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大学生礼仪规范教程》教案- 理论课:礼仪起源与发展

组长)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时代礼仪图片欣赏(视觉触动兴趣) 2、语言导入(加强直观感受的理解)。
语言导 入板书 课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崇尚礼仪著称于世。无
论是在春秋战国、还是盛世大唐,它们无不彰显着以礼治国的
历史风貌,构建着我国的文明发展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纵观
历史,不难发现,礼仪对社会文明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
学生讨 论一分 钟
二 】、礼仪的含义(15 分钟)
教学讲解过程:
1)、字典的含义:
提问学 生
礼与古代“履”相通,履在古代指的是鞋子。大家都知道我
《大学生礼仪规范教程》教案
们穿鞋子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我们的做人准则就
是象我们穿鞋子一样存在着内在外在双重感觉,太小太大都
老师总 结
不合适。变通过来,我们可以说礼就是“做任何事不能不足,
也不能太过”。
2)、礼的字面含义 第一个含义:供神的仪式。(古代繁体“礼”讲解) 第二个含义:社会的等级制度。(狭义理解)
学生分 组讨论
第三个含义:表示尊敬、礼貌和敬意。(习惯理解)
第四个含义:馈赠礼品意思。(直观理解、如过年过节送礼 学 生 回
了吗?)
答,并总 结答案。
3)、礼的扩展含义:
1 、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内容体现
三 】、西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巩固重 点,学以
1)、萌芽于古昔腊,公元前 11 世纪(中国的北宋时代),古昔 致用。
腊进入荷马时代,人们讲究礼貌、守信、谦虚、大度。
2)、形成于公元 12-14 世纪,欧洲处于鼎盛的封建社会,(中 老 师 运
国的西汉-东汉之间) 贵族礼仪、宫廷礼仪、讲究骑士风
4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教案(最新整理)

位。
2、沟通功能
师: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各种关系,主要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
道德关系。
关系的作用:在人际交往当中,不论体现在是何种关系,维系人之间沟通与
交往的礼仪,起着十分重要的润滑剂的作用。
行为
热情的问候
友善的目光
亲切的微笑
文雅的谈吐
得体的举止
小结:只要符合礼仪的要求才能得到进行和延续,这是沟能双方之间的
五常:仁、义、礼、智、信。 家礼当中强调道德和行为规范为心,俗说三从四德为妇女的道德礼
仪标准。这是宋代礼仪当中最为兴盛的。 小知识:提问:什么叫三从四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父、夫死从子 四德:也就是指妇德,妇女的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
指妇方,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 指妇容,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 指妇功,即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 的事情来做。 当时封建统治的设想:人人在家尽孝;在社会尽忠;妇女对丈夫尽节。
深刻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邻居,同事都依赖于共用遵守礼仪的规范
和要求,也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礼仪起着法律起不到作用。
总结:通过学识希望各位同学能了解到我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盛名是从何
而来,了解礼仪的发展史。
时间分配和教 学方法
西汉汉武帝更进一步的将君视步天子。 3)重视男权 在封建等级制度为中心,重视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例:西汉时期的三纲五常
宋代时期的三从四德无疑把妇女推进吃人礼教的火坑,嫁鸡随鸡,嫁 狗随狗,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女子原本应该幸福的生活。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教 学方法
???提问:仪又源起何时何处呢?
礼仪发展概论教案

一、教案名称:礼仪发展概论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定义和起源2. 让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 让学生了解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三、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和起源2. 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 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4. 现代礼仪的重要性5. 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定义、起源、基本原则和规范等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礼仪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礼仪的重要性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礼仪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礼仪发展概论》等相关教材或资料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教学道具:相关礼仪图片、视频等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礼仪的定义和起源,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礼仪在现实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原则、平等原则、真诚原则等。
2. 教师介绍礼仪的基本规范,如言谈举止、着装打扮、社交礼仪等。
3. 学生举例说明礼仪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2. 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礼仪的特点和演变。
3. 讨论:我国礼仪在现代社会是否需要改革和创新?四、现代礼仪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现代礼仪的重要性,如提升个人素质、促进人际关系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遵循礼仪的感悟。
五、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如求职面试、商务洽谈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在不同场合运用礼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礼仪的收获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礼仪的传统文化。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更好地遵循礼仪规范。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也是人们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包括了言行举止、仪容仪表等方面的要求。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期。
1.2 礼仪的起源背景礼仪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存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为了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
1.3 礼仪的起源意义礼仪的起源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还有利于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礼仪的起源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礼仪的发展2.1 礼仪的发展阶段礼仪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从原始社会的简单礼仪到现代社会的复杂礼仪,人们对于礼仪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2 礼仪的发展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仪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礼仪的发展特点包括了多样性、严谨性和灵便性等方面。
2.3 礼仪的发展影响礼仪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相互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社交能力,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三、礼仪的重要性3.1 礼仪的社会功能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3.2 礼仪的个人价值礼仪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遵循礼仪规范可以提升个人的形象和修养,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3.3 礼仪的文化传承礼仪是一种文化传统,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遵循礼仪规范有助于传承和宏扬社会的文化传统。
四、礼仪的现代应用4.1 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的应用在商务交往中,遵循礼仪规范可以提升商业合作的效果,增强商务人士的形象和信任度。
4.2 礼仪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在社交场合中,遵循礼仪规范可以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
礼仪概述+教案

礼仪概述导入新课:自古以来,礼仪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公众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遵守礼仪规范的现象,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翻越围栏等等。
现在,我们逐步与世界接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已经把讲究礼仪看做是自己走向社会的名片,是广交朋友的法宝,是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因此,学好礼仪至关重要。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关于礼仪的起源的讨论,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颇感兴趣的,但至今并无定论。
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祭祖说——认为礼仪源于祭祖。
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只能祈求神灵的保佑。
风俗说——认为礼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来,进入文明社会后,由所谓的“圣人”加以改造,变成系统的礼。
父权制说——认为是为了划分尊卑贵贱的需要,类似于家长制的说法。
需求说——认为礼仪是人类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源于人际交往的需要。
2.形成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有关于“礼”的论述。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看作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更是每个人必须修养的环节。
他在《论语》中提到“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荀子在《修身》中提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我国最早的礼仪学著作《礼记》中也提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元代政治家、教育家许衡更是提出“衣食以厚民生,礼仪以养其心。
”古人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礼”的形成阶段。
3.发展现代礼仪,可以看作是“礼”的变革发展阶段。
一是,礼仪的内容日趋简单化。
有很多的繁文缛节已经开始简化。
比如吃饭,古人宴饮之前,要进行进食的礼仪,再行祭食的礼仪,以报答先祖,现在这些礼仪都简化了。
二是,礼仪的标准日趋国际化。
很多规范严格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操作。
比如西装纽扣,如果是一颗则要扣上,如果是两颗,则扣上面那一颗,如果是三颗,则扣中间那一颗,上下两颗可以不扣。
第1课时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礼仪概述第1课时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课题]: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课时]:1[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唐老师提出课堂要求——(纪律、笔记、作业、互动)二、为什么开设礼仪课:1、通过学生打工经验,讨论单位对员工的诸多要求;2、讨论人际交往中对个人服装、谈吐、仪态、礼节等要求;引出礼仪的重要性:总结:礼仪是人们礼尚往来、各谐相处、成就事业的基础和保障。
三、导入新课礼仪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四、讲授新课:礼仪的起源、变革(一)、礼仪的起源预习P2:《一、礼仪的起源》,介绍五种关于礼仪起源的说法。
总结:1、神创论:礼仪是神创造的。
2、实践论:礼仪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二)、礼仪的发展礼仪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原始社会,原始宗教(巫教),多体现在祭祀、葬仪中。
(人与神、人与鬼的关系)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
奴隶社会(形成)——西周,周公旦《周礼》(第一部礼仪大法),与德相结合,用以治国。
(人与人的关系)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鉴于混乱的社会环境,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仪礼》、《礼记》,(三礼)孔子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礼仪的强化时期:封建社会将孔子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礼仪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应有所扬弃,弘扬中华礼仪传统(木鸠王杖、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张良纳履、举案齐眉……)5、现代礼仪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废除帝制,逐渐走出国门,国际交往礼仪开始渗透,礼仪趋向于简单实用,如握手、鞠躬。
《大学生礼仪规范教程》礼仪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5、现代礼仪阶段:
礼仪完善,这一时期,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 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 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 继承和发扬。 没有跪拜礼等 没有小脚
. 教学结束.
1、制度(具体内容和要求) 2、礼节(指具体内容如:婚礼中的鞠躬礼) 3、礼物 古代仪意思: 1、仪表 2、礼节的仪式(指名称如:婚礼) 礼与仪连用是始于(周朝)的《诗经-小楚-楚茨》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 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 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为宾 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
军 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仪礼》与前述《周礼》和孔门后
权 学编的《礼记》,合称“三礼”,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
神 要的礼仪著作。
授 ,
2)西汉时期儒家代表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即“君为臣纲
封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
闭 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
礼仪概述:
礼仪无处不在,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 衣食住行。(学生探讨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的 实例)
一、礼仪的涵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形 成的,即被人民所认同,又被人们所遵守,以 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时代精神及要 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综合。
奴隶社会礼仪的特征:
尊君为核心:神权与政权为核心,礼仪成 为统治者的工具。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标题: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交往方式、礼节等方面。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礼仪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古代礼仪、现代礼仪、礼仪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方式。
1.2 礼仪的起源礼仪最早起源于古代部落社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而产生的。
1.3 礼仪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古代礼仪2.1 古代礼仪的特点古代礼仪注重尊卑有序、尊重长辈、礼节繁琐等特点。
2.2 古代礼仪的形式古代礼仪主要表现在宴会、婚丧嫁娶、朝见君王等方面。
古代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礼仪3.1 现代礼仪的特点现代礼仪注重简约、实用、尊重个人隐私等特点。
3.2 现代礼仪的形式现代礼仪主要表现在商务场合、社交媒体、公共场所等方面。
3.3 现代礼仪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礼仪不断变化和更新,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四、礼仪的重要性4.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秩序。
4.2 增进人际交往遵循礼仪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
4.3 传承文化传统礼仪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遵循礼仪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礼仪的未来发展5.1 礼仪与现代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礼仪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礼仪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5.3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对于培养社会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礼仪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结语:礼仪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传承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
教学方法 ❽三从❾:在家从父、出嫁从父、夫死从子
❽四德❾:也就是指❽妇德❾,妇女的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
指❽妇方❾,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
指❽妇容❾,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
指❽妇功❾,即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
的事情来做。
当时封建统治的设想:人人在家尽孝;在社会尽忠;妇女对丈夫尽节。
3.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
(1)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礼节仪式具体两个方面:
一是生长于中国原始崇拜礼仪以及来逐渐发展而成
例如:祭祀、完婚、宾客、军旅,丧葬的❽吉❾、❽嘉❾、❽宾❾、❽军❾、❽
凶❾等五种礼仪。
二是传入中国并扎根于中国的世界三大宗教及道教礼仪。
小结:在封建社会发展中这些礼仪、礼制通过不同的,固定的礼仪形式表现出
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祭祀、婚、丧、嫁娶等礼节仪式,已构
成了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沿用至今。
(2)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
1)范围广泛
中国古代礼仪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国家制度,下至百姓生活,
甚至个人的一举一动。
例:古代女子以笑不露齿为美,否则被视为有失风范,不合礼仪。
2)强调尊君
秦朝统建之前,孟子曾提出❽君末民本❾的君民关系,至高无上的皇权后西汉汉武帝更进一步的将❽君❾视步❽天子❾。
3)重视男权
在封建等级制度为中心,重视男权思想,歧视妇女。
例:西汉时期的❽三纲五常❾
宋代时期的❽三从四德❾无疑把妇女推进吃人礼教的火坑,嫁鸡随鸡,嫁
狗随狗,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女子原本应该幸福的生活。
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