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1、抗性育种的复杂性体现在哪?(1)抗病性是寄主、病原两个生物体系在一定环境下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寄主、病原、环境三者一体的生态系统;(2)病原具有易变性;(3)病害类型多,其发生、发展与栽培条件有关;(4)抗病性往往与一些不良性状连锁遗传。

2、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

基因对基因学说是指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迟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相应的抗病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相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该学说假定作物的抗病基因是显性,寄生物的无毒性基因也是显性,只有抗病基因与相应的无毒性基因匹配时,寄主才表现出抗病反应,其他均表现为感病。

基因对基因学说是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模式。

3、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及防治。

抗病性丧失原因:1寄主发生变异2病原发生变异3环境发生变异所以三位一体的病三角,三者任一改变都可导致抗性丧失。

抗病性人为流失:1非育种目标的抗性流失2目标抗性中垂直抗性的流失(基因对基因学说)2垂直抗性育种中水平抗性的丧失。

防治措施:1抗病品种的大区域布局,品种轮换搭配,会使生理小种定向选择丧失2品种的轮换3选用聚合品种4,选所系品种5水平抗性的利用6复合抗病性的利用垂直农艺性状优良的水平抗性品种基础上采用回交,转育垂直抗性基因育成复合抗性品种,在垂直抗性中选育水平抗性有同样的效果。

4、杂优利用的条件、途径。

条件:1选配强优势组合。

亲本满足DUS三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强优势即配合力高、亲本性状突出。

2亲本的纯度要高,异交结实率高。

3杂交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可靠。

亲本繁殖简单易行,便于保持亲本的纯度,提高亲本种子的产量,杂交制种简单易行,制种产量高,有健全的种子生产和管理体系。

途径: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F2 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雄性不育性利用。

动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动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家畜:经过驯养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家养动物。

家养:人类的培育使动物在新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逐渐适应的一个过程。

家畜育种:通过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求得当前和未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的全部活动。

家畜育种学:人类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

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畜牧学的单位,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能满足人类一定需求、具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家畜类群。

品系:狭义:来源于同一头卓越的系祖,且有与系祖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广义: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种畜群。

单系: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近交系:运用连续近交形成,群体近交系数达0.375以上。

群系:由群体继代选育法建立的多系祖品系。

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专门化品系:具有某方面突出优点,专门用于某一配套系杂交的品系合成品系: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或品系杂交建立的品系生长: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

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家畜体重的累积生长理论上为“S”形曲线。

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呈“钟”形,其最高点相当于累积生长曲线的拐点。

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增量)与原有体量(始重)的比值。

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生长系数: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 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

生长加倍次数: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作物育种学考试重点

作物育种学考试重点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上,特性上有所差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进化三要素:变异,遗传,选择。

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遗传是进化的保证。

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良种:应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基因工程的三大优点:1)源于生物的有利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四大系统内可进行随机交2)基因工程可以获得生物的定向变异3)基因工程是使个别目的基因转移的技术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1.种质资源工作上有待进一步加强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子产业化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

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方式繁衍后代的,统称为~。

花器构造两性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如稻、麦,有利自花授粉。

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有利于异花授粉。

雌雄同株异花:玉米,蓖麻,瓜类。

雌雄异株:大麻,菠菜,银杏。

其他花器构造特点。

有些具有完全花,雌雄蕊异长,如棉花雌蕊柱头高于雄蕊;有的有蜜腺或有香气,能引诱昆虫传粉;有的花粉粒轻小,寿命小,容易借风力传播,有利于异花授粉;有的完全花雄蕊瘦小,花粉发育不良而败育,形成所谓雄性不育性;有的自交不亲和。

开花习性有些作物,在花冠未开放时就已散粉受精,称为闭花受精,典型自花授粉。

育种学基础知识汇总

育种学基础知识汇总

动科072班《家畜育种学》复习参考一、大题目1.驯化动物与驯养动物有何区别?答:驯化动物是指人类饲养的野生动物,脱离了野生环境并凭经验感知到人类是其食物和栖息地的供应者而不是其危害源的动物。

它要成为家畜,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能够人工繁殖;②人工选择下,人类所需要的选择性状能得以充分表现,并逐渐遗传下去。

驯养动物是指人类长期饲养的动物,符合人类要求而有能在人工条件下繁殖的动物,它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2.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答: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1.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或种用价值;2. 具有相同的血统来源;3.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4. 遗传性稳定;5. 有完整的品种结构;⒍足够的数量;⒎分布地区广;⒏经政府或品种协会审定认证。

3.什么是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是什么?答:数量性状是指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类性状。

其遗传基础是:(1)微效多基因假说;(2)数量性状基因座。

4.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

答:杂交育种的步骤:1)确定育种目标和方案2)杂交创新阶段3)横交固定阶段4)扩群提高阶段。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影响近交系数增量(F答:影响世代近交增量的主要因素有群体规模、性别比例、留种方式、亲本的贡献、交配系统、在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以及世代间隔等。

6.影响选择反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可利用的遗传变异2)选择强度3)育种值估计或指数选择的准确度4)世代间隔。

7.简述引入杂交的方法。

答:引入杂交的方法: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有某项缺点的品种(原来品种),可以选择一个与之相同但有针对其缺点的优良品种(引入品种),和它进行一次杂交,从所得杂种后代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再与原品种的公母畜交配,产生的后代进行培育,如果已符合要求,选择其中最好的公畜与符合要求的母畜横交,如果效果并不理想,则用回交后代再次与原来品种配种,符合要求后进行横交。

8.写出混合模型的表达式及其所包含的矩阵。

育种学重点内容

育种学重点内容

育种学重点内容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经过人工选育的遗传性状相对稳定一致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2、品种的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3、优良品种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改进产品品质(三)减轻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危害,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四)扩大作物种植面积(五)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六)适应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作物育种学主要任务:选育优良品种;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6、作物育种:是利用或创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将有利变异固定下来,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

7、自交不亲和性:雌雄蕊发育均正常,能散粉,但自交或系内兄妹交均不结实或结实极少,这种特性称自交不亲和性。

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系叫自交不亲和系。

8、雄性不育9、常见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豌豆、绿豆、花生、芝麻、马铃薯、亚麻、烟草等。

异花授粉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甜菜、甘薯、甘蔗、蓖麻、大麻、木薯、紫花苜蓿、三叶草、草木樨、啤酒花等常异花授粉作物有棉花、高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蚕豆、粟等。

10、划分方式:天然异交率小于等于4% --- 自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大于50% ---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介于5%-50%--常异花授粉作物。

11、自交的遗传效应:1)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2)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使其后代基因型趋向于纯合。

3)引起异花授粉作物后代生活力衰退12、异交的遗传效应(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2)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13、作物品种类型: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4个品种的划分要知道)14、自交系品种:15、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家畜育种学重点

家畜育种学重点

名词解释:1、选择反应与选择强度:选择反应是指选留种畜群所生后代某性状均值与同期畜群统一性状均值之差,公式为R=H2S;选择强度即标准化的选择差,也就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公式为i=S/δ。

2、个体育种值与估计育种值: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近交系数是指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程度用百分数来表示,即为近交系数。

亲缘系数:将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即为亲缘系数。

4、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

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5、异质选配与间接选择:两个个体品质不同或者不相似,其间的交配称为异质选配。

根据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一个性状的选择来达到改良另一个性状的目的选择方法,称为间接选择。

大题:1、后裔测定:根据后裔的遗传信息估测个体育种值,以评定其种用价值。

其缺点是延长了世代间隔,缩短了种畜使用期限,增加了费用。

适用于:①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如猪的产仔数和鸡的产蛋量等;②限性性状的选择,如根据奶牛和奶山羊种公畜的产奶性能对其女儿的性状表现作出估价。

用于种公畜的注意点:①消除与配母畜效应的影响;②控制后裔间的系统环境;③保证一定的测定数量。

2、标记辅助选择:为提高选择的效率,利用与影响目标性状的基因相连锁的遗传标记进行的辅助选择。

㈠原理:通过测定QTL或主效基因的基因型,选出具有理想基因型的个体。

㈡基本策略:①Marker-BULP;②两阶段选择;③早期选择。

㈢影响标记辅助选择相对效率的因素:①QTL效应的大小;②标记与QTL的连锁程度;③选择的世代数;④常规选择的效率。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动物遗传育种学》自学考试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具有影响多种性状作用的现象。

(遗传学p123)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均值的现象。

(育种学p255)3、近交:在畜牧学中,将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的选配方式叫近交。

(育种学p214)4、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上一代到下一代多经过的平均年限)。

(育种学p134)5、后裔测定:利用后裔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后裔测定。

(育种学p150)6、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所决定的、表现为连续性变化且只能用度量衡测定的性状。

(遗传学p175)7、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遗传学p121)8、保种:就是尽量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

其实质就是使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尽量得到全面的保存,无论这些基因目前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育种学p314)9、伴性遗传:某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的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遗传学p134)10、杂合子: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

(遗传学p113)11、选配: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叫选配。

(育种学p206)12、隐性: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却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叫隐性。

(遗传学p111)13、个体测定:利用个体自身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个体测定。

(育种学p149)14、选择差: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育种学p123)15、平均日增重: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叫平均日增重。

(育种学p90)16、同胞测定: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同胞测定。

育种学考试复习资料

育种学考试复习资料

选择(1分×10)名词解释(2分×10)填空(1分×20)判断(1分×10)简答(6分×4)论述(16分×1)填空1、进化的基本要素:变异、遗传、选择2、种质资源的类别: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原生种及原始栽培类型、近缘种、育种材料3、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4、花粉活力检测:形态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发芽检测、花柱压片检测(花粉管萌发情况)5、雄性不育性的表现类型和遗传方式1.雄蕊退化2.花粉败育3.功能不育4.部位不育名词解释1、品种: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引种:植物的任何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他们从原来的分布范围引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植物引种。

4、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5、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择育种。

6、常规杂交育种:按育种目标选择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的方法将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并对其后代进行多代选育,获得基因型纯合或接近纯合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7、优势杂交育种(优势育种):利用杂种优势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品种的过程叫优势杂交育种。

8、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即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个体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和丰产性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现象。

9、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持品种抗性稳定与持久问题:
1.抗源的合理利用:抗源轮换;抗源多样化;抗源合理布局。

2.抗源聚集,即选育聚合品种:把抗性基因a导入父本,抗性基因
b导入母本;父母本杂交,抗性基因a、b聚合。

3.应用多系品种或混合品种
4.利用水平抗性的品种
基因对基因假说:针对寄主植物的每一个抗病基因,病原菌迟早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不会克服其相对应的抗性基因,而产生毒性效应。

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该学说同时假定抗病基因共显性,有毒基因是显性,只有当抗病基因与对应的无毒基因匹配时,寄主才表现抗病反应,其它均为感病反应。

自交系品种
无性系品种
种植保存:为了保持品种资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的生活力, 并不断补充其数量, 品种资源材抖必须每隔一定时间(1-5年)在种质圃繁殖一次。

(原生境保存+非原生境保存)
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引种驯化:系统育种:配合力:饱和育种:有限育种: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核质杂种:侵染力:毒性:193 外植体:
细胞工程:原生质体融合:测交:测交种:测验种:
核质杂种:P117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P165
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又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测定配合力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如何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有价值不育系(包括两系)应具备什么条件?
杂交品种选配的原则?为什么?
三系、两系杂交的产生
作物的起源中心论点是什么?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有什么?P23 简述纯系育种的技术与方法?
会交育种的利用有哪几个方面?
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P196
保持品种抗性稳定与持久问题。

细胞融合基本步骤
分子标记类型、优缺点
MSA育种方法的回交育种步骤
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单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P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