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①,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②。

注释:①[曛(xūn)]昏暗。

②[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这里指董大。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2.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我们所学习的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充满了离愁,其间萦绕的是那依依与不舍,这是我们人之常情。

毕竟别后难再重逢,今日一别,何时再聚各问天。

故而难舍,更何况世事凄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凉为自己、为友人。

可本诗不同,虽也描述了离别时的场面,但却充盈着豪气,“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将所有的离愁一扫而光,前路是光明而充满希望的,岂能独愁,明天会更好!把握了这一点我在教学之中,先引领同学们复习以前的所学习的送别诗,感觉分别时的场面与那浓浓的情谊。

当大家正处在友人分别的忧伤之中将同学们带入另一境界:“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豪气冲天的送别诗。

”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认真读诗反复体会。

“为什么作者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愁绪万千呢?”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把教学推上了高潮。

同学们积极讨论。

纷纷猜测,最后在林金凤介绍的背景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董大正值失意之际,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3.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围绕课文主题、创设送别情境。

这堂课的一个主题是让学生“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以听歌曲《送别》导入,创设送别的情境;在学诗时引导学生感悟送别时的情谊;扩读和打写都围绕送别,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别董大》古诗词鉴赏

《别董大》古诗词鉴赏

《别董大》古诗词鉴赏
《别董大》古诗词鉴赏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高适《别董大》译文及赏析

高适《别董大》译文及赏析

高适《别董大》译文及赏析《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译文。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别董大》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别董大》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公元747年(年唐玄宗天宝六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天宝六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本诗是其第一首。

《别董大》赏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 1/2 —— 1/2 —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这两首诗勾勒出了送别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极其壮阔而又有些昏暗压抑的氛围。

千里的黄云遮蔽了天空,白日也变得昏暗朦胧。

黄云的“千里”,强调了其范围之广,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白日曛,则更增添了这份阴沉。

“北风吹雁雪纷纷”,在这样的背景下,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北风、雁、雪,这些元素的组合,进一步渲染了寒冷和孤寂的氛围。

大雁南飞,本就是离别的象征,而纷纷扬扬的大雪,更让这离别显得凄清。

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这种悲伤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一转前面的凄凉,以豪迈豁达的口吻鼓励友人。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这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是对友人的高度赞扬,相信友人的才华和品德定能得到世人的认可。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诗人以自己的遭遇开篇,说自己就像鸟儿的翅膀那样飘摇不定,暗自怜悯自己。

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漂泊不定的生活让诗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诗人认为大丈夫处于贫贱的境地不应满足,然而此刻与友人相逢,却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这两句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但在这无奈之中,又蕴含着一种不甘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两首诗,一首着重于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一首侧重于抒发自己的身世感慨。

但整体上,都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其一通过描绘壮阔而凄清的景象,以景衬情,然后突然转折,用激昂的语言鼓励友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二则以自身的经历为引,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显得真挚而深沉。

《别董大》诗意_高适

《别董大》诗意_高适

《别董大》诗意_高适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诗今译】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名句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

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

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
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

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注词释义】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

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

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

这里指董大。

高适《别董大》 (带拼音、注释、译文)

高适《别董大》 (带拼音、注释、译文)

高适《别董大》 (带拼音、注释、译文)《别bié董dǒng大dà》作zuò者zhě:高gāo适shì千qiān里lǐ黄huáng云yún白bái日rì曛xūn, 北běi风fēng吹chuī雁yàn雪xuě纷fēn纷fēn。

莫mò愁chóu前qián路lù无wú知zhī己jǐ, 天tiān下xià谁shuí人rén不bù识shí君jūn?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 [1]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曛 :昏暗。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译文:无边无际弥漫着黄云让西下的太阳暗谈无光,北风呼号群雁南飞,大雪纷纷落下。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谁会不知道您呢?。

《别董大》古诗第一首

《别董大》古诗第一首

《别董大》古诗第一首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解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较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
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
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
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下眼前之景:北风滚滚,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就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为了黄色,本来璀璨
夺目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通常。

大雪纷纷扬扬地飞舞,群雁排起整齐
的队形向南飞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丽的环境中,送行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器重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
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
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诗人:高适2、作品名称:《别董大二首》3、诗歌体裁:七言绝句4、创作背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短暂相聚后又各奔他方时所作5、诗歌原文6、诗句翻译7、诗歌赏析要点11 诗人简介高适(约 704—约 765 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111 高适的诗歌风格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12 高适的文学成就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别董大二首》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失意之时,高适以诗相赠,予以慰藉和鼓励。

21 诗歌原文《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1 诗句翻译《别董大·其一》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别董大·其二》就像鸟儿四处飘飞、居无定所,自我怜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41 诗歌赏析411 意境营造第一首诗开篇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出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景象。

黄云蔽天,白日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给人以一种沉重压抑之感。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豪迈豁达的语调,鼓舞友人不要为离别而忧愁,因为他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到处都会有赏识他的人。

这种以悲景衬豪情的手法,更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坚定信心。

412 情感表达第二首诗中,“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通过对董大身世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漂泊不定的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你预习
❖ 《别董大》这首诗从体裁讲是一首七__言_绝__句 诗,从内容讲是一首_送__别___诗。
❖ 这首诗写的是__高__适___在___塞_外__送别 ___董_大_____。
❖ 高适是__唐_代__著_名__的_边__塞_诗__人___________。 ❖ 董大又叫董庭兰,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
精品课件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悲苦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昂扬豪壮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勉朋友,情谊深厚
精品课件
❖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 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 对待友谊?
❖千古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精品课件
❖《别董大》这首诗是作者漫游时的 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慰 和激励。
精品课件
《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 诗,原有两首,本诗是第二首.
精品课件
朗读

别董大
别:送别。
董大:董庭兰
题目的意思:送别董
大。
精品课件
❖这首诗是诗人在塞外送别董大。塞外指的是长城以北的地区 。
精品课件
别董大 高适(边塞诗人)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精品课件
❖这两句描写了黄云、白 日、北风、大雁。
精品课件
莫愁前路无知己
❖莫:不要。 ❖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前路:即将去的地方。
知己:知心朋友。
精品课件
莫愁前路无知己
❖不要担心前去的路途没 有知心朋友,
精品课件
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人:哪个人。 ❖君:你,指董大。
精品课件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
精品课件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 雪纷 纷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旷 之感
精品课件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表现诗人 昂扬、乐观、对生活充满 _________信__心__的__人__生__态__度__.
精品课件
朗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乐观 豁达的胸襟和对朋友的 深情厚谊。
精品课件
全诗翻译
1.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 昏沉沉。
别董大
标题 唐


精品课件
高适
河北沧州市人, 唐 代诗人, 早年很不得志。 一度做过封丘县尉,不久 投笔从军。由于他参加军 队的时间很久,熟悉边疆 的自然环境和军事生活, 写了不少边塞诗。他的诗 风格豪迈,气势奔放。
董大
名叫董庭兰, 因排行第一, 所 以称董大。他是唐玄 宗时代著名的琴手, 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 诣。据说董大擅长古 琴,而当时盛行胡乐, 他倍受冷落,非常失 意。
_在__兄_弟__中_他__排_行__第_一。
精品课件
千里黄云白日曛 ❖ 黄云: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
成了黄色。 ❖曛 :昏暗。 ❖白日:太阳.
精品课件
千里黄云白日曛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 昏沉沉。
精品课件
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 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精品课件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 物?
2.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 花中向南飞去。
3、不要担心前去的路途没有知 心朋友。
4、 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
精品课件
理解填空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 ),通过 描写 ( 黄云 )、(白日 )、( 雪 )、 ( 北风 )、( 大雁)等景物,表现出离 别时(凄凉 )的情景。其中大雁南飞 隐喻(董大 )即将远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伴你预习
❖ 《别董大》这首诗从体裁讲是一首 ( ) 诗,从内容讲是一首_____诗。
❖ 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在______送别____。 ❖ 高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董大又叫董庭兰,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
_____________。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