 门。
55
门的后 面有一 面大镜 子
56
“没错,” 阿罗说, “我很正 常。”
57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58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幼儿文学——第五章 幼儿故事 ppt课件

ppt课件
15
艺术手法:反复法、比较法源自分类:民间生活故事,《火龙单》 《狗耕田》 《巧媳妇》 民间机智人物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 民间笑话故事, 《两个媳妇》
ppt课件
16
五、幼儿谜语故事
含义:指以耐人寻味的故事作谜面,并于其中 隐藏谜底的故事。
特点:故事性强、谜底设置巧妙
谜语故事的题材范围很广,与一般的幼儿故事 相比显得更为有趣,对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 儿的推理判断能力起着积极的 作用。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10
二、幼儿动物故事
含义:指取材于动物世界,以动物为主人公, 描写它们的生态、习性,或借动物形象象征 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故事。
特点:结构单纯,篇幅短小,有一定的幻想 性和趣味性。
ppt课件
11
动物故事分类:
其一为“解释型”,即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或主观或客
观地解释动物的习性。如朱望新的《小狐狸花背》,写
把我的生日礼物给您,所以今天是您的生日,这大布熊和巧克力是我给
您 的生日礼物,我祝您生日快乐!”琪琪说。 妈妈抱起琪琪,问:
“你把生日借给妈妈,妈妈什么时候还你?” “把您的生日还给我,
这样您就不会忘记您的生日了,到那一天,我再穿新衣服。” 妈妈亲
亲琪琪,笑了,琪琪也笑了。
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儿童文学研究者利利安· H· 史密斯在《儿童文学论》“图 画书”一章,列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男孩子和弟弟坐在一起看维廉〃尼克松的《聪明的彼 尔》。哥哥对弟弟说:托米,你不认识字也没有关系,只要 挨页儿翻,看画就能明白故事”
日本图画书研究者松居直也常用下列公式来说明图画故事书 与有插图的书的差别: 文+画=带插图的书 文×画=图画书
星期五,他啃穿了五个桔子,可他还是饿呀。
星期六,他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 ,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萨拉米香肠,一根棒 棒糖,一角樱桃馅饼,一段红肠,一只杯形蛋糕,还有一 块甜西瓜。到了晚上,他就胃痛起来!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 毛毛虫啃穿了一片可爱的绿树叶,这 一回他感觉好多了。
后来,他试着想找一条路直接穿过菜园回家去,可他在菜园里转悠的时间越长, 就越是感到晕头转向。 不久,他来到了一个小池塘边上, 蛮哥古里古先生常常在这里给他的铁壶灌水。 此时,一只小白猫正在水边注视着几条金鱼, 她一直静静地、静静地坐着, 只有尾巴尖不时地抽动一下, 好像尾巴本身才是个活生生的动物。 彼得决定最好还是立刻走开, 他可不想和这只猫儿打什么交道,
“好了,你们去撒欢吧, 别伤着自己。这会儿我还要出一趟门。” 于是,兔子妈妈就提着一个小篮子, 夹着一把伞,穿过树林到面包师傅那儿去了。 她买了一长条黑面包,还有五个夹葡萄干的小圆面包。
跳跳,蹬蹬和短尾巴,都是很乖的小兔子, 他们就沿着小路走到田野上,去采摘黑莓浆果了。
可是,彼得这个淘气包, 却立刻就朝着蛮哥古里古先生的菜园跑去,他从关着的大门下面挤了过去!
欣赏以下几则图画故事,思考
1、图画书的作用 2、图画书的特点
•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 一天,他对妈妈说: “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妈 妈说,“我就去追你, 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 呀!”
•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子说,“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 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图画故事与连环画、卡通故事
连环画通常排版固定,文图分离,图画写实成分较多,文字 是图画的补充说明,内容包括文学名著、成人影视,读者对 象为成人和学龄中、后期儿童;图画故事则排版灵活文图交 融,画法多样,内容为各种幼儿故事,阅读对象为学前儿童。 卡通故事,又称为“连环漫画”故事。与图画故事相比,它 画幅多,篇幅长,动动感更强,文字极少,常用夸张、变形 手法,内容深浅不一读者对象也广泛得多。卡通通故事现在 十分流行,并对图画故事有相当影响,不少图画故事借鉴了 卡通故事的夸张、变形的手法。
彼得飞快地窜下了手推车, 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他笔直不打弯地穿过了那些黑醋栗的灌木丛。
可是彼得已经不在乎了,他哧溜一下就从大门底下窜了出去, 终于平安无事地回到了菜园外面的树林里。 权且充当一个稻草人,用来吓唬那些过路的山雀。
彼得这时却在不停地奔跑, 一边跑,一边惊魂未定地往后瞧, 直到他跑回了无花果大树底下的家里。 一回到兔子洞,就一头栽倒在柔软的沙土地板上, 闭上了双眼。他的妈妈正忙着做饭, 看到彼得又没穿衣服跑回家来,她感到很奇怪。 这已经是两个星期来, 他丢掉的第二件夹克衫和第二双小鞋子了!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 言 ㈡ 阅读与 书写准备
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 彼得那天晚上还是病了。
4、二次大战期间,大量人才流向美国。美国图画书领先于 其他各国。 列欧·列奥尼《小蓝和小黄》,打破以往追求“形似”的绘 画方式,是抽象的绘画方式取得成功。 5、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形成图画书热。 6、20世纪80-90年代,台湾的图画书创作也开始崛起。 7、凯迪克奖、格林威奖和国际安徒生图书奖是全球儿童图 画书最重要的三大奖项。
☻图画故事是以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一种的儿童
文学样式,它是绘画和语言相结辅,或全部用图 画表现故事内容。
二、幼儿图画故事的发展概况
1、第一本真正为儿童编绘童话故事并出版发行的是捷克斯 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解》,这是一 本儿童百科全书,为世界最早的儿童图画故事而载入史册。 2、18世纪,英国伦敦出版商约翰、纽伯瑞创建世界上最早 的儿童图书出版社“圣经与太阳社”,把儿童的快乐与图画 故事联系起来。 3、19世纪,英国出现了散味接触的图画故事作家,及一位 英美儿童熟知的女画家比特克斯.波特(1902年出版《兔子 彼得》——图画故事发展的里程碑,世界上最畅销的儿童图 书之一。)
他先是尝了尝那儿的莴苣和四季豆,接着又啃起了小红萝卜。
不过,吃了太多的萝卜让他觉得有点不舒服,他又想找一些芹菜来换换胃口。
手脚并用地种着卷心菜,可他一看见彼得就跳了起来, 一边追赶他,一边还挥舞着一只钉耙大叫:“站住,小偷!”
彼得从来没受过这样的惊吓,他一路飞奔着逃跑, 跑遍了整个菜园,因为他已经忘记了大门是开在哪边。
从前,有这么四只小兔子,他们的大名是: 跳跳, 蹬蹬, 短尾巴, 还有彼得。 他们和兔子妈妈一起,住在一棵高大的无花果树脚下的一个小土包后面。
“好了,亲爱的孩子们,” 一天早上,兔子妈妈说道, “现在你们可以到田野上去玩了,不过要记得走 小路,千万别跑到蛮哥古里古先生的菜园里去了, 你们的爸爸就是在那儿出的事——他被蛮哥古里古 先生捉住,放进一个大馅饼里面去了。”
第四节 图画书的阅读和欣赏
让绘本陪伴孩子
快乐成长
为什么要讲绘本? 幼儿文学是一种重视图画的文学。这 种意识正在被我们越来越多地强调着, 发展着。卡洛尔曾指出了儿童文学中的 经典道理——图画与对话是儿童文学最 重要的表现形式。
要将真理告诉孩子们,用图形来叙述 的效果,要比你单纯地讲道理好上一万 倍。 ——史代纳
他冒冒失失地跑进了工具房, 还跳进了一个铁罐里,要不是那里面装满了水,倒也是个不错的藏身处呢。
蛮哥古里古先生确定小兔子就藏在工具房的某个角落, 说不定就在哪个花盆底下。他开始把那些花盆一个个地翻过个来,仔细地朝底下张望。 ——“啊啾!”蛮哥古里古先生立刻发现了他。 掀翻了三盆花草。 不过,这窗口对蛮哥古里古先生来说还是太小, 而他也实在累得不想再追着兔子跑了。于是,他就又回去干自己的活了。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卵,躺在树叶上。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 啪!——从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
他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星期一,他啃穿 了一个苹果。可他还是觉得饿。
星期二,他 啃穿了两个梨子 ,可他还是觉得 饿。
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李子,可他还是饿。
星期四,他啃穿了四个草莓,可他还是饿 得受不了。
3——8岁是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的 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需要养 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 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 立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语言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
第五章 幼儿图画文学
第一节 幼儿图画文学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图画书的特点 第三节 幼儿图画文学的分类 第四节 幼儿图画书的阅读和欣赏 第五节 幼儿图画故事的创儿图画故事的概念
♣图画故事书是儿童最易阅读的一种图书,我国称之 为“图画书”,在英国称为“picture book”,日本 称为“绘本”。 ♣它是以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 样式,它是以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包括 文学和美术的综合艺术。
“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 方。”
“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 得高高的。” “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 你。”
现在他一点儿也不饿了——他也不再是一条小毛虫了 。他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虫了。 他绕着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茧”的小房子。 他在那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 然后,他就在茧壳上啃出一个洞洞,钻了出来……
他已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三、幼儿故事的作用
• 幼儿图画故事是现代印刷技术和现代艺术的结合产物,它 的特殊表现形式和接受方式,对初入人世的幼儿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是最早进入儿童阅读世界的文学样式。 • 直观体验、最初的审美教育、早期的个性意识的形成、阅 读习惯的培养 • 图画故事还是亲子共读的最佳文学样式,亲子共读是国际 阅读界一直提倡的一种方式。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 我。”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 你。”
“如果你变成一个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 的。”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 家。”
“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 家。” “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 好好地抱住你。”
“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他就这么办了。“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
好饿的毛毛虫
他又返回了工具房,忽然,他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嘿—夸叽—夸叽—夸叽叽”的声音。 彼得吓得一头钻进了灌木丛, 可不一会儿,因为什么可怕的东西也没出现, 所以他又大着胆子从藏身处爬了出来, 爬上了一辆独轮手推车,从那上面向下窥望。 他第一眼就看见了正在挖洋葱的蛮哥古里古先生, 他背对着彼得,而离开他身边不远的地方,就是那扇菜园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