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4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大学生礼仪规范教程》教案- 理论课:礼仪起源与发展

组长)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时代礼仪图片欣赏(视觉触动兴趣) 2、语言导入(加强直观感受的理解)。
语言导 入板书 课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崇尚礼仪著称于世。无
论是在春秋战国、还是盛世大唐,它们无不彰显着以礼治国的
历史风貌,构建着我国的文明发展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纵观
历史,不难发现,礼仪对社会文明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
学生讨 论一分 钟
二 】、礼仪的含义(15 分钟)
教学讲解过程:
1)、字典的含义:
提问学 生
礼与古代“履”相通,履在古代指的是鞋子。大家都知道我
《大学生礼仪规范教程》教案
们穿鞋子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我们的做人准则就
是象我们穿鞋子一样存在着内在外在双重感觉,太小太大都
老师总 结
不合适。变通过来,我们可以说礼就是“做任何事不能不足,
也不能太过”。
2)、礼的字面含义 第一个含义:供神的仪式。(古代繁体“礼”讲解) 第二个含义:社会的等级制度。(狭义理解)
学生分 组讨论
第三个含义:表示尊敬、礼貌和敬意。(习惯理解)
第四个含义:馈赠礼品意思。(直观理解、如过年过节送礼 学 生 回
了吗?)
答,并总 结答案。
3)、礼的扩展含义:
1 、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内容体现
三 】、西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巩固重 点,学以
1)、萌芽于古昔腊,公元前 11 世纪(中国的北宋时代),古昔 致用。
腊进入荷马时代,人们讲究礼貌、守信、谦虚、大度。
2)、形成于公元 12-14 世纪,欧洲处于鼎盛的封建社会,(中 老 师 运
国的西汉-东汉之间) 贵族礼仪、宫廷礼仪、讲究骑士风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PPT教案

礼仪的两大要素
思想与形式 思想(礼):礼的灵魂,内心深处的
“德”,需要借由形式表达出来。 形式(仪):礼的外壳,直观、易学,容
易引起注意、传递、感化人们,但必须有 思想作为灵魂和支撑。否则,徒有其表/形 礼与仪互为依存,缺一不可
第一章 礼仪概论
第一章 礼仪概论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史
目
礼仪的含义及本质
2012-6-7
怎样才能得到尊重?
2012-6-7
院长会说什么?
孤儿院里一个小男孩,常问院长: “我这样一个什么都不会、又没人要 的孩子,活着有什么意思呢?”院长 总是笑而不答。一天,院长给他一块 石头,让他到石头市场去卖,但不要 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 卖。孩子回来后对院长说:“有不少 人给了很高的价钱。”后来,院长又 让他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和宝石市场 去展示,结果,石头的价格又涨了10 倍。但由于小男孩怎么都不肯卖,这 块石头竞被传为“稀世珍宝”。孩子 问院长缘由。
絮絮叨叨地说“看在上帝面上,原谅我,我不是 故意的”-----“请你坐好吧,让我看戏”
“我把唾沫喷到你身上,大人,原谅我吧,你明 白的,我原本无意”----“够了,我已经忘了,你 却说个没完。”
“………………”----“真是胡闹” -------“哎呀,你简直是在跟我开玩笑” --------“滚出去!”
在澳大利亚,如果大拇指上下摆动,这等于在 说,"他妈的!“
在尼日利亚等地,这个手势却被认为非常粗鲁, 因此必须避免这么做。
在日本、德国竖起的大拇指也用来计数:在日 本这大拇指表示“5”,德国则表示“1”。
点头和摇头
美国:在世界大多数地方,上下点头表示 “是”,左右摇头表示“不”。
保加利亚,他们的习惯刚好相反。他们点头表 示"不";而表示"是"他们左右摇头。
4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教案(最新整理)

位。
2、沟通功能
师: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各种关系,主要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
道德关系。
关系的作用:在人际交往当中,不论体现在是何种关系,维系人之间沟通与
交往的礼仪,起着十分重要的润滑剂的作用。
行为
热情的问候
友善的目光
亲切的微笑
文雅的谈吐
得体的举止
小结:只要符合礼仪的要求才能得到进行和延续,这是沟能双方之间的
五常:仁、义、礼、智、信。 家礼当中强调道德和行为规范为心,俗说三从四德为妇女的道德礼
仪标准。这是宋代礼仪当中最为兴盛的。 小知识:提问:什么叫三从四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父、夫死从子 四德:也就是指妇德,妇女的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
指妇方,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 指妇容,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 指妇功,即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 的事情来做。 当时封建统治的设想:人人在家尽孝;在社会尽忠;妇女对丈夫尽节。
深刻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邻居,同事都依赖于共用遵守礼仪的规范
和要求,也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礼仪起着法律起不到作用。
总结:通过学识希望各位同学能了解到我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盛名是从何
而来,了解礼仪的发展史。
时间分配和教 学方法
西汉汉武帝更进一步的将君视步天子。 3)重视男权 在封建等级制度为中心,重视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例:西汉时期的三纲五常
宋代时期的三从四德无疑把妇女推进吃人礼教的火坑,嫁鸡随鸡,嫁 狗随狗,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女子原本应该幸福的生活。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教 学方法
???提问:仪又源起何时何处呢?
礼仪发展概论教案

一、教案名称:礼仪发展概论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定义和起源2. 让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 让学生了解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三、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和起源2. 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 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4. 现代礼仪的重要性5. 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定义、起源、基本原则和规范等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礼仪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礼仪的重要性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礼仪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礼仪发展概论》等相关教材或资料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教学道具:相关礼仪图片、视频等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礼仪的定义和起源,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礼仪在现实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原则、平等原则、真诚原则等。
2. 教师介绍礼仪的基本规范,如言谈举止、着装打扮、社交礼仪等。
3. 学生举例说明礼仪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2. 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礼仪的特点和演变。
3. 讨论:我国礼仪在现代社会是否需要改革和创新?四、现代礼仪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现代礼仪的重要性,如提升个人素质、促进人际关系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遵循礼仪的感悟。
五、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如求职面试、商务洽谈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在不同场合运用礼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礼仪的收获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礼仪的传统文化。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更好地遵循礼仪规范。
礼仪概述+教案

礼仪概述导入新课:自古以来,礼仪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公众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遵守礼仪规范的现象,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翻越围栏等等。
现在,我们逐步与世界接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已经把讲究礼仪看做是自己走向社会的名片,是广交朋友的法宝,是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因此,学好礼仪至关重要。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关于礼仪的起源的讨论,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颇感兴趣的,但至今并无定论。
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祭祖说——认为礼仪源于祭祖。
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只能祈求神灵的保佑。
风俗说——认为礼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来,进入文明社会后,由所谓的“圣人”加以改造,变成系统的礼。
父权制说——认为是为了划分尊卑贵贱的需要,类似于家长制的说法。
需求说——认为礼仪是人类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源于人际交往的需要。
2.形成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有关于“礼”的论述。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看作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更是每个人必须修养的环节。
他在《论语》中提到“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荀子在《修身》中提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我国最早的礼仪学著作《礼记》中也提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元代政治家、教育家许衡更是提出“衣食以厚民生,礼仪以养其心。
”古人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礼”的形成阶段。
3.发展现代礼仪,可以看作是“礼”的变革发展阶段。
一是,礼仪的内容日趋简单化。
有很多的繁文缛节已经开始简化。
比如吃饭,古人宴饮之前,要进行进食的礼仪,再行祭食的礼仪,以报答先祖,现在这些礼仪都简化了。
二是,礼仪的标准日趋国际化。
很多规范严格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操作。
比如西装纽扣,如果是一颗则要扣上,如果是两颗,则扣上面那一颗,如果是三颗,则扣中间那一颗,上下两颗可以不扣。
第1课时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礼仪概述第1课时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课题]: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课时]:1[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唐老师提出课堂要求——(纪律、笔记、作业、互动)二、为什么开设礼仪课:1、通过学生打工经验,讨论单位对员工的诸多要求;2、讨论人际交往中对个人服装、谈吐、仪态、礼节等要求;引出礼仪的重要性:总结:礼仪是人们礼尚往来、各谐相处、成就事业的基础和保障。
三、导入新课礼仪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四、讲授新课:礼仪的起源、变革(一)、礼仪的起源预习P2:《一、礼仪的起源》,介绍五种关于礼仪起源的说法。
总结:1、神创论:礼仪是神创造的。
2、实践论:礼仪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二)、礼仪的发展礼仪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原始社会,原始宗教(巫教),多体现在祭祀、葬仪中。
(人与神、人与鬼的关系)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
奴隶社会(形成)——西周,周公旦《周礼》(第一部礼仪大法),与德相结合,用以治国。
(人与人的关系)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鉴于混乱的社会环境,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仪礼》、《礼记》,(三礼)孔子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礼仪的强化时期:封建社会将孔子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礼仪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应有所扬弃,弘扬中华礼仪传统(木鸠王杖、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张良纳履、举案齐眉……)5、现代礼仪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废除帝制,逐渐走出国门,国际交往礼仪开始渗透,礼仪趋向于简单实用,如握手、鞠躬。
礼仪教案6篇

礼仪教案6篇礼仪教案 (1)一、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三礼” (二)礼仪的主要功能沟通、协调、维护、教育 (三)礼仪的基本原则平等、尊重、宽容(顾及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 (四)礼仪的特点国际性、差异性、传统性、时代性、社会性 (五)礼仪的意义1、卡耐基关于个人成功的因素:个人条件15%、机遇20%、交往能力65%; 交往能力:会适时、恰当地包装、推销自己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高智商+高情商灵活圆通2、文明的表现与社会的需要3、塑造自我形象与单位形象的需要4、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5、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礼仪的起源、形成和历史发展过程,体会礼仪在现代社会中与个人文明修养、审美修养的密切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礼仪的概念和重要作用。
难点:中外礼仪表现形式的差异。
四、活动设计给学生讲几个礼仪的小故事,让学生能够理解礼仪的重要性。
第二章旅游接待人员的礼仪形象(6学时)一、教学内容·仪表——通常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仪态、表情、服饰等·仪表礼仪的主旨——要求商务人员以严谨而规范的仪表去体现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其所在单位的良好形象。
(一)仪态的美化人际交往的实际效果大约20%是由语言决定的;80%是由仪态决定的。
·仪态——人的举止、动作、姿势、体态等,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阅历、教养等);人际交往的“第二语言”(副语言),其实际作用并不亚于人的口头语言。
基本原则——举止有度(文明、优美、得当)。
1、站姿基本要求:脚部(脚跟相靠、脚尖开度45—60度);腿部(直立、并膝);收腹、提臀、立腰、挺胸、直背、平肩、垂臂、屈指;头正、颈直、收颌、平视。
常用站姿:垂臂式站姿、腹前握指式、后背握指式、单臂后背式 2、坐姿基本要求:入座、起座、不满座(上级、长辈1/3;宽大沙发、椅2/3;一般1/2)基本坐姿:头正、颈直、收颌、平视或对视;身正、收腹、挺胸、背直;腿、膝、脚跟并拢;肩沉、握指、置于腿上。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涵盖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貌表达方式。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礼仪也逐渐成为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礼仪的发展、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初期阶段,当时人们开始形成社会群体,需要一种规范行为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
1.2 礼仪的起源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人们通过礼仪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1.3 礼仪的起源还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人们逐渐形成为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的发展2.1 礼仪在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体系。
2.2 礼仪的发展与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关,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2.3 礼仪的发展还受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体系存在差异。
三、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3.1 礼仪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东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礼仪注重的是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秩序。
3.3 西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礼仪注重的是个人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意识。
四、礼仪的重要性4.1 礼仪是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4.2 礼仪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使人们更加自信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4.3 礼仪还能够传承和宏扬民族文化,体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软实力和文化魅力。
五、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5.1 在商务场合中,正确的礼仪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和职业素质,增加商业合作的机会。
5.2 在社交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让人们更加融洽地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3 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
教学方法 ❽三从❾:在家从父、出嫁从父、夫死从子
❽四德❾:也就是指❽妇德❾,妇女的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
指❽妇方❾,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
指❽妇容❾,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
指❽妇功❾,即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
的事情来做。
当时封建统治的设想:人人在家尽孝;在社会尽忠;妇女对丈夫尽节。
3.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
(1)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礼节仪式具体两个方面:
一是生长于中国原始崇拜礼仪以及来逐渐发展而成
例如:祭祀、完婚、宾客、军旅,丧葬的❽吉❾、❽嘉❾、❽宾❾、❽军❾、❽
凶❾等五种礼仪。
二是传入中国并扎根于中国的世界三大宗教及道教礼仪。
小结:在封建社会发展中这些礼仪、礼制通过不同的,固定的礼仪形式表现出
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祭祀、婚、丧、嫁娶等礼节仪式,已构
成了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沿用至今。
(2)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
1)范围广泛
中国古代礼仪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国家制度,下至百姓生活,
甚至个人的一举一动。
例:古代女子以笑不露齿为美,否则被视为有失风范,不合礼仪。
2)强调尊君
秦朝统建之前,孟子曾提出❽君末民本❾的君民关系,至高无上的皇权后西汉汉武帝更进一步的将❽君❾视步❽天子❾。
3)重视男权
在封建等级制度为中心,重视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例:西汉时期的❽三纲五常❾
宋代时期的❽三从四德❾无疑把妇女推进吃人礼教的火坑,嫁鸡随鸡,嫁
狗随狗,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女子原本应该幸福的生活。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