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精致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文题展示】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出题风格,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自由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开放胸襟,限制体现了考场作文的特殊色彩,而思辨性则是突出了语文关键能力。

因此,这道题文字虽少,信息量却很大。

审题立意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对于文字型作文材料,审题时应该做到逐字逐句分析,绝不放过其中的关键词,对于关键词要廓清内涵和外延,对于句子要拆解分析其构成,在此基础上综合内容,进而提出较为辩证的观点。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注意“转折”一词,“转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

”它强调变化后的形势。

“转折”不是“挫折”,“挫折更多强调失败、失利,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压制。

”两个词有相似度,但绝不可偷换概念。

“重要的转折”,限制了对转折内容的理解,也就是只能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转折,不能写身边琐屑小事,更不能虚构事件。

“意想不到”则是强调了事物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许多”一词则体现了命题者思维的严密,体现了思辨性,不将话说得过头本身就是对考生的引导。

这句话其实是在摆事实,因为现实社会瞬息万变,世界波诡云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那些能称得上“重要的转折”自有其发展规律,令人意料不到。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在上一句突出“事物发展有其规律”之后,紧接着进行了提问,提出了“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的思考:面对无法预料,毫无准备的“重要的转折”,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缴械投降了?一个问号恰恰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顺应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哪一个更重要?对于习惯了“非黑即白”二元思维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难以说清楚,但是对于接受过思维训练的高考生却是日常功课的一部分,“戴着镣铐跳舞”必然成为优秀作文的特征。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知识梳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多元思辨作文审题立意(一)概念解读: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失,拙与巧等等。

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二)高考真题分析2020·新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0·全国I卷:在齐桓公、管仲和绝叔牙三人的对比分析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写,对比分析是多层关系主体的思考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这两道作文题目,掀起了高考思辨作文热潮。

2021·新I卷:体育之强弱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2021·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2021·浙江卷:取与舍2021年全面开花,4套为二元思辩,3套为三元思辩,材料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二元和三元之间以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且论题都有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2022·新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新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2022·上海卷:发问与结论2022年思辩变复杂,审题要求都提高一个层次,更侧重对三元关系思辨的考查。

2020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范文

作文序列训练五----审题立意范文1、回得去的故乡,看得见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

这就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我们要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习近平主席说,即使未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乡村建设要与时代以同频率的步伐向前迈进,让故园依旧,让“小桥流水人家”的场面与我们同行,让在外远行的游子有自己的归属,让更多的老人、儿童得到温暖的陪伴,再无空巢之人,再无留守之痛,才能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乡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走在乡村建设的路上,有农民在大地上奋斗,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艰苦奋斗,将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的薄弱村,发展成了全国文明村,并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笔回信。

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发展,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的希望。

总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

但是当踏上了中国梦的征途后,一切仿佛那么和谐。

在这条路上,乡村建设如同烟火,偶尔冷漠受挫,但终归发展火热;恰似人间,终有光明时刻。

乡村建设如星星之火,照亮未来。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带给老无所依的农民情感与物质上的关怀;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少个希望工程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福音,送去知识,传递希望。

下一代的农民,不能只当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

执政党的不忘初心与创新引领,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村庄最能体现国家的发展变迁与开拓进取,小家的幸福才是大国的未来。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生产发展齐头并进,生活宽裕无烦恼,乡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洁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责,这就是美丽乡村。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却又不忘初衷,传统依旧,乡村才是真正的“进行时”,农民的春天才会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2020高考语文作文立意_作文850字_作文范文_

2020高考语文作文立意_作文850字_作文范文_

2020高考语文作文立意语文高考要想得高分,必须审好作文题目,立意准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xx年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供大家参阅!20xx高考作文立意技巧指的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过程,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材料、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

“立意”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先审题而后立意。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也由它特殊讲究。

1:立意要深刻。

要对所写的事物作一点分析。

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的意愿办事。

“立意”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

要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必须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立意深刻,才能发人深思;发人深省,才能给人教育。

2:立意要新颖。

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点创新。

表现的主题与众不同,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品味的文章,没有品位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3:立意要真实。

要在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感悟最深的主题来写才最有表现力。

照抄别人的思想、因循守旧都不能写出好文章。

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情”和“意”密不可分。

写作时自觉地把“情”和“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文章就会变得更加真实。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定时间的考场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就应当及时加以修正。

20xx高考语文作文点题的艺术“扣题准”是考场作文首要的评分标准。

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

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考生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就能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

为此,探究作文“点题”的艺术很有必要。

1.标题“点题”——亮人眼眸材料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我们可以用标题来点明中心。

题意即是文意,成功的标题,应融观点、有文采,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

2020高考作文热点押题 我和我的祖国,审题立意附经典范文

2020高考作文热点押题  我和我的祖国,审题立意附经典范文

七十年前,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新中国的晴空之上,那激动人心的澎湃时刻、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高呼,至今给予中华儿女以拼搏的动力。

七十载艰难曲折,七十载波澜壮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辍前行,使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持续增强。

七十载光阴,承载着难以磨灭的民族记忆,引领中华民族迈进了新时代,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经历了载入史册的重大社会转折,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走好新征程需牢记历史、总结经验,时刻聆听新中国成立的嘹亮鼓号,筑牢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以亮眼的“成绩单”向伟大祖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试题展望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粮票、大锅饭到如今提倡绿色健康食品;从1952年铁路营业里程仅2.29万公里到“地铁覆盖全城、高铁联通全国、专车随叫随到、快递次日可达”;从1949年80%的文盲率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从技术薄弱、科技工业水平低下到中国天眼、北斗卫星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建国七十周年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作为生长在新时代的中学生,读完材料,你有怎样具体的认识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含意,以“我眼中的美好”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角色限制。

2020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020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阅读下典 面例 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 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 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 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 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 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
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
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 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 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 ②备好行囊:行李袋中准备好了旅行中的各种东西。
• 对应人生:人生储备库中需要准备的诸如诚信、正直、责任、执着 等精神品质。
• ③旅程:旅行者的路途或行程;新的旅程,指即将开始、未出发的 旅程。
• 对应人生:新的人生征程。
• ④二者关系:谈行囊必须结合人生旅程,谈人生旅程必须考虑行囊。
• 根据材料中的引导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提 示,把“有的”化虚为实,使之具体化,形成所写文章的话题及主 旨:
• (2)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①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 ②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③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
• 3.由果溯因,探究本质
• 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 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可以由果溯因,就是由 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这样就能 找到最稳妥的立意,从而确定主旨。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 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导写(附立意指津及范文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命运多舛,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与祖母相依为命。

但在过去几年里,她专注于制作美食短视频获得了巨大成功。

因把田园生活拍摄得如诗如画,圈了几千万粉丝。

近期,她再次成为话题中心,“破圈”走向了海外,在海外社交媒体吸粉735万,受到热捧。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中国文化“文化输出”形式,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

(1)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内时事讨论沙龙中发言,说说李子柒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2)请写一篇文化评论,结合李子柒现象,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津】首先分析材料。

材料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事件,第二部分是评论。

从事件来看,李子柒命途多舛,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考生应注重分析她获得成功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评论,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中国文化‘文化输出’形式,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考生要思考李子柒传递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她讲述的中国故事是什么。

然后分析任务,本题提供两个任务,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进行作文。

第一个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内时事讨论沙龙中发言,说说李子柒为什么会取得成功”,首先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然后结合材料围绕李子柒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立意,如“她专注于制作美食短视频”可以得出一个原因,即“专注做事,把事情做到极致”;如“把田园生活拍摄得如诗如画”,这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让纷繁世事中的人感受心生向往之意。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进行立意作文。

第二个任务是“写一篇文化评论,结合李子柒现象,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注意文化评论的写作模式,然后结合李子柒现象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李子柒的视频满足了西方受众对中国乡村的想象,长期以来,中国乡村都是作为一个“文化他者”存在于西方受众的脑海中,由于缺少新闻报道和实际体验,中国乡村在西方世界有两种典型印象,要么是贫穷落后的,要么是诗意神秘的,而李子柒的视频将东方诗意神秘的一面具象化展示出来,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2020全国高考浙江语文卷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0全国高考浙江语文卷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0全国高考浙江语文卷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首先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错位是难免的。

作为年轻的我们应当客观看待。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们才能正确的处理这样的落差,首先包容是一定要有的。

我们既要有美好期望,又要对现实的落差先客观对待,然后努力改变。

落差与错位不一定代表着存在不可变,年轻人仍然应当勇于改变现状,创造条件,改变现实。

而不是任其发展,不受控制,不是让落差一直存在。

而是减少。

新的落差到来再努力缩小。

这样辩证的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范文」树立人生坐标期望未来美好人活世上,只有一遭。

三岁看到老,三鉴照人生,三观定坐标。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才能期望未来的人生美好。

树立人生坐标,期望未来美好。

从呱呱坠地到盖棺定论,从树高千丈到叶落归根,从艰苦奋斗到飞黄腾达。

人,一丝不挂来一缕青烟走,来世上吃喝拉撒睡,到人间酸甜苦辣尝。

但凡有志者,事竟成。

有心者,无难事。

有坐标者,行稳致远人生无悔!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应争取生命的宽度,更应增加生命的厚度和高度。

人生坐标,时间X轴,似流水一维向东;平面Z轴,二维家庭是港湾是生命舞台;空间Y轴,三维立体,昭示着生命的最大社会价值,承担着国家民族的使命责任,关联着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呢?存在决定意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决定了你生在怎样的一个环境里。

父母家庭在你没有生下来之前就已经在你身上寄托了美好的期望规定了你的人生航程。

而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决定着你树立怎样的人生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自己的理解,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立意:
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 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 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 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 也很可爱啊!”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 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 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 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 影响。
渐渐清晰,是要反映人与环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所
以可以立意为:对自然应有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微小
的蝴蝶,给他们生存空间;保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倡导正
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即时巩固:
1.阅读下面的材料,确定写作立意。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 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 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 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 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 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第二步,明确描述每个对象的关键字句 ①乌鸦:模仿 觉得自己练得很棒,结果被牧羊人抓。 ②牧羊人:说,忘记了自己。 ③孩子:说,很可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 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 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 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 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结合自己的理解,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意参考:勇于承认自身不足,不断完善人格修养。
即时巩固:
2.阅读下面的材料,确定写作立意。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 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 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 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 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第一步,概括每则材料故事梗概,概括主要故事 的过程就是把握核心人物和事件的过程。 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两则材料,看看有 什么异同点。 第三步,由果溯因。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 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 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 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 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 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 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 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 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 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 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 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第一步,概括事件:探险人员在山洞中点燃蜡烛, 发现大量大蝴蝶,虽然屛住呼吸,放慢脚步,但 数日后再去则发现蝴蝶已退到山洞深处。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 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 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 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 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具体方法有四步:
第一步,概括事件: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 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第二步,抓关键句: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议论性 的语句 第三步,由果溯因:这一结果是如何产生的? 第四步,探究深意:表现了哪些性格特征?揭 示了怎样的人性?反映了怎样的社会主题?
第一步,本材料涉及哪些对象?主要的对象是谁?主 要的事件是什么?通读材料发现有乌鸦、牧羊人、 小孩是主要对象。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 牧羊人抓住;牧羊人和孩子有各自的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 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 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 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 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 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 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 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 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影响。
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材料发现两则材料: 1、人物都在学校,都对自己的工作数十年的坚守。 2、都用有爱心的在做事,为自己的工作倾注了情感。 3、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情,最后都得到了 社会的认可。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 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 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 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 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第三步,由果溯因。大蝴蝶为何会退到山洞的 深处?虽然探险者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而离开但蝴 蝶还是对人类不信任。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
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
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