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讲义武夷山创新
武夷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借鉴意义

武夷山风景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夷山的旅游业也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在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武夷山的旅游业也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武夷山风景区坐落于我国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武夷山不仅注重保护自然环境,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这为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范例,提醒我们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也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除了自然风光,武夷山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茶文化和悠久的道教文化是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旅游发展中,武夷山不仅强调景区的自然景观,还注重挖掘和传承特色文化,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可以借鉴武夷山的做法,注重挖掘本土文化,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三、基础设施的提升与管理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武夷山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也不断进行改善和提升。
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旅游条件。
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管理是吸引游客的重要保障,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可以借鉴武夷山的经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管理力度,提升景区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旅游营销与宣传武夷山在旅游营销和宣传方面也做得较为出色。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武夷山广泛宣传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积极参与各类旅游展会和活动。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武夷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景区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可以学习武夷山的营销策略,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
五、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武夷山充分意识到服务质量对于旅游体验的重要性,积极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摘要:武夷山是岩茶的故乡。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传统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独有的“岩骨花香”,拥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国茶艺艺术之乡”的机械化生产正日渐代替手工生产,精湛的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如何永续传承,是许多武夷山茶人担忧的问题。
关键词: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武夷岩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且工艺非常地复杂。
但是,现在传统的岩茶正慢慢受到工业化以及规模化的影响,这都是因为普及了制茶机械以及提高了产量的原因。
所以,对岩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进行探索可以更好地推广武夷岩茶传统文化。
一、引言清朝初期的武夷山茶叶制作先人将武夷红茶制造工艺给创造了出来,此后的两个半世纪,武夷红茶盛极一时。
直到清朝末年时,受到印度、印尼、锡兰等国家的红茶影响后,被瓜分了国际市场的武夷红茶迅速走向衰落。
面对这种情况,武夷山茶叶制作先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新的茶叶制造工艺,茶龙茶制造方法,这是技术水平最高的制造工艺,也是制作武夷岩茶的传统技艺,因此,武夷岩茶在六大茶类中品质最高。
传统武夷岩茶的制造工艺包括: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焙火→拣剔→复焙→团包→补火等十道工序,1940 年以前的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方式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以前,国务院没有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茶学界没有明显区分青茶(乌龙茶)与武夷岩茶的传统制造工艺,对于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特别的内容以及构成体系没有重视。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将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列入《传统手工技艺》名录将非物质手工技艺从原本的无形变为物质化。
也让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占据鳌头,更是让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增添了官方权威。
二、武夷岩茶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的文明经历了悠久岁月的变迁,先民们在这期间创造出卓越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也将技艺逐渐形成规范化以及定式化,是整个民族文明历史以及文化高度的代表和凝聚体现。
武夷山文旅融合发言稿

武夷山文旅融合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关于武夷山文旅融合的发言。
首先,我想先从武夷山的文化与旅游资源说起。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
它被誉为“中国文化摇篮”、“文化名山”、“中国第一山”,是国内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之一。
武夷山以其险奇秀丽的山峰、清澈碧蓝的水源、苍翠葱茏的森林等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泉水、奇石、云海、古洞、古树、古道等是武夷山的六绝,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此外,武夷山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诸如禅学、儒学、道教等,以及武夷茶、武夷岩画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元素。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单一的自然景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消费的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也不断加强。
因此,将文化与旅游融合,推进武夷山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首先,文旅融合可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传统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弊端,文化资源过于单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通过文旅融合,可以将武夷山丰富的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打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文旅融合可以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
传统的旅游模式往往只注重景区的观光,游客只是匆匆而过,对文化底蕴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
而通过文旅融合,可以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文化,体验文化,提高游客对武夷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比如,在旅游过程中增设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茶艺表演、传统乐器演奏、文化讲座等,让游客通过参与和互动,更加贴近文化,提升旅游体验的品质。
此外,文旅融合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武夷山 文化 ppt课件

相传,当年太平军在此围攻多日,久攻不上,便
想困死岩上富豪。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困之招果
然管用,崖上粮草日渐短缺,寨主想破头皮无计
可施,当然崖下围困这太平天军也因运粮困难,
三军粮草也无多了,双方打起了消耗战。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崖上寨主一夜未眠,看
看所剩粮食仅够不到一天之用,水缸里还有几条
舍不得食用的鲤鱼,长吁短叹,准备吩咐手下将
摩崖石刻“道南理窟” 的涵义是什么呢? “理窟”意即武夷山 乃理学荟萃之宝地。 “道南”源于北宋理 学奠基人程颢。当时, 程颢在家乡河南颍川 送别他的得意门徒杨 时、游酢学成南归福 建时说:“吾道南 矣!”意即:“我的 理学造诣和成果从此 可以向南方传播了!”
武夷山摩崖石刻 :武夷山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基地。武夷山风景
武夷大红袍名扬四海,传统制作
技艺传承了一千多年,形成了独特 的文化内涵,是今年首批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中惟一茶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很
多,毕竟是中国有名
的大山,让这座自然
的遗产有了人文的气
息。武夷山是砾岩、
砂岩型的,本身要摩
崖就这种岩体就先天
不足。但无法阻止历
朝历代的名士对它的
感受,这样了整个 武夷山,堪称散状碑 林。
“寿”,这是我看到的唯一武夷山的阳 刻摩崖,清徐庆超书。徐为二品武官, 因公务路过武夷山,遍赏后而摩刻。
景区构成:境内东、 西、北部群山环抱, 峰峦叠嶂,中南部 较平坦,为山地丘 陵区。根据区内资 源的不同特征,将 全区划分为西部生 物多样性、中部九 曲溪生态、东部自 然与文化景观以及 城村闽越王城遗址 等4个保护区。
文化遗产:架壑船棺、 古汉城遗址、 朱子理 学文化、 摩崖石刻、 古崖居遗构、 茶文 化、 宗教文化、 馀 庆桥。
武夷山的导游词介绍(六篇)

武夷山的导游词介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武夷山旅游。
我是今天的导游____,下面我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面积约____平方公里。
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和美景,古有云: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
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
它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
我们今天主要游览有章堂涧,天车架,鹰嘴岩,流香涧,九龙窠。
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
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
它流香涧合流后,往东穿出霞滨峡口,融入崇阳溪,长约____公里。
现在,请大家抬头往上看,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天车架,大家请看在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抬头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
观赏至此,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明明县楼,为何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
悬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来起重机械的架子。
于是当地人就称之为“天车架”。
各位游客们让我们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巨岩,叫鹰嘴岩。
它那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
非常奇特的是,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为鹰嘴岩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
沿岩顶直削而下,岩壁白里透红,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宛如丰满的羽翼。
从我们现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振翅欲翔,搏击苍穹。
武夷山的导游词介绍(二)继续往前走,过慧苑寺前石桥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涧。
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
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涧水,都是由西向东流入崇阳溪。
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称为倒水坑。
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耸立,水流其间,仅容纳一人。
夏日处身其中,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
现正值夏日,酷暑炎炎,游客们可以一一进去体验一下这夏日的清凉。
武夷山的特色

武夷山的特色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市,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以下是一些武夷山的特色:
1.自然景观:武夷山拥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
一条清澈的九曲溪盘绕于丹崖群峰之间,两岸的36奇峰、99奇岩都昂首向东,形成了“万马奔腾”的气势。
武夷山也是生物资源的宝库,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
2.文化底蕴: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大红袍景区里有著名的“大红袍母树”。
此外,武夷山还是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3.天人合一的环境:武夷山的美在于其“真山水”,这里的山水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面。
武夷山是一处融合了山水、文化、生态和休闲的旅游胜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4.茶文化:武夷山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当地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武夷茶,了解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茶道文化。
5.民俗文化:武夷山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这里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和习俗,如茶文化艺术节、婚嫁习俗等,都充满了地方特色。
总的来说,武夷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以及多彩的民俗文化等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研究者。
武夷山课件

• 武夷山概述 • 武夷山自然景观 • 武夷山人文景观 • 武夷山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 武夷山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 总结与展望:武夷山旅游发展的
未来趋势
01 武夷山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01
02
03
地理位置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西 北部,是闽赣边境的一座 山脉。
气候特点
武夷山属于亚热带湿润气 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均降雨量达2000毫米 以上。
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道教圣地之一,道教文化在 这里源远流长。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 道教的起源、发展、信仰体系以及道 教对武夷山的影响。
茶文化与制茶工艺
茶文化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茶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游 客可以在这里了解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品饮方法以及茶文化对当地社会的 影响。
制茶工艺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发展目标和方向
发展目标和方向:为实现武夷山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发
展目标和方向
提升旅游品质和效率,提高游客 满意度;
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绿色 旅游发展;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发展目标和方向
01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武夷 山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02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为武夷山 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 才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旅 游服务水平,提升游客 体验;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 色旅游发展,实现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发展目标和方向
• 发展趋势:未来,武夷山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 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武夷山 旅游需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随 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武夷山旅游也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 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提升旅游的来自质和效率。丹霞地貌概述
武夷山文化遗产ppt

所获荣誉
• 2010年被权威旅游丛书《孤星旅游指南》评出 “全球十大最幸福地方”之一。 • 2012年武夷山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 2013年武夷山被美国著名媒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 网(CNN)评选为“中国最美景点”。 • 2013年12月武夷山入选2013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 县,位列第13位 • 2014年2月被《英国电讯报》公布”新经济基金 会”对全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评为“全球十大 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之一。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 暑胜地,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 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 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 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 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
植物
•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 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 叶林带(350-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1700m,山地黄 红壤)、温性针叶林带(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 m山地黄红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 (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 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 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2007年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 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种子植物 种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 为单种属孑遗植物;截止至2007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武夷山兰科植物尤其丰富, 已知有32属78种,宽距兰,多花宽距兰为中国新记录种,盂兰为福建省公布 新记录。而蕨类就有14个,如武夷山铁角蕨、武夷蹄盖蕨、武夷耳蕨、武夷 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轴蕨等以"武夷"作为种加词的就达6种之多。武 夷山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点,如武夷宫880年树龄的古桂、坑 上980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等,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