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实录与评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之《纪昌学射》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寓言两则》之《纪昌学射》课堂教学文字实录四年级语文教案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那些寓言故事,从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生:《亡羊补牢》。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刻舟求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揠苗助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南辕北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掩耳盗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板书课题,生齐读:纪昌学射。
)师:从课题中,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生:纪昌是一个人,我想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纪昌学射,学习射什么?生:纪昌向谁学?老师怎么教的,他又是怎么学的?生:纪昌学习的结果怎样?师: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读的时候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生:(默读全文)师:(出示“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虱子”),谁想读一下这些词?生:(读)师:你读得很小心,都读对了,非常了不起!请你领着大家读一遍。
(这个学生领读,声音洪亮,其他同学齐读)师:读完全文,你了解到了什么?生:纪昌想学习射箭,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
师:你是在哪里看到的?生:(读第一自然段)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师:飞卫和纪昌是什么关系?生:飞卫是老师,纪昌是徒弟。
(师板书:师徒)飞卫纪昌师:谁愿意再把这个自然段读一遍?生:(读)(师板书:射箭能手想学)师:同学们知道射箭是怎么回事吗?生:要有弓、有箭,挽弓搭箭就可以射了,我小时候就用玩具弓和箭射过草把子。
《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实录与评析

黑龙江哈尔滨市华兴小学校(150000)于东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100062)(特级教师)吴琳[摘要]“2014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强调创新,鼓励教师在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有所创新。
本课堂教学课前交流环节彰显智慧,令人耳目一新;其过程至真至简,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观摩活动实录评析[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1-011 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大家好!于老师来自有着东方小巴黎、冰城等称号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你们生活在有着山水甲天下美誉的广西桂林。
能在祖国的版图中,快速找到你们的家乡和我的家乡吗?(出示地图,学生找)师:看,我可是从这儿跨越了八九个省,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和你们相聚在今天的课堂上。
远吧?刚才同学们从祖国的版图中发现了我的家乡和你的家乡。
这幅图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说)师:看图有意思吧!刚才咱们在读这幅图的过程中,体验到不断发现的乐趣。
读书同样能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大家都读过寓言吧!那你都读过什么寓言,发现什么道理呀?生:寓言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你能说一个寓言故事的道理吗?生:我知道《亡羊补牢》告诉我们有错误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师:大家这么有经验,看来是读寓言的能手呀!那今天读《纪昌学射》,对大家来说是小菜一碟呀!有信心吗?在读这个寓言之前,先要交代一件事。
这个“纪”是个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三声。
不过,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当“姓”讲的时候,两个读音已经通用,所以按照习惯,我们还读四声。
这是其一。
其二,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里面的人物不全是真姓名。
比如,这则寓言中还有个人物,叫飞卫,他显然不姓飞!再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肯定不是姓愚蠢的“愚”,智叟也肯定不是姓“智”。
因此,我们确定“纪”不是这个人的姓,所以我们读四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纪昌学射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纪昌学射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纪昌学射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析关键语句,感受纪昌的人物品质,感悟“练好基本功才能练好本领”的道理。
3.抓住表示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析关键语句,感受纪昌的人物品质,感悟“练好基本功才能练好本领”的道理。
2.抓住表示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看图猜词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图猜成语。
(出示:一箭双雕、百发百中、百步穿杨)2.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故事,再去认识两位射箭能手。
板书课题并齐读,强调纪的读音、昌的写法。
二、学习词语,掌握大意1.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题目拓展法、要素归纳法。
2.认读词语: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老师这里有一组词语,谁能准确地读一读?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课文,感受领悟过渡:文章题目是《纪昌学射》,纪昌如何学射的呢?1.圈画批注:学习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句子,并写一写纪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探讨交流:在阅读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了!从文字中,纪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预: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虚心学习、认真(生板书)(2)相机指导朗读3.精读分析:过渡:纪昌正是如此的虚心学习,所以他才会——(1)出示句式一,齐读: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①抓住动词:他怎么练习的'?(躺在、睁大、盯住)②我们来感受一下,假如老师的手就是织布机的踏板,请你们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睁大眼睛,死死盯住!你有什么感觉?预:酸胀、疲惫、眼花缭乱。
《纪昌学射》教学案例分析

充分关注表达,优化寓言教学——《纪昌学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在这次区语文优质课团队赛课活动中,我们仙岩小语团队选择了寓言故事《纪昌学射》作为研究的教例,希望在寓言教学方面有所突破。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篇幅短小,语言直白,粗粗一读,觉得学生没什么好学,单单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读一遍两遍就了解了内容,这样的文章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呢?文章没有把笔墨用在纪昌是如何学习射术,而是详细的讲述了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明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把教学重点定在了纪昌“练眼力”部分。
不管是写作篇幅还是对寓言寓意的昭示,这一部分都毫无疑问的应该成为学生研读的“主阵地”。
怎样在教学中做到以工具性为依托,进行人文教育,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呢?我们想回归语文本位,以生为本,注重本真,以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比较阅读中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体会人物品质,感悟寓意。
听说读写表达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语文老师“守土有责”。
所以,我们以生为本,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引领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经历,提升语文素养。
强调了以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一环节的设计由学过的寓言引入,落实字词教学,并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展开质疑,按学路进行教学。
【案例描述】【片段一】关注文本表达特点,体会关键词句内涵在“比较学文,体会表达”环节,当老师出示以下句子时,师指名学生读句子。
师:纪昌练习眼力的过程中,你看出了一位怎样的纪昌?生:纪昌很认真地练习眼力,每次练习的时候他都是聚精会神的。
师:你抓住了聚精会神。
生:纪昌很想学习射箭,从“睁大眼睛注视着”可以看出。
师:是啊,注视着,盯着,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啊?注视是怎样地看啊?生1:很认真地看。
生2:纪昌不想放过一点点机会,很投入。
师: 是的,同学们,我们也来注视着这梭子。
纪昌学射教学实录

纪昌学射教学实录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实录哈尔滨市华兴小学校于东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大家好。
于老师来自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天鹅项下的珍珠城,冰城等称号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你们生活在有着甲天下山水的广西桂林。
能在祖国的版图中,快速找到你的家乡和我的家乡吗师:看,我可是从这儿跨越了八九个省,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和你们相聚在今天的课堂上的。
远吧刚才同学们从祖国的版图中发现了我的家乡和你的家乡。
这幅图,你又能发现什么生:我看到大树,还看到几只小鸟。
生:我还看到一张人脸。
师:看看这儿,看看这儿,你又发现什么了生:我看到了鸟儿回窝喂食。
师:仔细观察,还读出了图中的故事呢!再来个有难度的,你还能发现什么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给我们讲讲。
师:看图有意思吧!刚才咱们在读这幅图的过程中,体验到不断发现的乐趣。
读书同样能体会到发现的乐趣,比如说大家都读过寓言吧!每次读寓言你都会发现什么那你都过什么寓言,发现过什么道理呀生:寓言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你能说一个寓言故事的道理吗生:我知道《亡羊补牢》告诉我们有错误要及时改正。
生:我知道《坐井观天》告诉我们眼界要开阔。
师:我知道《守株待兔》告诉我们要学会变通。
师:看来大家这么有经验,是读寓言的能手呀!那今天读《纪昌学射》,对大家来说是小菜一碟呀!有信心吗咱们来读读师:在读这个寓言之前,先要交代一件事。
这个“纪”是个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三声。
不过,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当“姓”讲的时候,两个读音已经通用,所以按照习惯,我们还读四声。
这是其一。
其二,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里面的人物不全是真姓名,比如说这则寓言中还有个人物,叫飞卫,他显然不姓飞!再比如《愚公移山》,愚公肯定不姓愚蠢的愚,智叟也肯定不姓智,所以我们确定,纪不是这个人的姓,所以我们读四声。
纪昌学射教学实录(优秀5篇)

纪昌学射教学实录(优秀5篇)纪昌学射篇一一、教材分析《纪昌学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捂,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教学时,要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所含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一是“眼镜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积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好基本功的道理。
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本节课我将采用“主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抓课文预习,理解课文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
让学生自读自讲,教师点拨,引导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讨论该怎么读,是很重要的,着也是一个逐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学生朗读课文:单号学生读,双号学生听。
(教学设想:全班学生,一半人读,一半人听,全体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品德。
)(二)讲读课文,落实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1、指名读一自然段。
(1)讲读一自然段。
(2)“能手”、“射箭能手”各是什么意思?“射箭能手”说明什么?“请教”说明什么?(3)很短的一句话,即交代了故事的两个人物及事件的起因。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精选13篇)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精选13篇)《纪昌学射》篇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三词,理解“穿梭、聚精会神、百发百中”等词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课前聊天,温故揭题。
师:王老师都知道你们很喜欢听故事,比如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故事都爱听。
我们家的孩子跟大家一样天天缠着我讲故事,不过,你们现在已经学会自己看故事了,今天我们不讲别的故事,单讲一类故事——寓言。
看王老师写字(板书寓言)。
师:你们一定看过很多寓言故事,咱们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从课文中学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亡羊补牢;生:揠苗助长;生:买椟还珠;生:南辕北辙;生:刻舟求剑;生:守株待兔。
师:其实大家刚才说的有些是成语故事,成语和寓言有时候纠缠在一起,很难分清楚,不过我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绝对是寓言故事,你如果知道它的名称,请你大声地说出来。
出示图片。
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南辕北辙,揠苗助长。
师:你怎么就见得他就是揠苗助长呢?生:因为我以前见过……。
师:真会观察,一看就知道图上这一对人是父子关系,还注意了很多很多的书,那就是家长布置的作业,有没有不同见解。
生:他是揠苗助长,那是因为家长一直在把孩子拉高,所以是揠苗助长。
师:奥,苗变成了孩子,脖子都拔细了,是哇。
这里所说的拔苗助长或者说是揠苗助长一定是把孩子的身高往上拔吗?生:不是。
生:是把学习往上提高,生:把自己种的种子往上拔。
师:孩子是父母的种子,不过现在种子已经长成苗了。
生:把孩子的所有的方面,能力各方面往上抬。
师:我们现在把目光再聚焦到这张图片上,这里还有一个英文词。
这个据说是全球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
(mba)师:现在你明白了这个父亲想干嘛?生:想很快让他的孩子学到很高的水平,因为最上面一本才是mba。
师:一直读到mba,但是这样行吗?(不行)有没有这样教育孩子的(没有),跟我们常见的一样吗?(不一样)咱们今天不上四年级课,上高中一年级的课行吗?(不行)这就违反了规律嘛,所以我们说这个图片用一个寓言故事来概括就是——揠苗助长。
小学语文_《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9、《纪昌学射》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7课题目: 纪昌学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妻、虱”2个生字。
能正确认读“梭子、虱子、百发百中”等词语,会正确书写“妻、昌”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课文。
3、抓住“注视、躺、相当到家”等关键词句,体会纪昌有恒心有毅力的学习品质。
4、领悟“要成功就要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前置性学习】1、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了解梭子和古代织布机的织布过程。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介绍寓言(1分钟)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呢?请大声地说出来。
出示图片: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师:看来同学们二三年级学的不错。
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师:寓:蕴含道理。
言:讲故事。
寓言,就是蕴含道理的小故事。
学习寓言我们就要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纪昌学射》,看看能学到什么道理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
(生书空)师写“纪昌学射”师:昌由两个扁扁的日组成,上面的日写的小一些,下面的日写的大一些。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注意纪昌的纪,在姓氏的时候读三声。
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激发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回忆,建立图片和要学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引出什么是寓言,让学生了解寓言知识,同时正确书写、朗读题目也很重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7分钟)1、自学提示一:师:读完了题目,我们走进课文中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这则故事讲了什么内容?2、读词语,写“妻”字。
师:同学们读书又响亮又专注,真不错。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出示)梭子妻子虱子请教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师:谁来读? 预设1:听出来了吗?他把三个轻声字都读准了!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实录与评析黑龙江哈尔滨市华兴小学校(150000)于东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100062)(特级教师)吴琳[摘要]“2014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强调创新,鼓励教师在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有所创新。
本课堂教学课前交流环节彰显智慧,令人耳目一新;其过程至真至简,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观摩活动实录评析[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1-011 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大家好!于老师来自有着东方小巴黎、冰城等称号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你们生活在有着山水甲天下美誉的广西桂林。
能在祖国的版图中,快速找到你们的家乡和我的家乡吗?这个“纪”是个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三声。
不过,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当“姓”讲的时候,两个读音已经通用,所以按照习惯,我们还读四声。
这是其一。
其二,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里面的人物不全是真姓名。
比如,这则寓言中还有个人物,叫飞卫,他显然不姓飞!再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肯定不是姓愚蠢的“愚”,智叟也肯定不是姓“智”。
因此,我们确定“纪”不是这个人的姓,所以我们读四声。
读读课题。
好,上课!教学过程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题——《纪昌学射》)师:这则寓言会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把书翻开,自由地读一读,放开声音读。
(学生读)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生1:勤学苦练才会有收获。
师:他说“勤学苦练才会有收获”。
谁和他有同样的看法?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勤学苦练的?来,你说说。
生2:“勤学苦练”的意思是说:人非常地勤奋努力地做一件事。
师:那你知道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能读一读吗?生2:(读)“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好,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受到他的“勤学苦练”?生3:(读)“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师:是吗?你看看,抓住了这样的语句,你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你们也把它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好吗?师:谁还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了不一样的道理?生1: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他在练习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东西的时候,每天都站在虱子旁边,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练习。
师:说得好,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说明了什么?生2:说明他坚持不懈。
师:对吗?(学生齐答:对)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有同样的感受?……师:第一次练的是两年。
告诉同学们,原文中写到他第二次又练了三年。
用刚才那句话——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
又发现一个道理,把它记在课文空白处。
师:同学们,有没有感觉怪怪的呀!课前交流时,每个寓言你们只说出了一个道理,这儿怎么读出两个来呀?怎么回事?生1:因为他想要成功的话要勤学苦练,也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师:听清楚他的观点没?也就是说纪昌成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
看来我们所悟出的道理正是纪昌成功的——生:(齐说)原因。
师:那读出两个道理来,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有了这些就能成功吗?纪昌成功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如果再看书,你肯定能发现。
不急着说,给同学们点儿时间,默读课文,换一种颜色的笔,把你的新发现记到书旁。
看谁还能发现他成功的其他原因,一会交流。
(学生读书,勾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师:我们来交流交流,谁又发现纪昌成功的其他原因?生:第一段说他很喜欢学箭。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生:他很“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师:谁听出他的观点了?哟,看来同学们没有听清,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请你再讲一遍,他成功的原因是——生:他喜欢射箭。
师:是不是啊?(学生齐答:是)师:同学们,恭喜你们!又发现一个成功的秘密,但是用“喜欢”这个词儿好像程度不够,成为一个射箭能手是他的——生:梦想。
师:这样,对不对?你看,又发现一个成功的原因。
有梦想,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师:其实,在刚才这个同学的观点里,你还能明白一个道理。
谁最用心啊?这个同学来说。
生:我觉得他成功的原因还是用一句名言来表示。
师:请说——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是的,你的观点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勤学苦练”。
他的观点里还有一个,你自己读这一段中的这句话,你也能像他一样发现。
来,说——生:我发现了,“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了起来”,这句话说明了纪昌听了飞卫的话马上就行动起来。
师:哦,他说的“听飞卫的话”,这个老师的话就那么值得相信吗?哦,从哪儿看出来的?大声说。
生:因为他想成为能手,所以“射箭能手”说的话他总是会听的。
师:他关注到一个词——“射箭能手”,圈出来。
“能手”两个字漏掉了,一个成功的原因也差点没有发现。
我们把教师中的能手称为名师,所以要想成功还得找——生:名师。
师:对,你看,有名师的指点,你就能就少走弯路,更快地达到成功的彼岸。
拿起笔,记下来。
师:你们还能发现他成功的其他原因吗?(学生没有说到位,重复上面的观点)师:看来,要想发现更多的成功的原因,我们还得去看看这师傅是怎么教的?给你们点时间,读读飞卫师傅的话,看你能不能有新的发现?生:飞卫的指导要求很高。
师:哦,他指导他干什么?生:指导他射箭。
师:是吗?再读读。
生:师傅让他下工夫练眼力。
师:你是来学射箭的,让你练眼力。
练眼力有这么重要吗?说说你的理解。
生:如果不练眼力话,射箭就不能瞄准目标。
如果敌人来了,眼力不好,很容易射不中敌人。
师:哦,如果练好了眼力,飞禽走兽都逃不出你的眼睛。
那把小的东西看大,有这个必要吗?生:就是如果很远的猎物也能看得到,那他就可以射到它。
师:百步穿杨,这样他才能够想射哪儿就射哪儿。
你这回又发现他成功的什么原因了?生:飞卫教他练了两年的眼力,还是不满意;又练了三年的眼力,一共练了五年的眼力,飞卫才满意了,才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师:是吗?也就是说练眼力很重要。
那你发现了没有?这练眼力和射箭是什么关系?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生:关键。
师:还有个词儿?生:基本功。
师:听清楚了吗?通过读书,你又发现了成功的秘密。
快记下来:要想成功,还得练好基本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书,发现了纪昌成功的这么多原因,每一个成功的原因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看,第一遍读书我们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二遍读书又明白了这么多个道理。
如果再读,还有吗?(学生齐说:有)师:可惜课堂上的时间没有了,你们还可以在课下接着读,接着发现,相信你对纪昌成功还会有更深的了解,还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我们下面来学学这则寓言的语言,给你点儿时间,请你快速地浏览这篇课文,看看哪些语言写得特别生动,特别形象,让你读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
拿起笔来,把它画下来。
师:好,谁愿意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来,这位同学,读一读。
生:“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练到后来——”再读读。
生:“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好,请坐。
你们看,这个句子到底好在哪儿?生:我觉得他写得好,是因为这是个很夸张的写法。
师:就让我们感受到纪昌练的效果好,是吧?哦,你还想说。
生:“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师:哦,那么这个句子好在哪儿啊?生:他说得特别夸张,就感觉到纪昌的水平特别高。
师:技艺高超。
生:用他学习的成果来衬托出他学习的努力。
师:说得好,你看,理解了文章内容,再看看这个句子,你们体会就深刻了。
如果我把后面的去掉,你们再看看。
生: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师:噢,就这样……自己读一读。
(学生读)师:噢,我听出惊叹了。
谁再来读?(学生读)师:我听出佩服了。
给你们一点儿时间,你们自己再练读一下。
(学生读)师:后面那个句子,再读读。
生:(齐读)“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佩服他吧!你们看看,刚才我们发现了描写学习效果的句子。
这篇文章表示学习效果的短语有很多。
于老师就积累了两个,一起读。
(出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师:类似表示学习效果的短语还有很多,你能找到吗?生:“取得了那样大的进步。
”师:没错,还有吗?生:“你就要成功了。
”师:非常正确。
生:“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来看屏幕,是这些吗?来,一起读。
(出示:学得差不多了;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就要成功了;练得相当到家了;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师:再仔细看这些短语,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是有不同的。
你们看看哪个短语表达的学习效果最好?生:我觉得“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表现的学习效果很好。
师:再想想。
其他同学呢?生:“练得相当到家了”表示效果很好。
师:是的。
生:还有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
师:嗯,最厉害的是——生:“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
”师:对,一起来读。
生:“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再看剩下的,哪个是表示学习效果比较好?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
”师:来,一起读。
(学生读)师:剩下的就是学习效果一般的了,一起读。
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学的差不多了。
”师:只是积累还不够,如果你能用一用,你就是了不起的语言运用能手。
自己试试看,来——(出示: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小组,参加了几次活动后,我——)生1: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小组,参加了几次活动后,我感觉学得差不多了。
师:刚参加几次活动就“学得差不多”了?你们觉得呢?生2: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小组,参加了几次活动后,我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填错了不要紧,你可以接着说。
生1:“又练习了一段时间,我学得差不多了。
”师:练习了一段时间,又觉得“学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想法?来,这位男同学你来说。
生:我觉得应该改成“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
师:你们觉得呢?生:嗯,很好。
师:接着说。
生1:“两年,就这样,两年过去了,我的书法——”师:技艺。
生1:“技艺练得相当到家了。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好,你接着说。
生1:“就是爱好书法的爷爷也赞叹不已,老师高兴得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就要成功了!’”师:对吗?生:对。
师:好的。
生1:“后来我成了——书法的——书法的能手。
”师:掌声送给他。
同学们你们看,归类积累词语,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比较词语的细微差别,你的运用、你的表达就会更加准确,给自己掌声吧。
师:文章还有一类表示“看”的短语。
大家一起来读。
生:“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不会眨一下”“睁大眼睛”“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着”。
师:课后将这两类短语,分别摘抄积累下来好吗?生:好。
师:本篇课文中有两个要求会认的字。
不许看书,看谁在读寓言的过程中就认识了。
第一个,会读的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