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筛查方法临床比较
宫颈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的分析比较与评价

宫颈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的分析比较与评价摘要目的对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与评价,以期找到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最佳方案。
方法于2006年1~8月,选取1061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见表2。
3 讨论3.1 传统宫颈涂片检查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自细胞学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以来,已明显降低了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但由于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在标本取材与制作上存在的诸多缺陷,使得筛查的假阴性率一直较高,据报道为15%~40%[1]。
其主要原因,①標本:需要诊断的上皮细胞没被取到玻片上,约60%~80%的标本在取材过程中被丢弃;②读片:涂片质量较差,背景中存在的大量黏液、血液及炎细胞遮盖了上皮细胞,使得阅片者易产生疲劳感而影响正确判断;③阅片者责任与经验不足:这也是一些患者虽经常进行细胞学检查,但仍有宫颈癌发生的原因所在[2]。
3.2 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TCT细胞学检查从取材与制片上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取材时其特制的毛刷沿宫颈及宫颈管顺时针旋转10周,然后将取出的标本即刻洗入ThinPrep保存液中,使取材器上的标本几乎得到了全部保留,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涂片过程中所引起的细胞过度干燥,而影响正确诊断;保存液中的标本经Thi nPrep2000系统程序化处理,使黏液、血液和炎性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经高精密度滤器过滤后,转移到静电处理过的玻片上,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
与传统细胞涂片相比较,TCT不仅提供了足够量的标本,而且还改善了涂片的质量,使不正常的上皮细胞很容易被辨认,尤其是对于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的鳞状上皮高度病变,大大提高了其阳性诊断率。
同时也提高了细胞病理学家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其疲劳感。
故应将TCT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常规手段。
虽然TCT在提高筛查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每张涂片的成本,但多数学者认为运用TCT筛查可以适当延长筛查的间隔,实行不经常性筛查会更具经济性[3]。
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筛查方法临床比较

606 (.)
3 讨 论
31 一般筛查方法 .
3 . 宫颈涂 片 作为较为传统的宫颈癌检查方法,应用较 为广 .1 1
泛 ,并且成 功的在过去 的 5 0年里降低 了宫颈癌 的发病率 和死亡 涂片和其他检测方法而言,具有 良好 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而且费 ,同时,T T涂 C 率 。其过程为: 使用刮板将宫颈上皮细胞取下, 均匀涂抹于玻片上, 用相对 阴道镜检查和宫颈 照相等要 明显 低廉 】 结 异常细胞容易辨认 , 用 9 %酒 精进 行固定,用 巴氏染 色液进 行染色。之后在 显微镜 片细胞成分齐全 , 构清晰且染 色效 果较好, 5 这也就大大 降低了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减 少了假阴性的概率 下进行观 察,确认 是否存 在癌变 细胞。但是 此种方 法 的检 测较 为简陋 ,主观因素和造成误诊漏诊 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 医学科学 和漏诊 的概率。同时,对 宫颈损伤较小的特点也适合在妇科 门诊 普查使用 。总之 ,T T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且具有适合在门诊普 C 的发展 已经逐渐被淘汰。 31 细胞 学检 测 .2 . 此 方法 最早是 19 年 在美 国开始 使用 的, 及 的特点,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 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96
2 结 果
临床检查方法 中肉眼检查 的费用最为低廉 ,且方便 易行 ,可
T T组 发现异常 5 C 6例,阳性率为 5 % ;巴氏涂片组检出异 用于快速检查和医疗条件较为简陋的地区。但是 肉眼检 查的弊端 . 6
常 6 ,阳性率为 0 %,两组检 测率 比较 ,差 异有统计 学 意义 在于 由于检测 手段较为单一 , 例 . 6 而且受主观 因素影 响较大 , 在假 存
法和多聚合酶链反应法 等。 3 . 肉眼观 察 .5 1 将 3 5 的冰 乙酸均匀 涂抹在宫颈部 位 ,然 % ̄% 后对其进行观察,看其对醋 酸的反应 ,如果出现白色变化则为病
宫颈癌筛查三种不同方法应用效果比较

2020年8月第27卷第15期宫颈癌筛查三种不同方法应用效果比较陈晓英 曹顺利 王蕴颖 刘 欣 骆 峻大多数宫颈癌发生于从未筛查或筛查不充分的女性人群中[1]。
因此,通过有效的筛查手段发现早期宫颈异常病变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
近年来,南京浦口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宫颈癌筛查历经宫颈刮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分型检测筛查,比较三种筛查方法应用效果,归纳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017—2019年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政府免费两癌筛查中参加宫颈癌筛查的人群,均为35~64周岁本辖区内户籍妇女。
2017年筛查5509人,2018年筛查2052人,2019年筛查2212人。
接受筛查的人员不同年份来源于街道下属不同社区和村,三年一循环轮流进行。
1.2 筛查方法 2017年筛查方法为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刮片法制片巴氏染色)。
2018年筛查方法为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法制片巴氏染色)。
2019年筛查方法为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法制片巴氏染色)联合15种高危型HPV核酸分型检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以上均为妇科及相关专业人员按要求采样后送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检测。
1.3 转诊标准 对巴氏分级报告结果为ⅡB及以上、宫颈细胞学检查Bethesda系统(TBS)报告结果为未明确意义基金项目:南京市浦口区社会事业科技项目(S2017-10)作者单位:211800 南京市浦口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保科(陈晓英、刘欣);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曹顺利、王蕴颖);南京,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中心实验室(骆峻)通信作者:骆峻,Email:***************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TBS分级ASC-US及以上或(和)HPV检测结果为16/18型阳性者转诊阴道镜者,通知其前往区妇幼保健中心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或可疑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为高级别病变。
宫颈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的分析比较与评价

宫颈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的分析比较与评价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因宫颈病变行细胞学筛查的患者1061例,分别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535例)和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526例)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对103例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1061例患者无宫颈手术史,目前未怀孕,无盆腔放射治疗史,至少半年内未进行任何宫颈病变诊断和治疗方法处理,年龄20~65岁,平均38.4岁。1.2 方法1.2.1 传统宫颈涂片采用妇科木制刮板刮取宫颈及宫颈管内的上皮细胞,均匀地涂抹在玻片上; 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1.2.2 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液基细胞学检测仪购自美国新柏氏公司。用毛刷取宫颈管内及鳞柱交界处细胞置于保存液中,按仪器操作说明制片、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由病理医生最后诊断。根据病变程度,按照TBS分类法,结果分为正常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癌5种。细胞学阳性诊断是指ASCUS及以上的病变。1.2.3 阴道镜检查TCT回报ASCUS以上者行阴道镜检查。先用棉签擦去宫颈表面及阴道内分泌物后,观察鳞柱交界及血管,再于宫颈表面涂3%醋酸溶液30~60s后镜下观察,出现白色上皮、镶嵌、点状与各种异型血管、脑回状改变为异常转化区。接着行碘溶液试验,柱状上皮、未成熟化生上皮、角化上皮、非典型上皮碘不着色为碘试验阳性区。1.2.4 阴道镜下活检部位选择选择阴道镜下病变最严重处进行多点活检,正常转化区则常规取移行带3、6、9、12点处。移行带上移行宫颈管搔刮术。1.2.5 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 Ⅲ)、癌。2 结果2.1 TCT检查的阳性率与传统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比较TCT检出ASCUS24例4.57%、LSIL40例7.60%、HSIL16例 3.23% 和SCC2例0.38%,传统细胞涂片检出ASCUS37例 6.92%、LSIL29例5.42%、HSIL9例1.68%和SCC1例0.19%。二者相比,TCT显著提高了对宫颈低度和高度病变的检出率,而降低了对ASCUS的诊断率;在标本取材方面,TCT的标本不满意率为 0.57% (3/526),传统细胞涂片的标本不满意率为1.71%(9/ 535),二者相比,TCT标本的不满意率下降了78%,见表1。2.2 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与细胞学筛查结果对比在1061例细胞学筛查中,对103例细胞学阳性或阴性但临床高度可疑者(宫颈重度糜烂和接触性出血者)进行了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其中传统细胞学检查53例,结果提示炎症但临床可疑者7例、ASCUS19例、LSIL22例、HSIL6例、SCC1例;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炎症25例、CINⅠ21例、CINⅡ5例、CINⅢ3例、SCC1例。传统细胞学筛查与阴道镜活检结果符合率分别为LSIL56.82%;HSIL45.45%;SCC100%;TCT 检查者49例,提示炎症但临床可疑者8例,ASCUS11例,LSIL20例,HSIL9例,SCC1例。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炎症16例,CINⅠ22例,CINⅡ7例,CINⅢ3例,SCC1例。TCT检查与阴道镜活检结果符合率分别为LSIL74 .36%,HSIL85. 71%,SCC100%。二组相比,TCT检查在诊断宫颈低度病变与高度病变的准确率上较传统细胞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见表2。3 讨论3.1 传统宫颈涂片检查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自细胞学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以来,已明显降低了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但由于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在标本取材与制作上存在的诸多缺陷,使得筛查的假阴性率一直较高,据报道为15%~40%[1]。其主要原因,①标本:需要诊断的上皮细胞没被取到玻片上,约60%~80%的标本在取材过程中被丢弃;②读片:涂片质量较差,背景中存在的大量黏液、血液及炎细胞遮盖了上皮细胞,使得阅片者易产生疲劳感而影响正确判断;③阅片者责任与经验不足:这也是一些患者虽经常进行细胞学检查,但仍有宫颈癌发生的原因所在[2]。3.2 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TCT细胞学检查从取材与制片上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取材时其特制的毛刷沿宫颈及宫颈管顺时针旋转10周,然后将取出的标本即刻洗入ThinPrep保存液中,使取材器上的标本几乎得到了全部保留,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涂片过程中所引起的细胞过度干燥,而影响正确诊断;保存液中的标本经Thi nPrep2000系统程序化处理,使黏液、血液和炎性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经高精密度滤器过滤后,转移到静电处理过的玻片上,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与传统细胞涂片相比较,TCT不仅提供了足够量的标本,而且还改善了涂片的质量,使不正常的上皮细胞很容易被辨认,尤其是对于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的鳞状上皮高度病变,大大提高了其阳性诊断率。同时也提高了细胞病理学家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其疲劳感。故应将TCT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常规手段。虽然TCT在提高筛查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每张涂片的成本,但多数学者认为运用TCT筛查可以适当延长筛查的间隔,实行不经常性筛查会更具经济性[3]。宫颈早期病变以年轻患者居多。因此主张20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妇女应每年进行1次细胞学检查。3.3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阴道镜通过放大的图像直接观察宫颈鳞柱交界的病变,涂3%的醋酸后出现白色上皮,涂复方碘溶液后出现特征性改变,在可疑部位活检,提高准确性、特异性。美国癌症协会2002年指南中指出:阴道镜是作为诊断工具,用于诊断早期流程中细胞学或HPVDNA检测异常之后,而不是用于筛查[4]。3.4 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宫颈筛查的必要性宫颈癌的发生与早婚、多产、多性伴及HPV感染有关,目前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增多趋势,及时诊断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可以治愈的。宫颈细胞学检查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普查的重要手段,但敏感性不高。阴道镜作为一种内镜直接观察宫颈病变,迅速鉴别良、恶性病变,并提供可靠的活检部位,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补充细胞学检查的不足,降低漏诊率。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病变起到筛查作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宫颈癌检测方法对比

宫颈癌检测方法对比宫颈癌检测方法技术对比项目尿中巯基测定试剂盒HPV检测TCT检查巴氏涂片检查病理学检查筛诊宫颈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阳性率36-66%无统计数据特异性95%准确度87-88%筛诊宫颈中、晚期癌阳性率81-96%85.2%60-90%45-55%无统计数据特异性95%60-74%80%无统计数据无统计数据准确度90%75%85%无统计数据无统计数据阳性似然比(国际标准: >2~5才能用于临床)7-16<5(0-2.5)<5(1.4-4.25)<5 >5 阳性率:又称敏感性,即病人中得出阳性检测的样本占病人总数的百分比。
特异性:即健康人中得出阴性检测的样本占健康人总数的百分比。
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两者之差叫误差,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阳性似然比:用诊断试验检测经诊断金标准确诊的患病人群的阳性率(a/(a+c))与以金标准排除诊断的受试者中试验阳性即假阳性率(b/(b+d))之间的比值。
当阳性似然比>10 或阴性似然比<0.1时,诊断或排除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就显著的增加。
2、宫颈癌检测实用性对比项目尿中巯基测定HPV TCT巴氏涂片病理学检测创伤性无创伤性采样创伤性采样创伤性采样创伤性采样交叉感染风险无有有有有采样漏诊无有有有有检测仪器不用仪器仪器20-40万元仪器40-100万使用采样器具、显微镜等使用采样器具、显微镜等检测方法生化法HPV检测法阴道细胞学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检测人群全部适龄女性孕妇、子宫切除者不能检测检测时间10分钟内至少3小时3-7天当天无法出结果当天无法出结果检测费用(由低到高)2 5 4 1 3检测环境可到达乡村卫生所或自检市级和以上医院市级和以上医院县区级以上医院市级以上肿瘤专科医院对比结论通过与目前常见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功能特点进行对比,尿中巯基测定试剂盒(生化法)具有以下特点:对宫颈癌检测阳性率和准确度高、无漏诊、受检者无创伤、无交叉感染、不需要仪器设备。
宫颈癌早期筛查不同方法的优劣性分析

・
临床 探 讨 ・
2 0 1 3 年 2 月 第 5 1 卷 第 5 期
宫颈癌早期筛查不同方法的优劣性 分析
赵 福 玲
甘 肃省 陇西 县 第一 人 民医 院妇 产科 , 甘 肃 陇西
7 4 8 1 0 0
[ 摘 要 】目的 比较 宫 颈 细胞 涂 片 与 液基 细 胞学 检查 在 宫 颈 癌 筛查 上 的应 用 效果 ,探 求 宫 颈 癌早 期 最 佳筛 查 方
s m e a r , ( : 3 0 . 1 7 , P<0 . 0 1 ) . Co n c l u s i o n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c e vi r c a l c e l l s s me a r , t h e t h i n p r e p c y t o l o g i c t e s t w a s t h e
t e s t ,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b e s t me t h o d o f e a r l y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c r e e n i n g .M e t h o ds Re v i e we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t h e 2 4 0 c a s — e s o f s u s p e c t e d c e r v i c a l l e s i o n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c r e e n i n g me t h o d s ,d i v i d e d t h e m i n t o t h e c e r v i c a l c e l l s s me a r g r o u p a n d t h i n p r e p c y t o l o g i c t e s t g r o u p ,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p u t o n t h e s t a n d a r d o f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Re - s u i t s T h e p o s i t i v e c o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t h e t h i n p r e p c y t o l o g i c t e s t w a s o b v i o u s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c e r v i c a l c e l l s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方法及临床分析

【 摘
要I 目的 探讨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宫
我院 自2 0 0 5年 1 0月对有 2年 以上性 生 活史, 年龄在 2 0~6 8岁 已婚妇 女采
颈癌 的价值 和相关 因素。方法 果
用传 统宫颈涂 片细胞 学检 查, 对初 筛异常和 临床 高度怀疑病 变者进行 阴道镜检查 宫颈 多点活检病理诊 断。结 共筛查 2 0 , 80例 宫颈涂片细胞 学检 查异 常者 3 2例 , 1. % , 阴道镜检 查 宫颈 多点活检 病理诊 断 8 占 36 经 C N 6 , %, I5 例 占2 宫颈癌 7例 , 0 2 % ,3例 C N和 宫颈癌 患者 中宫颈 涂 片细胞 学检 查异 常者 5 占 .5 6 I 0例 占 7.% , 9 4 宫颈涂 片细胞 学检 查正 常者 1 , 0 6 细胞 学检查异 常者 CN、 3例 占2. %, I 宫颈癌 的检 出率 明显增 高, 差
查对象 , 年龄 2 ~ 8 , 0 6 岁 平均 年龄 4.4岁 , 以上 1 3 03 孕3 4 2
例, 产 以上为 3 6例。 2 12 取材方法 先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拭净 , . 在宫 颈外 目鳞
一
柱状上皮交接处 , 以宫颈外 目为 圆心 , 将木质铲形小刮板轻
轻刮取 1 , 周 避免损伤组 织引起 出血而影 响检查结果 。然后 均匀的涂布于玻片上 , 再用小 型刮板进入宫颈管内 , 轻轻刮取
()8. 2 :8
[ ] Z A G XA 9 H N I O—Y N If ee a e a n ant e n U .r uneo l r t gm ge c l o t l f tn i if d i nuo - de n d i a ei eet J . h ee om f er n of ea s l s f c[ ] C i s j a o e i n ta g c n n u l
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的比较

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的比较
王晓峰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6(010)011
【总页数】1页(P1042)
【作者】王晓峰
【作者单位】乐平市人民医院江西乐平33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新进展 [J], 王钫;徐琳;韩雪松;
2.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的比较 [J], 王晓峰
3.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比较 [J], 林颖;李威;朱杨丽;阮海波;李丹君;郑美云
4.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J], 程英
5.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的探讨 [J], 柴微;冯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筛查方法临床比较
目的:对宫颈癌早期的临床筛查方法进行分析对比。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妇科体检的2000例体检者随机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法进行检测,并以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依据,对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TCT组发现异常56例,阳性率为5.6%;巴氏涂片组检出异常6例,阳性率为0.6%,两组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检测TCT的敏感性要高于巴氏涂片法,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巴氏涂片;宫颈癌
目前,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目前已经证实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在世界上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每年都有50万左右的新发病例出现,大约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5%,而且多数发病于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大概占宫颈癌总发病率的80%以上[1]。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检测手段和病因学的发展,宫颈癌的防治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此类疾病预防的效果仍是大于治疗的,所以筛查宫颈癌前期病变特征的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报道指出宫颈浸润癌的五年存活率为67%,但是在宫颈癌早期则在90%以上。
所以本文就宫颈癌的各种筛查方法做出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体检者2000例,按照随机选取的方法分别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各1000例。
TCT组,年龄22~49岁;巴氏涂片组,患者年龄24~5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筛查方法
TCT组利用细胞刷收集宫颈口处的脱落细胞,放入细胞保存液洗存,利用Thinpre2000系统进行处理,制成薄层涂片进行分析;巴氏涂片组则取得宫颈刮片标本后,利用95%酒精固定,染色并采用巴氏分级进行判定。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计数量以百分比显示,组件比较使用字2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TCT组发现异常56例,阳性率为5.6%;巴氏涂片组检出异常6例,阳性率为0.6%,两组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表1两组不同筛查方法检测结果对比例(%)
筛查方法阳性
TCT检测(n=1000) 56(5.6)
巴氏涂片(n=1000) 6(0.6)
3讨论
3.1一般筛查方法
3.1.1宫颈涂片作为较为传统的宫颈癌检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成功的在过去的50年里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其过程为:使用刮板将宫颈上皮细胞取下,均匀涂抹于玻片上,用95%酒精进行固定,用巴氏染色液进行染色。
之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确认是否存在癌变细胞。
但是此种方法的检测较为简陋,主观因素和造成误诊漏诊的可能性较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逐渐被淘汰。
3.1.2细胞学检测此方法最早是1996年在美国开始使用的,分为Thinprep法和Autocyte法。
其过程为:使用细毛刷将宫颈内鳞柱交界处的细胞取下并置于保存液中,通过离心等方法将取下的细胞团进行分离,使细胞能够单个的游离于保存液中,再将单个的细胞转移到玻片,最后对其进行固定和染色,并作出明确诊断。
3.1.3自动阅片系统此是美国FDA在1995年批准使用的,分为两种Papnet 系统和Autopap系统。
Papnet系统是一种主要作用于细胞学再筛查的神经网络交互装置,能够将涂片中存在病变程度最高的128个细胞组成结果进行总结回馈,交由专家进行进一步的对其进行检测;Autopap系统则是对涂片进行一个质控分的设定,利用多种细胞学参数的评定标准对其进行筛查,分数变化值为0~1,越接近1则存在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3.1.4病毒学检测由于目前可以确定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所以通过对HPV的检测也可能很好对宫颈癌进行筛查。
目前已知HPV的检测手段主要有细胞学检测、斑点印迹法和多聚合酶链反应法等。
3.1.5肉眼观察将3%~5%的冰乙酸均匀涂抹在宫颈部位,然后对其进行观察,看其对醋酸的反应,如果出现白色变化则为病变区域。
此方法较为简便,但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尚待进一步证实[1]。
3.1.6阴道镜检查利用电子阴道镜对宫颈进行观察,此方法可以对易发区域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且可以与细胞学方法联合使用,将3%~5%的醋酸先涂抹于宫颈,然后再利用电子阴道镜对涂抹部位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白色上皮、镶嵌或异形血管则为病变疑似区域。
有文献指出此法在敏感性上要优于传统检测法[2]。
3.1.7宫颈照相此种方法是利用特制相机对宫颈进行拍照,然后对照片进行放大再进行观察分辨。
此方法的优势在于较为浅显,即使未受过阴道镜检查训练者也可以进行操作。
3.1.8荧光镜检法此方法是一种继宫颈照相之后的诊断技术,特点在于利用光学特质使用特定的波长光去照射宫颈,对组织发射的荧光进行分辨和判断,根据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判别诊断。
3.2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比较
临床检查方法中肉眼检查的费用最为低廉,且方便易行,可用于快速检查和医疗条件较为简陋的地区。
但是肉眼检查的弊端在于由于检测手段较为单一,而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可能性都很大。
所以建议此方法只是作为最初步的检测,并配合传统法进行进一步筛查。
阴道镜检查的最大限制在于受到检查医师的经验和技术的影响,且部分病变组织位于阴道镜难以观测到的宫颈管内。
除此之外,不低的检测费用也是影响其在临床上普及的一个因素。
而宫颈照相有报道中指出[3],此方法的敏感性较高,但是特异度较低,而且作为普及检查方法的效益性不高,在国外很少使用。
TCT检测作为近年来新发展的细胞学诊断技术,相对于巴氏涂片和其他检测方法而言,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费用相对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照相等要明显低廉[4-5],同时,TCT涂片细胞成分齐全,结构清晰且染色效果较好,异常细胞容易辨认,这也就大大降低了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减少了假阴性的概率和漏诊的概率。
同时,对宫颈损伤较小的特点也适合在妇科门诊普查使用。
总之,TCT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且具有适合在门诊普及的特点,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Parkin D M,Bray F,Ferlay J,et al.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Globocan 2000[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01,94(2):153-156.
[2] 乔友林,章文华,李凌,等.山西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横断面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1):50-53.
[3] 张彩霞.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筛查方法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7):26-28.
[4] 潘秦镜,李凌,乔友林,等.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4):309-312.
[5] 郭新颖,郭会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宫颈癌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51-152.
(收稿日期:2012-01-11)(编辑:徐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