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结构特点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构造离心泵的结构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构造离心泵的结构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水利、建筑、石化、农业、医药等行业。
它具有流量大、扬程高、结构简单、运行平稳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那么,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构造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流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吸入阶段和排出阶段。
1、吸入阶段。
当离心泵启动时,叶轮开始旋转,使得流体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从而产生负压区域。
流体在这个负压区域内被吸入到泵内,然后进入叶轮。
2、排出阶段。
随着叶轮的高速旋转,液体被向周围扩散,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使其受到向外的压力,从而被排出到排空管道中。
二、离心泵的构造离心泵主要由吸入口、泵体、叶轮、引出管和驱动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1、吸入口。
它通常设置在泵体中央位置,是泵入口。
通过它来使流体进入泵体内部,进行离心泵的工作。
2、泵体。
它是离心泵的主体部分,由压力壳体和泵底座组成。
压力壳体由前壳体、后壳体和蜗壳组成,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3、叶轮。
它是泵体内部的旋转部件,主要由叶片、叶轮盘和轴承组成。
其作用是将流体吸入泵内,然后通过叶片的旋转推动流体从泵体内部排出。
4、引出管。
它是用来将流体从泵体中输送出来的管道,它连接在泵体的出口处,通过管路系统将流体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5、驱动装置。
它主要由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和轴承等组成,通过电动机的转动来驱动叶轮进行旋转,进而实现泵的工作。
总之,离心泵的结构简单、运行平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机械设备。
通过对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运用它的优点,为各个行业输送流体提供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离心泵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定义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本文将介绍离心泵的定义及其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离心泵。
正文内容:一、离心泵的定义1.1 离心泵的概念:离心泵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装置。
1.2 离心泵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离心泵可以分为离心离心泵、轴流离心泵和混流离心泵。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2.1 离心力的作用:离心泵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吸入口吸入,然后通过叶轮的旋转将液体加速,并将其排出。
2.2 叶轮的设计: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其设计直接影响到泵的性能。
叶轮通常由多个叶片组成,叶片的形状和数量会影响泵的流量和扬程。
2.3 泵的吸入条件:为了保证离心泵的正常工作,必须保证泵的吸入口处于足够的真空状态,避免气体或杂质进入泵内。
2.4 泵的排出条件:离心泵的排出口需要与输送管道相连接,以便将液体输送到目标位置。
排出口的直径和形状也会影响泵的性能。
三、离心泵的应用领域3.1 工业生产:离心泵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工业生产中,如石油化工、水处理、农业灌溉等。
3.2 建筑工程:离心泵在建筑工程中用于供水、排水和空调系统等。
3.3 生活用水:离心泵也被广泛应用于居民楼、公寓和农村地区的供水系统。
四、离心泵的优缺点4.1 优点:离心泵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输送能力大等优点,适用于大流量、中低扬程的输送需求。
4.2 缺点:离心泵的效率受到流量和扬程的影响,对于小流量、高扬程的输送需求不适用。
五、离心泵的维护与保养5.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离心泵的叶轮、轴承和密封件等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5.2 清洗保养:定期清洗离心泵内部的杂质和沉积物,保持泵的正常工作状态。
5.3 润滑维护:定期给离心泵的轴承和密封件进行润滑,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总结:综上所述,离心泵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液体输送到高压区域的设备。
第一节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 平坦形(中低比转数泵)
➢ 叶片出口角稍大,H 变化时Q变化较大
➢ 用于那些经常需要调 节Q而又不希望节流 损失太大的场合(凝水 泵、锅炉给水泵)
3-1-3实测的定速特性曲线
➢ 驼峰形
➢ 叶片出口角较大
➢ 其Q一H曲线就比 较平坦,而在小Q 时撞击损失又大, 于是Q—H曲线就 会出现驼峰
➢ 静压头Hu是一条水平线 ➢ 管路阻力h=Q2,是一
条二次抛物线
➢ 倾斜程度取决于阻力 ➢ 纵坐标起点位置取决于
管路的静压头 ➢ 当管路阻力变化,如K值
增加,曲线变陡 ➢ 如静压头变化,管路曲
线相应向上平移
3-1-4 管道特性曲线和泵的工况点
➢ 将特性曲线和管路的特 性曲线画在一张图上
➢ Q—H曲线与管路特性曲 线的交点即泵的工况点
3-1-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 充满在泵中的液体随叶轮回转, 产生离心力,向四周甩出
➢ 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液体便 在液面压力作用下被吸进叶轮。
➢ 从叶轮流出的液体,压力和速 度增大。
➢ 蜗壳-汇聚并导流。扩压管A增 大,流速降低,大部分动能变 为压力能,然后排出。
➢ 叶轮不停回转,吸排就连续地 进行
过了其它类型泵。
3-1-6离心泵的缺点
4.本身没有自吸能力
➢ 为扩大使用范围
➢ 在结构上采取特殊措施制造各种自吸式离心泵 ➢ 在离心泵上附设抽气引水装置。
5.泵的Q随工作扬程而变
➢ H升高,Q减小 ➢ 达到封闭扬程时,泵即空转而不排液 ➢ 不宜作滑油泵、燃油泵等要求Q不随H而变的
场合
3-1-6离心泵的缺点
➢ 液体通过泵时所增加的能量, 是原动机通过叶轮对液体作功 的结果。
立式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立式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立式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离心泵类型,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原理概述:立式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机的旋转力将液体从进口抽入泵体,然后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推出泵体并输送到出口。
2. 结构特点:立式离心泵由电机、泵体和旋转叶轮组成。
电机通过轴连接泵体和叶轮,当电机启动时,叶轮开始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流体抽入泵体并推送到出口。
3. 进口和出口:立式离心泵的进口通常位于泵的顶部,液体通过进口进入泵体;出口则位于底部或底部一侧,将液体从泵体推出并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4. 叶轮作用:旋转叶轮是立式离心泵的关键组件,其作用是通过离心力将液体推出泵体。
当叶轮旋转时,液体被吸入叶轮并推到叶片边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迅速推出叶轮,从而形成了压力,将液体送往出口。
5. 泵体设计:立式离心泵的泵体通常是圆柱形或圆筒形,并且在泵体内部设有适当的导向装置,以确保液体顺利进入叶轮,避免液体旋转过程中的涡流损失。
综上所述,立式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进口抽入泵体并推送到出口。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和民用领域,用于输送各种液体介质。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依靠旋转叶轮对液体的作用把原动机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
由于作用液体从叶轮进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中,其速度能和压力能都得到增加,被叶轮排出的液体经过压出室,大部分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然后沿排出管路输送出去,这时,叶轮进口处因液体的排出而形成真空或低压,吸入口液体池中的液体在液面压力(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叶轮的进口,于是,旋转着的叶轮就连续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
2、容积泵的工作原理(回转式)动力通过轴传给齿轮,一对同步齿轮带动泵叶作同步反向旋转运动,使进口区产生真口,降介质吸入,随泵叶的转动,将介质送往出口,继续转动,出口腔容积变小,产生压力(出口高压区)将介质输出。
由于容积泵转数较低、自吸能力较强、流动性能较差的高粘介质,有充分时间和速度充满空穴,所以,该类型泵适用于高粘介质。
泵内部密封面。
内泻较小,所以泵的效率较高,可达70 %以上,同时可以达到高压输送介质,并且对粘度较小的介质也有良好的适应性。
3、离心泵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离心泵按其结构形式分为:立式泵和卧式泵,立式泵的特点为:占地面积少,建筑投入小,安装方便,缺点为:重心高,不适合无固定底脚场合运行。
卧式泵特点:适用场合广泛,重心低,稳定性好,缺点为:占地面积大,建筑投入大,体积大,重量重。
4、容积泵的分类及特点容积式泵分为往复式和回转式二大类,回转式容积泵与往复式容积泵相比,回转式泵没有吸、排液阀,不会向往复泵那样,因高粘度液体对阀门的正常工作有影响,泵效随粘度提高而快速降低。
而且在输送液体粘度提高时,泵转数的下降比往复泵小,因而,在输送高粘度液体或液体粘度变化较大时,采用回转式溶剂泵比采用往复式容积泵更为适宜。
回转式容积泵分:齿轮泵、旋转活塞泵、螺杆泵、和滑片泵等几类。
具有转数低、效率高、自吸能力强、运转平稳、部分泵可预热等特点,广泛用于高粘介质的输送。
缺点:占地面积大,建筑投入大,体积大,重量重。
5、泵的流量以及与重量的换算泵在单位时间内,实际输送液体的体积称为泵的流量,流量用Q 表示,计量单位:立方米/ 小时(m3/h),升/ 秒(l/s),L/s= 3.6 m3 /h= 0.06 m3 /min= 60L /min G=QρG 为重量ρ为液体比重例:某台泵流量80m3 /h ,介质的比重ρ为780 公斤/ 立方米。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动力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政建设中。
它的结构简单,工作原理清晰,具有高效、稳定和可靠的特点。
离心泵的结构主要由进口、出口、叶轮、泵壳和轴等组成。
进口是泵的入口,通常通过管道连接到液体源头,起到引导液体进入泵的作用;出口是泵的出口,通过管道将液体输送到指定的地方;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它由许多叶片组成,通过旋转来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进口处吸入并排出到出口处;泵壳是叶轮的外壳,起到固定叶轮和导向液体的作用;轴是连接叶轮和电机的部件,通过电机的驱动使叶轮旋转。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离心力的作用。
当电机驱动轴旋转时,叶轮也随之旋转。
叶轮的旋转产生离心力,使液体从进口处被吸入叶轮内部,然后被离心力推动到泵壳内部,最终从出口处排出。
在液体通过叶轮的过程中,由于叶轮的旋转速度较高,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加速并获得较大的动能。
当液体从叶轮排出时,其速度逐渐减小,动能被转化为压力能,使液体能够达到一定的流量和压力。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描述:首先,当电机启动时,轴开始旋转,叶轮也随之旋转;接着,液体通过进口进入泵壳,并被叶轮的叶片吸入叶轮内部;然后,由于叶轮的旋转,离心力作用下,液体被迅速推向泵壳的出口处;最后,液体从出口处排出,完成一次泵送过程。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离心泵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其次,离心泵的工作效率高,能够快速输送大量的液体;此外,离心泵的运行稳定,噪音低,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最后,离心泵适用于各种介质,可以泵送液体、气体和固体颗粒。
离心泵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动力机械设备,其结构简单、工作原理清晰。
通过利用离心力的作用,离心泵能够高效、稳定地将液体从进口处吸入并排出到出口处。
离心泵具有许多优点,如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稳定可靠等,因此在工业生产和市政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流体机械,其主要作用是将液体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它广泛应用于供水、排水、水力发电站、工业用水、化工流程中的输送等场合。
本文将主要探讨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离心泵。
一、离心泵的结构离心泵的主要结构由进口段、泵体、叶轮、泵盖和出口段组成。
其中进口段与出口段主要用于连接管道,泵体则是离心泵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叶轮,泵盖则与泵体相连,起到密封和定位的作用。
1. 进口段进口段主要是连接进口管道,并通过缩小管道内径,增加液体的流速,使其能够顺利地进入泵体。
2. 泵体泵体是离心泵的主要承载部件,其内部结构是圆柱形,其外形也有方形等多种形状。
泵体内部设有叶轮室和各种流道,在泵体内部液体与转子叶轮相互作用,由于叶轮的旋转,使得液体在泵体内部产生压力差,从而获得输送的动力。
3. 叶轮叶轮是离心泵极为重要的部分,叶轮在运转时可经受较大的离心力和流体冲刷,因而要求材料必须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一定的强度、硬度以及抗疲劳性。
叶轮是可以根据具体的运行要求定制的,包括叶片的材料、数量、大小和叶轮的形状等等。
4. 泵盖泵盖用于封闭泵体,并将液体向出口方向引导,使液体经过叶轮后,流入出口段,接着通过出口管道进行输送。
5. 出口段出口段主要是用于连接出口管道,并通过扩大管道内径,降低液体流速,减小阻力,使得液体能够以一定的流量、压力顺利地流出管道。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叶轮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运输到高压区域。
液体首先经过进口段进入泵体,叶轮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将液体压缩并加速,使其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流;附着在涡流内的液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离心力的方向被抛出,并沿泵体流道被引向叶轮出口,然后经由泵盖进入出口管道,最终实现输送。
同时,为了减小阻力、提高效率,泵体内通道呈弯曲状态,以增加液体的流线型流动,减缓液体的局部流速,减小水力损失。
离心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屏蔽式离心泵 如图1-7所示
屏蔽式离心泵的特点
化工厂常用的屏蔽泵, 属于单级悬臂式离心泵, 其结构图如图1-7所示; 屏蔽泵又称无填料泵, 这种泵用于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及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分类、型号及结构
(一)、离心泵的装置及工 作原理
1.为了使离心泵能正常工作, 离心泵必须配备一定的管路 和管件,这种配备有一定管 路系统的离心泵称为离心泵 装置。图1—1所示为离心泵 的一般装置示意图,主要有 底阀、吸入管路、出口阀、 出口管线等。
2.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4)、多级离心泵 如图1-4所示;
人们把若干个叶轮安装在同一个泵轴上, 每个叶轮 与其外周的液体导流装置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作室, 这 个工作室与叶轮组成的系统可以认为是一个单级离心 泵, 每个工作室前后串联, 就构成了多级泵。与多个单 级离心泵串联相比, 多级泵具有效率高、占地面积小、 操作费用低、便于维修等优点。该泵流量范围为5— 720m3/h, 扬程最高达2800m。
贵重液体, 也可选作高压设备的循环用泵。其结构特点使泵的叶轮与电 机的转子在同一根轴上, 装在同一格密封的壳体内, 没有联轴器和封装 置, 从根本上消除了液体外漏。为了防止输送液体昱电气部分接触, 电 机的定子和转子分别用金属薄壁圆筒(屏蔽套)于液体隔离。屏蔽套 的材料应能耐腐蚀, 并具有非磁性和高电阻率, 以减少电动机因屏蔽套 存在而产生额外功率消耗。为了不干扰电机的磁场, 这种金属薄臂圆筒 采用奥氏体系非磁性材料(1Gr18Ni9Ti)制成。由于有屏蔽套, 增加 了电机转子和定子的间隙, 使电机效率下降, 因此, 要求屏蔽套的壁要 很薄, 一般为0.3—0.8mm. 屏蔽泵具有结构简单紧凑, 零件少, 占地少, 操作可靠, 长期不要检修 等优点。缺点是效率低, 比一般离心泵低26%—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结构特点
在启动前,要先使液体从漏斗将泵壳与吸入管路内灌满。
当叶轮飞快旋转时,叶轮内的液体在叶轮内叶片的推动下也跟着旋转起来,从而使液体获得了离心力,并沿着叶片流道从叶轮的中心往外运动,然后从叶片的端部被甩出进入泵壳内的蜗室或扩散管(或导轮)。
当液体流到扩散管时,由于液流的断面积渐渐扩大,流速减慢,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静能头,使压力上升,最后从排出管压出。
与此同时,在叶轮中心由于液体被甩出产生了局部真空,因而吸液池内的液体在液面压力作用下就从吸入管源源不断地被吸入泵内。
叶轮连续旋转,将液体不断地由吸液池送往高位槽或压力容器。
图1-13所示为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14所示为用雨天雨伞旋转甩出伞面上的水来演示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离心泵工作原理演示
离心泵能输送液体是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使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故名为离心泵。
图1-15所示为离心泵装置,离心泵进出管线上的管路附件,对泵的正常操作作用很大,底阀是一个止回阀,它的作用是保证启动前往泵内灌的液体不会由吸入管流走。
滤网则可防止吸液池内的杂物进入管道或泵壳造成堵塞。
离心泵启动时,若泵体和吸入管内没有液体,它是没有抽吸液体的能力的,因为它的吸人口和排出口是相通的,叶轮中无液体而只有空气时,由于空气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得多,不论叶轮怎样高速旋转,叶轮进口都不能达到吸液所需要的真空度,即产生的离心力就很小,因而在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吸液池(贮槽)内的液体吸人泵内,而不能吸液。
这种由于泵内存有空气造成离心泵不能吸液的现象称为气缚现象,如图1-16所示。
因此,离心泵在启动前必须将泵体和吸人管内灌满液体或抽出空气。
离心泵装置安装示意图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
离心泵没有自吸能力,所以在启动离心泵前必须灌泵,为防止灌入泵壳内的液体因重力流人低位槽内,在泵吸人管路的入口处装有止逆阀(底阀)。
如果泵的位置低于槽内液面,则启动前无需人工灌泵,借助位差液体可自动流人泵内。
在生产中,有时虽灌泵,却仍然存在不能吸液的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吸人管路的连接法兰不严密,漏人空气。
(2)灌而未满,未排净空气,泵壳或管路中仍有空气存在。
(3)吸人管底阀失灵或关不严,灌液不满。
(4)吸人管底阀或滤网被堵塞。
(5)吸入管底阀未打开或失灵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
如果水位比泵低很多建议选用自吸泵、常规的自吸泵产品自吸高度只有4-5米,如果超过5米在9米以内的建议选用博禹泵业的:真空辅助高吸程自吸泵
离心泵的结构特点
离心泵的结构特点为:在一个蜗壳形的泵壳内,安装了一个可以快速旋转的叶轮,在叶轮上有2~8片叶片。
泵壳上有两个接口,通向叶轮中心的是进口,与吸人管路相接;在泵壳的切线方同的为出口,与排出管路相连接,如图1-12所示。
离心泵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叶轮。
其次是吸液室、泵体(泵壳)、泵盖、轴封装置(凄《及填料压盖或机械密封)、轴向力平衡装置、轴承、联轴器、托架、压出室等。
当叶轮蓬i
时,液体就能连续不断地从吸入口吸人,从排出口排出,并使液体产生压力而排送到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