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测试题附答案(语文)
单招考试语文+英语卷(答案) (3)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蓼.蓝liǎo跬.步kuǐ静谧.mì恪.尽职守kèB.赭.色zhě戕.害qiāng狙.击jū冯.虚御风píngC.隽.永juàn老饕.tāo熨.帖yù跌宕.起伏dàngD.氤氲.yūn拓.片tuò敕.造chì羽扇纶.巾lún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颤.(zhàn)动敛裾.(jū)梵.(fàn)语媛.(yuàn)女B.霎.(shà)时廿.(niàn)四混沌.(dùn)蕈.(tán)菌C.蠡.(lǐ)测瞥.(piē)见愆.(qiān)期晏.(yàn)乐D.牡.(dǔ)牝象弭.(mǐ)霏霏.(fēi)修姱.(kuā)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缜.密∕佯嗔.宽宥.∕囿.于成见纡.尊降贵∕长吁.短叹B.稼穑.∕樯.橹肄.业∕肆.无忌惮剜.肉补疮∕婉.言谢绝C.痼.疾∕禁锢.箴.言∕缄.默不语敏行讷.言∕方枘.圆凿D.栖.身∕哂.笑仓廪.∕天赋异禀.殚.精竭虑∕箪.食壶浆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习俗。
旧历年底,人们举行年终大典,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湖南单招考试语文卷(答案) (1)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中字形相同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和平和牌和面暖和B.折磨折腾折本折断C.请帖体贴字帖贴合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众志成城未雨绸缪不一而足B.凤毛粼角前扑后继赏心悦目C.浅尝则止入目三分莘莘学子3.下面句子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_____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_____,_____懂得很多好道理,_____未必真有用处。
A.如果那么即使也B.因为所以无论都C.因为所以即使也4.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B.母亲觉得这个人好像有些面熟……C.青春,是天涯的一抹彩霞,转瞬即逝,却美轮美奂。
5.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形见绌(不足)B.负荆请罪(辜负)C.不共戴天(顶着)6.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是一项重要的科研_____。
②英雄的事迹_____着一代代青年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③我们要爱护公物,不要_____桌椅。
A.结果鼓励损坏B.成果鼓舞损坏C.成果鼓动损坏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上,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B.青虫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程。
C.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热闹的掌声。
8.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①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③人一切都可以失去,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他是生命的源泉、阳光。
5黄金象征财富,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A.②④①③5B.①④②③5C.5①④③②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的诗句。
A.王之涣B.王勃C.王安石D.王维10.我国先秦诸子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专集是()A.《诗经》B.《左传》C.《论语》D.《西游记》11.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2.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A.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B.人是为爱人而生存的C.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D.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13.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14.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单招考试语文试卷(包含答案) (2)

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A.③①⑥⑤②④B.①④⑤⑥③②C.①②③⑥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2.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B.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C.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D.湍流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竣工缜密水蒸气寸草春晖漫山遍野B.沧桑销蚀势利眼卑恭屈膝瑕不掩瑜C.犒赏装帧水龙头纷至沓来民生凋蔽D.毕竟旋律侯车室摩拳擦掌天崩地坼4.《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就国于薛”意味着()A.失去齐王信任,罢官归去B.衣锦荣归故里,光宗耀祖C.得到百姓拥护,奉迎返乡D.领受齐王派遣,出使薛国5.对于过期的化妆品怎么处理?()A.扔进可回收垃圾桶B.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C.扔进有毒有害垃圾桶D.便宜点销售6.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借比喻抒情的是()A.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B.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D.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7.下列诗篇中,属于七言律诗的是()A.《行路难》B.《长恨歌》C.《早雁》D.《虞美人》8.《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最后导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A.晚来风急B.旧时相识C.黄花堆积D.梧桐细雨9.礼仪的核心概念是()A.尊重B.平等C.宽容D.外貌10.参加面试应聘时,宜化()A.淡妆B.浓妆C.舞台装D、不化妆11.参加面试应聘时,男士穿正式西服应该穿()A.浅色的袜子、黑色的皮鞋B.深色的袜子、棕色的皮鞋C.深色的袜子、黑色的皮鞋12.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句中的"望帝"、"杜鹃"均指蜀王()A.鱼凫B.柏灌C.杜宇D、李冰1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清明14.下列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人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工作的全过程B.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C.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规划执行15."真书"指的是:()A、篆书B、楷书C、行书D、书16、美国自由女神像位于:()A、纽约港口B、华盛顿是中心C、法国巴黎17."红杏枝头春意闹"属于:()A、通感B、夸涨C、烘托D、象征18.被称为”国际会议之都”的城市是:()A、斯德哥尔摩B、日内瓦C、瑞士D、纽约1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A、管仲B、齐恒公C、孔子D、唐高宗2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雾凇沆砀僦凭看幕五彩斑斓唠唠叨叨B.充耳不闻在劫难逃无动于衷清荣竣茂C.天衣无缝相安无事风雪载途因地制宜D.衰草连天世外桃园巧妙绝伦惟妙惟肖二、填空题(共15分)1、一般说来,课程的基本范畴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____等方面。
高职单招语文试卷及答案4

高职单招语文试卷及答案4奥赛培训: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10分)担心孩子不幸福恰是他们不幸福的原因汤勇①这是一个需要常识的时代,然而梁文道曾断言,“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言。
②教育最基本的常识是什么,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认识的堆积,分数的获得,这便是教育最基本的常识。
教育一旦把考试作为研判教育的唯一手段,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育者所遵从的只有分数,而没有“人”、没有“人性”,教育就会在远离常识的路上越走越远。
③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生活。
孩子们来到学校,也是一个生活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一种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过上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让他们得以自然地生长,这是常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但如果我们的教室让孩子感到压抑,我们的课堂让孩子枯燥无味,我们的校园让孩子望而生畏,学校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没有一点幸福可言,又怎能为孩子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④教育不是万能,教育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军事家等,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这是常识。
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以爱的名义去绑架孩子,如果以“可怜天下老师心”、以“恨铁不成钢”去胁迫孩子,把不断膨胀的功利心完全压在孩子身上,教育上的乱象丛生就见怪不怪了。
⑤孩子的校园生活,肯定离不了作业和试题,也离不了分数和成绩,但是绝对不应仅仅是这些,他们的校园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
对于人来说,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远比分数成绩重要得多,这是常识。
孩子喜欢的教育是顺应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信,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发展方向,这是常识。
“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是教育常识。
如果我们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对孩子实施过度的教育,过早地给孩子加重学习任务,特别是将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只能将孩子葬送在起跑线上。
职业中专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职业中专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徇私舞弊B. 明查暗访C. 张皇失措D. 一愁莫展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岳阳楼记》D. 《史记》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C.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D.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却自然形成。
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却自然形成。
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却自然形成。
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却自然形成。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诗的意思是:A. 只要心中有朋友,即使相隔千里也像邻居一样亲近。
B. 海里有知己,即使在天涯也像邻居一样。
C. 海内存知己,即使在天涯也像邻居一样。
D. 海内存知己,即使相隔千里也像邻居一样。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7. “________”是《楚辞》中的一篇,作者屈原在其中表达了对祖国的忧虑和个人的悲愤。
8. “________”是《左传》中的一篇,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事件。
9. “________”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述了项羽的生平和功绩。
10. “________”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背影》节选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职高单招考试题库语文

职高单招考试题库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届(yīng)恪守(kè)裨益(bì)B. 箴言(zhēn)缜密(zhěn)缄默(jiān)C. 翩跹(xiān)踌躇(chóu)饕餮(tāo)D. 踌躇(chú)翩跹(qiān)饕餮(tā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时好时坏。
C. 她的笑容如同阳光一般,温暖人心。
D. 以上都是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一箭双雕C. 一帆风顺D. 一石二鸟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B. 他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工作认真,还乐于助人。
C. 她喜欢画画,喜欢音乐,喜欢写作。
D. 以上都是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嗓门大得像喇叭。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
D. 以上都是7. 下列词语中,属于反义词的是:A. 光明与黑暗B. 快乐与悲伤C. 勇敢与懦弱D. 以上都是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因为他有一颗乐观的心。
C. 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D. 以上都是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拂过,柳树轻轻摇曳。
B. 月亮躲进了云层,仿佛害羞了。
C. 河水潺潺,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D. 以上都是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高职单独招生语文+英语卷(答案) (4)

湖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16-20题为多选题,共60分)1.《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色是()A.幽默诙谐B.严正庄重C.辛辣冷峻D.优雅婉约2.下列《饮酒》(其五)诗句中,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的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移情于景的是()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移情于景)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融情入景)C.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融情入景)D.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融情入景)4.下列柳永《八声甘州》词句中,言外有意,寄托青春不再、人生如寄感伤的是()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总写秋景;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做气氛渲染;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年华虚度,青春不再,人生如寄;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己思彼转为彼思己;5.下列诗词中,风格可以形容为“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是()A.李白《行路难》(其一)B.贺铸《鹧鸪天》C.李清照《声声慢》D.辛弃疾《摸鱼儿》6.闻一多《一句话》中,暗示反动统治者残酷镇压民众反抗的诗句是()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B.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C.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D.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7.下列诗人中,被视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的是()A.郭沫若B.闻一多C.徐志摩D.戴望舒;8.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个章节的关系是()A.四者并列B.逐层递进C.两两对比D.交错映照9.《婴宁》情节发展的内在脉络是()A.狐母生狐女、埋荒山、求合葬B.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C.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D.婴宁隐于笑、爱笑、矢不复笑10.《断魂枪》中,沙子龙将镖局改为客栈的主要原因是()A.大梦先醒,主动求变B.迫于时变,不得不变C.广开财路,多种经营D.以商养武,发扬国术11.余秋雨在《都江堰》中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根本原因是( )A.它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B.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C.它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D.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12.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A.《饮酒》B.《行路难》C.《陌上桑》D.《秋兴》13.《我与地坛》中描绘的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古柏、夏雨秋风等景物,象征()A.地坛绚丽多姿B.地坛并不衰败C.“我”倔强的心魂D.“我”对生命的礼赞14.《先妣事略》叙写吴家桥“外祖及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对塑造母亲的形象所起的作用是()A.烘托B.渲染C.反衬D.象征15.下列成语中,属于从孔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有()A.四面楚歌B.狡兔三窟C.功亏一篑D.井底之蛙16.余秋雨写《都江堰》一文的意图在于()A.阐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B.赞美都江堰的壮丽景色C.介绍都江堰的历史底蕴D.展现都江堰的现代价值17.“鸟何萃于薠中,罾何为兮木上。
单招语文试卷(答案) (4)

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藏人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B.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口角引起的家庭命案。
人们都为这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C.如果能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并付出加倍的努力,中国足球一定能够走出低谷,进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D.近日,国家林业局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
2.依次在下列各句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家打心里佩服力排众议重用张经理的林厂长,连张经理的前任王平都对林厂长赞不_____绝口,说他不愧是“历任厂长中最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②虽然存在很多分歧,也发生了不少争论,但在几个主要的原则性问题上,我们的看法是_____相同的。
③表哥昨天打电话_____我,他最近搬了家,新家就在我们学校附近的“怡心园”小区,约我们本周末到他的新居聚一聚。
④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严格的工作要求,几个年轻人没有丝毫的_____,他们平和自信,勇敢坚强,活出了一份青春潇洒。
A.实在大概告诉怨恨 B.实在大致通告埋怨C.确实大概通告怨恨 D.确实大致告诉埋怨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座落喝采继往不咎鬼鬼祟祟B.肖像永诀趋之若鹜寥若晨星C.渲染惦量按部就班沧海桑田D.籍贯翔实无是生非带罪立功4、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意象中,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 )A.淤滩上的驳船B.神话的蛛网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D.飞天袖间的花朵5、下列《婴宁》所提到的行为方式中,体现了婴宁反抗礼法束缚的是( )A.见人辄笑B.矢不复笑C.笑须有时D.笑处嫣然6. 与“涕泗横流”的“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B.士皆垂泪涕泣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7.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8.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可怜的事情.B.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C.春真的已去了,触景生情,我心绪飘逸,引起一阵阵迟暮萧索之感.D.河北男子英武刚烈,但决不虚妄张扬;老实本分,但决不委琐窝囊.9.对下面句子的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来自唐山.②上课了,快跑!③你是哪个班的④石家庄的天气真热啊!A. 陈述句感叹句判断句祈使句B. 判断句感叹句陈述句祈使句C.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D. 判断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10.下面句子按要求变换句式有错的一项是( )A.老师批评了张伟的这种不文明行为.改成被动句:张伟的这种不文明行为被老师批评了.B.请把你的书借给我用一下.改成疑问句:你的书能借给我用一下吗C.这条小河在夏天特别美丽.改成感叹句:这条小河在夏天太美丽啦!D.这份考卷很容易.改成否定句:这份考卷不好答.11、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生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裴毅然①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一道奇特风景线:知识分子一直是被嘲笑的主角,很少成为获得赞美的主角。
②新文学运动以来,鲁迅的《孔乙己》、叶圣陶描摹灰色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钱钟书的《围城》等名著名篇,瞄准的对象尽是知识分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知识分子逐渐陷入整体挨批的社会大氛围下,从思想界到文学界,知识分子全得低头认罪,成为必然自觉改造的对象,文学形象中的知识分子自然也高大不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从特定意义上,知识分子仍然是社会上的弱者,因为谁都可以扯上知识分子开骂一通。
王朔说知识分子“不骂白不骂”,并不仅仅是王朔个人的“美学投机”或“艺术选择”,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社会审美的某种价值趋向。
③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本人试析一二。
④知识分子有能力参预各项社会活动,有可能跻身权益分配之列,社会身份十分微妙,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
因掌握知识,知识分子自必怀有一定理想,不屑于流同俗辈,不安于既有现状。
行高于众、品异于俗,知识分子的英雄自画像,自命不凡自我夸张,主客观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在群俗看来,便很有点脱离现实做白日梦的味道,可嘲可笑之处多多,即富含“可嘲笑因素”、“可打趣内容”。
聪慧敏感的作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卖点。
这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何以成为“嘲笑主角”的最重要之因素。
⑤无论中外,相对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工农社会地位更低,处于社会最低层。
尤其在旧时中国,不少工农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
而同情弱者又是基本人性,且形成强大社会心理定势。
若嘲笑弱者,似乎道德品味欠高。
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掀起的文艺工农化运动,除了现实政治因素,从审美角度也倚于这一社会心理定势。
否则,工农化何以会于短时期内得到文艺界的广泛认同?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⑥由于知识分子最熟悉的是自己,知道何处何地有痒痒肉,知道哪儿隐藏着最丰富”,一举刨一扛镐的“第一感觉”都往那儿汇聚,这样便从创作源头上决定的“矿藏..了作家的取材向度。
而艺术创作的关键又在于细节与深度,对作家来说最容易写得深入的只能是自己。
此外,嘲笑自我的社会效应也较好,上面不会怪罪,下面不会得罪,官不厌民不嫌,就像相声演员最好的开涮对象总是自己。
既然将镜头对准了知识分子,那么还能不搞出几声笑来?谁身上还能没有一点可资嘲笑的“不完善”之处?⑦孔孟以降,中国士人审美习俗便形成强大的厚古薄今之定势,以过去否定现实。
“三代文武”,标榜至今。
厚古薄今,从习惯上养成了中国学者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审美传统——“以新为不可知,以旧为不可易”。
⑧一九八〇年代中期呼啸文坛的“寻根派”,呼吁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特质中找寻现代社会的“自我”,期望从历史中找到自己的“根”,从宁静乡村处寻找文化根源,从遥远落后的原始文明那里,找到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根”。
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从思想倾向上,表现出追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文明,表现出追慕落后的趋向,但从审美上却因这一“向后看”得到价值支撑,觅得内涵,并以此否定城市现代文明。
而知识分子又总是城市文明的代表者,与“向后看”的审美定势形成巨大反差,嘲笑知识分子便成了一块滋味多多的“痒痒肉”。
⑨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精神与审美观点均处于欲建未建的叉路口,新旧矛盾交聚汇集,以“旧”笑“今”也是一种必然。
恰好多读了几年书的知识分子又是公认的新派人物,多有与众不同之处,被俚俗们拎出来当当笑角似乎也十分正常。
⑩当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新派人物嘲笑旧式人物总是“夏瑜”式的孤掌难鸣,美上从来就是偏旧不偏新,鲁迅的《药》中,最好笑的人物还是那个“疯子”夏瑜。
⑪习惯成自然,既然知识分子这一头总是自我嘲笑,并不断提供这样的嘲笑范本,那么另一头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俗众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天然的嘲笑期待,即所谓时髦的“卖点”。
⑫当然,只要知识分子还作为某种社会集团有别于工农,只要知识分子还只能由自己写自己,只要知识分子还因为掌握知识而成为社会关注点,那么,文学中的这一“知识分子待遇”怕是还得享受下去,一直要到全社会知识化,全都成为知识分子,才有可能免却这一“待遇”。
1.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⑩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①等到新思想最终战胜旧思想②再回头去嘲笑旧式人物③如《药》中新派人物夏瑜④好象也没了多大意思⑤甚至连嘲笑权都没有呢⑥新派人物亦随之失去“新”意A.③①②⑤④⑥B.③⑥①②⑤④C.③⑤①⑥②④D.③④②⑤①⑥2.第⑥段加点词“矿藏”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3.第⑧段,作者列举“寻根派”和《最后一个渔佬儿》的目的是什么?(3分)4.第⑩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试举出其中一种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5.下列分析“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作家们创作喜欢向熟悉的自身取材。
B. 自古就有嘲笑知识分子的审美背景。
C. 人们普遍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定势。
D. 知识分子本身微妙的社会身份因素。
A.作者对未来知识分子在文学中的“待遇”持什么观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山其实一直都站在那里谢云①在这座城市绵缠了好几天的雨,总算停了。
雨其实是好雨,不仅退去了持续已久的酷暑高温,还将城市里一向灰蒙昏暗的天空,洗得干干净净、朗朗阔阔的,连空气也显得格外清新、温润。
晚饭后在滨河广场散步,妻突然指着西北天际,那一江大水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流来的方向,惊喜地说:看,那儿的山!②循着她的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那一带依稀的远山。
层峦叠嶂,嵯峨相拥,仙人列阵般,远远地站在这座城市的西北方向,宛若一道屏风,又似一堵城墙。
雄伟,壮观,又带着些隐约的超尘脱俗的俊逸之气。
③那其实是我们都熟悉的山,川西北的山,是岷山和龙门山系的余脉。
以前,每次从山里出来,经过江油,都能从车窗外看到它们沉默、敦厚的身影。
④那些山,曾经像某种标志和象征一样,站在我们的视野里。
⑤但是妻一再感叹:我怎么从来就没看到过呢?神情里满是惊异和不解。
我知道,她所说的“从来”,是指在这座城市里生活这段时间。
我也知道,以前没能看到,不过是因为那些山被高楼大厦挡住了,被城市里的灰尘雾霭遮蔽了。
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就将它们给淡忘了。
⑥这样的感叹,我早有过。
虽然在这座城里生活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每日里骑着自行车匆忙来去,眼睛里只有红绿灯和人流车流,委实没多少空闲的时间和心境去旁顾其他。
而究竟忙出了些什么名堂,却是连自己也说不出的。
只知道,这一年里,别说远处的山峰,便是头顶的天空,也难得专注地去看上几回。
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生活中一种必然的丧失,但我知道,许多现代都市人都经历着这样的丧失,尽管他们不一定有这种感受。
其实,岂止是高天和远山。
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丧失掉的,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说远方,比如说梦想,比如说神圣,比如说洁净……宏大的事物正被我们淡化和遗忘,崇高的激情正从我们的心灵中消退和衰竭。
我们可怜的灵魂,自然只有在物质和商业气息的包围下,一天天变得简单而脆弱,甚至,连活着的目的和意义,也越来越渺茫,越来越稀薄。
⑧智者乐水,仁得乐山。
可是现在,山,这种曾被古人视为生命依托的事物,早从我们的心灵中自觉不自觉地潜逸了,隐遁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这样诗意、禅意的美好心境,在我们的生活,自然也早已不复存在了。
⑨但是,山站在那里。
不管我们需不需要,也不管我们在不在意。
它只是站着,远远地站着,静静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站着,以便让我们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它,呆呆地看着它,想一想什么,或什么也不想,发两句感叹,或者像它一样,沉默无言。
⑩望着那些山,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在我心里慢慢地苏醒,并像水一样盈漾开来。
我知道,那是属于过去,属于记忆的——在那些远山的更里面,在那座四面被山簇拥的小城里,我生活了整整九年时间。
九年里,我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洒在了那片土地上,我把自己的感情和梦想,放逐在了那片土地上。
而那些山,也如铭如刻一般,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和灵魂里。
⑪记得,那小城的北边,有一座人称“北山”的,是我寓居小城时时常光顾的。
山不险峻,也不崔嵬,所以无甚大的名气。
但无名又自有无名的妙处:人迹稀少,山也便闲且静,雍容沉稳;极适宜独旅漫步,游目骋怀,迩想遐思。
我在那里消磨掉了无数的周末和黄昏,充分地体悟到与山悠然相对时,内心平静、散淡、安祥有致的况味。
像《圣经》里说的:“让我们把头转向群山,群山会给我们以帮助。
”⑫然后离开它,到了现在这座城里,在车流人流中奔波忙碌,无悲无喜,无忧无乐,渐渐就忘却了那些与山有关的日子。
没想到,山却仍是站在那里,让我在不经意间,又暖暖地想起,想起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一段与山有关的日子,想起自己曾经有过那样一段美好的生活。
⑬山,其实一直都站在那里。
就像天空,一直都那么旷阔地空在那里。
(选自《中华散文》2005年第9期,有删改)7.第①段画线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分)8.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2分)9. 下列对第⑪段所写“北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山”虽然不大,作者却把它看成寄寓情感寄托梦想的妙处。
B.“北山”的闲静雍容使作者忘情其中,内心平静没有烦恼忧伤。
C.“北山”中留有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融进了作者的血液和灵魂。
D.作者写对“北山”的独特情感,使得文章的抒情真实而不空泛。
10.从全文看,“一直都站在那里”的山有哪些特点?(3分)11.本文标题颇有意味,结合“其实”、“一直”、“站”等词语对其进行赏析。
(4分)12.综观全文,作者看山得到了哪些收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6分)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三)默写。
(6分)【任选6空。
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 ⑴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⑵驿寄梅花,,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⑷转朱阁,,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⑸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⑹,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⑺一水护田将绿绕,。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⑻一语天然万古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
(7分)赤壁清·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14. 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