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份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总结--副本汇总
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大全5篇)

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矿压观测总结报告2011年3月份11A601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应用及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吉新矿11A601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应用及矿压观测总结报告:11A601工作面面长116.6m,走向1180m采高2.6m,倾角20~40º顶板支护设备选用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强0.54MPa<0.64MPa-0.73MPa.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的最关键问题,近两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未管好顶板杜绝顶板冒顶事故,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则是用科学的办法及时掌握回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质量和预报顶板即将发生的活动,适时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实现安全产.2011年1月1日我矿安装了KJ216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在11A601工作面,工作面共安装4台压力监测分机,分别安装在75架(1号机上部)43架(2号机中)31架(3号机中部)3架(4号机下部)主要监测顶板活动规律,按照规程支架对顶板初撑力设计值是不得大于24MPa,超过设计值支架安全阀会自动漏液,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初步掌握了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预报了顶板即将出现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了安全生产.根据3月份11A601工作面综采工作阻力历史数据分析曲线图和监测日报表作出以下结论;1,工作面上端与下端压力太小,其中上部压力比较突出,平均压力值最大11.33MPa,最小2.69MPa,中部压力较大已超出预定的设计值,平均压力值最大33.13MPa,最小4.876MPa,下部压力值平均最大值23.92MPa,最小值5.4MPa2,中部压力从3月5日(923m)至3月12日(938m)明显增大,平均压力值49MPa,初步发现中部有来压现象,来压步距为15m,持续时间7天3,3月22日中部压力值最大已达到46MPa,由此可证明支架安全阀没有自动漏液泄压,安全阀需检修或更换。
4,重点做好中部支架的初撑力观测,保证上部和下部支架初撑力达到要求。
例文2205综采工作面全面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第一章工作面概况2205综采工作面北邻北二采区轨道上山保护煤柱,南邻新桥乡保护煤柱,东邻2207综采工作面(已采),西邻2203综采工作面(已采)。
2205轨道运输顺槽通过2205轨道运输顺槽车场与北二采区轨道运输上山相通,2205胶带运输顺槽通过2205胶带运输顺槽联络巷和2205胶带运输顺槽外段与北二采区胶带运输石门相通,并通过2205胶带运输顺槽联络巷和2205门相通。
工作面轨道运输顺槽可采长度,里切眼长度60m,外切眼长度112m量43.23万吨,服务年限5.6小0.9m,最大4.7m,平均3.8m;220520°-27°,平均23°。
范围内,2205月完成设计,2010年2月开始掘进准备,2010年12月切眼月份具备生产条件。
于2011年1月19日进行试生产。
经过10个月掘进,0.7个月安装,1个月拆除,8.8个月回采,于2011年11月4日结束了全部生产过程,历时20.5个月。
工作面掘进出煤2.5万t、回采煤量41.07万t,合计出煤43.57万吨,共投入费用1246.61万元,收入26856.33万元,投入产出比1:21.54。
第二章工作面设计总结2205综采工作面依据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提供的三维地质勘探资料(二2煤底板等高线图)设计而成。
工作面北邻北二采区轨道运输上山,南邻新桥乡保护煤柱,东邻2207综采工作面(已采),西邻2203综采工作面(已采)。
工作面标高为-382~-310,倾角20°~27°,平均23°,煤层厚度0.9m~4.7 m,平均3.8 m,工作面走向长度539.8 m, 2.1所示。
图2.12205该工作面于2010年11、本设计主要根据2207考虑做到最大的资源回收。
2、充分利用220722012203工作面联巷与3、,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煤炭回收量。
第三章掘进技术管理总结第一节掘进工作面概述2205工作面掘进总工程量为1954.8m(其中煤巷844.2m,半煤岩巷1097.1m)主要由综掘队施工;岩巷工程量为13.5m,主要由开拓三队施工。
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最终---副本

111103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概况为预防111103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导致工作面支架压死和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根据111102工作面回采经验和工作面推进阶段顶板垮落情况,预计本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15~20m,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10~13m;为加强顶板管理,确保工作面顺利进行初采和回采,特编制次安全技术措施。
二、适用地点:111103工作面三、劳动组织科室领导:1名/班;跟班副队:1名/班。
四、安全风险分析1、初采期间,巷道悬矸未清找,存在矸石下落砸伤作业人员风险;2、初采期间,支护质量不合格,存在发生顶板事故风险;3、初采期间,挡矸栏板未使用好,存在造成飞矸伤人事件;4、初采期间,单体液压支柱升的不紧,存在倒柱伤人及垮顶的风险;5、转运设备、材料过程中,方法不正确,存在掉落伤人事件;6、上隅角等区域管理不善,造成瓦斯聚集的风险;7、工作面中存在高压管路爆管或高压接头脱落伤人的风险;8、注液时存在注液枪打人风险。
五、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点:1、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剧增大,支架压力大,顶板破碎,出现平行煤壁裂隙,甚至出现顶板台阶式下沉。
2、工作面前方煤壁内的压力出现过渡集中,至使煤壁破坏范围扩大形成严重片帮。
3、老顶有折断或跨落时、在采空区深处产生闷雷声和剧烈的响动顶板掉渣严重。
4、初次来压时、会使工作面支架大量下沉插入底板、如底板支撑不够,会引起冒顶。
5、采空区跨落的大块岩石也会冲向工作面推倒支架。
六、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安全措施:(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初采前必须完善相关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如皮带综合保护装置、通讯、监测、防尘、通风设施,安全防护、行人过桥、抽采系统、消防等,并经矿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试运转、回采。
2、初采前必须对所有设备及运煤系统进行全面调试,严格按照各台设备的要求加注油脂,完善各种附件、保护防护设施,试车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1、井上、下位置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西南方向150m处,地面标高为+940m~+955m。
井下:******综放面位于二采区东北部,走向东北至西南方向,是二采区第七个工作面,东南邻二采区2505工作面,西南至设计停采线;井下标高为+690~+730m。
2、煤层情况:采5号煤层,黑色,以半暗煤为主,暗淡煤、半亮煤次之,含极少量的光亮煤,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平均煤厚5.27m,煤层倾角6°~8°。
3、顶底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砂纸泥岩,深灰色含植物化石,厚0~3.64m;老顶为砂岩厚约15.3~26.8m。
4、构造情况据工作面揭露资料分析,该工作面未发现构造,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局部底板有起伏变化且煤层有变薄现象,但整体煤层较稳定。
5、水文情况工作面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之上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和煤层下伏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因为这些含水层的水可以通过冒裂带和底鼓等途径直接进入矿井。
由于太原组以上各含水层大都是含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对煤层开采造成威胁。
工作面上部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探放。
6、工作面情况******工作面走向有效长度725m,面长150m,煤层厚度平均5.27m,于2019年6月份开始初采初放,截止2020年4月份收尾结束。
7、储量工作面动用煤量:836744.25吨工作面回采煤量:778172.15吨工作面损失煤量:58572.1吨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778172.15∕836744.25=93%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58572.1∕836744.25=7%工作面回采率符合指标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综采工作面初采矿压观测分析

综采工作面初采矿压观测分析摘要:随着矿产开采的延伸,由于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和采区边界的影响,为提高资源回收率,为确保顺利回采,文章针对综采工作面初采矿压观测分析,为综采工作面初采矿压观测分析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综采工作;采矿;分析1 工作面概况及工作面支护1.1工作面概况寸草塔二矿31202综放工作面位于31煤二盘区,22煤22111、22113采空区下方,31煤回风大巷西北侧,为31煤层二盘区第二个工作面,辅运外侧为31201工作面采空区。
工作面推进长度2635.7m,工作面宽度310m,煤层厚度为4.0-7.8m,平均煤厚6.42m。
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揭露6条断层,所有断层均为正断层,产状分别为:F3170:311°∠55°H=1.2m、F3169:111°∠60°H=1.0m、F3168:303°∠55°H=2.5m、F3145:164°∠55°H=2.4m、F3144:228°∠40°H=5.8m、F3149:256°∠55°H=1.5m。
预计该6条断层将会对回采产生影响,其中F3168、F3145和F3144对回采影响大。
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约2070m处可能揭露22煤层揭露的F28(F28:86°∠43°H=6.3m)断层在31煤的延伸,预计断层落差H=6.5m(靠近辅运顺槽)。
断层附近煤层顶底板破碎,容易发生片帮和冒顶。
1.2支护方式工作面选用液压支架共155台,郑煤机生产的ZFY18000/25/39D型支架145台,其中工作面中间支架143台,过渡架头尾各1台,机头组合支架1台,机头、机尾端头头支架ZY12000/20/40D共9台。
表1-1 郑煤ZFY18000/25/39D液压支架主要技术特征表1.3液压支架的确定1.3.1选型原则和要求:1、支架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要适应直接顶和老顶岩层移动产生的压力;2、支架的结构和支护特性,要能适应和保护暴露顶板的完整性;3、支架底座要适应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4、支架支撑高度要与采高或煤层厚度相适应;5、支架的安全性能要好。
梨园河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观测

关键词 : 矿压
显现
初 次 来 压 周 期 来压
中图分类号 : T D 3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6 7 4 —0 9 8 X ( 2 0 1 3 ) 0 7 ( c ) 一0 1 0 1 —0 2
Li yu a n h e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d c o a l mi n i n g f a c e p r e s s u r e b e h a vi o r o b s e r ve d
B a s e d o n L i y u a n h e 2 2 , 1 1 1 me c h a n i z e d mi n i n g f a c e i n c o a l mi n i n g p r o c e s s , r o o f a n d w a l l r o c k mo v e me n t l a w o b s e r v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 ,
垫
Q :
工 程 技 术
Sci en ce an d Te ch nol og y I n no vat i on He r al d
梨 园河 煤矿 综 采 工作 面矿 压 显 现 观测
康永平 ( 同煤集 团梨 园河 煤矿 山西忻州 0 3 4 1 1 4 )
摘 要 : 综采工作 面矿压显现观测对煤矿安全 高效生产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该文通过 对梨 园河煤矿2 2 l 1 1 综采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顶板及围 岩移动规 律的观 测研 究, 掌握了2 2 l 1 1 综采工作 面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 , 工作 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中煤壁应力变化大・ 1 、 和
矿压观测总结

矿压观测与顶板灾害防治矿山压力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解析分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模糊分析、概率统计、随机分析、灵敏度分析、趋势分析近代数学、力学和计算机科学方法2实验室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似模拟3 现场观测:出现了利用红外遥感、声波、遥控、自动监测课程意义1 本课程是正确进行采矿设计、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和支架类型,加强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
2 毕业后到煤矿就业的同学编写规程、设计支护、排计划等离不开实际矿压观测数据。
否则为盲目3 继续深造的同学需要做科研工作,煤矿的科研不能只是空洞的理论。
必须以现场观测数据为基础。
为何要进行这项工作为何要不断进行矿压观测工作?煤田地质条件复杂、采煤方法多样、采矿技术进步、矿压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不考虑现场实际矿压状况,任何理论都不能保证安全生产课程性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矿山压力基本概念、矿山压力观测仪器、矿山压力观测方法、矿山压力观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可以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1 物理性质(密度,孔隙性,吸水性,软化性)、2 变形性质(应力-应变曲线)、3 强度特性(单轴抗压,抗拉,抗剪,三轴抗压)、4 破坏类型(拉断破坏,剪切破坏)、5 岩体性质(非均质,各向异性,非连续性)、一矿山压力矿压概念:采动后作用于围岩中和支护物上的力矿山压力的来源(自重,构造,膨胀)圆形巷道应力分布规律二矿山压力显现:概念:煤及岩层采动后,在矿山压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围岩运动与支架受力等现象3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带直接顶与老顶厚度的确定4 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应力的“三区”影响因素(直接顶、推进速度、开采深度、采高与控顶距、倾角)第二章矿山压力观测仪器本章主要内容一机械式矿压观测仪器、二液压式矿压观测仪器、三振弦式矿压观测仪器、四矿山压力遥测仪器、五其他矿压观测仪器、矿山压力观测仪器发展的特点:由无到有、由功能单一到多项功能组合、由简陋到精致,甚至可实现遥控、监测、按其工作原理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振弦式、电阻应变式、声波法、光学法及其他物理方法按观测内容分为:1、采煤工作面和巷道支柱(架)工作阻力观测仪器2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和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仪器3岩体内部原岩应力和附加应力观测仪器4围岩深部位移观测仪器5矿山动力现象观测仪器等机械式和液压式矿压观测仪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较低,是矿山压力观测常用仪器。
2024年矿压观测总结(二篇)

2024年矿压观测总结尊敬的领导:根据我单位在2024年进行的矿压观测工作,我将向您汇报观测结果和总结的相关情况。
一、观测地点及时间:我们选择了位于XX省XX市的XX矿区作为观测地点,并在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进行了连续观测。
二、观测仪器和方法: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高精度矿压监测仪器,对矿区的主要区域进行了实时、连续的矿压观测。
观测方法包括静态观测法和动态观测法,通过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矿井深度、开采进度等参数,对矿压变化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三、观测结果及分析:通过连续观测,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并对矿压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
1. 矿压变化趋势:根据观测数据显示,XX矿区的矿压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矿井的开采导致了地层压力的重新分布,进而对矿压产生了影响。
2. 矿压分布规律:我们发现,矿压在矿区内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即不同位置的矿压变化幅度不同。
这主要受到地质条件和采矿方式的影响。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巷产生的应力会导致矿压的局部增大,进而对矿区的压力传播产生影响。
3. 矿压与开采进度关系:观测数据显示,矿区的矿压与开采进度密切相关。
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地表沉降和矿压均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矿井开采过程中煤岩体的变形和破裂,致使地层失稳,从而引起了矿压的增加。
四、观测结论: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 XX矿区的矿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对矿区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 矿压在矿区内存在着空间异质性,为矿压控制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 矿压与开采进度密切相关,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控制矿压的增加,保证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五、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对矿压控制的建议和措施如下:1. 加强矿压观测:继续进行矿压观测工作,及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为矿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广现代化采矿技术:引入现代化采矿技术,利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控制手段,尽量减少煤岩体的破坏和变形,以降低矿压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作面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1.1工作面概况1.2支护1.2.1正常支护根据支架支护高度和支护强度要求计算结果,设计中间支架选用Z12000/28/62型低位液压支架,过渡支架选用Z12000/28/62支架,端头支护选用ZYG14200/27/45( 1 组)表2 ZY12000/28/6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主要技术特征为:工作面内切眼长220m,实选128架支架支护,可支护长度218m。
移架的动作顺序:降架-移架-升侧护板-升柱1.2.2特殊支护工作面在过断层、顶板破碎、片帮、冒顶等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支护方式1.2.3巷道布置切眼尺寸及支护方式:8*3.8(3.9)(锚网索支护)运输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3.8(3.9)(锚网索支护)回风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4 *3.8(3.9)(锚网索支护)以上在顶板管理正常情况下使用,若现场遇断层,地质构造时,施工单位另制定针对性措施。
以上材料均放在材料道料场,码放整齐,挂牌管理。
2 矿压观测计划2.2 2010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1、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2、对在20102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包括新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等)进行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
为采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进创造作必要的技术准备。
3、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不安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
4、掌握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其任务包括提出合理的围岩松动范围,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护参数。
5、研究掌握采动影响和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其任务包括确定回采巷道的支护参数,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合理的维护范围,确定工作面的端头支护的技术措施等,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等。
2.3观测方案2.3.1观测工具ZY12000/28/62 型液压支架在左立柱上安有压力表,压力数据可以时实体现。
并在20102采面安装矿用本安型数字压力计。
压力数据实时记录,然后有技术人员持采集器到现场收集数据,最后上传到电脑进行分析。
2.3.2测线布置在工作面128台液压支架上每隔10 架布置一个测点,即将测点布置在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 支架上,工作面共布置了10 个测点。
从工作面切眼开采时就开始进行矿观测,一直观测到工作面与回撤通道贯通结束为止。
2010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测点分布2.3.3研究方法利用软件和压力表将观测的矿山压力数据制作成曲面图表,把图表中的最低压力设为24MP。
通过在连续的工作面上不同的颜色及深浅显示顶板压力的大小,这样更直观的看出顶板岩层的活动和周期来压的步距,为研究提供方便。
生产现场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记录工作面顶板来压期间的煤壁片帮程度、顶板漏矸、支架立柱下沉、安全阀开启程度等现象,与顶板压力曲面图相结合来共同分析总结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
2.4矿压观测内容2.4.1顶板动态:对来压期间的顶板完好及漏顶情况进行评价。
2.4.2支护质量(1)统计液压支架立柱工作阻力。
(2)观察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的矿压显现情况。
(3)观察两顺槽超前压力区片帮、低鼓等矿压显现情况。
2.4.3 20102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直接观测的方法,对顶板岩性、顶底板移近量,周期来压步距。
244 20102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根据观测数据,总结来压规律,制定针对性措施,指导生产。
验证现有支架型号是否满足要求。
245 20102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1、技术员定期对于观测资料进行整理,验收员每班对于顶板岩性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
2、早班验收员每天进行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并记录数据。
上井后及时交给技术员进行资料整理。
3、观测小组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矿压观测纪律,认真记录数据,并有整理资料的记录。
246 20102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3矿压规律分析3.1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3.1.1初次来压规律综采工作面推进了测点S22x-66.4m时,工作面36#、48#、59#、70#架子周围内顶板开始来压。
顶板压力较大,顶板帽落的矸石较多。
压力增大。
综采工作面推进了42m时,顶板开始全部垮落。
综采工作面推进了49m时,顶板全部垮落。
最大压力在31兆帕。
表3.1工作面初采期间矿压观测统计表1、工作面初采期间,来压时工作阻力明显增加,来压强度较大;随工作面向前推进,来压强度减小,大多反映在采空区悬顶、煤壁片帮量的增加;有时在预计的来压阶段无压力增大的显著特征。
2、从数据看出,初次来压步距9.5m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30m。
周期来压步距应在15m 左右。
3、前期采煤掘进进尺较快,顶板较为稳定。
后期下口超前支护高度较高,造成支架无法直接接顶,顶板窜矸严重。
4、30-50m顶板出现周期性运动,运动的强烈程度与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及支护状况密切相关。
4矿压规律总结4.1矿压规律总结本文针对20102综米工作面从初米到末米进行了完整的矿压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长度对周期来压规律的影响,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文所得的结论如下:(1)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8~30m。
采空区垮落充分、充填程度的严实,会减弱初次来压对支架和人员的伤害,其次瓦斯浓度较大。
(2)周期来压步距的大小和矿压显现程度与工作面的支架初撑力、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上覆基岩厚度有很大的关系,周期来压具有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来压的不同步性,工作面中部周期来压现象明显,中部30m左右的支架周期来压不明显,工作面周期来压不同步,有的地方先来压,有的地方后来压,但来压的持续距离大致相等。
(3)小周期来压步距为平均为8.5~9.5m,来压强度平均为27mpa,小周期来压会存在两个正常的周期来压之间。
小周期来压时单个关键层的破断,而大周期来压时则是两个关键层的同时破断。
(4)加长工作面有三条明显的压力中心,分别位于工作面上、中、下部的中心位置,此处的压力最大,其他支架压力以此处支架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压力中心区是漏矸、冒顶、压坏支架的高发区,因此下口做好压力中心区域的支架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5)3月11日采面开始回采,经压力表数据分析,本月出现2次压力峰值,分别为11日-17日,17日-22日。
第一次峰值最大值为26mp,其为初次来压;第二次峰值最大值为30mp。
第一次来压采面回采至54米,老顶开始垮落;第二次峰值采面回采至59米时。
(6)、本月采面,75#架至84#架煤层下沉约0.8 米,破顶开采,顶板有点破碎,将采高调到3.5米-3.8米之间,移架时要少降快移,带压移架;在此段割煤必须提前移架或跟机移架,杜绝了顶板事故,严防支架倾倒。
移架推溜时尽量由熟悉顶管理和支架性能的老员工操作。
(7)、采面顶板周期来压时,采面煤壁有零碎片帮现象,单体柱钻地深度增大,必须穿好柱鞋,每班必须对支架和单体柱进行二次注液。
(8)、本月杜绝了顶板事故,保证了采面回采及正常运输。
4.2矿压规律存在问题及建议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存在个别支架压力异常的问题,还需要再以后的工作面矿压观测中给予重点观测。
目录1.工作面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 .............................................. -..1...-. 1.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1.1.1工作面概况 ..................................................... -..1...-. 1.2支护 ............................................................... -..2...- ......... 1.2.1正常支护 ...................................................... -..2...- ....... 1.2.2特殊支护 ...................................................... -..3...- ....... 1.2.3 巷道布置 ...................................................... -..3...- ....... 2 矿压观测计划2.3观测方案2.2 2010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3...-. .-..3...-. -...4...-2.3.1观测工具.-..4...-.2.3.2测线布置......................................................................... -..4...-.2.3.3研究方法......................................................................... -..4...-.2.4 矿压观测内容......................................................................... -...4. ..-2.4.1顶板动态:......................................................................... -..4...-.2.4.2支护质量......................................................................... -..4...-.2.4.3 20102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4...-.2.4.4 20102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5...-.2.4.5 20102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5...-.2.4.6 20102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5..-3 矿压规律分析-..5...-.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5...-.3.1.1 初次来压规律-..5...-.4 矿压规律总结-..6...-.4.1矿压规律总结4.2矿压规律存在问题及建议-...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