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课目标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诗歌,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3.背诵其余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产的秋季令人惊喜,秋季的山林又是一番如何的景像呢 ?3.出示教课挂图。
4.讲枫林美。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5.诗人是如何描述这美景呢?6.自由读诗《山行》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石径斜坡枫林于是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状况。
4.指导书写。
于首枫(注意“首”字下边是“自”而不是“白”)三、学习诗歌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泊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曲折曲伸向深山的状况。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季的深山。
(2)发问:秋季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 )有严寒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3)诗人登上严寒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4)引:可否出人看林的句:停坐林晚,霜叶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叶比。
?叶比二月花 (春花 )。
(6)认识“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季。
(7)教在学生后意。
沿着弯曲折曲的小道,登上秋季的深山,在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是因夜晚的林,秋季的霜染的叶比春季的花。
(8)出示平的叶与霜的叶行比.霜叶的原因。
5.朗歌。
(1)候的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么美的林怎么?(出快、喜⋯⋯) 6.歌。
注意重以下:寒山石径斜生林晚二月花7.背祷歌。
四、拓展学一、背诵课外收集的写秋的侍。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板书课题。
5、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1、提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2)指名读古诗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四、疏通诗句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影:指月影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5、教师描述: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范读指名读指导背诵五、拓展阅读:《洞庭湖之旅》六、小练笔:《洞庭美景》。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篇1【设计理念】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学习《秋思》: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⑴体悟“见”之萧瑟:“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⑵想象“意”之万重:“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简介:张籍出身寒微。
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
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课内容:检查作业达成状况,学习写生字。
教课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古诗
二、写字教课
1、认读要写的字。
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
2、谈谈你记着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
3、扩词练习。
(吴字除外)
4、自己察看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地点,看看左右构造的字、
上下构造的字、上中下、左中右构造的字分别有哪些?写的
时候这些字该如何摆才雅观?
5、自己把生字描一描。
你发现写哪些字要当心?
(如:含字上边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侧是令字,不是今字。
银字右侧顶上不要多写一点。
泊字的白要写得瘦
长一些,流字也不要忘掉写右侧的一点。
柳字不要忘写中间
的一撇。
)
6、你们感觉自己哪个字写得美丽,就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并谈谈如何写好的?
7、自己写,每个生字写两个。
师巡视
8、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所写的字。
9、达成我会填的作业。
读一读。
三、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两个词。
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
教课目的:
1.认识“庐、瀑”等 9 个生字,会写“吴、含”等 12 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诵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领会诗人感情,大概意会诗意,有主动朗读我国古代优异诗篇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育学生审美情味。
5.能查阅并初步使用相关资料。
教课要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情景,推测诗意。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江南春》,并说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读解疑
(1)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2)解疑:
“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偷闲”是什么意思?
3、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品读三、四句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为什么?
(3)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3上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枫桥夜泊》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一首描写秋天枫林美景的古诗,还记得吗?一起背。
(生大声齐背《山行》)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景的诗,这首诗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呢。
它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齐读课题)师:这里的“泊”是一个生字,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生:“泊”就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师:枫桥是苏州城外的一个小镇的名字,那么,“枫桥夜泊”的意思就是?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师: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这首诗,一起去感受感受。
(生听课文录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一开始简单介绍诗的内容以及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自读诗)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师:他读出了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出示: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读的?(再指名读,齐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准读通是古诗是进一步学习古诗、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初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这很有必要。
】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
(一)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
师:这首诗到底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秋景呢?我们一句一句地来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师: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乌鸦。
生2:我看到月亮落了。
生3:我看到了江边的枫树。
生4:我还看到了霜满天。
师:霜满天是说霜怎么样?生:满天都下着霜。
师:到处都下着霜。
当夜晚的温度低于零度时就会出现霜,那么这有霜的夜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生:寒冷。
生:我还看到了渔火。
师:什么样的渔火?生:明亮。
师:灯火明亮吗?看看书上的插图。
统编版三年级下第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完美版教案

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第三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3.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教案Βιβλιοθήκη 性共2课时第2课时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读准古诗,特别是“眉、溪、峡、君”。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2、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读全诗,读准字音
(2)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结合插图,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自学时间5分钟
3、观察学生自学,思考导学策略
2、导学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3)简介“峨眉山”。
(4)理解诗句的意思。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用一段话把你读完诗后的感受写出来。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教学反思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完成书后习题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
主备教师:刘应超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2、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4、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7、指导书写。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