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艺圃,承载着丰厚的文史积淀,穿越几个朝代,以它独特的迭山理水风格,屹立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艺圃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圃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艺圃赏析一、深巷通幽比起那些人满为患的景点,艺圃更像是一个江南的小家碧玉,需要游人经过一番悉心寻找才能见到其真面目。
于是,去园林的过程也就成了欣赏园景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周末,就和几个朋友结伴去体验了一番。
从山塘街开始寻找,被询问的路人大多是一脸迷茫,少数听过这名字的人也只能道出个大概。
于是我们就沿着桥走到了古城门,终于我们看到了写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大名的唯一“路标”——旧墙上若隐若现的两个红漆字以及箭头。
(如图)顺着箭头方向前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外面仍在堵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是连黄包车都很难通过的乡间小弄堂了。
这才开始有了古城的味道。
或许是因为大意错过了一块标识,我们又绕了出来,只得往回走。
终于在一个路口,几个正在井边洗菜的妇女见到我们就很自然地问:“是找艺圃吧?往里边走!”看来她们对于我们这种初次探访的游人已经屡见不鲜了。
乍眼望过去,艺圃不象其它名园显示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模样,它看上去更加亲切。
还能见到隔壁人家的晾衣棒有意无意的伸进园中,这样才让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民宅,而并非单纯的文物。
二、文史积淀苏州园林不下数百,各有亭台泉石之胜,而只有艺圃因园主而称著。
(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那就让我们从它的历史说起,看看它到底邂逅了多少儒雅的主人吧。
此园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为住宅。
清初,归进士姜采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
袁祖庚的激流勇退,受到当时人的赞赏;文震孟的不媚权阉,更是难能可贵;莱阳姜氏卜居此园,一门直节,与文氏先后辉映。
而他们又都以文学传世。
因此,只有了解园主的史迹,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造园意图,才能深刻意识到园景的情趣。
清代诗人袁枚有这样两句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图画”,伟人的事迹与精神能够化为图画,因此自然风景因人而名,因人而重。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
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
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每一处景观和设计,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
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
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
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之地,因排水不畅,多积水,单纯从造园角度看,这块地非理想之选。
考虑到苏州地区地下水丰富,地势低下利于开池引水,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戈如填土等,反而巧妙地以水造景,以水彰景,以水联景,以水为主线设景布点,将31处景点尽数囊括其中。
此后描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脉络,如“循水而西”、“至是水曲折而北”、“水尽,别疏小沼”、“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总之,“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
如此,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
时至今日,拙政园仍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如中部水面,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显得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丰富,景物立体深远。
除主池外,还以支流、水廊萦回于亭馆山林之间,一些水池内还挖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与地下水相通,水堪称拙政园的灵魂和纽带。
苏州园林艺圃介绍

苏州园林艺圃介绍
苏州园林艺圃是一座集园林、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园林。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占地面积达到了150亩。
苏州园林艺圃建筑群布局合理、极具特色,是苏州园林的一大亮点。
苏州园林艺圃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园内的建筑群以仿古为主,颇具古朴韵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诗词楼”,这座建筑仿古风格,建筑造型独具匠心,内部布局也非常精美,是苏州园林艺圃的一大亮点。
苏州园林艺圃的园林景观也是非常优美的,园内种有各种名贵花卉,如牡丹、荷花、桂花等。
同时,苏州园林艺圃还拥有多个景区,如梯田景区、花园景区、果林景区等,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苏州园林艺圃不仅是一个园林景区,还是一个文化艺术中心。
园内设有艺术展览馆、书画院等文化艺术设施,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演出、比赛等文化活动。
同时,苏州园林艺圃还有专门的文艺团队,常年为游客演出各种精彩节目,让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可以领略文化艺术之美。
苏州园林艺圃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景点,就是“苏州水墨画村”。
这个景点是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主题,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游客可以在这里学习水墨画技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州园林艺圃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
它不仅有美丽的园林景观,还有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游客可以领略到苏州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果有机会去苏州,一定要去苏州园林艺圃转转,感受江南园林的美丽和文化的魅力。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正文部分: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系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数目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那里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之悠久,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
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些园林大致分为三类,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所建,精致优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多角度的集中展现。
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耦园,网师园,怡园,艺园以及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
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楼阁,却倒也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
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园林。
起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所,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的退隐居所,他修补残缺,植树种草,取“拙者之为政”之意命名该园。
曾也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园分为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样式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已辟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平快明朗,以平岗远山和松林、草坪、竹屋和池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雪堂、兰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等。
中部乃拙政园精华所在,以水为主,池水面积占据约三分之一,水碧树茂,景色自然,形体不一,主次分明,并非西方园林建筑中处处所体现的棱角分明,于“无形”中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哲学性,体现着“有形”。
园林之美:秀婉轻盈且富人文气息·艺圃

园林之美:秀婉轻盈且富人文气息·艺圃艺圃虽小,虽藏于深巷,却是一座不容忽视、值得一品再品的苏州园林。
艺圃的季相时景、冬日色彩,都别具一番风味。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系统地介绍艺圃的历史及各建筑。
艺圃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2000年11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圃全园占地5.7亩,分住宅、花园两部分。
宅分五进,布局曲折,厅堂古朴。
园在宅西,建筑、山石绕池而建,取法自然,山水交融,林木葱茏,园景开朗,自然质朴。
艺圃具有明代园林的布局和风格,曾为文震孟、姜埰等名人故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七襄公所The Qixiang Guildhall清道光十九年(1839),商人胡寿康、张如松为创建丝绸同业会馆而购艺圃。
取《诗经》“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句意,称会馆为“七襄公所”。
世纶堂The Shilun Hall此堂为住宅前厅。
堂名为文震孟所起。
文震孟为文徵明曾孙,明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堂名“世纶”,有文氏家宅特色。
爱莲窝The Lotus Lover's Room取自宋人周敦颐《爱莲说》。
与旸谷书堂一起同是姜埰长子安节读书讲学之处,取爱莲之名也表达了主人不与满清同流合污之意,因此姜埰的两个儿子安节、实节始终没有出仕。
旸谷书堂The Bright Valley T eaching Room《尚书· 饶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 旸谷是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此处原是姜埰长子安节讲学的书堂。
博雅堂The Hall of Erudition and Elegance又名念祖堂,是园中的正厅,屋宇宏敞质朴,厅堂陈设古朴典雅,是当年园主人会见宾客,纵论古今,吟诗舞墨之处。
延光阁The Yanguang Pavilion延光意为留传美名,出自杨雄《长杨赋》:“延光于将来”。
延光阁原为姜埰艺圃时期的一阁名。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部分图⽚来⾃⽹络,侵删。
⽂字部分部分引⽤了⾖瓣⽂章:艺圃的三种时间尺度⼤家好,我是⼩蚂哥。
我们的古典园林景观笔记终于写到了艺圃。
这可不是⼩蚂哥懒,要知道古典园林想要吃透,融会贯通再和⼤家分享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且艺圃是我个⼈很喜欢的园林,很希望多看些东西,在写笔记的时候不要有所疏漏。
古典园林其实很多⼈都很喜欢,但究竟怎么才算是看懂了,逛透了呢?⼩蚂哥认为理解古典园林必须从两⽅⾯⼊⼿:⽂化和空间,那让我们来好好聊聊这座姑苏深巷中的明珠——艺圃吧~如果你现在去苏州旅游,在每个园林的门⼝你都可以拿到这么⼀张导览图,上⾯不仅有园林的介绍和平⾯,还把整个苏州园林的分布标的清清楚楚。
在这些园林中,建园最早的是⼩蚂哥最喜欢的始建于宋朝沧浪亭。
以⾄于我们蚂蚁景观南宁园博园获奖作品“⼀勺江湖”的概念就是出⾃沧浪亭,想看之前⼩蚂哥写的沧浪亭,请点击这⾥:沧浪亭——内外皆园【NO.23】⽽建园第⼆早的就是这座明朝嘉靖年间所建造的“艺圃”。
⼩蚂哥掐指⼀算,从1541年到今天⾜⾜478年,是真真的历史悠久啦~但你知道吗,和⼤多数园林⼀样,艺圃在这将近5个世纪的时间内也是屡次易⼿,屡次改名。
最早明嘉靖的袁祖庚在此建⽴了“醉颖堂”。
其后著名的⽂征明的曾孙⼦⽂震孟与弟弟⽂震亨也在此修园,并改名为“药圃”,明末清初的苏州⼤家姜式家族,姜埰因为“敢诘问诏旨”得罪了崇祯,也在此建房,名为“敬亭⼭⽅”后改名为“艺圃”。
那你知道这三个⼈的共同点吗?三⼈都因为皇帝不公正的待遇退隐苏州,所以⼀家⼈就是要整整齐齐对不对~Anyway,之后艺圃⼜经历了数次易⼿,⽂⾰的破坏,之后的重修更是⽔平⽋佳,所幸虽然修复⽔平不⾏,但⾄少明朝时候的格局保留了下来,所以今天的艺圃仍然有明朝的遗风,可以说⽅⼨间意境⽆穷。
清朝王⽯⾕所绘的“艺圃图”与今天的平⾯相⽐较格局⼤体上是⼀致的。
只是建筑变化较多,最主要的就是最早的艺圃是没有苏州最⼤的⽔榭“延光阁”的。
苏州艺圃空间布局浅析

苏州艺圃空间布局浅析彭杨莹,孟祥庄﹡(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作为苏州园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艺圃具有极高的造园艺术价值。
通过对艺圃进行研究,探讨了简练开朗、疏密有致的整体布局风格,分析了山体、水池、建筑各要素的布局特点,解读了其独特的造园艺术。
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艺圃合、开合对比产生的效果。
这种疏与密、开与合的空间对比,能够在小面积中营造出方寸天地,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很常见的布局方式。
2各要素布局分析2.1山的布局—南部天然的边界园林的山体布置在园子南端,同时山上林木茂密,达到宛若自然的效果。
这样的山体布局,使山体成为南面的屏障,有效地成为园子的天然边界,使原本生硬边界得以柔化,让人产生山外有景、空间无限的感觉,使整个园子意味无穷。
艺圃这种以山体为天然边界,很好地为园子增添自然趣味和深邃意境。
古典园林往往尺度较小,造园中人为因素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可以结合地形高差,提升边界营造技艺,利用边界的高差处理使小面积的园林意境无穷,更显空间无限。
2.2水的布局—以聚为主,形成开敞水面艺圃的水体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1/5,以聚为主,形似方形,如此处理就形成开阔的水面,使原本有限的空间显得十分开朗。
综观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分散与集中2种形式。
而集中的水面使人感到开朗、宁静,一般中小园林采用这种水体布局。
园子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一种内聚的格局,这种水体布局可使空间具有开朗、宽阔之感[3]。
同时,在水池东南和西南角设水湾,东南角水湾隐于假山之中,似水的源头;西南角流入浴鸥院,形成水尾以显水流无尽之意。
2处小水湾使水面开阔流动,且毫无堵塞局促之感。
故而,水面空间既开阔疏朗,又萦绕于山,显得幽深别致。
2.3建筑的布局—向心、内聚的格局古典园林建筑正是在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才取得完美的艺术境界。
艺圃的建筑布局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艺圃的入口建筑,设在东南角处,避免了视线一览无余,借助墙体等密集的建筑遮挡视线,形成较小的封闭空间,转而建筑疏散开来,形成开阔的景色,给人以欲扬先抑的空间感受。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首先,布局是《苏州园林》的核心之一、园林的布局是通过对空间的划分和组织来实现的。
苏州园林的布局十分精致,巧妙地利用有限的空间打造出丰富的景观。
例如,园林通过设置回廊、廊桥和水面等元素,将整个园林分为多个景区,每个景区都有独特的主题和氛围。
同时,园林还通过设置转角、弯曲和虚实结合等手法,增加了游览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游览者在园林中能够获得不同的视角和感受。
布局的精心设计使游览者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体验到更多的景观和情感。
其次,景观是《苏州园林》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景观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它包括了建筑、植物和水景等。
苏州园林的景观以其纯净、雅致和恬静的特点而著名。
园林中的建筑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如亭、楼、榭等,这些建筑与周围的植物和水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同时,园林中的植物布置也很考究,如常见的假山、花坛和草木等,它们通过精心的摆放和修剪,将园林打造成一个颇具诗意的世界。
水景也是园林的重要景观之一,它包括了池塘、湖泊和溪流等。
这些水景通过设置石桥、石阶和石舫等元素,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态感,使游览者在欣赏景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水的流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交融。
景观的多样性和和谐性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特点。
最后,建筑是《苏州园林》的精华所在。
园林中的建筑是园林美学的核心,它既是景观的一部分,也是游览者停歇、欣赏景色的场所。
苏州园林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细的雕刻技艺而闻名。
建筑采用了红墙、翘角等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它们既凸显了建筑的庄重和典雅,又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和谐统一、建筑的精致雕刻和造型也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游览者可以在建筑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建筑的精心设计和材料选择也让园林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总之,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多样的景观和精美的建筑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作。
它通过布局的巧妙设计、景观的多样性和建筑的精致雕刻,吸引了众多游览者的注目和赞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引言
一、深巷通幽
比起那些人满为患的景点,艺圃更像是一个江南的小家碧玉,需要游人经过一番悉心寻找才能见到其真面目。
于是,去园林的过程也就成了欣赏园景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周末,就和几个朋友结伴去体验了一番。
从山塘街开始寻找,被询问的路人大多是一脸迷茫,少数听过这名字的人也只能道出个大概。
于是我们就沿着桥走到了古城门,终于我们看到了写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大名的唯一“路标”——旧墙上若隐若现的两个红漆字以及箭头。
(如图)顺着箭头方向前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外面仍在堵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是连黄包车都很难通过的乡间小弄堂了。
这才开始有了古城的味道。
或许是因为大意错过了一块标识,我们又绕了出来,只得往回走。
终于在一个路口,几个正在井边洗菜的妇女见到我们就很自然地问:“是找艺圃吧?往里边走!”看来她们对于我们这种初次探访的游人已经屡见不鲜了。
乍眼望过去,艺圃不象其它名园显示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模样,它看上去更加亲切。
还能见到隔壁人家的晾衣棒有意无意的伸进园中,这样才让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民宅,而并非单纯的文物。
二、文史积淀
苏州园林不下数百,各有亭台泉石之胜,而只有艺圃因园主而称著。
(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那就让我们从它的历史说起,看看它到底邂逅了多少儒雅的主人吧。
此园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为住宅。
清初,归进士姜采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
袁祖庚的激流勇退,受到当时人的赞赏;文震孟的不媚权阉,更是难能可贵;莱阳姜氏卜居此园,一门直节,与文氏先后辉映。
而他们又都以文学传世。
因此,只有了解园主的史迹,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造园意图,才能深刻意识到园景的情趣。
清代诗人袁枚有这样两句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图画”,伟人的事迹与精神能够化为图画,因此自然风景因人
而名,因人而重。
他指的是杭州西湖的风景,因岳飞、于谦而更加称著,然而对于艺圃而言,也同样如此,正是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之成为一代名园。
(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
不仅是艺圃的主人们知识渊博,艺圃本身也积淀着丰厚的文史底蕴。
它曾经在改朝换代中几经波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在1956年整修。
而在“文革”动乱
时期,惨遭破坏,几成废墟。
终于在1982年,国家拨款61万元,按照明末清初的旧貌修复。
于是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艺圃了。
从它的迭山理水中我们亦能感受到其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
三、迭山理水
虽然艺圃面积要比其它我们熟知的园林小很多,但是却容纳了所有园林应该具备的东西,颇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意。
艺圃全园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矫捏做作之感,其艺术价值远胜于晚清之园林作品。
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园内水池居中,池北大型水阁延光阁横跨水面,厅堂居阁后,池南以山景为主,假山土石相间,小亭古树,高低相呵。
山下东西各有水湾,石板古桥,低平贴水,池东南乳鱼亭为明代遗构,池西南庭院精雅优美。
艺圃虽然不大,却用了四分之一的面积在园的中心设置了一个水池,颇见造园者的用心。
古人对于住宅一向讲究风水,记得曾经在一本关于住所风水的书上看到在房子周围最好有活水,能够带来财运。
我想主人当初在设计这样一个布局的时候应该不只考虑到这个层面上,或许希望这流动的池水能够给他们带来文学创作的灵感,又或许只是单纯的觉得这样让周围的景物倒影在池中是一种视觉的享受,谁又知道呢。
纵游苏州园林,总觉得它们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而每个园林又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才是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处,才是值得游赏之处。
艺圃也同样有其独特之处。
进园不久,就能看到一个乳鱼亭。
同样是亭子,除了能观赏景物以外,乳鱼亭顶上的明代彩绘却是在其它亭中无法欣赏到的。
接着往下走就会看到一条长廊——响月廊,
据旁边的注释上说,“响”通“享” ,园中人在月明星稀之时可在此享受大自然的清风明月。
不禁想起唐代杜牧的诗句:“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在这里最有特色的还要属那花窗:虽然花窗本身没有图案,但是透过它望出去的却是似画非画胜于画的景象。
走过响月廊就能看到水池边的延光阁了,如今这里成了有兴致的人品茶谈天的场所,不知他们是否会有自己就是园中主人的错觉。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中提到,“延光阁”,取阮籍《大人先生传》:“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之句,寓延年长寿之意。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特地到此饮茶的原因吧,在这样的环境下喝茶也的确是一种享受。
连庸懒的猫咪也选择在这里休憩。
另一个独到的地方就是它的园中园。
通向园中园的是一曲桥,其名“度香”,清朝的文人汪琬在《艺圃十咏》里咏了“度香桥”:
红栏与白版,掩映沧波上。
两岸柳荫多,中流荷气爽。
村居水之南,屣步每独往。
艺圃的景象不似大中型园林那样迂回曲折,交相对景,而宜于静观,宜于玩味。
透过方窗看圆门里的景色,这一圆一方的巧妙配合让我又不禁想到了周庄的双桥。
天圆地方,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园林自然少不了假山,艺圃中“在山水契合部的水池周围,除北面延光阁水榭建筑底部外,均以湖石砌筑驳岸。
石文一致,大小错落,凹凸相间,使驳岸与池水呈现水石相错”,又有“在庭院或池边单独置石一二块,构成一种独特的峰峦景象”。
(《江南园林假山》)
结束语
艺圃,承载着丰厚的文史积淀,穿越几个朝代,以它独特的迭山理水风格,屹立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艺圃,是“隔断尘西市语哗”(清汪琬)的一处寂静花园。
那天当我们走进艺圃的大门,走在通往内园的弄堂的时候,真的就以为只有我们几个人在里面了。
等到走到面对延光阁对岸的时候才看到有人在里面喝茶,些许有了安慰。
游客较少对它来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也许正是因为游客少它才能够依然保持着那一份静谧。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去上一趟艺圃,也是一种遗憾,哪怕去那品上一壶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那里你可以体会到在“一茶一坐”或是“钱塘茶人”不同的感触。
所以,不要错过身边的美,做一个有心人,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
参考文献
《艺圃的人文意趣》张苇《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邵忠《苏州园林欣赏》张顺生《江南园林假山》邵忠《苏州园林》刘郭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