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名词解释-心理学史

名词解释-心理学史名词解释-心理学史名词解释: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人们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
替代性学习:指个体从观察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关于行为的认识。
行为成就:指通过操作获得信息或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位置学习:托尔曼认为,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
潜伏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在某一阶段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
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刺激,被个体知觉为从前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一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生活风格: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
创造性自我:按照自己的创造性构建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它在塑造人格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社会兴趣:或公共意识、集体精神、社会关心,指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第二层,即和意识自我最相近的,比其作用更大的潜意识的表层部分。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情感色彩的情结所构成。
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亦具有相对自主性的一簇簇潜意识的心理业。
集体潜意识,或种族潜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沉淀物。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他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
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向,即本能行为在心灵中的存在和模型。
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
它总是按照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迁移:由顿悟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印刻在大脑之中当以后面临类似的情景时,记忆痕迹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使之选择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潜意识: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
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心理学发展历史

心理学发展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心理学在古希腊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和讨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思考是在不断提问和追问中发展的,而柏拉图则将尽力追求真理的智者称为哲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等概念,并将它们与世界观联系起来。
二、近代心理学的起源17世纪到18世纪,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这是后来所说的经验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笛卡尔则提出了心物二元论,认为人的思维和身体是相互独立的。
三、心理学的分支和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正式分化为不同的分支,并出现了实验心理学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
德国的维尔特和其学生提出了结构主义心理学,试图通过分析人的意识和感知来研究心理活动。
而美国的詹姆斯则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功能和适应。
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新领域,他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的感知和知觉。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行为,而不是心理过程。
他们相信人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华生通过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斯金纳则将实验室中动物的观察和操纵扩展到人类的行为研究中。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兴起,与行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是研究的重点。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斯韦尔·马尔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的概念,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价值。
心理学史

第一章心理学与心理学史1、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的历史分为:实验心理学建立以前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时期2、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野点,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史研究,波林、海德布莱德、墨菲。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后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华生。
2、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哲学心理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19世纪中叶主要特点:(1)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由哲学家所兼任;(2)基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主要运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3)不研究具体的实证问题,主要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范畴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
科学心理学时期: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特点:(1)心理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各种流派并存;(2)采用以实验法为主导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等;(3)研究具体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及其生理机制等基本问题。
地域范围:西方心理学发展有三个故乡: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渊源;德国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是世界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也是当代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3、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理历史编纂学: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即史学家如何向外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一门学问。
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伟人说:强调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伟人凭借其天才和人格力量而把他们的意志加诸历史。
二、历史主义与现在主义历史主义:将历史事件置于所发生的历史情境中予以考察,根据当时的知识观和价值观来理解历史事件。
现在主义:根据研究者目前的知识观、价值观来解释和评价历史事件,认为历史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需要他来讨论现实的事物和趋势。
三、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内在历史观:关注理论和方法演变的细节描述,关注学科内部的思想发展历史。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原创实用版)目录1.心理学史概述2.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3.学习心理学史的重要性4.如何准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正文【心理学史概述】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发展过程和心理学理论演变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心理学史对于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把握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以及指导心理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以及著名的心理学家及其贡献。
具体内容包括:1.古代心理学: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家对心理学的探讨和古代中国儒家、道家的心理学思想。
2.近代心理学:主要涉及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心理学流派的发展。
3.现代心理学:涵盖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学史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心理学史可以帮助我们:1.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更好地把握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理解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特点和优缺点,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如何准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为了顺利通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1.熟悉教材和考试大纲:认真阅读心理学史教材,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重点知识和考点。
2.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复习效果和效率。
3.做题巩固知识: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
4.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增强考试信心。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复习一、心理学各大流派演变路径(见图)二、心理学历史上著名心理学家(按姓名、地位、重大事件、核心思想列表整理)三、心理学历史上主要心理学思想1、冯特的心理学思想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哲学心理学的新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其心理学思想包括:(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即为意识或心理。
意识或心理是以一种复合的形式出现的,若要进行研究,则必须进行分析,找到这种复合状态的基本元素。
通过分析,冯特发现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类,即感觉和情感。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即将被试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
冯特主张把内省法和实验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
(3)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情绪,这种结合通过联想和统合完成。
他用联想、统觉来说明心理元素是怎样结合成复杂的意识状态的。
2、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其心理学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心理学,其心理学思想包括:(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心理学的工作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
(2)意识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不能用分析的方法把它分为碎片和元素,要把意识现象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流来加以描述。
意识是个人私有的,是连续不断变化的,具有认识性和选择性。
(3)情绪有两种,一种是较粗糙的情绪,另一种则是较精细的情绪;(4)自我可以划分为“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经验自我”包括物质自我、社群自我、精神自我三种成分。
经验自我指的是一切一个人可以呼之为“我”或“我的”东西的总和,也叫做“被知的我”、“被动的我”或“客我”。
而纯粹自我指的是一切意识中的主动因素,是一切其他自我的自我,是知晓一切(其中包括经验自我)的那个东西,也是努力和意志的来源。
心理学史

第一章古代前期西方的心理学观念1.人类的知识体系是缓慢地逐渐地分化的:最初,所有知识都包括在哲学里面。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得不断涌现,各门学科先后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最先分化出来的是研究不那么复杂的现象的学科,如力学,天文学。
2.心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复杂,所以从哲学中分出来最晚,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取得独立地位。
3.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所以心理学史也从古希腊开始。
公元前八——六世纪4.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论,认为世界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谁创造的。
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有神主宰着,但这些神不是全知全能的。
不过神的知识比人高,人可以祈求神的援助。
5.秘教相信人死后可以得到快乐的永生。
秘教之中阿尔阜斯秘教影响最大第一节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士:米利都学派从泰勒士开始,他是古希腊“七贤”之一,泰勒士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
他认为灵魂是水造成的。
2.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士的学生,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指无定形的物质。
由无限者分出两种互相对立的物质:热与冷。
热的在外,冷的在内,不断旋转,于是形成万物。
他模糊地猜测到世界是发展成的,生物有进化而来这些事。
是具有进化论思想的人。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1.毕达哥拉斯:他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
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型。
毕达哥拉斯派认为,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
2.简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灵魂论。
答: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
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只有人三者齐备,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
3.毕达哥拉斯由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长之比是整数的,这是听觉心理学的一个发现。
三.爱弗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爱弗斯学派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埃利亚学派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
心理学历史年表

心理学历史年表公元前387年柏拉图支持先天观,认为脑是心理过程的场所。
335年亚里士多德反对先天观,认为心脏是心理过程的场所。
公元1604年约翰尼斯·开普勒指出视网膜上的成像是倒像。
1605年弗朗西斯·培根的《学术的进展》一书出版。
1636年哈佛学院成立。
1637年莱恩·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心身交感论与固有观念(或天赋观念)的提出者,出版《方法谈》。
1690年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反对笛卡尔的固有观念(或天赋观念),坚持心灵的“白板说”,出版《人类理智论》一书,强调经验主义甚于思辨。
1774年奥地利内科医生弗朗兹·梅斯梅尔首次利用动物磁性感应(后来被称为通磁术和催眠术)进行治疗。
1777年被驱逐出维也纳医学界。
1793年菲利普·皮奈尔从法国比赛特尔精神病院的枷锁中释放出首批精神病人,并主张以更人道的治疗方式对待精神病人。
1802年托马斯·杨的《色觉论》在英国出版(他的理论后来被称为三色论)。
1808年德国内科医生弗朗兹·约瑟夫·高尔提出颅相学,认为人的颅骨形状可以揭示其心理能力和性格特征。
1834年恩斯特·海因里希·韦伯出版《触觉》,书中讨论了最小可觉差与韦伯定律。
1848年菲尼亚斯·盖奇由于被一根粗铁棒意外刺穿了大脑而遭受严重的脑损伤,他的智力和记忆未受损,但人格发生了变化。
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综合了有关进化论的大量前期研究,包括发明“适者生存”一词的赫伯特·斯宾塞的研究。
1861年法国医师保尔·布罗卡在大脑左侧额叶发现负责口语生成的重要区域(现在称为布罗卡区)。
路易斯·巴斯德提出细菌理论。
1869年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出版《遗传天长》,宣称智力是遗传的。
1874年德国神经病和精神病学家卡尔·韦尼克证明,损伤左侧颞叶的一个特定部位会破坏理解或生成口头语或书面语的能力(现在称韦尼克区)。
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人们开始关注思维、心理和行为的本质。
然而,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下是心理学的历史主要阶段:1. 神秘主义和哲学时期(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开始思考意识、感觉和思维的本质,并提出了一些心理学思想。
2. 实验心理学的先驱期(19世纪):威廉·詹姆斯、弗朗茨·布伦特、威廉·沃尔顿和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等人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开启了实验心理学的时代。
他们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感知、认知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3. 行为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者约翰·沃森、伊万·巴甫洛夫、伯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等人强调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学,并认为心理过程可以通过刺激和响应之间的关系加以解释。
4. 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20世纪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强调无意识的力量对个体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心理解释模式,包括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和梦境分析等概念。
5. 心理学的认知革命(20世纪中期):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转移。
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思考、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现代多元化的心理学(20世纪后期至今):现代心理学包括许多不同的派别和分支领域,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行为遗传学等。
此外,神经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在不同的学者和学习中,心理学的历史可以有所不同的强调和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史
11 1、简述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智力发展的特点:包括,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意向行为的形成时期(4.5-9个月),格式的初步联系运用时期(9-12个月),通过积极的尝试而创造新的格式(12-18个月),通过心理组合而创造新的格式(18个月-2岁)六个阶段(2)前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指2-7岁这段时期,儿童的智力活动呈现出以表象思维为主,自我中心主义,中心片面性,不可逆性,非变换性的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守恒;分类;序列;(4)形式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假设-演绎性;组合分析;四元变换群。
2、三山实验(P287)证明了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3、格式皮亚杰提出,格式指操作活动,代表动作中能重复和概括的东西,它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外一种情境,换句话说,格式就是在同一活动中保持共同的那个东西。
4、运算运算实质上也是一种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
5、发生认识论发展认识论是皮亚杰学说的理论基础,用皮亚杰的话说“发生认识论试图根据认识的历史、认识的社会根源、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的认识”。
6、简述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柏斯卡·莱昂内的辩证结构论、凯斯的控制结构论、卡米洛夫·史密斯的表征重述论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超越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对发展和学习加以区分、发展并非必然是“全系统性的”,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皮亚杰理论的面貌,体现出“新”意。
7、讨论皮亚杰理论的影响与贡献。
影响:⑴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⑵对哲学认识论、科学认识史的影响⑶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远影响
心理学史
12 ⑷皮亚杰理论在建构主义运动中获得了新生贡献:⑴创立了发生认识论⑵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⑶系统的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⑷开创了儿童思维发展研究的新方法第十二章认知心理学1、信息加工论是最早出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它着重研究符号的操作与表征,力图寻找一种形式结构,将人类的认知或智慧活动转换成抽象符号系统的运作。
2、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指通过简单加工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进行计算的一类理论模式。
3、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有何积极意义?⑴是人类对智能研究从一种哲学思辩、依赖于直觉的猜想以及停留在过分经验式的观察结论开始转向对智能的产生和认知的本质的理论与科学研究。
⑵开辟了心理学研究人类心智的新方向⑶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⑷解决了以往困扰心理学的许多问题,加深了对认知和智能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⑸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研究和计算科学的发展。
4、信息加工论的主要理论观点(1)人脑和心灵与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符号系统,都具有产生、操作和处理抽象符号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形式系统中通过用规则操作符号演算来生成智能。
(2)任何信息加工过程都是先把信息符号化,然后操纵和处理符号。
(3)信息加工系统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目的性行为。
(4)信息加工论主要研究信息的描述、分解、连续性、动态性和物理具体化。
第十三章人本主义心理学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348):
心理学史
13 自我实现的需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需要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他们是人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类是特殊的或发展性的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是在低层次的
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主要是指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体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潜能所激励的需要。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P349)(1)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1)对生活、现实有更深邃的洞察和觉知能力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地接受3)自发、自然、坦率4)以问题为中心,而非自我中心5)超然独立的特性与离群独处的需要6)心理的自由、自主性,及独立于文化环境7)对生活反复欣赏能力8)经常产生高峰体验9)具有社会情感10)仅与少数人建立深刻和密切的人际关系11)民主的性格结构12)具有明确的伦理观念13)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14)具有创造性15)对文化适应的抵制(2)自我实现的途径:1) 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荣辱皆忘2) 做出连续成长,前进的选择,因为自我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3) 承认自我存在,要让自我显现出来
心理学史
14 4) 诚实,勇于承担责任5) 真正倾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6) 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7)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8)识别并解除自己的防御心理,发现自己的天性,使之不断成长3、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P355)(看)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罗杰斯对心理学的最突出的贡献,该疗法旨在促进和协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1)治疗目标:在合作的人际关系中体察。
探究,表现,整合当事人的经验,促进新的生活世界的展开,从而达成人格的成长。
(2)治疗关系: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准确地共情,真诚透明是形成不具威胁性和防御性、开放的治疗关系的必备的态度性条件。
(3)治疗过程:当事人对自己的经验开放,自由而充分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信任自己的有机体过程。
4、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主张:(1)在人性问题上,强调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性的(2)在研究对象上,十分重视意识状态、超越性经验、最高潜能和终极价值的问题(3)在研究方法上,提倡开放性的多学科、多元化研究原则(4)在研究任务方面,重视对不同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整合5、论述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他们是人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类是特殊的或发展性的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是在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主要是指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体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潜能所激励的需要。
6、论述罗杰斯个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内容
心理学史
15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罗杰斯对心理学的最突出的贡献,该疗法旨在促进和协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1)治疗目标:在合作的人际关系中体察。
探究,表现,整合当事人的经验,促进新的生活世界的展开,从而达成人格的成长。
(2)治疗关系: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准确地共情,真诚透明是形成不具威胁性和防御性、开放的治疗关系的必备的态度性条件。
(3)治疗过程:当事人对自己的经验开放,自由而充分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信任自己的有机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