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事件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银广夏事件及其启示

银广夏事件及其启示

银广夏事件及其启示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 年11 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6 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1996 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1998 年10 月20 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 万马克。

1999 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 1.1 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 1.58 亿元;2000 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 1.8 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 60 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1999 年,银广夏的每股盈利0.51 元;股价则从1999 年12 月30 日的13.97 元启动,一路狂升,至 2000 年 4 月 19 日涨至 35.83 元。

次日,银广夏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 10 转赠10 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 年12 月29 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 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 元,全年上涨440%,高居深沪两市第二。

2000 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 元。

然而,2001 年 8 月,银广夏却因媒体一份质疑,露出了造假的破绽,身价一落千丈,成为千古之恨。

尽管有各种眩目的所谓高科技生物技术光环在掩护银广夏,但是在银广夏的2000 年年报里,已经露出许多作弊的马脚。

天津广夏语焉不详公司按国家规定的格式公布了比较标准的报表和报表附注,但是在附注资料中,明知银广夏公司的总部没有一分钱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纯属于一个投资控股公司,却没有披露包含公司最重要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的报表及其说明,不符合披露的重要性原则,明显有对投资者欺骗的嫌疑,倒是对投资者判断公司用处不大的数十家子公司股权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概况做了大篇幅的列示。

对银广夏事件的分析和思考

对银广夏事件的分析和思考

对银广夏事件的分析和思考【思考提示】:1.经济业务发生活动时,就会产生各种凭证,会计人员通过对这些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即可以得到会计凭证,然后就可以登到会计账户中,到了会计期末,通过将这些账户进行整理、合并等处理,就可以编制报表。

2.技术显得比市场更加先进,单位产量也远大于市场上其他厂商,而价格更是远高于市场价格。

这些都会导致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3.其所宣称的现金流量远大于其真正的现金流量,其业务远远低于能达到高现金流量的程度。

4.审计人员通过对报表进行审核,探寻其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进而发表审计意见。

因此,报表是审计的基础和直接对象。

5.通常情况下,经营业绩越好,股票价格越会上涨,会越高。

【问题】:1.违反了诚信的商业伦理,因为银广夏夸大其能力,导致了市场混乱。

2.不会,因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造假的行为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到那时不仅自己要受到牵连,而且公司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很可能要报废。

因为一旦造假被发现,公司的形象和商誉就会受到极大冲击。

很可能会导致公司倒闭。

3.伪造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货物出口报关单、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纪录、产品出库单等重要原始凭证。

这些假的原始凭证一旦被确认,会使公司的利润虚高,业绩显得很好,进而会使其股票价格上涨,对公司的融资和形象有利。

不该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因为会计人员的业务是将原始凭证编制成记账凭证,没有义务检验其真假性,也可能是不具备这种能力。

所以不该对这些假的原始凭证负责。

当然明知故犯,将会被追究。

4.因为银广夏的财务报表中,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甚至一般懂会计的人都很可能看出来,但是作为审计师却没有发现这些,而且出具无保留意见。

所以可以看出这两个审计师不是工作严重失职就是与银广夏有勾结,所以惩罚是很有必要的。

5.说明了,2000年相对1999年造假活动有所增加,而且银广夏的虚假信息会使其股票价格上涨,因此也会导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

6.公司业绩好的话会使股票价格上涨或者处于高水平,相反业绩不好的话会使股票价格下跌或者处于低水平。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最近了解了银广夏那档子财务造假的事儿,真是让我惊掉了下巴,也让我对那些所谓的“商业神话”有了新的看法。

银广夏啊,原本在大家眼里那可是个香饽饽,股票一路飞涨,感觉就像是一颗超级闪耀的商业明星。

可谁能想到呢,这背后全是些见不得人的造假勾当。

就好比是一个外表光鲜亮丽的大苹果,咬一口才发现里面全烂透了。

那些造假的手段也是花样百出。

什么虚构利润啊,就像是魔术师凭空变出来一堆财宝一样。

他们大概以为自己是哈利·波特,拿着魔法棒在财务报表上挥一挥,就能变出天文数字的利润。

可是这不是魔法世界啊,现实世界里这种行为就是欺骗,骗投资者的钱,骗市场的信任。

这一造假,可坑苦了那些股民。

那些小股民们,可能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都投进去了,指望着跟着银广夏发大财呢。

结果呢,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从充满希望的高峰一下子跌入了绝望的谷底。

这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地等着树上的果子成熟掉下来砸到自己头上,结果发现那棵树是假的,是画在墙上的,这得多让人难受啊。

从这件事里,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商业世界里,可不能光看表面的繁华。

那些看起来太好、好得有点不真实的企业业绩,说不定背后就藏着猫腻。

就像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号称能包治百病的神药,多半是骗人的。

企业也是一样,要是利润增长得像火箭发射一样快,还得多个心眼儿去仔细瞅瞅。

而且啊,监管部门也得好好地把把关。

不能让这些造假的企业在市场里为所欲为。

这就好比在一场比赛里,要是没有裁判好好盯着,那些作弊的选手肯定就会胡来。

市场要是没有严格的监管,那可就乱套了,大家都不敢投资了,整个商业环境就会变得乌烟瘴气的。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那些盲目相信企业财报的人。

咱们以后看企业啊,得像侦探一样,仔细寻找蛛丝马迹,不能轻易被那些看似美好的数据给忽悠了。

这事儿也告诉那些企业,要老老实实做生意,靠造假只能风光一时,最后肯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得个臭名昭著的下场。

哼!。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观后感了解完银广夏财务造假这事儿,真就像看了一场大戏,不过是一场让人哭笑不得又特别气愤的大戏。

先说说这银广夏啊,以前在大家眼里那可是个“优等生”呢。

各种财报看起来简直就是企业界的“学霸”,业绩好得不像话,利润蹭蹭往上涨。

当时好多投资者估计都把它当成了能下金蛋的鹅,纷纷把自己的血汗钱投进去,就盼着跟着它一起发家致富呢。

可谁能想到啊,这背后全是假的!就像你满心欢喜以为自己交了个特靠谱的朋友,结果发现这人全是在骗你。

那些所谓的高利润,其实都是他们在账本上玩的数字游戏。

他们造假的手段说起来也真是让人“佩服”,虚构出口销售业务,还伪造单据,就跟变魔术似的,把一个本来不咋地的企业硬是包装成了超级赚钱的明星企业。

这事儿一爆出来,好家伙,那影响可太大了。

首先那些投资者可就惨了,就像突然从美梦中被人一脚踹进了冰窟窿。

辛辛苦苦攒的钱打了水漂,好多人估计都在想自己怎么就这么傻,被那些假数字骗得团团转呢。

这就告诉我们啊,看企业可不能光看表面的那些漂亮数字,得有点火眼金睛才行。

再说说那些监管的呢,这事儿也给他们敲了个大大的警钟。

你想啊,这么大的造假都能发生,是不是在监管环节上有漏洞啊?就好比家里有小偷进来偷东西了,肯定是安保措施没做到位。

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以后更加严格、更加细致地去审查这些企业,不能再让这种坏家伙蒙混过关了。

总的来说,银广夏财务造假这事儿就是一个大大的教训。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长远发展就得老老实实做生意,靠造假得来的一时风光,最后肯定是会现原形的,就像纸包不住火一样。

对于投资者呢,要多学习、多研究,不能光听企业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就盲目相信。

而监管部门也得不断完善自己的监管体系,把那些想在资本市场上搞鬼的人都给揪出来,这样大家才能在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里玩投资这个游戏呀。

这事儿就像一个大招牌,时刻提醒着大家在资本市场里要谨慎再谨慎,别被那些虚假的繁荣迷了眼。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是指中国上海市银行广商银行和兴业夏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于2016年因非法经营集资诈骗被中国监管部门立案查处的事件。

该事件涉及的金额庞大,影响深远,对中国金融行业产生了重要的警示和反思作用。

首先,银广夏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监管的不足。

在该事件中,相关银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进行高风险投资,而监管部门并未及时发现和查处这一问题。

这说明监管部门在监管能力和手段上存在不足,对银行业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银广夏事件凸显了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能是风险管理,然而在该事件中,相关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明显不足,对高风险业务的把控能力较弱。

此外,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也有待加强,以提高对非法活动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再次,银广夏事件揭示了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的道德风险。

有些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放松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把控,为非法集资提供了便利。

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对金融行业的信誉和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引起相关银行的高度重视。

最后,银广夏事件给投资者和公众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投资者对于银行业作为资金存储和管理机构的信任受到了严重破坏,一些投资者甚至面临着丧失大量资金的风险。

此外,由于事件的规模较大,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信心产生了不利影响,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综上所述,银广夏事件是一起具有重大警示意义的金融犯罪案件。

它揭示了中国金融监管不足、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道德风险存在等问题,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

相关部门和银行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监管措施和内部管理,提高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为投资者和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环境。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是中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金融丑闻案件,该事件的发生对金融
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银广夏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银广夏事件的起因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据报道,公司
高管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行为,包括虚假宣传、财务造假等。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金融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困境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其次,银广夏事件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投资者对金融
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造成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和市场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银广夏事件也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再者,银广夏事件也给公司高管和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公司高管和从业人员
应当严格遵守金融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避免出现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也提醒了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和谨慎。

投资者在选择投
资标的时,应当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银广夏事件是一起典型的金融丑闻案件,其发生对金融市场、公司
高管、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对银广夏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金融市场的关注,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银广夏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主要由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合并改组、并吸收其他6家发起人,通过向社会公众和内部职工募集新股设立而成。

1987年4月,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经深府外复(1987)63号文批复成立,由深圳市汇文企业总公司、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香港登宝山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注册资本为141万美元,三家分别出资13.43%、61.57%、25%,主营录像带的生产和销售,1988年10月在深圳开业。

后深圳市汇文总公司被公告撤销,撤销前已将其持有股权的3.84%经公证转让给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所余9.59%的股权交深圳思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继承和管理,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股权中的10%转让给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

1989年7月,经深府外复(1989)435号文批复,深圳广夏文化有限公司(最后更名为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与宁夏电子计算机开发公司、香港登宝山磁制品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70万元,三家出资比例分别为65%、10%、25%,经营范围为生产和经营3.5英寸电脑软磁盘(mdf)和提供技术服务。

1992年9月,经宁科(计)字(1992)225号文批准,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宁夏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和香港中昌国际有限公司在银川合资经营“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三家出资比例分别为30%、45%、25%,主要生产经营3.5英寸电脑软磁盘,1993年4月正式投产。

1993年5月26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字(1993)67号文批准筹建,1993年6月14日在宁夏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宁工商企字第003号《筹建许可证》,1993年8月28日和11月20日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1993)19号、98号文及1993年11月15日经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3)外经贸资二函字第736号文同意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在宁夏银川市登记注册。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是中国股市的第一造假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银广夏造假案例及真相,一起来看看吧!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一)疑点(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广夏事件及其启示
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 年11 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6 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1996 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1998 年10 月20 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 万马克。

1999 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 1.1 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 1.58 亿元;2000 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 1.8 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 60 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1999 年,银广夏的每股盈利0.51 元;股价则从1999 年12 月30 日的13.97 元启动,一路狂升,至 2000 年 4 月 19 日涨至 35.83 元。

次日,银广夏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 10 转赠10 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 年12 月29 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 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 元,全年上涨440%,高居深沪两市第二。

2000 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 元。

然而,2001 年 8 月,银广夏却因媒体一份质疑,露出了造假的破绽,身价一落千丈,成为千古之恨。

尽管有各种眩目的所谓高科技生物技术光环在掩护银广夏,但是在银广夏的2000 年年报里,已经露出许多作弊的马脚。

天津广夏语焉不详公司按国家规定的格式公布了比较标准的报表和报表附注,但是在附注资料中,明知银广夏公司的总部没有一分钱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纯属于一个投资控股公司,却没有披露包含公司最重要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的报表及其说明,不符合披露的重要性原则,明显有对投资者欺骗的嫌疑,倒是对投资者判断公司用处不大的数十家子公司股权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概况做了大篇幅的列示。

但是,有重大作弊嫌疑的正是在年报中语焉不详的天津广夏。

销售回款有文章公司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公司的货币资金2000 年年末比1999 年同期增加2.27 亿元,增加69.39%的原因表述为“公司本年度的销售增加,且回笼现金较多所致”。

但是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知道:(1)公司2000 年比1999 年增加短期借款5.86 亿元; (2)在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显示公司的现金净流量主要来源于公司的借款。

即公司的净现金流量增加2.27 亿元,来自于公司经营活动为1.24 亿元,来自于公司的筹资活动(借款) 为3.45 亿元,来自于公司的汇率变动形成货币资金增加0.14 亿元,适用于公司的投资活动(主要是购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等使现金流量减少2.56 亿元;
(3)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知,公司2000 年度的经营和其他活动,使公司的应收款项增加 4.4 亿元,增加 96.5%。

因此,从上面的判断来说,公司的 2000 年度的销售及销售货款回笼并不理想,公司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的增加决不是主要来自于公司的销售而是来自于借款,公司希望以巨额的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销售回款情况。

税务处理难以信服在公司的信息披露中,公司详细说明了公司及其子公司所适用的所得税政策,如公司和所属公司分别适用15%、24%、33%的所得税税率,天津广夏等三个单位目前正享受免税待遇,因此,银广夏公司2000 年度合并报表实现4.23 亿元的利润总额,却只计算所得税费用 739 万元,综合计算其所得税税率仅为1.75%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得到解释了,而且也反
映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几家免所得税子公司,尤其是天津广夏。

然而,公司明确揭示公司所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

也没有享受国家规定的增值税减免政策,但是,我们从2000 年年报中可以知道: (1)公司2000 年年末的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即公司的增值税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2)在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显示,公司2000 年度的增值税仅仅只交了52602.31 元。

但是从公司的工业企业性销售收入2000 年度为8.27 亿元,毛利为5.43 亿元。

从公司所用原材料和动力燃料方面来看,公司的增值税进项税应当是比较小的。

因此,公司的应交增值税应当是比较大的,假设仅按比较保守的增值额,也就是公司的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的毛利5.43 亿元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9231 万元。

如果公司是因产品外销退税,其退税情况也应当得到重点的特别披露。

我们不知道公司究竟是如何处理公司的增值税的,在年报中没有比较令人信服的详细的披露。

财务风险较大公司有两个比较有趣的同步增长: (1)公司2000 年度末的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比1999 年末的该合计余额增加6.67 亿元。

而短期借款同期也增长5.86 亿元; (2)公司的收入和应收款项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快速增长,如公司合并报表的销售收入, 1999 年为3.83 亿元,2000 年度为9.08 亿元;公司的合并报表显示的应收款项1999 年末为 5.05 亿元,2000 年度为9.09 亿元。

这样有趣的事情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预示着公司财务资金链条的衔接和断裂。

但是在公司宣称的高科技生物制品大量高价外销的情况下,这样的大体同比例的增长,本身就显示了公司已经存在比较大的财务风险了。

银广夏造假事件确实令人震惊,在我们疾呼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投资者自身是否也应该提高鉴别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水平?关注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的行业性数据与资料,仔细分析报表,将有助于我们投资者避免蒙受类似银广夏造假的投资损失。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国外,行业分析、报表分析往往是投资者作出投资抉择的重要步骤之一,例如股神巴菲特每年就看 10000 多份报表。

另外,深入的行业分析被认为是成功投资的先决条件,因为每个上市公司的命运都是与它所属行业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获得正确的相关行业性数据,对于有效分析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公司经营业绩的预测和影响,是相当重要的。

一般来说,投资者可以将权威部门如国家各部委发布的相关行业统计数据,作为判断的依据。

只有注重行业分析,投资者才能具备一双随时识别“报表陷阱”的慧眼, 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银广夏这类造假案例带来的投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