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国电影《勇敢的心》

合集下载

为爱而生,为自由而战的英雄 ——电影《勇敢的心》赏析

为爱而生,为自由而战的英雄  ——电影《勇敢的心》赏析

为爱而生,为自由而战的英雄摘要:1995上映的电影《勇敢的心》在第六十八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共夺得五项大奖。

这部影片塑造了一个为爱而生,为自由而战的英雄形象—威廉华莱士;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段浪漫感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虽然影片上映至今已有十七年的时间,但是电影所塑造的铁血柔情的英雄形象在一批批的观众心间打上了深深地烙印。

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为爱而生,为自由而战的精神依然能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勇前行。

关键词:《勇敢的心》;英雄形象;自由;爱情一、剧情简介十三世纪末,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宣布他对苏格兰土地和王位拥有宗主权,由于他的暴政统治,一小群苏格兰人奋起反抗。

威廉华莱士的父兄也在这群起义团中,并且在斗争中身亡。

在葬礼后威廉华莱士由叔叔带走并在叔叔的指导下,学习了文化和武术。

多年后,华莱士长大回到家乡,希望能在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

在那里,他与美伦相爱,并且秘密成婚。

隔日,美伦被英格兰士兵凌辱杀害,华莱士与村民们愤怒地揭竿而起,杀害英兵宣布起义,华莱士成为反侵略抵抗运动的领袖人物。

华莱士的起义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响应,先后赢得了多场战役。

英王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王子妃伊莎贝拉前去谈判,王子妃被华莱士吸引,她告诫华莱士当心英王耍阴谋诡计。

谈判失败后,英王亲自领兵对抗华莱士,由于苏格兰贵族的背叛,致使华莱士的部队在福尔柯克战役中遭受重创,并且无意中发现好朋友罗伯特与英王暗中勾结,更使华莱士深受打击。

伊莎贝拉为华莱士所倾倒,向他吐露心声,两人坠入爱河。

不久,苏格兰贵族要求与华莱士会面,华莱士因相信罗伯特而单独赴会。

然而却再次中了英王和罗伯特父亲的圈套,华莱士终于被抓。

罗伯特也因此与父亲决裂。

华莱士被押送到伦敦,因为誓死不屈从于英王爱德华,最终被英王残酷处决。

在华莱士临死前,他竭尽全力的高呼“自由万岁”震撼了所有人。

多年后,罗伯特以华莱士的名义召集队伍,班诺克本全线告捷,为苏格兰最后独立奠定了基础。

《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影评《勇敢的心》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史诗战争电影,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并主演。

影片以13世纪苏格兰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威廉·华莱士领导苏格兰人民抵抗英格兰统治的故事。

本片凭借其深刻的情感、精彩的剧情和精美的画面效果,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开篇以威廉·华莱士的童年经历为背景,展现了苏格兰人民对英格兰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威廉·华莱士的父亲被英军杀害,这一惨剧激发了威廉内心深处的激情和渴望自由的决心。

随着剧情的推进,威廉·华莱士成长为一位英勇的战士,并带领苏格兰人民与英格兰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抗。

影片中展现的战争场景极具震撼力,精心搭建的布景和逼真的特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战争场面的叙事方式紧凑而有力,将观众带入了残酷的战场,同时也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毁灭。

飞溅的鲜血、痛苦的呻吟,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忍和荒凉。

影片的拍摄手法独具匠心,镜头运用灵活多变,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特别是在大规模战斗场景中,镜头的切换和运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观众对战争残酷现实的认知。

此外,电影的色调取舍和光影的运用也非常出色,使得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史诗般的氛围。

除了精湛的制作水平,本片的演员表现也异常出色。

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威廉·华莱士将他的坚毅和勇气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表演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让观众对这个角色和他背后的故事产生共鸣。

其他配角也都发挥出色,塑造了丰满的角色形象,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立体。

影片在讲述战争的同时,也描绘了苏格兰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

威廉·华莱士不仅是一位英雄,更是一个反抗者,他代表了苏格兰人民对外来统治的反抗和渴望自由的心声。

他的勇敢和坚持激励着观众,让人们思考自由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勇敢的心》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电影,它通过对战争和自由的描绘,传递出一种人性的复杂和真挚。

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影评

继凯文.柯斯特纳的《与狼共舞》之后,梅尔·吉卜森的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勇敢的心》在奥斯卡典礼上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好莱坞才子梦想成真的故事。

一提到威廉·华莱士(WilliamWallace)的名字,人们会立刻联想起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那段峥嵘岁月。

的确,华莱士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英雄人物。

7个世纪以来,后人对他的兴趣和崇拜可谓是经久不衰。

15世纪时,吟游诗人哈里(又称盲哈里)就凭长达十一卷、一万两千行的凯尔特语传奇史诗《华莱士之歌》(TheWal lace)名动一时,文化阶层争相传阅。

此书自16世纪付梓后,在苏格兰的流行程度仅次于圣经。

历史上,那个法国公主其实和华莱士不在一个时期,也没有苏菲玛索演绎的那么凄婉动人。

事实上这位王妃在华莱士死后3年才从法国来到英格兰,7年后爱德华三世才出生。

历史上,爱德华三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沃尔特·雷诺兹(此人是爱德华二世的宠臣之一)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实权被摄政的太后(那个法国公主)和其情夫马奇伯爵掌握。

然而,爱德华三世很快聚集起实力惩罚杀死他父亲的人。

1330年,爱德华三世亲政,立刻下令处死罗杰·莫蒂默并没收其财产(但1348年他又重新将马奇伯爵的爵位授予了罗杰·莫蒂默的孙子)。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真实的历史,里面的人物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英雄,应该说这是一部不容易表现好的影片,可梅尔·吉卜森从整体故事、情节的构思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煞费苦心,以情动人,使得这一部可能拍成历史教科书式的影片感人至深,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是整体故事结构的形成,既不离苏格兰反抗英格兰压迫的大背景,也不刻意去正面表现这些矛盾,影片的开始,华莱士的父亲及亲人牺牲一段完全从侧面切入,以少年华莱士的视角去体会那段痛苦,而后华莱士回到故乡,也将他和梅伦的爱情故事作为前台,英格兰对苏格兰人的欺侮作为背景,就在华莱士和梅伦似乎就要那样恬然而又麻木的度过他们的一生的时候,矛盾激化了,一个英雄诞生了。

【精品】勇敢的心之影评

【精品】勇敢的心之影评

【关键字】精品《勇敢的心》影评这部气势恢宏、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史诗巨片,站在历史的肩上诠释英雄,诠释那些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潜意识里向往着的荡气回肠。

《勇敢的心》,勇敢的心,700年前的传奇人物承载着自那时以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始野性与躁动,700年后的一部电影再次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这份不曾因时代变迁而朽坏的精神追求。

一、童年的继承华莱士并不是天生禀赋异人的英雄,充其量是个平民的后代,虽然他的父亲曾经领导了一次小小的抗争,可比起他后来的作为,有许多的不成熟、不成功的因素。

他的父亲是那时平民的代表,他的起义,动力不在于自身阶层对自由的认识和评价。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本着对阴谋者的痛恨以及忠诚于领主国家的信念反抗,甚至都没有战胜对手的意图,他只是要让那个暴君知道,平民也有斗争的勇气。

英格兰王长脚为了扩张吞并苏格兰领土的野心,布下圈套暗杀了所有参加议和的苏格兰贵族,年幼的仆从也未能幸免。

童年华莱士被那张扭转的苍白面容惊吓,而后又想随父亲一同出征,这不是因为他具有超出同龄的勇气,而是因为对死亡的概念,他还没有更深入的理解,直到他看见父亲和兄长的尸体,还有淋漓的血。

他在父亲的坟前忧郁,年幼的莫伦在众人离去时奔回来,给了他朵蓟花。

这时华莱士流泪了。

他终于知道了死是什么,那是意味着失去熟悉的亲切,不再拥有温情。

影片中,他的叔父端起他的下巴,说了一句:“你真象你的母亲。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象字面上那么简单,仅仅是对他容貌的感叹,仅仅是对陡感孤独和恐惧的华莱士表白:我们是一家,你身边仍然有可依靠的亲人。

那是对当时华莱士的注解:他本有一颗感伤而柔弱的心。

他的叔父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

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诉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真理才赋予人自由。

二、生活的热望华莱士从国外归来了,回到故乡,他就热切地亲吻久别的气息。

与老友重逢砥砺的喜悦和参加他人载歌载舞的婚礼,让他都没有意识到,在他国统治下的短暂美景,从来也不可能摆脱蹂躏的阴影。

《勇敢的心》brave-heart影片赏析

《勇敢的心》brave-heart影片赏析

《勇敢的心》brave heart影片赏析片名:勇敢的心导演: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编剧:兰德尔·华莱士Randall Wallace主演: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 .....William Wallace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 .....Princess Isabelle国家:美国公映时间:1995年奖项:第六十八届(9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化装奖;金球奖(96年)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96年)最佳摄影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服装奖一、背景介绍影片是以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暴政为时代背景,故事主人威廉·华莱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迹更使得他成为苏格兰的民族英雄。

编剧兰德尔·华莱士之前从没听说过威廉姆·华莱士,是他去爱丁堡时看到的一尊威廉姆·华莱士雕像引发了创作灵感。

兰德尔·华莱士经过研究所得威廉姆·华莱士的史料并不多,剧本故事主要来源于15世纪苏格兰作家Henry the Minstrel的传奇诗作主题。

影片以威廉·华莱士起义过程为主线,后半段辅以他与伊莎贝拉的爱情情节,将英雄史诗与浪漫爱情相缠绕,既有雄浑气魄,又不失温婉倾诉,英雄美人,刚柔相济,在情节和视觉上都满足了观众的要求。

二、影像特点影片中主要场景都用来表现战争,场景壮阔,以苏格兰的蓝天草地,远处起伏的山川为背景,突出了苏格兰勇士们为自由而战的无畏精神,和他们独立苏格兰、建立自己美好家园的伟大理想。

在表现战争场面时,用大全景展现战场恢宏的启示,和苏格兰斗士们的勇气;而中景和近景又充分展现了战斗的细部,表现战士们的勇猛无谓,尤其是华莱士等人的骁勇善战,也体现出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从而反映争取自由的不易和代价。

与战争场面相对应的,是影片中温婉的爱情场面。

勇敢的心赏析

勇敢的心赏析

《勇敢的心》配乐赏析电影是用来讲述故事的,配乐是用来打动人心的。

——题记说起影片的配乐,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电影《勇敢的心》的配乐。

影片《勇敢的心》描述了一位苏格兰英雄Wallace带领苏格兰人民奋力反抗英格兰的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整部影片带有着苏格兰人民特有的民族精神,渲染了Wallace的英雄主义,气势恢宏,让人热血沸腾,同时也加入了Wallace的爱情元素,使影片情感真挚而缠绵。

因而顶级的配乐师Homer为了恰如其分的表现影片的精魂,选择了苏格兰的民族乐器——风笛,同时搭配世界顶级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共同让这个深入人心的故事变得震颤观众的心灵。

影片刚开场,苏格兰特有的民族乐器——风笛的声音先轻快拉响。

风笛的音色独具个性,充满民族风情。

声音奏响的同时,镜头如飞鸟般掠过原始风情的山峦,白雾从小河上升腾起来又缓缓散开。

在辽阔的青山绿水间,有些沙哑的风笛音色相映成辉,为观众展现了苏格兰人民的居住地,从欢快的节奏里你能感受到苏格兰人民自由不羁的灵魂,温暖的故乡情怀,朴实的人民原本拥有着幸福的生活。

与此同时,忧郁的小提琴蓦然奏响,反映着他们受到统治者压迫的不幸。

四支圆号低沉的和声,沉郁的旋律,隐隐暗示了统治力量的黑暗。

而随着视角的拉近,音乐也经过弦乐的过渡,独奏圆号忽然吹出带有升腾力量的旋律,仿佛一种期盼,期盼英雄的诞生,来拯救这个被压迫的民族。

然而大提琴冷冷的对答,也代表着命运为这位英雄铺设了艰难的道路。

Main Title作为影片的序曲,把苏格兰人民的生活气氛烘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为Wallace英雄的一生的奋斗历程在这首短小的曲子中隐隐预告了。

可以说,把此曲作为纯音乐来欣赏,它的艺术价值也会闪现光芒。

擅长剧情片配乐的Homer,其配乐特色正是总力求表现剧情式张力,却坚决不将任何个人情绪放入影响音乐的公正立场。

从柔顺丰沛的旋律到紧凑心悸加快的管弦乐演奏,都配合故事情节,加强了电影的表达效果。

影片因为着重刻画苏格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因而大型的战争画面必不可少,伴随残酷的战争画面展现的强势音乐,让观众在听觉上也有震撼的感受。

[勇敢的心电影影评]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电影影评]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电影影评]勇敢的心影评勇敢的心影评篇1:2022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一部好的电影真的可以给人无限力量,它如一盏明灯,忽然照到你的面前,让你眼前一亮,它又如灵魂导师,一个巴掌让你瞬间醒悟,一部好的电影真不是简单的娱乐,它更是一场教育一次启迪。

2022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一:圣经故事中,上帝耶和华对人类颁下律令后,先知摩西带领犹太民族逃出埃及,远离法老王的奴役,并在漫长的开化过程中,教授人们遵守十诫,建立起古老的文明,成为响彻神话经卷的回声。

在山峦连绵的弗吉尼亚州,象征道德规训的十诫守则装裱在德斯蒙德一家墙上,和富有宗教意味的图画一道,构成了直观的忏悔空间。

在主人公成长的幼年时期,山谷纵横的地势成为释放孩童自然天性的最佳场所。

进入思想成熟阶段,先后目睹母亲和哥哥身处险境时,颤栗不安的灵魂如圣钟在头顶敲响,孕育出对冲动、占有及一系列控制欲的深刻自省。

正是成长背景中闪现的宗教意识,与对世人的悲悯态度,在战乱年代给予他不同于众人的审视身份。

在其名垂影史的前作《勇敢的心》中,梅尔·吉布森不仅是在述说一场权力交锋的战役,更是以古典浪漫化的呈现方式,还原对原始信仰的忠贞捍卫。

在苏格兰人揭竿起义的背后,一张张不自由毋宁死的面具,成为宗教与世俗相碰撞的经典诠释。

十年光阴飞逝,在名利场几经浮沉一路下滑后,这个痴迷英雄情结的硬汉再次接手宗教+战争的题材,以他所熟悉的方式杀回了好莱坞。

当看到缓慢的主旋律画面投射到银幕上,座位上的人很难不眼含热泪。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打动观众的并非煽情的口号,而是一段饱含精神力量的真实经历。

提到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电影,很多人大概第一时间会想到《拯救大兵瑞恩》。

赌上整个连队的性命去安慰一个绝望的母亲,人性的难题摆在天平上,陷入自相荒谬的境地。

但对战争悲剧瞬间的捕捉与高度的人性刻画,依然使其巧妙躲开了价值观的夹击,无形渲染出坚不可摧的美利坚文化。

从此片到《硫磺岛的来信》、《父辈的旗帜》,两次世界大战为好莱坞的制片人提供了用之不竭的题材,与成熟的运作体系结合后,成为对外政治宣传的工具,时刻提醒人们回忆起硝烟弥漫带来的洗礼。

解析励志电影《勇敢的心》

解析励志电影《勇敢的心》

解析励志电影《勇敢的心》【摘要】《勇敢的心》是一部励志电影,讲述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的故事。

剧情概述中,威廉·华莱士在抗击英格兰入侵的过程中展现出勇敢和坚强,激励了人民对自由的追求。

主要人物分析中,描绘了威廉·华莱士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主题探讨中,强调了自由与尊严的重要性,以及抗争不义的决心。

情感共鸣中,观众会被情感激荡,感到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抗压迫的共鸣。

价值观思考中,提出了关于自由和勇气的深刻思考。

启发与反思中,引发观众对生活信念和价值观的反思。

电影影响力中,探讨了影片对观众的启发和影响。

总结中,对电影的精彩表现和励志力量进行总结。

整体而言,《勇敢的心》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励志力作,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和思考。

【关键词】主题介绍、电影背景、剧情概述、主要人物分析、主题探讨、情感共鸣、价值观思考、启发与反思、电影影响力、总结1. 引言1.1 主题介绍《勇敢的心》是一部励志电影,讲述了苏格兰英雄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的故事。

主题介绍着重展现了勇气、自由和抗争精神。

影片通过描绘威廉·华莱士的抗击英格兰侵略者的斗争,展现了他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和无畏的勇气。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残酷的现实时,威廉·华莱士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成为了苏格兰人心中的英雄。

勇气、自由、抗争,这些主题贯穿于整部电影中,激励观众追求真理、捍卫正义,展现出人类内心深处的力量。

《勇敢的心》不仅是一部英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勇气和自由的宏伟史诗。

1.2 电影背景《勇敢的心》是一部关于苏格兰英雄威廉·华莱士的传记电影,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兼主演。

电影背景设定在13世纪的苏格兰,讲述了威廉·华莱士领导苏格兰起义,反抗英格兰的故事。

这部电影展现了苏格兰人民的奋起抗争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和背叛的残酷现实。

影片以其宏大的史诗气质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震撼力的励志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美国电影《勇敢的心》二十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 1995年上映导演: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编剧:兰道尔·华莱士摄影:约翰·托尔/John Toll配乐: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主要演员: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获奖情况:本片获当年奥斯卡十项提名,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奖,其中包括最为重要的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

此外还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音效编辑和最佳化妆奖。

导演简介梅尔·吉布森1956年1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因浓重澳大利亚口音被当成澳大利亚人。

1995年在《勇敢的心》中为世人塑造了一个传奇般的爱国英雄----威廉·华莱士,他又为世人带来了另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本杰明·马丁。

他棱角分明的脸庞、英俊刚毅的气质、至刚至阳的男人血性,使他完美地为世人奉献了二位用生命捍卫神圣家园的伟大的爱国者,凭着自身的实力成为好莱坞顶级的电影巨星。

2010年由于对前女友奥萨娜·格拉格利娃实施家庭暴力,梅尔·吉布森的公众形象尽毁,经纪公司“WME娱乐”宣称与其终止合约。

剧情梗概分析读解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诠释自由的意义,自由重于一切,所以我们为自由而战,为自由牺牲一切,也许我们会死,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不会死。

1、主题。

《勇敢的心》的主题是“爱情”和“自由”。

例如一曲《Secret Wedding》,见证了威廉与美伦的秘密婚礼,没有语言,只有缓缓流淌着溪溪泉水和连绵的山峦。

在这里,只凭借音乐就达到了深化“爱情”这一主题的作用。

让我们在美轮美奂的美丽大自然风景之中体会他们缠绵、浪漫的爱情。

还有影片的结尾那一曲《Freedom》。

当威廉使尽全身的力气,张大了嘴,用最后的力气高喊:“自——由!”的时候。

镜头切换,史蒂芬痛苦地闭上眼睛……,伊莎贝尔也痛苦地闭上了眼……这是“爱情”和“自由”的主题都达到高潮。

风笛以高亢的基调拉出了英雄的主题,威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见了他日夜思念的美伦。

这时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音乐激情且激荡。

美伦走近威廉,动情地望着他微笑……威廉张开嘴微笑……斧头落下来……威廉的手松开了,那块手绢在空中飘舞着慢慢飞落向地面……这一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情节使影片展现出一种恢弘而又不失细腻的气势,从而把宏观的历史振荡和微观的人性情感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

体现了书写爱与自由的史诗。

2、情节在中世纪十三世纪左右,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一世统治着苏格兰,由于他对于苏格兰的暴政迫使一小群苏格兰人反抗,起义的后果导致年少的威廉·华莱士失去了父亲与哥哥,他在葬礼后由叔叔认养,并且随叔叔离开了故乡。

多年后,华莱士成年回到了故乡,此时的苏格兰仍处于暴君长腿爱德华的残酷统治下。

华莱士返乡主要是希望能过平静的日子,务农维生、组织家庭、生儿育女,他与青梅竹马茉伦/Murron发展恋情,并且为了逃避英王赐予英格兰贵族享有女子初夜权的不平等待遇,在一日晚上秘密成婚。

隔日,茉伦因遭到英军士兵的调戏而反抗,当地长官为了引华莱士出现而杀害了她,失去爱妻的华莱士揭竿起义,其他苏格兰人也纷纷响应,华莱士最后也以妻子遇害的手法报复了英军长官。

很快的,华莱士便与村民组成了起义军队,并且陆续征召响应的义士。

他们先是闯入当地英格兰的贵族城堡内,并且将城堡烧毁。

随着华莱士的事迹传开,越来越多的民众响应起义,而华莱士的军队也是势如破竹,先后赢得了多场战役,包括斯特林格桥之役打破了步兵胜不了骑兵的迷信和攻下了英格兰重要城市约克城。

英王爱德华一世察觉事态严重,亲自率领更强的军队对付华莱士,双方在福柯克/Falkirk交战,然而华莱士却遭到联合的苏格兰贵族背叛,在福柯克之役战败。

在福柯克之役失败后,华莱士开始采取躲藏游击战术对抗英军,并且对于背叛的两位苏格兰贵族采取报复行动。

同时,爱德华国王的媳妇伊莎贝拉公主被派为特使与华莱士会面,公主多次协助华莱士抵抗危险,两人也发展了关系,公主甚至还怀了华莱士的骨肉。

随后,苏格兰贵族要求与华莱士会面,华莱士相信贵族首领罗伯特·布鲁斯因此独自赴会,但不料被布鲁斯的父亲以及其他贵族出卖,华莱士被抓住了,而布鲁斯也正式与父亲决裂。

华莱士受到英格兰行政官审判,只要华莱士承认叛国罪就可以减轻罪刑,然而华莱士不从,声称他从未效忠于长腿爱德华。

在伦敦的审判广场上,华莱士遭受各种折磨仍不肯屈服,此时连伦敦的群众也被华莱士的勇气所感动,纷纷大喊审判长开恩。

华莱士利用仅剩的最后一口气大喊:“Freedom!”(自由 !)。

在斩首前,他也恍惚看到了他的妻子在人群中对他微笑,而后,紧握在华莱士手中的定情物也松落了。

在威廉·华莱士被斩首后,受到其勇气影响的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再次率领华莱士的手下对抗英格兰,这次他们大喊著华莱士的名字,并且在最后赢得了热盼已久的自由。

3、人物一、视听语言影片《勇敢的心》拍摄于1995年,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制作,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

梅尔·吉布森这位出生于澳大利亚的美籍著名影星导演了这部影片,并在片中兼任制片人和男主角。

作为演员出身的导演,在处理情绪段落和人物的感情戏这方面自然不在话下,同时影片中的大量场面处理也非常到位。

纵观这部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导演在人物塑造,气氛营造和场面处理上都具有相当的功力。

1、摄影(主要分析景别的运用)《勇敢的心》片尾十分钟镜头解析。

当一部电影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并获得了电影界最高殊荣,对它的喜爱以及好奇心便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于摄影师是如何用镜头控制了我们的脉搏。

在体验着《勇敢的心》带来的一阵阵亢奋的感官体验中,镜头的力量便凸显出来。

大门打开,华莱士(以下简称华)绑在十字架上,在人群的簇拥下被推上了刑场。

当忍受了两项残酷的刑罚却仍不屈服后,刽子手们施行了第三项更为残忍的刑罚,用尖刀划开了了华莱士的腹部……但很显然,这一幕并没有出现在镜头中,摄影师用了一个中距离的俯视镜头,只取了主角的胸部以上,这个机位在接下来描述这一行刑过程中多次使用。

这是这部电影最令我佩服得高明之处之一,本以为会出现血腥的残忍镜头,而摄影师仁慈的放过了我们,使得这部影片干净健康,突出了歌颂英雄人物的主题,避免了沦为用血腥场面哗众取宠的低俗无能,更易于妇女与儿童的接受。

镜头中包含的内容有主角被绳索累得血淋淋的手臂,脸到胸的伤口,华痛苦的表情,这些已足够表现出刑罚的残忍,行刑场面一览无余。

接下来,行刑官说只要说开恩就结束刑罚,华咬牙坚持,台下的百姓们齐喊开恩,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反复出现的镜头,摄影师用中景的距离让百姓们的脸充满整个画面,增强了百姓们表情的统一性和说服力(包括齐喊开恩以及后面华壮烈后百姓们的惋惜)。

在这些百姓的镜头中,摄影师运用蒙太奇的方法,穿插进与之同时各个主角们的表现——兄弟、爱恋华的王妃、国王和王子、贵族的同盟(同样包括齐喊开恩时的紧张期盼和后来得知华莱士被杀头后的悲痛),表现出他们不同的表情状态。

百姓与各个主角的镜头切换呈现了鲜明的简于繁、实与虚的对比,强烈的烘托了气氛。

当华莱士用尽全身力气大喊出“自由”,全剧的最高潮来了,这一段能否处理好影响整部电影的质量,摄影师用百分百完美的镜头处理成功的表现了它。

六十六秒的高倍慢镜头,使刽子手手中的斧子下落本来只需一秒的时间无限延长。

仍然是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产生的幻觉——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己已经死去的妻子,缓缓走了出来,冲他微笑。

仍然是一繁一简,近镜头拍摄华莱士的脸,突出她的眼神,仍然是上段提到的表现百姓的那个机位,妻子慢慢从人去中凸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突出妻子的镜头上,摄影师同样做出了特殊处理。

她在人群中走出来时,旁边的人的动作都变得非常的缓慢,只有她的移动速度是相对快的。

并且,表现妻子的镜头是模拟的华莱士眼中看到的情景,因此,这一快一慢一动一静的处理也表现了华莱士眼中只有他的妻子,其他人都是忽视的,即便那是幻觉。

妻子冲他微笑,神来之笔,两层含义:一为华莱士的英勇不屈感到满意和支持。

二来为她们可以在天堂团聚而感到高兴。

最后,斧子落下,象征华莱士妻子的手帕随着他紧握的手松开而掉落,这是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仰视镜头,手帕向镜头方向掉落,背景是蓝天白云,我想,这个镜头的运用一来冲破长时间压抑的灰色调,在最伤感的时刻缓解观众的情绪。

二来象征华莱士升向天堂。

用得恰到好处,很大气。

长时间中景及近景的压抑终于结束了,一个广阔的远近展现开来,蓝色的天,绿色的草原,中间一队人马站成一行。

这是苏格兰人要向英国王公贵族俯首称臣的情景。

摄影师有几个近镜头的切换交代了各类人物不同的表情及心理状态。

最终,苏格兰人民决继承成华莱士的遗志,同英格兰的军队进行决战,影片的最后是一个很写意的镜头。

华莱士最好的弟兄把华曾用过的剑远远的抛向敌人,剑在空中划成一道美丽的弧线,干脆地插在地上,仿佛华莱士的意志插进了敌人的胸膛,镜头缓慢切换,千军万马向敌人奔来,镜头设在了敌人的视角,也就是千军万马朝“我”扑来,这是一个最能体现苏格兰人民汹涌气势的视角了。

影片最后的一个镜头,那把剑插在这篇华莱士战斗过的土地上,黄金分割构图,像一副画,象征着华莱士的意志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2、构图1、镜头:云海,braveheart从云深处飞向观众,航拍:苏格兰的河流和山川迎面扑来。

飘渺空灵的音乐,渐渐加入苏格兰风琴的伴奏。

2、画面淡出,树林,全、俯,字幕:scotland,机位下移,林间小路走来一队人马。

从画左到右声音:风琴伴奏,旁白:也许史家不会相信这个故事,历史是由毁灭英雄的人写成的···3、大全,人马走在水草丰美的林间。

前景雾气弥漫。

旁白继续:谁做苏格兰王,贵族就群起攻之(字幕就不通顺)音乐变成低沉的紧张4、近,骑在马上的人从右入画向左方移动,雨雾之中。

背景云蒸雾蔼的大山。

声音没有了风琴的欢快,变成了不安的音响。

5、小全,马上的人立在雨中,旁白:为夺取王位互相残杀···6、全,人马从左向右远处走去,旁白:长脚邀他们议和···7、中,人马从右入画向左运动,旁白:只带一名侍从8、大全俯,人马从画左向右远处开进,不安的音响一直在持续。

分析:影片从空中云海到林间小路的航行和旁白开始将观众带进历史的深处,进入叙事非常流畅,形成讲故事娓娓道来的风格。

群山的展示交代了英雄成长的环境,也确定该片的大气磅礴的背景。

2、影片的视觉舒服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看这队人马的调度,入画出画有着优美的章法,左进右出,下一个一定是右进左出,形成之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