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联网行业比较研究(商业模式、公司团队)

合集下载

车联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车联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车联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车联网是指将车辆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车辆与交通管理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作。

车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提升交通安全性和行车效率,还能为车主和乘客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便利的服务。

目前,车联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

目前车联网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交互与传输技术: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车辆与交通管理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依靠可靠的传输技术。

目前研究重点放在高效的通信协议和传输技术上,如5G通信技术、车载无线通信技术等。

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车联网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如车辆的状态信息、交通状况、天气预报等。

因此,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成为车联网的重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据挖掘、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智能算法等。

3.高精度定位技术:车联网需要实时准确的定位信息。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如GPS、北斗等,并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定位,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4.车辆安全与驾驶辅助技术:车联网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升交通安全性和行车效率。

因此,车辆安全与驾驶辅助技术也是车联网研究的重点之一,包括车辆碰撞预警、自动驾驶技术等。

车联网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逐渐普及和商业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车联网逐渐进入商业化阶段,车联网功能将逐渐普及到更多的车辆中。

车主和乘客可以通过车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如导航、远程控制、车辆健康监测等。

2.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车联网可以与交通管理中心进行信息交互和协作,提供更精确的交通状况信息,帮助交通管理部门优化交通流量、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未来车联网将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紧密结合。

3.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联网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车辆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可以实现智能的交通规划、路线规划和车辆控制,提升行车安全性和效率。

车联网商业模式分析与研究

车联网商业模式分析与研究

p r o i f t a bl e b u s i n e s s mod e1 . Th e p ap e r i n t r od u c es t h e e x i s t i n g bu s i n e s s mod eI f i r s t l y ,an d t h e n a n al y z es t h e n on .
S 业 n
车联 网商业模式分析 与研 究
李 步峰, 江 勇2 崔有祥3
, ( 上海通方企业 管理 咨询有限公 司 上海 2 0 0 0 7 2 ) ( 车载信 息服 务产业应 用联盟 北京 1 0 0 0 3 6 ) 。 ( 上海交通 大学安泰 经济与管理 学院 上海 2 0 0 0 5 2 )
摘 要 :作 为现代服务 业新兴领域 的车联 网 ,因涉及 产业领域众 多、产业带动作 用强而倍 受关注。如何建立 车联 网有 效商 业模 式是推动产 业发展 中非常重要 的 内容 。本文在介绍现 有车联 网商 业模 式的基础上 ,做 了简要 原 因分析 ,并提 出车
联 网商业模 式应是 通过02 0 ̄ " 式 围绕车主服 务的CR M ( 客 户关 系管理)+ DMS ( 供应 商渠道 管理 )的大数 据营销服 务。 关键词 :车联 网,车载信息服务 ,商业模 式 ,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
t h e ec on omy gr owt h .Th e v e r y i mpo  ̄an t t h i n g f o r p r om o t i n g t h e v eh i c l e c o nn e c t i v i t y i n du s t r y i s h o w t o e s t ab l i s h
L I Bu f e n g’ J I ANG Yo n g 2 CUI Yo u x i a n g 3

车联网TSP(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两种模式对比

车联网TSP(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两种模式对比

TSP :车联网产业链核心环节,两种模式主导,竞争激烈

TSP (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 )即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处于车联网产业链核心环节,在汽车与用户手机之间以及汽车与服务商之间扮演重要角色。

• TSP 目前主要有整车厂主导和互联网及科技公司主导两种模式,市场竞争激烈。

– 就生产模式目前以整车厂主导的TSP 为主流模式
– 各大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场,Apple(Carplay),Baidu(Carlife ,超60品牌合作,超300款车型) 在国内市场已成为主流方案,此外还有Google(Android Auto)。

整车厂主导
优势:整车厂商负责整车车辆集成,
对车载软硬件都非常了解,拥有动力、底
盘、电气设备系统的核心数据,且具备较
丰富的销售渠道和资源,如4S 店,可实现
TSP 的大面积推广
劣势:整车厂服务不同品牌,TSP 服
务标准不一,影响普及,且缺乏互联网服
务商业模式和运营经验。

互联网及科技公司主导
优势:因在手机应用生态体系和软件
系统上具备较强的资源和能力,从手机车
机互联和车机系统切入市场 劣势:在汽车制造上缺乏经验积累。

劣势:在汽车制造上缺乏经验积累。

2024年车联网系统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车联网系统市场需求分析

车联网系统市场需求分析简介车联网系统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车辆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远程控制。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联网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车联网系统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相关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市场规模车联网系统市场规模庞大,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

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车辆安全需求:车联网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控车辆状态、提供导航和灯光控制等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满足人们对车辆安全的需求。

2.智能出行需求:车联网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导航、交通信息实时更新等功能,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满足人们对出行便利性的需求。

3.节能环保需求:车联网系统可以通过智能驾驶辅助、实时车况监测等功能,提高车辆的燃油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满足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需求。

市场发展趋势1.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驾驶将成为车联网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将推动车联网系统市场的发展。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随着车联网系统的发展,涉及的车辆数据和用户隐私将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

因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车联网系统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企业加强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

3.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车联网系统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车联网系统提供更智能的功能和服务。

因此,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车联网系统市场的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现状车联网系统市场竞争激烈,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传统汽车厂商、互联网公司和技术创新型企业。

传统汽车厂商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了多个车联网产品,如智能导航、远程控制等。

互联网公司则通过自有技术和平台优势,进入车联网系统市场,并推出了多款车联网相关产品。

车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车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车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车联网即车辆互联网,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汽车、道路和用户等进行连接、交互和协同,从而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车辆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互联的一种新型信息化技术。

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车联网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新一轮的技术和革命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受到汽车制造业、互联网企业等广泛重视。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发展因为车联网涵盖的范围很广,所以其技术壁垒相对较高,需要多种不同技术的协同配合。

目前主要的技术有:智能交通控制技术、智能导航、智能驾驶、汽车电子技术等。

智能交通控制技术是指通过车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设备,可以实现实时交通信息共享、道路监测、路网拥堵预测、交通事件处理等功能,为司机提供交通信息和路线选择建议等服务。

智能导航是指将各种导航、地图、道路实况等信息通过车辆设备进行无线传输,并在车顶显示器或仪表盘上显示,以指导司机到达目的地。

智能导航还能帮助司机选择最佳路线、实时更新交通状况和搜索周边店铺等。

智能驾驶技术是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提升,在自动驾驶方面,现在的技术可以实现部分自动驾驶,如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

在辅助驾驶方面,车辆可以自行感知周围环境,如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自动变道等,提升了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汽车电子技术是车联网技术中主要的技术之一,也是车联网技术发挥作用的重要工具,如汽车电子线缆与连接器、汽车电池、汽车电控系统及诊断系统等。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车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智能化。

二、应用领域车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在汽车行业中拓展应用,也可以逐渐进入更多领域。

目前,车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车辆导航、智能驾驶、车辆安全、车联网支付、车辆保险等方面。

车辆导航是车联网技术首先应用的领域,智能导航、语音交互、触摸控制、路况播报等技术功能让驾驶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

智能驾驶是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疲劳驾驶和多任务驾驶的司机,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车联网行业知识学习

车联网行业知识学习

相比于传统互联网,车联网在广告方面有很多的限制,最大的限制在于汽车屏的限制, 这和手机的屏幕有相似之处,首先国小的尺寸和较慢的传输速度无法向用户展示有吸引力 的图片,同时用户支付流量费来阅读广告也不符合商业常理。
在汽车屏普及率不高、使用率不高、点击率太少的情况下,谈广告,的确有点太早。假 如车联网能够实现以广告来盈利,那么收取广告费的那个平台就起到了TSP的作用。

• •
四、车险团购优惠:汽车卡客户可拨打平安保险公司24小时服务热线400-800-0000购买车险可享受团购价格优惠: 商业险优惠15%,在此基础上最高还可享受7折优惠,并获有关礼品(2010年6月30日前赠送200元油卡)
五、特惠租车礼遇:汽车卡客户拨打至尊租车客户服务热线400-678-8588,或直接到至尊租车全国网点预约租车, 凭汽车卡直接享受租车价格优惠,并免担保、免押金等专享礼遇。 六、中石化加油IC卡★中石化免费提供,并享受每一升93号(含)以上奖励5分优惠。
车联网行业知识学习
一、车联网的定义 二、车联网的产业链 三、当前车联网发展瓶颈 四、车联网功能 五、车联网的特性 六、车联网的应用示例 七、车联网的商业模式 八、车联网车载平台供应商 九、车联网的业务发展(个人感想)
车联网的定义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 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 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 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 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Telematics是以无线语音、数字通信和卫星导航定 位系统为平台,通过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网,向 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交通信息、紧急情况应付对策、 远距离车辆诊断和互联网(金融交易、新闻、电子 邮件等)服务的业务。

车联网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探讨

车联网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探讨

车联网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探讨作者:何廷润李军芳来源:《移动通信》2013年第15期【摘要】在论述车联网以安全业务为核心的基础上,探讨了车载专用短程无线通信标准的现状与技术要求。

同时,结合国内实际状况,分析了车联网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指出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做到三点:一、理顺政府和产业链各方的责任与利益;二、车联网企业应有长远奋斗的意识;三、商业模式一定要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车联网车载专用短程无线通信 V2V V2I IEEE 802.11p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5-0010-05车联网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新阶段,而车路协同确保行车安全与高效是车联网的核心功能,研究和掌握以IEEE 802.11p标准为主的车载专用短程无线通信标准成为发展车联网的关键之一。

同时,研究实现车联网商业模式的有效路径,也是确保车联网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1 车联网产业的核心是安全业务汽车通信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经过三代更新,第三代从2005年至今,体现在汽车网络通信领域,通过车-车(V2V)、车-路(V2I)通信实现全网络化的汽车通信,这也标志着汽车通信进入了车联网时代。

车联网也将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孤立的GPS导航应用阶段;二是移动互联网应用+GPS导航阶段,使车辆与智能交通平台联网,实现导航、救援、信息服务等功能;三是车-车、车-路、车-人协同实现安全预警、交通优化,达到人-车-路-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车联网中,车载专用短程无线通信系统(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通过车与车和车与路边单元之间进行通信,可为车辆提供路面信息与自适应导航等服务,保障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此外,DSRC还可以实现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城市道路多车道自由流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车载专用短程无线通信主要由车载设备和路侧设备组成,车载设备置于车辆内,由无线通信和应用处理系统等组成;路侧设备安装于路侧,通过无线电信号与过往的车辆通信,由无线通信和应用处理系统等组成,并有固定链路与路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车联网分析报告

车联网分析报告

车联网分析报告车联网项目调研与分析报告车联网定义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车联网设备的人机界面,在现代互联网企业的经典教材《大数据时代》中,被Viktor Mayer-Sch?nberger称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块屏。

依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根据商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掌握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宏观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位于汽车上的物理设备,负责采集与猎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力量的设备。

也是与汽车使用者的交互终端。

传统的3G+GPS的?伪车联网?产品,往往只有信息采集与发送功能,缺少IOV系统中必要的交互力量。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这一层系统涵盖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通常也是目前的3G+GPS的?伪车联网?产品的后台系统。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帄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丰富的大数据概念,涵盖了ITS、车管、保险、紧急救援、O2O移动互联网、云支付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平安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跨领域分析和生活消费以及互联网上能达成的绝大多数应用的复合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1、公司团队和基因对比
通过高管团队背景比较,锐明技术、鸿泉物联为研发和渠道驱动型,虹软科技为研发驱动型,盛视科技与天迈科技为渠道驱动型。

2、商业模式和客户对比
锐明、鸿泉、盛视、天迈销售软硬一体车联网产品(毛利率50%上下),虹软提供纯软件方案
(1)锐明建立强大渠道(80%+)、鸿泉强势在陕汽(50%)、天迈客户相对集中(60%+),相对而言锐明更优。

(2)作为新进入者,虹软和盛视强点仍在手机厂商和边检客户。

考虑研发驱动,看好虹软破圈。

3、赛道景气度
受益于政策驱动,锐明、鸿泉所处重卡、渣土赛道行业增速较高(50%+)。

政策与产业共振,锐明、虹软所处DMS赛道20年行业景气度超预期(三位数增长),盛视、天迈所处智能交通赛道稳定增长。

4、研发水平对比
已有竞争者中锐明注重研发投入,并已形成规模效应;鸿泉物联在前装商用车领域深耕;新进入者虹软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提升软件竞争力;盛视当前专注智慧口岸,天迈专注智能公交领域。

5、投资机会:相关标的:建议关注锐明技术、鸿泉物联、虹软科技,其它关注盛视科技、天迈科技
6、风险提示:车联网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疫情进一步扩散,企业商务活动受到限制,订单需求不及预期。

1
公司高管团队对比
1.公司高管团队对比
表1:各公司高管团队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
公司商业模式对比
2.1 商业模式整体对比
图2:各公司毛利率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2 鸿泉物联&锐明技术&天迈科技
2.3 虹软科技&盛视科技
3
车联网不同赛道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