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总复习(沈学勤版含习题答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复习资料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复习资料(说明:无“*”部分为基本要求部分)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1.以加工形成的结果区分孔和轴;在切削过程中尺寸由大变小的为,尺寸由小变大的为。
2.零件的尺寸合格时,其实际尺寸应在和之间。
3.尺寸偏差可分为和两种,而又有偏差和偏差之分。
4.根据形成间隙或过盈的情况,配合分为、和三类。
5.图样上给出形状或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称为要素。
6.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是要素,表示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的点、线、面的是要素。
7.表面粗糙度的高度评定参数为主要参数,包括和,其中标准规定优先选用。
8.普通螺纹结合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一是内外螺纹装配时的性,二是保证外螺纹旋合后的性。
*9.尺寸公差带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和。
*10.选择公差等级时要综合考虑和两方面的因素,总的原则是;在满足的条件下,尽量选取的公差等级。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括号内填“√”或“×”)1.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基本尺寸,则该尺寸必然合格。
()2.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它没有正、负的含义,且不能为零。
()3.机械制造中长度单位一般用毫米(mm),在精密测量中,长度计量单位采用微米(μm),超精密测量中采用纳米(nm)。
()4.量具在使用完后,应将各紧固螺钉或紧固件松开后再进行清洁存放。
( )5.由加工形成的在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为被测要素。
( )6.在a R 、z R 参数中,a R 能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
( )7.标准对螺纹的顶径,即内螺纹的小径和外螺纹的大径规定了公差。
( ) *8.凡在配合中出现间隙的,其配合性质一定是间隙配合。
( ) *9.在尺寸公差带图中,零线以上为上偏差,零线以下为下偏差。
( ) *10.采用基孔制配合一定比基轴制配合的加工经济性好。
( ) *11.一个非基准轴与两个孔组成不同性质的配合时,必定有一个配合为混合配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期末试题及答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期末试题及答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期末试题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的不同,互换性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两种,分组装配法属于不完全互换。
2. 零件精度一般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四个方面。
3.一零件尺寸为φ50R7(),基本偏差代号为 R ,基本偏差数值为-25μm, 尺寸公差为 mm。
4. 标准公差等级共分20级,01级最高,18级最低。
5. φ30H7/s6表示该孔轴为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6. 对配合基准制的选择,应首先选用基孔制,其次选用基轴制。
7.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而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采用了基轴制。
8. 在公差带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零线,以零线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二、选择题:1. 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C)。
A. 实际尺寸B. 极限尺寸C. 基本尺寸2.当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时,其配合性质为(B)。
A. 间隙配合B. 过渡配合C. 过盈配合3.下列孔与基准轴配合,组成间隙配合的孔是(A)。
A.孔两个极限尺寸都大与基本尺寸B.孔两个极限尺寸都小与基本尺寸C.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基本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小于基本尺寸4.公差带的大小由(C)确定。
A.实际偏差 B. 基本偏差 C. 标准公差5.在常用配合中,IT8的孔不能与(B)的轴配合。
A.高一级 B. 低一级 C. 同级6.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叫(C)。
A.实际偏差 B. 上偏差 C. 下偏差27.基本偏差是(D )。
A.上偏差 B.下偏差 C.上偏差和下偏差 D.上偏差或下偏差8.标准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共有(C)个项目。
A.8 B. 12 C. 14 D. 169.公差原则是指(D)。
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 B. 确定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原则C.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D.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10.同轴度公差属于(B)。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复习题

一、填空题1公差标准是对几何量误差 _______ 的限制性措施,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一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
2.轴$ 50js8,其上偏差为+0.019 mm ,下偏差为-0.019 mm 。
3•由于径向全跳动误差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当_径向全跳动误差 _______ 不大于给定的圆柱度公差值时,可以肯定圆柱度误差不会超差。
4.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在形状方面—相同,但前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_固定的________ 而后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 _ 浮动的 _________ 。
5.$ 30 00.021 mm的孔与 $ 30 -0.020 mm的轴配合,属于基孔制间隙配合。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0mm的基孔制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0.05,则轴的上偏差是_-0.05 ______________ 。
7.当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大极限尺寸而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小极限尺寸时,封闭环必为 _最大极限尺寸_____ 。
&孔、轴的ES< ei的配合属于过盈____________ 配合,El >es的配合属于 _ 间隙 _______ 配合。
-0.0189.某轴尺寸为mm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在被测要素为_最小实体状态________ 时给定的。
当轴实际尺寸为①9.972mm是,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 _____ 0.02 mm 。
10 .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卩m,配合公差为40卩m,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 _过渡配合。
11.在产品设计中,尺寸链计算是根据机器的精度要求,合理地确定有关尺寸的公差和极限偏差_________ 。
12.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 _基孔制 _原因是加工孔比加工轴要困难,所用刀具量具尺寸规格也多,成本大。
最新《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解析

精品资料《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解析........................................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0.5=25分,1、2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其余为单选)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ADE_。
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有互换性D.一个零件经过调整后再进行装配,检验合格,也称为具有互换性的生产E.不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2.下列有关公差等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_BC_。
A.公差等级高,则公差带宽........................................B.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C.公差等级的高低,影响公差带的大小,决定配合的精度D.孔、轴相配合,均为同级配合E.标准规定,标准公差分为18级3.公差带在零线上方,其基本偏差为 B 。
A上偏差 B下偏差 C 零4.基准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等于 B 。
A实际尺寸 B基本尺寸 C不确定5.过渡配合中,平均值为 B 。
A正值B正值或负值C零 D 负值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 A 。
A最小极限尺寸 B最大极限尺寸 C 基本尺寸7.形位公差为最大实体要求时,若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公差值可以增大,其最大增大量为 B 。
A该要素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B该要素最大实体尺寸减去最小实体尺寸 C该要素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8、标准公差值与 A 有关。
A、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B、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9、比较相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 B 。
A、偏差值的大B、公差值的大小C、基本偏差值的大小................................................................................10、配合精度高,表明 D 。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1 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什么区别?各应用于什么场合?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需选择、调整或辅助加工(修配)的互换性为完今互换性。
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性将使零件制造公差很小,加工困难,成本很高,甚至无法加工。
这时,将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之便于加工,而在零件完工后再用测量器具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为若干组,使每组零件间实际尺寸的差别减小,装配时按相应组进行(例如,大孔组零件与大轴组零件装配,小孔组零件与小轴组零件装配)。
这样,既可保证装配精度和使用要求,又能解决加工困难,降低成本。
此种仅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的特性,称之为不完全互换性。
1-2 什么是标准、标准化?按标准颁发的级别分,我国有哪几种?标准(Standard):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按标准颁发的级别分,我国的技术标准有四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3 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有什么关系?公差(Tolerance):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
检测(Inspection and Measurement):即检验和测量,是将被测几何参数与单位量值进行比较或判断的过程,由此确定被测几何参数是否在给定的极限范围之内。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互换性定义(Interchangeability):指按同一规格标准制成的合格零部件在尺寸上和功能上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能。
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的关系:A 零件的尺寸大小一定时,给定的公差值越小,精度就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加工困难。
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1、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为 。
2、0—25mm 千分尺活动套管相对固定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
3、配合是 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 之间的位置关系。
4、标准公差数值与 有关,与 有关。
5、孔的基本偏差从 至 为下偏差,孔的下偏差用 表示;从 至 为上偏差,孔的上偏差用 表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属于螺旋测微量具的是( )A 、钢直尺B 、游标卡尺C 、百分表D 、千分尺2、测量φ026.0040+的内孔直径,选用( )量具A 、百分表B 、游标卡尺C 、塞规D 、无法确定 3、Φ012.0-047.0-50中φ50是( )A 、实际卡寸B 、基本尺寸C 、极限尺寸D 、无法确定 4、万能角度尺将角尺和直尺全装上,可测量角度为( )A 、50º—140ºB 、0º—50ºC 、230º—360ºD 、无法确定 5、比较两尺寸精度高低的依据是两尺寸( )。
A 、公差等级的高低B 、公差值的大小C 、基本偏差值的大小6、如果给定形位公差项目的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标注是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箭头应与对应的尺寸线( )A 、对齐B 、错开C 、对齐或错开D 、与基准有关7、有一孔的尺寸为Φ033.0025+mm ,轴的尺寸为Φ012.0-047.0-25mm ,它们配合则组成( ) A 、基孔制间隙配合B 、基孔制过渡配合C 、基轴制过盈配合D 、无法确定 二、判断题:(每题2分20分)1、25—50mm 千分尺使用前不用校对。
( )2、尺寸公差可为正值或零值。
( )3、Φ30H/n5是基孔制过渡配合。
( )4、被测要素标注时,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被侧要素与公差框格的一端相连,指引的箭头应与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或直径相一致 ( ) 5、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 偏差绝对值 ( ) 6、使用千分尺测量工件时,先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徽分筒)。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习题库(答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习题库(有答案))。
一、判断题1.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 × )2.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越大,公差等级越高。
( × )3.尺寸公差可以为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或零。
(× )4.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 )5.¢75±0.060的基本偏差是+0.060mm,尺寸公差为0.06mm。
( )6.零件装配时仅需稍做修配和调整便能装配的性质称为互换性。
(×)7.完全互换性的装配效率一定高于不完全互换性。
(×)8.设计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9.零件是否合格首先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基本尺寸,正好等于基本尺寸肯定是合格品。
(×)10.尺寸偏差是某一尺寸件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因而尺寸偏差可以为正、负和零。
(√)11.孔的上偏差代号是ES,轴的上偏差代号是es。
(√)12.某尺寸的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
(√)13.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称为配合。
(×)14.公差带中的零线通常表示基本尺寸。
(√)15.间隙配合中,孔的实际尺寸总是大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
(√)16.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共有18个标准公差等级。
(×)17.国家标准规定了基孔制和基轴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基轴制。
(×)18.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19.在选基准制时,一般是优先采用基孔制。
(√)20.将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相互搭配,就可以得到每一基本尺寸的很多不同公差带。
(√)21.在同一尺寸段里,标准公差随公差等级的降低而增大。
(√)22.各级a~h的轴与H孔的配合必然是形成间隙配合。
(√)23.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是因为可以减少所用定值刀具、刀具的规格和数量。
(√)24.在公差等级高于IT8级的配合中,孔与轴的公差等级必须相同。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期末复习题 第三页

一、填空题:
1、一般公差是指在车间通常加工条件下,采用一般公差的
尺寸,在该尺寸后。
2、检验的定义:。
3、几何参数的测量包括、、及。
4、两种基准制是指和。
5、国标规定孔、轴公差带标注有三种方法:、
、。
6、孔、轴的配合等级中,在基本尺寸小于500mm范围内,以孔的为界,高于的孔均与的轴配合;低于的孔均与的轴配合;IT8的孔与的轴配合。
二、选择题:
1、下列孔、轴要选择过渡配合的有。
A、既要求对中又要求拆装方便法;
B、工作时有相对运动;
C、永久性结合
2、优先选用基孔制是因为。
A、孔难加工;
B、减少定尺寸的刀、量具;
C、制造简单
3、标准公差从IT01—IT18,公差等级越来越,标准公差数值越来越
A、低,大
B、低,小
C、高,大
D、高,小
4、上偏差一定比下偏差。
A、大;
B、小;
C、不一定;
D、无法判断
三、简答题:
简述表分表定义、特点、工作原理:四、写出下列配合偏差型号的意义:
1、φ10h7
2、φ20T8
3、φ30H7/s6
4、φ80U7/h6
5、φ40M7/h6
6、φ30H11/h11
7、φ40D9/h9
五、写出下面各尺的读数: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期末复习题第三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车、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共同知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本章重点内容:1、(光滑圆柱体)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
2、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带代号及基准制。
3、尺寸公差带、配合公差带作图。
4、配合性质的判别方法。
5、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6、技术测量基础知识。
7、形位公差概念、种类、符号、标注及形位公差四要素。
8、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标注及识读。
本章内容提要:一、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1、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的数值称为尺寸。
(机械工程中以毫米mm 作为特定单位)基本尺寸:指设计时给定的尺寸。
孔基本尺寸用“L”表示,轴用“l”表示。
实际尺寸:指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
极限尺寸:指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界值,较大的一个叫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叫最小极限尺寸。
2、尺寸公差:指尺寸允许的变动量。
尺寸公差是一个正值,公差的大小反映了工件的加工难易程度,公差大加工容易,反之加工困难。
孔用“Th”表示,轴用“Ts”表示。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0即:T h=L max–L min=ES-EI>0 T s=l max-l min=es-ei>03、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基本尺寸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基本尺寸(1)、上偏差:ES= L max-L es= l max-l(2)、下偏差:EI= L min-L ei= l min-l注意:公差和极限偏差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公差大小决定允许尺寸的变动范围,公差值是绝对值。
极限偏差决定极限尺寸相对其基本尺寸的位置(在公差带图中),极限偏差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
4、配合(1)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位置关系。
(2)配合这一概念来反映零件组装后的松紧程度。
(3)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4)配合相关计算公式。
1、尺寸公差带: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 它是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二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用图表示的公差带,称为公差带图。
公差带包括公差带的大小和公差带的位置两个要素。
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2、作图步骤(1)、先画出零线,标“+”、“—”用箭头指向零线表示基本尺寸,标注基本尺寸。
(2)、用适当比例作出孔轴的公差带。
(3)、标注孔轴上、下偏差值及其他要求标注的数值。
3、配合公差带图作法先画出零线代表基本尺寸,零线的上方为正,代表极限间隙,下方为负,代表极限过盈。
用极限间隙和极限过盈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就是配合公差带。
三、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带代号、配合代号1、标准公差是国标规定拥有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标准公差用IT表示。
(1)、标准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称为标准公差等级。
标准公差共分20级。
全部标准公差等级系列为:高﹤————公差等级————﹥低IT01、IT0、IT1、IT2、…IT17、IT18小﹤————标准公差值————﹥大(2)、标准公差数值:与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有关。
同一基本尺寸的孔和轴,标准公差等级高,标准公差数值小;标准公差等级低,标准公差数值大。
而同一公差等级的孔和轴,基本尺寸大,则标准公差数值大,基本尺寸小,则标准公差值小。
同一公差等级、同一尺寸分段内各基本尺寸的标准公差数值是相同的。
同一公差等级对所有基本尺寸的一组公差也被认为具有同等精确程度。
(3)、公差等级的选用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首先是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低的公差等级,目的在于解决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和制造成本之间的矛盾。
常用配合精度:IT5~ IT13,其中IT5~ IT7为高级精度,IT8~ IT10为中级精度,IT11~ IT13属于低级精度。
2、基本偏差为了满足不同配合性质的需要,对轴、孔公差带的位置予以标准化。
标准中规定了孔、轴各28种公差带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拉丁字母表示。
(1)、定义:基本偏差是本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极限偏差(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2)、基本偏差代号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按顺序排列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
在26个拉丁字母中去掉易与其他含义混淆的五个字母:I、L、O、Q、W (i、l、o、q、w),同时增加CD、EF、FG、JS、ZA、ZB、ZC(ef、fg、js、za、zb、zc)七个双字母。
注:基本偏差系列中的H (h)其基本偏差为零,JS (js)与零线对称,上偏差ES(es) =+1T/2,下偏差EI(ei) =-IT/2,上下偏差均可作为基本偏差。
3、公差带代号、配合代号(1)、公差带代号:孔、轴公差带代号由标准公差等级代号(数值)和基本偏差代号(字母)组成。
如:100H7 、50f8、80G9等。
(2)、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的组合形式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其中分子表示孔公差带代号,分母是轴公差带代号。
如:Φ100H8/g7 Φ50F9/h9四、配合性质的识别方法1、根据孔、轴公差带图识别。
(1)、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上方为间隙配合。
(2)、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下方为过盈配合。
(3)、孔公差带、轴公差带相互交叠为过渡配合。
2、根据公式识别(1)、E I≥es时为间隙配合(2)、ei≥ES时为过盈配合(3)、以上两条同时不成立时,则为过渡配合。
3、根据配合代号判别(1)、a~h(A~H)为间隙配合。
如:Φ100H8/g7 Φ50F9/h9(2)、优先配合系列中j~n(J~N)为过渡配合。
如:Φ100K7/h6(3)、优先配合系列中p~zc(P~ZC)为过盈配合。
如:Φ50H7u64、配合等级在基本尺寸小于500mm时,以孔的IT8为界,高于IT8的孔均与高一级的轴配合。
如H7/g6;低于IT8的孔均与同级的轴配合,如:H9/d9;IT8的孔可以与同级或高一级的轴配合,如H8/f8、H8/g7。
五、配合制度1、基孔制:指孔的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轴的公差带形成的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孔制的特点:(1)、基孔制中的孔为基准孔,用“H”表示。
(2)、基准孔的公差带位于零线的上方,其下偏差为零。
(3)、基准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等于基本尺寸。
2、基轴制:指轴的基本偏差为一定,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带形成的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孔制的特点:(1)、基轴制中的孔为基准轴,用“h”表示。
(2)、基准轴的公差带位于零线的下方,其上偏差为零。
(3)、基准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等于基本尺寸。
3、基准制的选用(1)、优先选用基孔制。
可以减少定尺寸刀具、量具的规格品种,经济效益好。
(2)、基轴制的应用,如同一直径的轴,需要装上不同配合的零件宜采用基轴制。
(3)、与标准件配合时应以标准件选用基准制,标准件为孔选基孔制,标准件为轴时选用基轴制。
六、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的刻线原理读数方法1、游标卡尺(中等精度量具IT10~IT6)(1)、刻线原理:游标卡尺的读数精度是利用主尺和游标刻线间的距离之差来确定的,常用游标卡尺的精度有:0.1mm、0.05mm、0.02mm。
如: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副尺50格对准主尺49格(49mm),则副尺每格长度为49/50=0.98mm,主、副尺每格差值为1-0.98=0.02mm.利用主、副尺每格差差值,该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精确值就是0.02mm。
(2)、读数方法:第一步:读取整数值,主尺上副尺零刻线左侧正毫米数值。
第二步:读取小数值,副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刻线数值,用此数值和精度的乘积为小数部分。
第三步:整数值+小数值=测量值。
2、千分尺(又称为分厘卡,是精密测微量具)(1)、刻线原理:千分尺测微螺杆上的螺距为0.50mm,当微分筒转一圈时,测微螺杆就沿轴向移动0.50mm。
固定套管上刻有间隔为0.50mm的刻线,微分筒圆锥面的圆周上共刻有50格,因此微分筒每转一格,测微螺杆就移动0.5mm/50=0.01mm,因此该千分尺的精度值为0.01mm。
(2)、读数方法:第一步:在固定套筒上读出其与微分筒边缘靠近的刻线数值(包括正毫米数和半毫米数)。
第二步:在微分筒上读出其与固定套筒的基准线对齐的刻线数值。
第三步:尺寸读数是把以上两个数相加。
3、百分表(百分表用来检验机床精度和测量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
)(1)、刻线原理: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表面刻度盘上共有100个等分格,按百分表的齿轮机构的传动原理,量杆移动1mm时,指针回转一圈。
当指针偏转一格时,量杆移动的距离为1/100=0.01mm。
(2)、读数方法:先读短指针与起始位置“0”之间的读数,再读长指针在表盘上所指的小数部分值,两个数值相加就是被测尺寸。
七、形位公差1、形位公差符号包括:(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符合。
(2)形位公差的框格和指引线。
(3)形位公差的数值和其他有关符号。
(4)基准符号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符号:(如下表)2、形位公差带四个要素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是指用来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构成零件的实际要素的点、线、面都必须处在该区域内,零件才合格。
(1)、公差带的形状(9种形状)(2)、公差带的大小指公差带的宽度t或直径фt(3)、公差带的方向公差带的方向即评定被测要素误差的方向。
○1形状公差带的方向:是公差带延伸方向,它与测量方向垂直。
公差带的方向的实际方向是由最小条件决定的。
○2位置公差带的方向:也是公差带的延伸方向,它与测量方向垂直。
公差带的实际方向与基准保持图样上给定的几何关系。
(4)、公差带的位置公差带的位置,对于定位公差,以及多数跳动公差,一般由设计确定,与被测要素的实际状况无关,可以称为位置固定的公差带;对于形状公差、定向公差和少数跳动公差,项目本身并不规定公差带位置,其位置随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有关尺寸的大小而改变,可以称为位置浮动的公差带。
3、形位公差的识读学习形位公差的目的:掌握零件图样上形位公差符号的含义,了解技术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在识读形位公差时,应先从标注中确定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公差项目、公差值、公差带的要求好有关文字说明等。
八、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标注及识读。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通常以一定的波距与波高之比来划分。
一般比值大于1000为形状误差、小于40者为表面粗糙度,介于两者之间为表面波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所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特性。
(1) 取样长度用于判别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称为取样长度,代号为l。
(2) 评定长度评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称为评定长度,代号为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