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五脏六腑养生法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着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

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

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皮肤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

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

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

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

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

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湿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

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

《黄帝内经》认为,五谷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五畜补益五脏精气,五菜有协同充养作用,五果辅助补充营养,各种食物合理搭配,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

《黄帝内经》同时还告诉人们,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

几千年来,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谷为养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指稻、黍、稷、麦、菽;另外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还有一种说法指:“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现在普遍认为“五谷”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或称“五谷杂粮”。

“五菜”泛指各类菜蔬。

“五果”泛指各种果品。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即是以五谷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或基本营养。

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食用谷类食物,需注意加工不宜太精细,淘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每人每天摄入250~400g为宜,尽量粗细搭配;豆类食物,每人每天以摄入大豆30~50g为宜。

虽然谷类食物是提供能量来源的基本物质,但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还需配合其他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

五畜为益“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良方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良方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良方食物的多样化在饮食中有着重要意义。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

”“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是说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

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才能使形体与精神相一致,颐养天年。

三餐时间一般为,早饭7时左右,午饭12时左右,晚饭18时左右。

晚饭摄入量应比早午饭少一些。

《饮膳正要》中说:“晚饭不可多食,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晚饭吃得过饱或过油腻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即所谓“胃不和,那么卧不安”。

《黄帝内经》还曾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那么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即五味搭配适度,才能气血充盛,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调和,这是延年益寿的正确方法。

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五色与五味,其分别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和青、赤、黄、白、黑五色。

红色食物五行属火入心经,如胡萝卜、西红柿、红豆等,具有补血、利尿、活血化瘀、促进心脏之成效。

绿色食物属木入肝经,含植物纤维素,是肠胃“清道夫”。

黑色食物五行属水入肾经,如黑米、黑芝麻、黑豆等,具有提高与肾、膀胱和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作用的功能,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刺激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促进胃肠消化与增强造血功能。

白色食物五行属金入肺经,如银耳、百合、白萝卜等,具有补气、滋阴、养肺的作用。

黄色食物属土入脾经,如玉米、小米、红薯等具有健脾养胃的成效。

五谷养五脏

五谷养五脏

五谷养五脏地产五谷,人有五脏,中医认为五谷可养五脏。

小米养脾、大米养肺、小麦养心、大豆养肾、高粱养肝。

人体是一个有机体,任何一个器官有了毛病,就会累及其他器官。

只有五官都健康,人体才健康。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即“五谷”是饮食与养生的根本,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冯志海说,中医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由于地区的差异,五谷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小米、小麦、大米、大豆、高粱这五谷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为常见。

1、小米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2、大米润肺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滋补吃法: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3、小麦养心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停止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

中医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

滋补吃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4、大豆养肾大豆中的黑豆是肾之谷,中医认为它还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

滋补吃法:做黑豆浆,或者煮黑豆粥。

5、高粱养肝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身体健康,很少去看病,而另外一些人则疾病不断。

这是为什么呢?古人给我们道明了原委,《京黑先生行气法》中讲:“五脏安,则气各顺其理,百病退去……遂长生矣”。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也有道:“凡病之来,不离五脏。

” 因此,应多方面对脏腑进行养护,使脏腑安和,气血和顺,防范病邪来犯。

赵世立(保众堂堂主、中医养生专家) 商报记者王惠丛整理五谷养五脏中医的养脏观:五谷养五脏人不吃五谷可以活着,因为人可以吃的食物很多,但是人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要吃五谷。

《黄帝内经》之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黄帝内经》之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黄帝内经》之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

以下是我常常给我的客人讲的,次次都要打下来,后来就是复制粘贴,今天把帖到这里希望更多的朋友看到,共同探讨。

首先,水果能减肥吗?答:可以!~ 为什么呢??因为水果影响人脾胃的正常消化吸收,再就是导致腹泻,吃多了水果,不吸收平时吃的粮食中的营养,也驱使更快的排泄出去。

所以减肥。

水果里含维生素吗??答:含好多呢~~~。

可就是人不好吸收啊。

人又不是猴子。

就好像咱电脑的机箱一样,含铁吧?吃了可以补铁不?不能,为什么?因为人不消化它~~以上是实话加玩笑。

瓜果多是寒凉性质的,寒主凝滞,所了吃了会使血液凝滞,不通畅,所以月经来时会有血块,晚来,腹痛。

诸多水果中唯榴莲是温性的。

所以说,到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

最好是少而再少的吃什么水果,调理好肠胃人的什么营养都有了。

吃什么都能吸收。

这是西医说的吃水果好,我是反对的。

只有身体健康加上有需要的时候再吃还得是应季的瓜果才行。

《黄帝内经》中讲“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也是说当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吃,如夏天天非常热,人在外工作出汗多可以吃点西瓜,生津止渴。

秋天天燥,正常人可以吃点梨,润肺止咳。

这就是所谓的“助”,不像现在的人一天到晚不停的吃。

就像个人吃饱了,你硬给他再来一碗,能不恶心吗?呵呵。

拐回来说,人真的不是猴子。

什么东西过了火都不好。

附:五谷:麦、黍、稷、麻、菽(有以稻替麻)。

五蔬:韭、薤、葵、葱、藿。

五畜:牛、犬、羊、猪、鸡。

五果:李、杏、枣、桃、栗。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五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五果是作为主食的辅助,五畜是补益人体的食物,五菜是补充人体营养的食物。

具体来说,“五谷为养”指的是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的主食。

“五果为助”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和干果,泛指水果和瓜果食品。

“五畜为益”是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泛指肉食类及海产品。

“五菜为充”是指葵、韭、薤、藿、葱等植物蔬菜类,泛指植物蔬菜类食物。

这句话强调了饮食多样性和平衡的问题,人体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摄取不同的营养成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强调了主食的重要性,五谷作为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此外,还强调了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的辅助作用,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总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以及主食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五谷补五脏五谷杂粮怎样吃最养生

五谷补五脏五谷杂粮怎样吃最养生

五谷補五臟五谷雜糧怎樣吃最養生引言在中华传统医学中,食疗一直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谷杂粮作为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饮食调理中。

五谷補五臟理论认为,不同的五谷杂粮对应不同的五脏,有效的食用能够调理脏腑功能,达到保健和養生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谷補五臟的原理和食用方法。

一、五谷補五臟原理五谷補五臟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中的“相生相克”和脏腑对应关系。

根据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记载,五谷杂粮和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以下是五谷和五脏的对应关系:1.心脏对应谷物:玉米、小米2.肝脏对应谷物:大豆、小麦3.脾脏对应谷物:糯米、燕麦4.肺脏对应谷物:赤小豆、大米5.肾脏对应谷物:黑豆、黄米根据这种对应关系,食用对应的五谷杂粮可以补充相应脏腑的营养,促进脏腑的功能平衡,达到養生的效果。

二、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不同的五谷杂粮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综合食用可以获得全面的营养补充。

•小麦: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和E等,对补充体力、促进消化、预防疾病有积极作用。

•玉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对保护视力、增加饱腹感、调节血糖等有益。

•大米: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容易消化吸收,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糯米:具有滋补脾胃、健脾养胃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黑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和B2等,有补肾养血、强筋壮骨的效果。

三、食用五谷杂粮的原则1.多样化食用:根据自身情况、季节变化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五谷杂粮组合食用。

如可以在日常饮食中交替搭配小麦、米、糯米、玉米、赤小豆等不同的五谷杂粮。

2.合理搭配:在搭配五谷杂粮时,要注重膳食的平衡。

可以结合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食物搭配食用,使营养更均衡。

3.注意适量:五谷杂粮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但也不宜过量。

合理控制食用量,根据身体状况和饮食需求适量摄入,可以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
菜为充
《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的原则!这里是一些粗粮补益配方介绍!
人类饮食,每天都在与五谷杂粮打交道,不仅为了裹腹,还需要吸收其中的营养来维持身体运作,更重要的是,吃对五谷更对五脏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中医揭示,五谷补五脏,美味更养生!
五谷杂粮——永恒的补品!这里是一些粗粮补益配方介绍!·
把药房变成厨房!近年来,国外有一个口号叫“把药房变成厨房”,就是强调食疗保健的重要性。

我国中医药学的饮食养生观念更是值得发扬。

人们为什么不太喜欢吃粗粮?主要原因还是入口的口感不好。

由此可见,感觉有时候并不都是对的。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粗粮的每一粒果实都是由一颗被层层包裹起来的种子构成,这一层包裹着的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和矿物质,胚芽则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因此,相对而言,比精制的米面更有营养,
把药房变成厨房!五谷杂粮,是我们从出生就赖以维持生存的食物;是中国几千年以来,老百姓一直奉为圣品的“五谷为养”、“五谷为厚”、“五谷丰登”;是现代人的餐桌上的时尚回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是什么?五谷养生法是《黄帝内经》中德“五谷为养”,所谓“五谷”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

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谷类、豆类等,俗称“五谷杂粮”。

何谓五谷杂粮呢?自古便有多种诠释。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其中五谷指的是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

而明末张景岳所着《类经》中所指的五谷是“米、麻(可能是指胡麻)、大豆、麦、黄黍”。

民间所说的五谷杂粮,一般是指“稻、黍、稷、麦、菽”。

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黄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麦指的是大麦、小麦、荞麦、燕麦等麦类;菽指的就是一般豆类,例如大豆、绿豆、红豆等;杂粮指的是除了水稻、小麦以外的杂食,例如核桃、薏仁、南瓜子
等。

面对每餐都大鱼大肉的现代人,平时多吃五谷类食物对于身体健康很有益处,吃五谷类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加强胃肠道的蠕动能力,排毒效果好。

此外,中医养生保健认为五谷可养五脏,中医养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滋补五脏。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

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

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

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

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

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

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

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

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 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
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

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

每次6~12g。

温开水送服。

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

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小麦养心
小麦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作用。

中医养生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利小便。

滋补吃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进食全麦还可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中医学当中有一个经典的方剂就是甘麦大枣汤:甘草10g,大麦10g,大枣30g。

加水煎汤服。

此方源于中医养生《金匮要略》。

方中小麦养心阴而安心神;甘草和中缓急;大枣补益中气,并润脏躁。

三药合用,甘润滋养,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

用于思虑过度,心阴受损,脏阴不足所致的脏躁,症见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

精神病,更年期综合症,或神经衰弱辨证属于心阴不足者也可应用。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养生要因人而异、饮食均衡,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实际上每一种谷物的营养都各有特点,不同品种的粮食,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而就中医来说,五谷杂粮亦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以下就来介绍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谷粮。

稻米:为五谷之首,是人类的最主要的粮食,亦是人身体能量的来源,《本草食鉴》记载:“米饭,性甘温、宜煮饭食、益血生津、补中养气、填髓充饥、健脾养胃、调和五脏,不可一日或缺。

”稻米能补脾、养胃、滋养、强壮,煮成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的功能,对病后肠胃功能较弱者,尤其是口渴、烦热之人适合食用。

糯米:质黏柔、性甘温、具补中益气之功。

《本草纲目》中提到,糯米,一治自汗不止。

方法是: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3钱,米汤饮下。

二治胎动不安,用糯米1两,黄芪、川芎各5钱、水1000ml,煎服。

三治虚劳不足及营养不良、体力衰微,方法是将糯米放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每日服用。

(换算1钱=3。

75克,1两=37。

5克
玉蜀黍:即玉米,味甘性平,能调中开胃、利尿除浊,常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或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是以新鲜玉蜀黍根和叶45~90克(干者18~36克),水煎,1日分2~3次温服。

粟米:即小米,味甘、咸,性凉,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

小儿脾虚泄泻、消化不良,用粟米、淮山药共研细末,煮糊加白糖适量喂之。

产后体虚,用粟米、大枣煮粥,加红糖食用。

小麦:性甘凉,具有养心安神、厚肠益脾之功。

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一帖着名的甘麦大枣汤。

可治疗因情绪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元气受损,导致神志不安、悲伤欲哭、呵欠不断,以小麦治疗可具良好效果。

方法是用小麦1两半,甘草3钱,大枣10枚,水煎分3次服。

大麦:甘咸性凉,有和胃宽肠之功。

食管癌等所致吞咽困难,可用大麦面成稀糊状后饮用,因其性滑腻、易下咽,能助胃气、恢复体力。

平日可饮用烘炒过的大麦放在开水中泡制成大麦茶,不但香气诱人,在进食油腻食物后饮用大麦茶,还可以去油、解腻,达到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荞麦:味甘性凉,能降气宽肠、消积开胃,用于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外用治水火烫伤等。

李时珍在壮年之时,患肚腹微微作痛,食即泻,泻亦不多,一昼夜好多次,消瘦疲乏2个月,
用消食化气药俱无效,有个僧人让他用荞麦面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

大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效用,可辅助治疗疳积(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腹胀疾患)泻痢、腹胀瘦弱、妊娠中毒、疮痛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用炒黄豆60克,配麦芽30克,共研为细末,以大枣煎汤配服,一日服2次,可改善血虚、面色萎黄、嘴唇指甲苍白等症状。

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消痈肿,止渴下气,益肠胃,除烦热的作用。

用解药物,如:乌头、巴豆、农药中毒、食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取绿豆120克,甘草30克,加水煎汤,大量灌服,为临床常用的中毒解毒剂。

核桃:又作胡桃。

性甘温,润肺益肾利肠、治肾虚腰痛。

作为食疗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作糖蘸、入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

薏仁:又作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据《本草纲目》记载,薏仁有健脾、益胃、去风湿等功效,还可使内脏器官健壮、皮肤嫩美。

皮肤粗糙、长青春痘或色泽较黑者,每天吃一些薏仁,约3个月后可见改善。

薏仁还有增进人体水分的新陈代谢,可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中年妇女不妨多食以替代米饭,可以避免身材臃肿。

南瓜子:性甘平,古籍记载有杀虫之功,其中含较高量的的锌,具有预防前列腺肥大与改善排尿速度的功能。

但需注意的是,因南瓜子含有脂肪油,若服食大量粉剂,每有食欲减退、腹泻等副作用,但会自行消失,而过量食用南瓜子亦会造成腹胀。

朱丹溪《丹溪心法》曰:“未病之前就注意治理,才真正懂得养生的道理。

”《周礼天官疾医》中亦论述道:“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毫无疑问,五谷杂粮的确是现代人养生所不可缺乏的一环,正所谓治病不如防病,平日能够均衡摄取各种谷类、以粗粮代替细粮,才是真正的养生保健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