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分类摆放标准

化学试剂分类摆放标准
化学试剂通常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摆放。
一般来说,化
学试剂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标准进行分类摆放:
1. 按化学性质分类,化学试剂可以按照酸、碱、盐、有机试剂、无机试剂等性质进行分类摆放。
酸类试剂如盐酸、硫酸等可以放在
一起,碱类试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可以放在一起,有机试剂
如乙醇、乙醚等也可以放在一起。
2. 按危险性分类,化学试剂根据其危险性也可以进行分类摆放,比如易燃、易爆、腐蚀性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危险物质,减少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按用途分类,化学试剂还可以按照其常见的使用用途进行分
类摆放,比如生物实验试剂、分析化学试剂、有机合成试剂等。
这
样可以方便实验人员根据需要找到所需的试剂。
4. 按照保存条件分类,一些化学试剂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要求严格,可以根据其保存条件进行分类摆放,比如需要冷藏的试剂、需要干燥保存的试剂等。
在实际操作中,化学实验室通常会根据以上几种标准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试剂分类摆放标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效率,还能
更好地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同时,定期检查试剂的保存情况,确
保试剂摆放符合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试剂与颜色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CuS、CuO、MnO2、Fe3O42、红色固体:Cu、Cu2O、Fe2O3 、HgO、红磷3、淡黄色固体:S、Na2O2、AgBr4、紫黑色固体:KMnO4、5、黄色固体:AgI 、Ag3PO46、绿色固体: Cu2(OH)2CO37、蓝色晶体:CuSO4•5H2O8、蓝色沉淀Cu(OH)29、红褐色沉淀:Fe(OH)310、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 、AgCl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 (溶于酸)、BaCO3(溶于酸)、Al(OH)3、Mg(OH)2 等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3)红棕色气体:Br2(气体)NO2(4)黄绿色气体:Cl2(5)臭鸡蛋气味气体:H2S1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16、有毒的: 气体:CO SO2 H2S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Cu 紫红Au 黄S 黄B 黄或黑F2 淡黄绿C(石墨) 黑Cl2 黄Br2 红棕C(金刚石) 无Si 灰黑I2 紫黑P 白、黄、红棕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NO2 棕红ClO2 黄Na2O2 浅黄K2O 黄Pb3O4 红MnO 绿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CuO 黑MnO2 黑Ag2O 棕黑FeO 黑ZnO 白Fe3O4 黑Hg2O 黑Fe2O3 红棕HgO 红或黄Cu2O 红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Fe(OH)3 红褐HNO2 亮蓝Cu(OH)2 蓝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CuFeS2 黄ZnS 白Ag2S 黑FeS 黑棕FeS2 黄Sb2S3 黑或橙红HgS 红PbS 黑CuS 黑Cu2S 黑FeCl3•6H2O 棕黄FeSO4 9H20 蓝绿Fe2(SO4)3.9H2O 棕黄Fe3C 灰FeCO3 灰Ag2CO3 黄Ag3PO4 黄CuCl2 棕黄AgF 黄CuCl2 7H2O 蓝绿AgCl 白CuSO4 白AgBr 浅黄CuSO4 5H2O 蓝AgI 黄Cu2(OH2)CO3 暗绿六、盐溶液中离子特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Cu2+ 蓝MnO4- 紫红[CuCl4]2- 黄Cr2O72- 橙红Fe2+ 浅绿Fe3+ 棕黄物质颜色物质颜色物质颜色氯水黄绿溴水黄-橙碘水黄褐溴的有机溶液橙红-红棕I2的有机溶液紫红其它:蛋白质遇浓变黄、遇淀粉变蓝、TNT 淡黄、遇酚酞溶液变紫黄色:AgI、Ag3PO4、P4(黄磷)、溴水(黄--橙)、FeS2、Al2S3、甲基橙在弱酸性、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某些蛋白质加硝酸。
常用化学试剂(二)

常用化学试剂(二)引言概述:化学试剂在实验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顺利进行化学实验,熟悉化学试剂的性质和用途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及其应用。
这些化学试剂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合成反应和实验室操作等方面。
正文:一、无机试剂1. 酸类试剂:包括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等。
盐酸可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和金属清洗,硫酸则常被用作脱水剂,氢氧化钠可用于酸碱中和反应。
2. 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
高锰酸钾可以被用作氧化反应的催化剂,过氧化氢则可以用于消毒和清洗实验仪器。
3. 还原剂:如硫代硫酸钠和亚硝酸钠等。
硫代硫酸钠可用于某些金属离子的还原,亚硝酸钠则可作为染料合成的还原剂。
4. 盐类试剂:如氯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铁等。
氯化钠常被用作调节溶液浓度,硫酸铁则可以被用作金属离子检测的试剂。
5. 配位试剂:如乙二胺四乙酸和硫氰酸钾等。
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位试剂,常用于金属离子测定和化合物分离。
二、有机试剂1. 溶剂:包括乙醇、丙酮和二甲基甲酰胺等。
乙醇常被用作反应体系的溶剂,丙酮可用于清洗和去除有机污染物。
2. 碱性试剂:如氢氧化钠和氨水等。
氢氧化钠可用于酸碱中和反应和金属清洗,氨水则可以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3. 氧化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和高锰酸钾等。
过氧化苯甲酰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氧化,高锰酸钾则可作为氧化剂和消毒剂。
4. 还原剂:如二乙酰二肼和亚硫酸钠等。
二乙酰二肼常被用作还原剂来还原某些有机化合物,亚硫酸钠可用于染料合成反应。
5. 醇类试剂:如甲醇和乙醇等。
甲醇和乙醇常被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溶剂和还原剂。
总结: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化学试剂及其应用。
无机试剂包括酸类试剂、氧化剂、还原剂、盐类试剂和配位试剂等;有机试剂则包括溶剂、碱性试剂、氧化剂、还原剂和醇类试剂等。
熟练掌握这些试剂的性质和用途,有助于顺利进行实验操作和化学反应。
化学试剂分类标准

化学试剂分类标准
一、总则
1.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的分类、性能要求和应用范围,以适用于国
内的采购、生产、使用及监管。
2.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化学方式可以反应、变化物质形态或物性的试剂,其中一般不包括机械、电子或其他非化学性试剂。
3.本标准的技术要求不适用于重金属、危险品或限制使用的物品。
二、分类
1.分析试剂
(1)实验室常用试剂: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实验室分析试剂,如pH调
节剂、选择性离子交换剂、示踪剂、指示剂等;
(2)校正试剂:用于校正设备、仪器测量精度的校正试剂;
(3)分析用试剂:用于分析一些特定物质的试剂;
2.处理剂
(1)洗涤剂:用于洗涤或去除水中污染物等的洗涤剂;
(2)抑制剂:用于抑制水质交换性污染物的抑制剂;
(3)调节剂:用于调节水质pH、硬度等物理状态的调节剂;
(4)氧化剂:用于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剂;
(5)净化剂:用于去除水中的残留污染物的净化剂;
(6)表面活性剂:用于调节水溶液表面张力、降低污染物粘附的表面活性剂;
(7)吸附剂:用于吸附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剂;
(8)氧合剂:用于提供水体中氧气的氧合剂;。
(完整版)常用化学试剂清单

常用化学试剂清单
液体试剂:
高氯酸、硝酸、吡啶、苯、无水乙醇、丙酮、浓硫酸、浓盐酸、乙醚、乙酸乙酯、石油醚、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丙酮、三氯甲烷、乙酸酐、正丁醇、液体石蜡、硝酸、冰醋酸、磷酸、甲醇、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乙腈、过氧化氢、甲酸乙酯、甲苯、甲醛、乙醛、邻苯二酚
固体试剂:
酚酞、甲基红、亚甲蓝、甲基橙、结晶紫、荧光素、高锰酸钾、铬黑T、氨水、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2-萘酚、氧化钙、硼砂、氢氧化钡、氯化钠、碘、碘化钾、碘化铋钾、三氯化铁、硝酸银、EDTA-2Na、水杨酸、硫酸亚铁、三氯化锑、亚硝酸钠、重铬酸钾、硫酸铜、硝酸铅、硫酸钾、醋酸按、醋酸钠、糊精、硼酸、碘。
常用化学试剂汇总

引言概述:化学试剂在科研实验、工业生产和医学诊断等领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化学试剂进行汇总,包括无机试剂、有机试剂和生化试剂等。
通过详细介绍这些试剂的特性、用途、制备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试剂。
正文内容:一、无机试剂1.硫酸:介绍硫酸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常见的应用领域,如制造肥料、蓄电池和矿石加工等。
还需注意硫酸的腐蚀性和安全操作方法。
2.氢氧化钠:阐述氢氧化钠的性质、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如作为钠盐的原料、制造肥皂和纸浆工业中的碱性酶处理等。
同时,要提醒读者注意氢氧化钠的碱性和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
3.氯化钠:介绍氯化钠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重点阐述其在食品加工、医学及实验室中的广泛应用。
提醒读者避免与硫酸和氯化银等物质同时接触。
4.硫化氢:详细介绍硫化氢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等。
着重讲解其在油田开采和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用途,并强调硫化氢的毒性和防护措施。
5.氧化铜:介绍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包括其作为催化剂、染料、防腐剂以及电子元件中的应用。
同时提醒读者注意避免与可燃物质和有机物接触。
二、有机试剂1.丙酮:详细介绍丙酮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
阐述其在工业生产、溶剂和化学分析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提醒读者防止丙酮的蒸气进入呼吸道。
2.乙醇:介绍乙醇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作为溶剂、燃料、消毒剂和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要注意乙醇的易燃性和适当的储存方式。
3.甲醛:详细阐述甲醛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主要应用。
包括其作为消毒剂、防腐剂和合成材料中的应用。
强调甲醛对人体的刺激性和致癌性。
4.苯酚:介绍苯酚的特性、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如作为消毒剂、染料和合成材料中的应用。
要注意苯酚的毒性和防护措施。
5.氯仿:详细介绍氯仿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医学和化学实验中的溶剂,并提醒读者注意氯仿的毒性和适当的使用方式。
化学试剂分类标准

化学试剂分类标准化学试剂是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分析中用于合成、分离、识别、检测和分析化学物质的特定物质或混合物。
根据其用途、化学性质和危险程度等因素,化学试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分类标准。
1.用途分类:根据化学试剂的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分析试剂:用于化学分析,包括有机和无机分析试剂。
(2)合成试剂:用于化学合成,包括有机和无机合成试剂。
(3)生化试剂: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中的试剂,例如酶、亚硝酸盐等。
(4)标准物质:用于质量测定和质量控制的试剂,例如纯净物质和标准物质等。
(5)工业试剂:用于工业生产和工业技术中的试剂,例如催化剂、腐蚀剂等。
2.化学性质分类:根据化学试剂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试剂:主要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例如醇、酮、酸等。
(2)无机试剂:主要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例如金属离子、无机酸、无机盐等。
(3)无水试剂:不含水分的试剂,例如无水醇、无水酸等。
(4)水溶性试剂:易溶于水的试剂,例如氯化钠、硫酸等。
(5)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有机物的溶剂,例如醚类、烃类溶剂等。
3.危险等级分类:(1)健康危害: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物学危害的物质。
(2)火灾危害:易燃、可燃、氧化性高的物质。
(3)反应危害:具有强氧化性、易发生剧烈反应、易产生有毒气体等特性的物质。
(4)爆炸危害:具有爆炸性质的物质。
(5)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
4.包装和保存分类:根据化学试剂的特性和安全性要求,可以按照不同的包装和保存条件进行分类,例如(1)易燃试剂:需要采用防火包装、储存和使用。
(2)易爆试剂:需要采用防爆包装、储存和使用。
(3)腐蚀试剂:需要采用耐腐蚀材料的包装、储存和使用。
(4)易挥发性试剂:需要采用密封包装、储存和使用,避免挥发和泄漏。
(5)毒性试剂:需要采用密封包装、贴有警示标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化学试剂的分类标准可以根据其用途、化学性质、危险等级和包装保存要求等因素进行划分。
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试剂

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试剂在化学实验室中,常常使用各种试剂来进行实验。
这些试剂在化学研究和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些试剂,包括它们的性质、用途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1. 水(H2O)水是最常用的试剂之一。
在实验中,水一般用作反应溶剂、洗涤剂以及配制其它试剂的溶剂。
同时,水还可以用来冷却实验器皿和样品。
2. 乙醇(C2H5OH)乙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它常被用作消毒剂、清洁剂和溶剂。
此外,乙醇还可用于制备酯类、醚类和酮类有机化合物。
3. 盐酸(HCl)盐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它常被用作试剂的酸性调节剂、清洗剂和消毒剂。
同时,盐酸还可用于溶解金属、去除垢垢以及中和碱性废物。
4. 硝酸(HNO3)硝酸是一种强酸,无色或带黄色的液体。
它可溶于水,并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分析和合成反应。
但由于其强腐蚀性,操作时需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数量,避免造成伤害。
5.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
它常作为还原剂、脱色剂和防腐剂使用。
此外,二氧化硫还可用于制备亚硫酸盐和硫酸。
6. 氯化铁(FeCl3)氯化铁是一种黄褐色固体,常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氧化反应以及制备其他化学试剂。
当氯化铁溶液和酚类物质反应时,可生成蓝、紫色溶液,用于指示某些化学反应。
7.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具有强碱性。
它常用于中和酸性试剂、沉淀反应和调节试剂溶液的pH值。
氢氧化钠要小心操作,以免腐蚀皮肤和眼睛。
8. 硫酸(H2SO4)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酸性。
它广泛用于分析化学、有机合成等领域。
硫酸非常腐蚀,使用时需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
同时,应注意避免与有机物或易燃物混合,以免引发危险。
9. 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钠是一种无色晶体,常用作中和酸性溶液或生成气体,如二氧化碳。
此外,碳酸氢钠还可用于调节试剂溶液的pH值。
10. 甲醇(CH3OH)甲醇是一种无色挥发液体,常用于制备有机化合物、清洗实验器皿以及提供燃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啶基本信息汉语拼音:bǐdìng 英文名称:pyridine 中文名称2:氮(杂)苯CAS No.:110-86-1 分子式:C5H5N 分子量:79.10 中文名称:吡啶电子结构及芳香性吡啶的结构与苯非常相似,近代物理方法测得,吡啶分子中的碳碳键长为139pm,介于C-N单键(147pm)和C=N双键(128pm)之间,而且其碳碳键与碳氮键的键长数值也相近,键角约为120°,这说明吡啶环上键的平均化程度较高,但没有苯完全。
吡啶环上的碳原子和氮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成σ键,构成一个平面六元环。
每个原子上有一个p轨道垂直于环平面,每个p轨道中有一个电子,这些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一个封闭的大π键,π电子数目为6,符合4n+2规则,与苯环类似。
因此,吡啶具有一定的芳香性。
氮原子上还有一个sp2杂化轨道没有参与成键,被一对孤对电子所占据,是吡啶具有碱性。
吡啶环上的氮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对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有很大影响,使π电子云向氮原子上偏移,在氮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高,而环的其他部分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是邻、对位上降低显著。
所以吡啶的芳香性比苯差。
在吡啶分子中,氮原子的作用类似于硝基苯的硝基,使其邻、对位上的电子云密度比苯环降低,间位则与苯环相近,这样,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远远少于苯,因此象吡啶这类芳杂环又被称为“缺π”杂环。
这类杂环表现在化学性质上是亲电取代反应变难,亲核取代反应变易,氧化反应变难,还原反应变易。
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熔点(℃):-41.6沸点(℃):115.3相对密度(水=1):0.9827折射率:1.5067(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3饱和蒸气压(kPa):1.33/13.2℃闪点(℃):17引燃温度(℃):482爆炸上限%(V/V):12.4爆炸下限%(V/V):1.7偶极距:吡啶为极性分子,其分子极性比其饱和的化合物——哌啶大。
这是因为在哌啶环中,氮原子只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I),而在吡啶环中,氮原子既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又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C)。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吡啶与水能以任何比例互溶,同时又能溶解大多数极性及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甚至可以溶解某些无机盐类。
所以吡啶是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溶剂。
吡啶分子具有高水溶性的原因除了分子具有较大的极性外,还因为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吡啶结构中的烃基使它与有机分子有相当的亲和力,所以可以溶解极性或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而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Ag、Ni、Cu等形成配合物,而致使它可以溶解无机盐类。
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
(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
)光谱性质:(1)吡啶的红外光谱(IR):芳杂环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与苯系化合物类似,在3070~3020cm-1处有C—H伸缩振动,在1600~1500cm-1有芳环的伸缩振动(骨架谱带),在900~700cm-1处还有芳氢的面外弯曲振动。
(2)吡啶的核磁共振氢谱(HNMR):吡啶的氢核化学位移与苯环氢(δ7.27)相比处于低场,化学位移大于7.27,其中与杂原子相邻碳上的氢的吸收峰更偏于低场。
当杂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时,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取代基为吸电性时,则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3)吡啶的紫外吸收光谱(UV):吡啶有两条紫外光谱吸收带,一条在240~260nm(ε=2000),相应于π→π*跃迁(与苯相近)。
另一条在270nm的区域,相应于n→π*跃迁(ε=450)。
化学性质吡啶及其衍生物比苯稳定,其反应性与硝基苯类似。
典型的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3、5位上,但反应性比苯低,一般不易发生硝化、卤化、磺化等反应。
吡啶是一个弱的三级胺,在乙醇溶液内能与多种酸(如苦味酸或高氯酸等)形成不溶于水的盐。
工业上使用的吡啶,约含1%的2-甲基吡啶,因此可以利用成盐性质的差别,把它和它的同系物分离。
吡啶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结晶形的络合物。
吡啶比苯容易还原,如在金属钠和乙醇的作用下还原成六氢吡啶(或称哌啶)。
吡啶与过氧化氢反应,易被氧化成N-氧化吡啶。
碱性和成盐吡啶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接受质子而显碱性。
吡啶的pKa 为5.19,比氨(pKa9.24)和脂肪胺(pKa10~11)都弱。
原因是吡啶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处于sp2杂化轨道中,其s轨道成分较sp3杂化轨道多,离原子核近,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强,给出电子的倾向较小,因而与质子结合较难,碱性较弱。
但吡啶与芳胺(如苯胺,pKa4.6)相比,碱性稍强一些。
吡啶与强酸可以形成稳定的盐,某些结晶型盐可以用于分离、鉴定及精制工作中。
吡啶的碱性在许多化学反应中用于催化剂脱酸剂,由于吡啶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良好溶解性,所以它的催化作用常常是一些无机碱无法达到的。
吡啶不但可与强酸成盐,还可以与路易斯酸成盐。
此外,吡啶还具有叔胺的某些性质,可与卤代烃反应生成季铵盐,也可与酰卤反应成盐。
亲电取代反应吡啶是“缺π”杂环,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苯低,因此其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也比苯低,与硝基苯相当。
由于环上氮原子的钝化作用,使亲电取代反应的条件比较苛刻,且产率较低,取代基主要进入3(β)位。
与苯相比,吡啶环亲电取代反应变难,而且取代基主要进入3(β)位,可以通过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来说明这一作用。
由于吸电性氮原子的存在,中间体正离子都不如苯取代的相应中间体稳定,所以,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比苯难。
比较亲电试剂进攻的位置可以看出,当进攻2(α)位和4(γ)位时,形成的中间体有一个共振极限式是正电荷在电负性较大的氮原子上,这种极限式极不稳定,而3(β)位取代的中间体没有这个极不稳定的极限式存在,其中间体要比进攻2位和4位的中间体稳定。
所以,3位的取代产物容易生成。
亲核取代反应由于吡啶环上氮原子的吸电子作用,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在2位和4位上的电子云密度更低,因而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2位和4位上。
吡啶与氨基钠反应生成2-氨基吡啶的反应称为齐齐巴宾(Chichibabin)反应,如果2位已经被占据,则反应发生4位,得到4-氨基吡啶,但产率低。
如果在吡啶环的α位或γ位存在着较好的离去基团(如卤素、硝基)时,则很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如吡啶可以与氨(或胺)、烷氧化物、水等较弱的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吡啶环上的电子云密度低,一般不易被氧化,尤其在酸性条件下,吡啶成盐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加强,使环上电子云密度更低,更增加了对氧化剂的稳定性。
当吡啶环带有侧链时,则发生侧链的氧化反应。
吡啶在特殊氧化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叔胺的氧化反应,生成N-氧化物。
例如吡啶与过氧酸或过氧化氢作用时,可得到吡啶N-氧化物。
吡啶N-氧化物可以还原脱去氧。
在吡啶N-氧化物中,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与芳香大π键发生供电子的p-π共轭作用,使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其中α位和γ位增加显著,使吡啶环亲电取代反应容易发生。
又由于生成吡啶N-氧化物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增加,使α位的电子云密度有所降低,因此,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4(γ)上。
同时,吡啶N-氧化物也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与氧化反应相反,吡啶环比苯环容易发生加氢还原反应,用催化加氢和化学试剂都可以还原。
吡啶的还原产物为六氢吡啶(哌啶),具有仲胺的性质,碱性比吡啶强(pKa11.2),沸点106℃。
很多天然产物具有此环系,是常用的有机碱。
环上取代基与母环的影响取代基对水溶解度的影响:当吡啶环上连有-OH、-NH2后,其衍生物的水溶度明显降低。
而且连有-OH、-NH2数目越多,水溶解度越小。
其原因是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羟基或氨基上的氢形成了氢键,阻碍了与水分子的缔合。
取代基对碱性的影响:当吡啶环上连有供电基时,吡啶环的碱性增加,连有吸电基时,则碱性降低。
与取代苯胺影响规律相似。
应用途径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粘合剂、炸药等)的起始物。
吡啶还可以用做催化剂,但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影响产品质量。
制备吡啶可从天然煤焦油中获得,也可由乙醛和氨制得。
吡啶及其衍生物也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汉奇吡啶合成法,这是用两分子的β-羰基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与一分子乙醛缩合,产物再与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和氨缩合形成二氢吡啶化合物,然后用氧化剂(如亚硝酸)脱氢,再水解失羧即得吡啶衍生物。
也可用乙炔、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衍生物品吡啶的许多衍生物是重要的药物,有些是维生素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吡啶的衍生物异烟肼是一种抗结核病药,2-甲基-5-乙烯基吡啶是合成橡胶的原料。
注意事项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有强烈刺激性;能麻醉中枢神经系统。
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后,轻者有欣快或窒息感,继之出现抑郁、肌无力、呕吐;重者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强直性痉挛、血压下降。
误服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吸入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步态不稳及消化道功能紊乱。
可发生肝肾损害。
可引起皮炎。
毒理学资料毒性属低毒类。
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疲劳、食欲缺乏,一些急性中毒事件中表现为精神崩溃。
吡啶中毒引起死亡的事件比较少。
急性毒性LD501580mg/kg(大鼠经口);1121mg/kg(兔经皮);人吸入25mg/m3×20分钟,对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2.3mg/m3×7小时/日×5日/周×6月,肝重量系数增加;人吸入20~40mg/m3(长期);神衰、步态不稳、手指震颤、血压偏低、多汗,个别肝肾有影响。
处理处置方法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