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初中读后感
《局外人》初中读后感800字

《局外人》初中读后感800字《局外人》是战后第一部经典小说,是“出现在历史环节上完美而富有意义的作品。
”是法国20世纪举足轻重的文学作品,堪称为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小说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局外人》读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局外人》读后感800字篇一“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这句话是加繆人生哲学的根基,但这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在他笔下的人生荒诞不经,确实处处真诚的袒露,他也许只想活得真实而简单!《局外人》的主人公是以为年轻职员默尔索,对生活的各方面都持着一种“无所谓”态度,但就因为这样,由于某日去海边度假,被卷进一宗杀人案中,最终被判斩首示众,酿成了悲剧。
生活在荒诞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如何去面对?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这说明了,不论这个世界怎么样,都不应该违背这个社会规则。
对于塔索生活的社会,就因为在他母亲的葬礼上哭泣的人,都很有可能会被定为死刑,成为了异类,社会的异类!但默尔索很真诚,不耍花招,拒绝说谎,是什么就说什么并且拒绝掩饰自己的感情,善良温和,不说废话之类的;他的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守己,实在诚率,但在那个社会看来,就是一种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庸庸碌碌,浑噩懒惰……虽然他是一个穷人,喜光明正大,但却是我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默尔索对于母亲下葬时不恸哭,这并不是一种无情不孝,而是对于一种真实执着的热情激励。
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有人会奋起抗争,有人却维诺无从,最后的结果是生命的告终。
所以在那个社会,要接受传统的价值,不能不遵守约定的风俗习惯,倘若,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就无疑成为这会的“局外人”,最终被社会抛弃。
人的性格到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崖。
“而我,我好像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
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
”“我抓住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
小说《局外人》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小说《局外人》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小说《局外人》读后感1一天之内,把加缪的《局外人》看了两遍。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正因为在这种简洁日常的叙事里,主人公脱离常人的内心戏才显得特别值得回味。
我想我基本上能够体会默尔索。
作为一个老实本分,或者说是对世界和生活没太大抱负和期待的人,能够得到的最好结局就是平淡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以这种个性,不必付出太多,换取波澜不惊的一辈子,其实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件事。
在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且说服了自己温和宽厚良善的个性只值得一个平淡是真的人生之后,这个故事猛然给了我当头棒喝。
这个警醒就是,无所谓的随便的好说话的处世态度,在平时不会带给你什么麻烦,甚至还可以规避掉很多的麻烦。
但是,等哪一天你真正需要为自己申辩的时候,为严重如生死问题申辩的时候,你会发现一直以来的散漫冷淡无谓的处世哲学态度彻彻底底帮不上你的忙。
这么多年来你已经习惯了不去主动选择,不去争取,不去感受外界。
最后,你就会像默尔索被宣判死刑之后,在有机会说一些话时,只说出了“没有”二字。
加缪甚至没有给这时的主人公多余的心理描述。
作者有许多深远的意图,比如批判司法审判中以道德臆测代替事实依据的荒谬,每一个配角的脸谱都非常生动,他们组成了这个可笑的世界,是默尔索们懒得开口对话的世界。
然而,讽刺的是,这世界手握权力的人大多是这些自以为是的浮夸的急于站在自己想象的道德制高点藐视普罗大众的人。
我个人不太同意译者序中所说的,加缪对主人公的个性有多少的肯定。
我只是感觉到,这种人存在于每个时代,需要被真实地呈现,给那些个性脾气如他一样,对这个社会感到虚无冷漠和绝望的同类,找到一点共鸣而已。
但是,我为什么要说,深邃必要吃苦。
通常,默尔索这类人都有着极为内敛深沉的性子。
不论他是出于懒惰、无力、鄙视都好,他无法向世界敞开心扉,所以永远向内地忠诚自我。
他说,人即使只活一天,就可以在监狱里待一百年而不会难过。
可见,他靠回忆这种留存于内在的东西便可以很欢愉。
读《局外人》有感优秀7篇

读《局外人》有感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局外人》有感优秀7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局外人读后感篇1这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结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将走向刑场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生命的终结便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而在这篇小说里,对默尔索来说却是最好的结局。
因为,他是局外人。
自始至终都是。
在这篇小说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庭审现场,作为被告的他在庭审现场却好像是个外人,而检察官竟然以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作为重要依据而判处他死刑,却对枪杀阿拉伯人的缘由不去追究。
荒谬至极。
加缪被视作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认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存活过程中的孤独、黑暗、绝望和被抛弃。
便是整个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条条框框的规则都是无意义不重要的。
默尔索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命运会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这个世界和他毫无联系……他是别人眼中的冷血动物,但他却只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一程”。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一无所有,而且很快连生命都要失去。
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从未违心做过一件事,他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几个人是默尔索那样的?我们随波逐流,被身边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思想行为,渴望在每个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过此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局外人》这部小说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诞,但这却给我们每个人提了个醒:不管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背离过内心。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做个隐形的局外人。
局外人读后感篇2第一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我'在母亲去世后的短暂时光中不带情感而平淡如往昔的生活日常。
在养老院见到的老女人的大肚子、老男人的眼睛和皱纹等垂垂老矣的形象描写,同理心强的看起来易感生悲悯,同理心弱化如主人公默尔索,亦难免生出对人类病老发展状态的厌烦情绪。
《局外人》初中读书感悟

《局外人》初中读书感悟《局外人》初中读书感悟1一个人,对母亲的死似乎不带悲痛,与谁交朋友也无所谓;平常人觉得结婚这种大事也丝毫不放在心上;面对职业,没有平常人的雄心大志。
他看淡一切,面对死刑却不挣扎,而唯一想要挣扎的可能就是想发表一下作为被告的观点,然而这却被无情扼杀掉,因为局内人感受到他看清一切,坦然处事的态度的威胁性。
审判不针对事件本事而东扯西歪到一些人世的道德规范,不禁让人觉得可笑。
拒绝神甫的拥抱,就是拒绝上帝,拒绝相信所谓的救世主,默尔索是这样的果敢,又是这样让人怜悯。
然而,现实中,能做到默尔索这样的人少之又少,物欲横流的世界,生存,职业,婚姻永远是生活的主题,我们似乎都被生活牵着鼻子走,我们没有办法看淡一切,当生活只剩一片面包时,当我们失业时,当伴侣离我们而去时,几乎没有人能稳住内心当个“局外人”。
我们心中有太多欲望,关于金钱,关于成功,而无论哪种欲望占据内心,我们都没有办法成为默尔索。
没有人能轻易成为默尔索,而加缪的这篇小说里却有这样一个超然的局外人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反映出20世纪的“荒诞——绝望”的主题。
于个人而言,既然我们都成不了默尔索,那么我们也不必成为默尔索,每个人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于社会而言,希望社会能充满正义与光明,莫让无辜的人感到绝望。
《局外人》初中读书感悟2这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人世间飘荡直至陷入深渊的故事:在世俗的角度来看,默尔索是一个麻木冷血无情的人。
面对母亲的过世,他没有留下一滴眼泪,甚至第二天就去游泳会女友。
面对女友关于是否爱她的问询,他说这种问题毫无意义,或许不爱。
面对滥情的邻居惩罚情妇的要求,他说没有理由拒绝。
面对死亡审判,他像是一个旁观者,从容冷静,甚至是无所谓。
临刑前,他想的甚至不是害怕,而是应该有人来谩骂他才好,以免死的太过安静……正是这样一个不入世俗的灵魂,偏偏生活在世俗之中。
所以周遭的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样一个连母亲的死都无动于衷的人,这样一个与滥情之人为友的人,这样一个对情感漠然置之的人,预谋杀人岂不是都在情理之中?于是本应该是自卫杀人的审判,竟不知不觉的变成了人性的审判,默尔索终究是沦为了约定俗成的世俗规则的牺牲品。
初中《局外人》读书心得

初中《局外人》读书心得初中《局外人》读书心得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局外人》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局外人》读书心得1“面对这充满预兆和星星的夜,我第一次敞开心扉,欣然接受世界温柔的冷漠。
我感到我与这份冷漠如此相似,亲如手足。
我觉得我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也是幸福的,将来也将如是……”这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结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将走向刑场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生命的终结便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而在这篇小说里,对默尔索来说却是最好的结局。
因为,他是局外人。
自始至终都是。
在这篇小说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庭审现场,作为被告的他在庭审现场却好像是个外人,而检察官竟然以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作为重要依据而判处他死刑,却对枪杀阿拉伯人的缘由不去追究。
荒谬至极。
加缪被视作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认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存活过程中的孤独、黑暗、绝望和被抛弃。
便是整个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条条框框的规则都是无意义不重要的。
默尔索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命运会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这个世界和他毫无联系……他是别人眼中的冷血动物,但他却只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一程”。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一无所有,而且很快连生命都要失去。
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从未违心做过一件事,他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几个人是默尔索那样的?我们随波逐流,被身边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思想行为,渴望在每个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过此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局外人》这部小说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诞,但这却给我们每个人提了个醒:不管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背离过内心。
小说《局外人》读后感(通用3篇)

《局外人》读后感小说《局外人》读后感(通用3篇)《局外人》读后感1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主人公“默尔索”,他因杀人被法庭指控,却由于“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等一系列异于常人的冷漠行为,被评审团认定是蓄意杀人的魔鬼,整件事情异常荒诞。
格格不入的人往往会被社会的大多数排斥,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困境。
现在都说要融入社会,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更好的生活。
可当你因为要融入环境中时,诚然会改变很多自己的个性,是不是这样也失去了自我呢?其实生活本就是很矛盾的,如何抉择取决于自己。
如果你也是格格不入的人,你会在默尔索身上看到自己面临过的绝望,但《局外人》依然在向人们证明:即使格格不入,我们也要更真实地活着。
这样的人,其实会活的很辛苦,要保持那份真实性,往往有的时候会让人无法理解。
但真实的活着对于有一些人来说,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局外人》是从主人公母亲的葬礼开篇的,说实话,对于我来说,很难理解主人公在母亲葬礼上那样的漠然,竟然连最后看一眼母亲的遗体都好像懒得看,这要是怎么一个冷漠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表现啊。
也许这就是世人眼中的冷漠之人吧,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情,把生活中所有令人难以理解的细节都慢慢的放大和重现,把世间的漠然、粗糙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直面这些荒诞的事情,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另类的真实。
对于常人来说(就比如我自己),这样的荒诞是很难可以接受的,可这样的小人物其实时刻都生活在你我的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就算发现了,也许你也会选择视而不见。
通过《局外人》让人感受到了这小人物的真实,所见非所得,只有用心去体会那份真实感。
《局外人》读后感2《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写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分两个部分有八十页,描述了一个叫默而索的年轻人安葬母亲之后,一直到因为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而被判为死刑的那段日子。
小说语言冷静又干脆,却有那么一点的单调叙述并揭示了默而索复杂的内心世界。
局外人读后感(专业18篇)

局外人读后感(专业18篇)看完了法国作家加缪写的《局外人》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不论是女友玛丽,还是损友雷蒙,在检察官犀利的言辞面前所有的语言都只是苍白而无力的证词。
他们是不同的人,却都在最后变成了同样的角色。
比如说雷蒙惹到别人却把无关的'好友主人翁莫尔索也拖下了水,玛丽深爱着莫尔索却在最后说着可以指认莫尔索残忍无情,道德败坏的言辞。
他们都是无意的,但可以说是无辜吗?那莫尔索呢,同样的无辜,却因为糊涂而成了罪犯,且被判决以死刑。
还有邻居沙拉玛诺老头与他那生了病的西班牙猎犬,老头在狗还跟着他的时候只懂打骂,丢了时,终于伤心。
而事实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阶层中不论谁犯了错都是错并且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主角太笨,也同样不能抨击社会是有多么的虚假,因为没有了掩饰就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
只不过真正不幸的却是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排斥的局外人。
因为在那时,如同莫尔索,一个内向的人,因为内向的性格变成了冷酷无情,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因为随意的态度变成了残忍凶恶。
设想,就算是法律不给他死亡的制裁,在不断承受双重精神暴力后也终将走上死亡的'路途,一切不过是殊途同归。
这个社会永远也容纳不下这样一个独特的,淡然的,对生活报以不在乎态度的人。
世人所认可的不过是大众眼里的正常与自然。
包括人本应有的欲望及自私。
然后这样一批人组成了竞争的社会,而他们只认可和他们一类的人。
当他在逼仄的铁牢里看向黑暗的却无比广阔天际时,也许只剩下了被尘埃遮住了的唯一的眼,其实生命,早已一无所有。
到最后的最后尘埃依旧以那般优雅而高贵的姿态,隔断了,他的望眼欲穿。
这是社会的现实,也是现实的人生。
人何以无迹,眼前满是尘埃。
局内的事实却尚未落定。
《局外人》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局外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外人》初中读后感
《局外人》是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这本书篇幅简短、描述平淡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增我一睹为快的好奇之心。
可能因文化差异和时代背景不同,一开始我是不喜欢主人公默尔索这个人的,也不是很理解他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情感,但读完全书却感觉某时某刻自己的内心就住着一个默尔索。
一、不符世俗,荒诞奇怪
该书从主人公默尔索的母亲去世、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到最后关进牢房进入司法程序,都是一步步按照时间顺序在描写,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表现的冷漠,及对玛丽的感情态度,还有莫名参与到雷蒙的事情当中,很多行为和言语都不符合一般意义上的世俗标准,后面杀人的过程更是荒诞奇怪。
本不荒谬的事物在一起组成了那样一个荒谬的世界,默尔索的过失杀人以及不信基督教让他在“预谋杀人”、“丝毫没有人性”、“最藐视最基本的的社会原则”、“其空洞的心即将成为毁灭我们社会的深渊”、“罪不可赦”、“以法兰西的名义”等字眼下被判处了死刑。
加缪可能正想通过这种荒诞来阐明他心中的自由是否定上帝后的自由,其结果是由人自己承担行动的责任,从而以挑战的姿态接受这个荒诞的世界,以现世对抗来世。
二、遵照本心,并非无辜
“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
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但默尔索却有意无意地要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众
的距离,完全遵照内心本性,做一个冷眼旁观、我行我素的局外人。
回顾全文虽然不是完全看懂,但这个部分确实我最欣赏的,在检察官的强硬和神父的歇斯底里下默尔索能坚持自我,完全不理会这种信仰和价值观的强加,不信基督教就是不信,爱咋咋地态度,我却莫名对他产生了一份好感,既然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还不能保留一份自我吗?
不过话说回来,默尔索并非传统意义上被冤屈的形象,传统上那些人是完全无辜的,但默尔索不是,他确实杀了人,确实有罪,只是倒霉在被司法机关妖魔化了,面对法律连自我申辩的权利都没有,这个一直是局外人的人在自己的审判中被架空、被取代,自我又成了自我的一个局外人。
三、读后有感,刍荛之见
《局外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微妙,荒诞之中亦有赞赏之处,不喜欢主人公的很多行为言语,却又觉得自己有时就是他的一个缩影,“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
所以,要活的真实而不虚伪,就必须坚守下去,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
”加缪这一论点触及我内心深处,读后感可能是这种微妙感最好的解释吧。
默尔索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不禁让我联想到近来的刘强东事件和女博主咪蒙离婚事件,搞不明白这社会怎么了,正如《呵旁观者文》中所说:“天下最可恶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比起真相,这些起哄的人更愿意相信听说的、更丑陋、更热闹的。
这个世界从来都只有三种真相:真相、别人口中的真相、自己愿
意相信的真相。
人生的高度,我想不是你明白了多少道理,而是你守住了多少底线。
生活的状态也没有哪一种优于另外一种,人们往往忽略了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应该是个人的自由,只要不伤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