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要求内容

合集下载

饲料检查实施方案

饲料检查实施方案

饲料检查实施方案一、前言。

饲料安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人类的食品安全。

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饲料检查方案至关重要。

二、检查目的。

饲料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防止因饲料问题导致动物生病或者食品安全问题。

三、检查内容。

1. 饲料原料检查。

对进厂的饲料原料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气味、颗粒大小等,确保原料的新鲜度和无异味。

2. 饲料添加剂检查。

对添加到饲料中的各种添加剂进行检查,包括检查添加剂的种类、用量是否符合规定。

3. 饲料生产过程检查。

对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避免交叉污染。

4. 饲料成品检查。

对生产出来的饲料成品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气味、颗粒大小、含水量等,确保成品质量符合标准。

5. 饲料储存和运输检查。

对饲料的储存和运输环节进行检查,确保饲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四、检查方法。

1. 目视检查。

通过目视检查饲料的外观、颗粒大小、气味等,初步判断饲料是否符合标准。

2. 化验检查。

通过化验检查饲料的含水量、营养成分、添加剂成分等,确保饲料质量符合标准。

3. 现场检查。

对饲料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检查,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生产过程符合规定。

五、检查频率。

1. 原料检查,每批次进厂时进行检查。

2. 生产过程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

3. 成品检查,每批次生产出来后进行检查。

4. 储存和运输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

六、检查记录。

对每次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等,确保检查结果可追溯。

七、检查责任。

明确饲料检查的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检查工作,做到责任到人。

八、检查改进。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九、总结。

饲料检查是确保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执行检查方案,才能保证饲料的质量安全,为动物的健康和人类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十、结语。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是畜禽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
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为了保障饲料的质量安全,各国都制
定了相应的饲料检测标准,以确保饲料中不含有有害物质,保障畜
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首先,饲料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对饲料中营养成分、重金属、农
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

营养成分是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包括
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灰分等,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直接关系到
饲料的营养价值。

因此,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检测是饲料检测标准中
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质,其对畜禽
的健康和生产效益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各国的饲料检测标准
中都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检测要求,以
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内容外,饲料检测标准还包括对饲料中添加剂的检测。

饲料中的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这些添加剂的使用
和含量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实际的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饲料检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才能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因此,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户都应该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监控和检测,确保饲料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饲料检测标准是保障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对饲料中营养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限制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能重视饲料检测标准,共同努力,为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一、质量控制
1. 定量分析和检测方法
使用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如质量标准、化学检验等进行定量分析和检测。

确保分析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对饲料原料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 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追溯
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追溯,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饲料原料的质量问题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二、质量评价
1. 外观评价
对饲料原料的外观进行评价,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外观评价可以初步判断原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 理化指标评价
根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对饲料原料的理化指标进行评价。

理化指标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

3. 营养评价
根据饲料原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进行营养评价。

营养评价可以确定原料的适用性和营养水平。

4. 微生物评价
对饲料原料进行微生物评价,包括常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评价可以判断原料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结论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饲料原料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通过质量评价,可以对饲料原料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为饲
料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饲料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饲料原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饲料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_图文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_图文

第4页 2016年7月29日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内容
• 3.饲料分析鉴定方法
– – – (一)物理、化学分析鉴定法:主要以重量法和滴定分析为主,早期的分析方法; (二)微生物法: 将饲料利用酶、酸、碱作用后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通过分析检测评判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评判饲料的营养价值及相应养分对畜禽的生物学效价指数 (三)模拟动物评定法: 该法是采用模拟动物消化道条件,在实验室中对饲料作离体消化实 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它可克服常规动物消化试验和指示剂法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 力和时间的缺陷。 (四)动物试验法: 包括饲养试验、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屠宰试验、动物外科造瘘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适口性试验、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程度的比较试验等。可用的试验动物包括 常用的大、小白鼠小试验动物,也可用猪、鸡、牛、羊、鱼、虾等动物作试验; (五)回归预测饲料营养价值法: 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分析测定数据,结合数理统计知识, 建立回归统计公式,在以后的生产或科学研究中,根据饲料中某一种或几种成分的含量,可利 用回归公式,预测饲料的其它有效成分含量和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
– 2.目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和营养质量 – 3.作用: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生产、质量管理以及按照饲养标准
进行饲料配合提供依据;以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为指导,利用分析化 学的理论与方法,测定饲料中营养素、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
第3页 2016年7月29日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内容
• 2.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内容
• 方法:先将不同的比重液装入不同的试管中,将同一被检原料分别装入这些 试管中,当被检样品在比重液中不浮不沉时,该比重液的比重即可认为等同 于被检样品的比重。
第8页 2016年7月29日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内容

饵料质量检测与分析

饵料质量检测与分析

第一章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概论第一节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技术发展史1、简史:18世纪,初步有了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体系;19世纪初,… 1864年,Henneberg、Stohmann 在德国的Weende试验站改进并建立了饲料概略成分分析体系,沿用至今;20世纪后,饲料纯养分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发展。

2、饲料质量分析方法方法:化学分析内容:概略养分;纯养分;养分的生物学效价第一章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概论物理分析分析内容:饲料及原料的质量和是否搀假第二节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的变异(1)自然变异(2)加工(3)搀假(4)损坏和变质2.样品的采集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理化指标的分析,客观地反映受检饲料原料或产品的品质。

样品的分析结果有不同的用途:(1)为饲料配方选择原料.(2)选择原料供应商.(3)接收或拒绝某种饲料原料.(4)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格要求和保证值。

以决定产品出厂与否或仲裁买卖双方的争议.(5)判断饲料加工程度和生产工艺控制质量。

(6)分析保管贮存条件对原料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7)保留每一批饲料原料或产品的样品,以备急需时用。

(8)分析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或人员之间操作误差的比较。

结论:采样比分析更为重要采样的要求:(1)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2)必须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采样要做到随机、客观,不同代表性的区域取样点,然后充分混合成为整个饲料的代表样品。

(3)样品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注意点:原料和饲料成品的水分、粒度和平行样的多少采样步骤:(1)采样前纪录记录与原料或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号,种类,总量、包装堆积形式、运输情况、贮存条件和时间、破损、霉变等。

(2)原始样品﹙初级样品﹚采集原始样品一般不得少2kg(3)次级样品﹙平均样品﹚采集平均样品一般不少于1 kg(4)分析样品﹙实验样品﹚分析样品的数量根据分析指标和测定方法要求而定采样基本方法:(1)几何法.指把整个一堆物品看成一种具有规则的几何立体,如立方体、圆柱体等.取样时首先把这个立体分成若干体积相等的部分,这些部分必须在全体中分布均匀,从这些部分中取出体积相等的样品,这些部分的样品称为支样,再把这些支样混合即得样品。

饲料质量分析检测方法

饲料质量分析检测方法

专题二饲料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一、主要内容及目的要求本专题主要介绍:饲料的物理性状检验、概略养分分析方案、纯养分分析、饲料有毒有害分析、饲料的加工质量检验以及饲料分析的一些新进展。

掌握饲料的显微镜检测技术以及饲料原料的掺假鉴定及化学快速分析法,掌握饲料原料、添加剂预混料、配合饲料的质量监控指标。

二、饲料原料的物理性状检验(一)、饲料的鉴定方法:1. 感官法方法: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综合评价特点:简便易行、是评判第一关关键:经验和熟练程度2.容重测量(排气式容重器或量筒)原理:容重法是根据一定体积的饲料原料都有一定的重量,通过检测样品与标准样品容重的比较可以初步判断饲料原料的掺杂和含水量情况方法:四分法取样倒入量筒至1000毫升刻度处倒出称重重复3次以克/升计算取平均值3、比重测定法原理:饲料原料不同,其比重不同,将待测原料的比重与文献值比重进行比较,判断饲料原料的质量。

也可以选相应比重的浮选液对其分离,分离物再进一步用镜检法或浮选法进行确认;方法:先将不同的比重液装入不同的试管中,将同一被检原料分别装入这些试管中,当被检样品在比重液中不浮不沉时,该比重液的比重即可认为等同于被检样品的比重(二)、饲料的显微镜检测1.适用范围:饲料原料和霉菌毒素2.原理:以动植物形态学、组织细胞学为基础,将显微镜下饲料的形态特征、物化特点、物理形状与实际使用饲料原料应有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鉴别方法。

常用的显微镜技术包括体视显微镜技术和生物显微镜技术3. 镜检的目的应有的成分是否存在、是否含有有害因子、加工处理的方式是否恰当4. 仪器设备与试剂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乙醚或四氯化碳、酸或碱等5. 显微镜检基本步骤样品采集、破碎、筛分、浮选、脱色、消化解离(硫酸、氢氧化纳解离)、装片、显微镜观察等。

详见《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P326. 常用饲料原料鉴定的举例玉米:体视显微镜下玉米表皮薄而半透明,略有光泽,呈不规则片状,其上有较细的条纹;角质淀粉为黄色、多边,有棱,有光泽;详见P34体视显微镜下特征:主要以表皮、胚乳、胚芽各部分特征鉴别。

饲料标签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

饲料标签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

饲料标签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饲料标签是畜禽饲养业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它涵盖了饲料的成分、用途、营养成分和饲喂建议等关键信息。

饲料标签的正确检查和判定是保障畜禽健康和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饲料标签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

一、饲料标签检查内容1.饲料名称:饲料名称应与其真实成分和用途相匹配。

通常,饲料名称应能准确地描述饲料的种类和用途,如蛋白饲料、维生素饲料等。

2.成分分析:饲料标签应清晰地列出饲料的主要成分。

成分列表应按照降序排列,并且应声明成分的含量或添加量。

这将帮助畜禽饲养者了解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用范围。

3.营养成分:饲料标签上应包含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纤维、灰分、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将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4.外观和质量:饲料标签应清晰地描述饲料的外观和质量。

这包括饲料的颜色、气味、纯净度等方面。

如果饲料有异味、变色或发霉等情况,可能说明饲料过期或质量不合格。

5.用途和禁忌:饲料标签应明确饲料的用途和禁忌。

有些饲料可能有特定的用途或限制,如生长期饲料、催乳饲料等。

畜禽饲养者需要了解饲料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6.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饲料标签上应标明饲料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

这将帮助畜禽饲养者合理安排使用饲料的时间,避免使用过期饲料带来的健康风险。

7.生产厂家和联系信息:饲料标签应明确饲料的生产厂家和联系信息。

这将有助于畜禽饲养者在需要时联系和寻求支持。

二、饲料标签的判定标准1.饲料的成分与描述是否一致:饲料标签上的成分描述应与实际成分相符合。

如果饲料的实际成分与标签描述不一致,可能存在虚假宣传或欺骗行为,需要谨慎选择和使用。

2.营养成分是否合理:饲料标签上的营养成分应符合畜禽的需求。

饲料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含量应与畜禽生长和发育的要求相匹配。

3.饲料的外观和质量是否正常:饲料的外观和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饲料不应有异味、变色、发霉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否则可能对畜禽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探析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探析

2020.2作者简介:吴昊(1970.8-),男,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饲料、兽药、畜产品监督检测工作。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探析吴昊宋亚伟(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230091)摘要:饲料质量与农产品生产质量息息相关,通过前期质量分析检测可间接提升农业食品安全。

本文探讨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介绍常见饲料质量检测方法,前瞻技术发展趋势,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饲料分析;质量检测;化学检测饲料质量分析检测主要是对饲料属性、品质进行分析,近年来饲料生产行业发展迅速,不少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被应用其中,给饲料质量分析及检测带来一定难度。

为提高质量检测效果,需要对相关技术经验进行总结。

1化学检测技术化学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通过各种仪器的配合,对饲料的化学特性进行分析,该方法在实际检测中应用相对普遍。

常见的化学检测技术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和色谱分析3种。

1.1光谱分析检测光谱分析主要用来检测饲料样本中的金属元素组成及其存在形态。

1.2质谱分析检测质谱分析检测的目的是确认饲料样本中某些未知物质,通过质谱库对比,对未知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饲料检测过程中常将质谱分析技术与其他化学检测技术结合使用。

如质谱与液相色谱技术连用,该技术能同时对饲料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于瘦肉精检测项目当中。

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给饲料质量检测带来更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在控制饲料产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3色谱分析检测色谱分析检测将性质、形态、结构不同的物质通过互不相溶的两相分离,以确定样本中的物质组成。

常用的色谱分析工具为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其中,气相色谱仪主要应用检测农药残留,但目前饲料中添加油脂的现象不断增多,给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油脂的定性及质量分析也成为饲料质量分析检测的一个重点[1]。

由于气相色谱法能便捷、准确的确定油脂中成分,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而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在于灵敏度更高、检测时间短,一般较大型的饲料检测分析项目会优先选择液相色谱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42270
课程中文名称: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
课程英文名称: Feed Quality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理论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

该课程主要阐述饲料原料及产品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某些添加剂的定性定量检验,饲料中毒害物质的分析检验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从事饲料分析、质量检测、营养价值评定与生产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要容。

2.理解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3.了解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的常规方法。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绪论
主要容:
一、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
二、饲料原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的变异
三、饲料质量检测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理解饲料质量检测的方法;了解影响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

重点、难点:
1.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2.饲料质量检测方法。

第一章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主要容:
一、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的制备
基本要求:
了解样本采集的目的和原则,掌握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重点、难点:
1.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饲料物理性状的检验
主要容:
一、饲料的鉴定方法
二、饲料的显微镜检测
三、掺假鱼粉的鉴别
基本要求:
理解饲料鉴定原理、分类和方法;了解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及评价指标;掌握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征。

了解掺假鉴别与化学快速分析。

重点、难点:
1.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征。

2.掺假鱼粉的鉴别。

第三章饲料中常规成分分析
主要容:
一、概述
二、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三、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四、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五、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六、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七、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计算
基本要求:
了解饲料成分分析的适用围、原理;掌握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测定的方法。

重点、难点: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饲料中能量的测定
主要容:
一、概述
二、总能的测定
三、消化能和代能的测定
基本要求:
理解总能测定的原理、能量测定的实验室环境条件及样品的前处理;了解消化能和代能的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重点、难点:
总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第五章饲料中氨基酸测定
主要容:
一、概述
二、离子交换树脂法氨基酸自动分析
三、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测定
基本要求:
掌握饲料中氨基酸分析的原理;理解氨基酸分析的方法。

重点、难点:
氨基酸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维生素的分析测定
主要容:
一、概述
二、维生素添加剂的分析测定
三、饲料中维生素的分析测定
基本要求:
了解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原理、方法;了解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原理、方法。

重点、难点:
维生素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第七章矿物元素分析
主要容:
一、饲料中常量元素的分析测定
二、微量元素的检测与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常量元素分析适用围、分析原理和标准方法。

了解微量元素分析的原理与标准方法。

重点、难点:
1.钙、磷、食盐的测定方法。

2.量元素的定性检测。

第八章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
主要容:
一、无机元素类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测定
二、天然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测定
三、次生性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测定
四、饲料中微生物检验
基本要求:
掌握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的目的和意义;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测定的原理、方法。

重点、难点:
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测定的原理、方法。

第九章配合饲料加工质量检验
主要容:
一、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
二、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三、颗粒饲料硬度的测定
四、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的测定
五、颗粒饲料粉化率的测定
六、配合饲料水中稳定性的测定
七、动物蛋白质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测定
基本要求:
掌握饲料加工质量指标测定的适用围和原理;了解饲料加工质量指标检验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饲料加工质量指标测定的适用围和原理。

2.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硬度的测定方法。

五、有关教学环节的说明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课外自学为辅。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考核以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包括平时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等)。

七、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1.胜著.《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中国农业大学,1993年
2.丽英著.《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3.佟建明著.《实用饲料检验手册》.: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4.宁开桂著.《实用饲料分析手册》.:中国农业科技,1993年
5.夏玉宇著.《饲料质量分析检验》.:化学工业,1994年
6.懋武著.《饲料原料简易检测与掺假识别》.:科学技术,1998年
执笔人:万军利教研室主任:靖美东教学院长(主任):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