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童年》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童年》

名著阅读要求
㈠名著阅读的具体要求(平时): ⑴初读名著:了解名著的作者、时代背
景、故事情节和主题。 ⑵精读名著:详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结合语段分析 作品的艺术特色,谈谈读后获得的启示。 ⑶按这些具体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名著阅读要求
㈡考查要求: ⑴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
• 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 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 忍、体谅;写她的聪明, 能干,健谈,
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
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
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
爱的朋友。小说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 常精彩。
• 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 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
老师。
你知道写作背景吗?
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的 意大利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向他 讲述自己童年和少年的生活。一次,列 宁对高尔基说:“您应该把一切都写出 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写出来!这 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 的!”高尔基回答说:“将来有一天, 我会写出来的……”于是,在1913年, 高尔基创作了他著名的长篇小说《童 年》。
要求简述关键情节。 ⑵欣赏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⑶简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
的看法。
名著阅读要求 ㈢最常见的考查方式 1、情节概述题 2、人物评价题 3、艺术特色鉴赏题 4、感悟体验题
名著阅读要求
㈣答题方法 1.情节概括。方法:某人+做某事。 2.简述关键事件。方法:原因(起因)+经过+结果。 3.联系作品的内容概括或者归类相关故事情节。方法:
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名著阅读《童年》习题及答案

名著阅读《童年》习题及答案《童年》一、选择题1、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的外祖母将他养大,外祖父却怂恿他每次赶集都要偷东西。
他聪明能干,却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在搬十字架时被压死。
他是高尔基《童年》中的()A.小茨冈 B.阿廖沙 C.格里戈里一、答案:1. A二、填空题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塑造了这一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的生活状况。
2、高尔基的《童年》用第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家中的生活历程。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填空。
(2分)夜来了,一种有力的、清新的、宛如慈母的体贴似的东西注入胸怀,寂静像温暖的、毛茸茸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拂去记忆中应当忘掉的一切——所有的苦难和辛酸,白天所沾染的一切侵蚀人的细尘。
仰面朝天躺着,看星星怎样亮起来而使天空显得深不可测,真是让人陶醉的事情……外祖母久久不能入睡,她躺在那里,把手交叉着枕在脑后,兴奋地讲着故事。
“阿廖沙,你睡着了吗?”显然她很在乎我是否在听。
她总能找出一个恰当的童话故事,使我感觉夜晚是如此的美丽和神秘。
听着她均匀有节奏的话语,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上述文字节选白文学名著,作者是。
4、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
……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聊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 _》,作者是________ 。
(2分)(2)读完这部小说后,你认为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5、走近名著。
(4分)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说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
名著《童年》

• 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
• 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 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 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 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 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 • 以上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3岁男孩的心态。因 为他年纪小,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注意的是那 些他认为有趣、奇怪的事情,例如父亲的脚趾奇怪地张开 着,难看地龇着牙等等。 • 另一方面,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 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 理性。
代表作品
《童年》是高 尔基自传体三部
曲中的第一部, 主要讲述阿廖沙
三岁到十岁的童
年生活。
在俄国文学中,我们从 来没有读过比您(高尔基) 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 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地显示 过您的写作才能。
——罗曼· 罗兰(法国作家
)
《童年》写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 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 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 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 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 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 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 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 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作品中确实描写了许多目不忍睹 的惨事与丑事,但整部作品仍然象阳 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 思想光辉。这是因为主人公阿廖沙, 他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 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 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 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 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
名著《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 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 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是高尔基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在这些作 品中,高尔基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真实描绘了19 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 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 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 的崇高理想。
欣赏片段
小小检测题
1、你印象最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童年》中外祖母对阿廖沙的成长有哪些 良好影响? 3、阅读《在人间》或《我的大学》
《童年》的思想内容
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 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 我不由得想起列夫· 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 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 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 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 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 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 酷的社会事情太多了。
语文名著阅读课件:名著阅读《童年》课件

第一 部分
第二 部分
母的了解。写阿廖沙丧父后被外祖母 接到家里,外祖母在途中给阿廖沙讲 故事来安慰他。
这部分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写阿 廖沙在外祖父家里生活的情况,主要 有几个情节:
续表
(1)阿廖沙受怂恿把白布染成了蓝色,
被外祖父毒打之后昏死过去,“小茨
冈”因劝阻外祖父也被打肿了胳膊,
把握纲领
外祖父后来来看阿廖沙并给阿廖沙讲
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 动,非常口语化,非常合适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 境。 阅读体验
从阿廖沙的成长环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在恶俗 的环境中成长,只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纯洁的心, 就能战胜黑暗。
第二章 外祖父一家 这一章可分三大部分:一、“兄弟斗殴”;二、
“凶残的外祖父”;三、“外祖父来病床看我”。具体 情节如下:
“绑起来!打死他!……”我失去了知觉,接着就病了一 场,趴在床上躺了几天。生病的那几天,是我一生重大 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大概长得很快,并且有了一 种特别不同的感觉。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视察 人们,好像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 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 有难以忍受的敏锐。“小茨冈”来看我了,胳膊上满是 鞭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作家作品
一、作家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 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出身贫苦,四岁丧父, 寄居外祖父家,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只读过两 年小学,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走,当过装卸工、面
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他以一种沉重的心 情反思并剖析了俄罗斯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愚昧 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等,这些根深蒂 固的小市民习气,是俄国人民和俄国革命的大敌。高尔 基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唤醒人民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 义务和权利,这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产生的直接原因, 同时革命导师列宁也鼓励他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 活都写出来,《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童年》名著阅读练习含答案

童年一、作品导读(一)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高尔基是他的笔名。
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他出身贫穷,四岁丧父,十一岁便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自学成才。
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二十四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
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要署个名才行。
”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署‘马克西姆·高尔基’吧。
”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
从此,他就以此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一生著作甚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二)作品评价《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全书真实地描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尤为展现了一些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勤劳。
而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童年》展现了高尔基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二、故事梗概(一)内容简介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名著阅读_七年级下册《童年》

(三)第一次挨打
一天,我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 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 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外祖父带了礼物来看望我,并且给我讲他 童年时代的事情,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 候,还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也有 并不凶恶,也不可怕的一面。但我一想起他曾 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 忘不了这件事。
• 如何考: • 1. 【甲】出自《 》,外祖父毒打“我”的原 因是( )。P197(一)1 • 2.外祖父毒打“我”,却又来看“我”,并和“ 我”推心置腹。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P197( 一)2 • 3.人性是复杂的。而某种意义上的权威人物,在 对待“被统治者”时更是表现出十足的“弹性” 。外祖父就属于这类人。在作者看来,外祖父到 底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原著的相关情节具体分析 。P197(一)3 • 4.从选文看,在艺术表现方面非常有特色。请你 找出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结合选文加以简 要分析。P197(一)4
(二)兄弟斗殴、争夺家产
刚到外祖父家不久,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 科夫之间就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 爆发了一场争吵,最后甚至打了起来。 在后来,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外祖父的家 产,甚至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在这次 “战斗”中,善良的外祖母由于“劝架”被醉酒 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两个舅舅自私、贪婪、庸俗的习气处处可见。
• 如何考:
• 1.请联系作品的其他情节,说说(A)、(B)两 段中战斗原因各是什么。P191(二)1 • 2.结合选段内容和作品的其他情节简要说说 两个舅舅的共同个性特点。P191(二)2 • 3.分析选文(A)中画线部分句子的表达作用。 P192(二)3 • 4.节选部分描绘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 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能成长 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P192(二)4
名著阅读——《童年》练习题及答案

《童年》练习题一、填空1《童年》是以高尔基的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的在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作品中,除了外祖母,还有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和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4、小茨冈是个弃儿,被外祖父母收养,长大后成为外公染坊最得力的伙计。
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和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但没人批评教育他,经常在赶集买食物时小偷小摸,还以此为荣,他很快就死了,是因为被橡木大十字架砸死了二、选择题1、( B )是阿廖沙的终身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
A、外祖父B、外祖母C、继父D、“好事情”2、外祖父的童年时很悲苦的,他从事的行业是( C )。
A、染坊的学徒B、水手C、纤夫D、驳船的工头3、母亲死后,十一岁的阿廖沙( D )。
A、被外公外婆收养B、进学校读书C、被继父收养D、流落街头4、( A )的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他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然而在内心深处也有残存的善良。
A、外祖父B、外祖母C、两个舅舅D、阿廖沙5.俄国民间风俗人去世( B )天举行祭祀 A.30 B40 C506.高尔基写这本书是为了给( C ) A妻子 B父母 C儿子7.阿廖沙来到人间,他在( A )当学徒 A时尚鞋店 B时装店 C旅店8.阿辽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C )A.外祖父.B.两个舅舅.C.外祖母.D.茨冈9.在<<童年>>中,阿辽沙的表哥米哈伊尔的萨沙的性格是( B)A.顺受,麻木.B.沉默,忧郁.C.正直本分.10.高尔基几岁开始自食其力的.( C)A.14.B.15C.10.D.16.11.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B.为了照顾阿辽沙.C.格里高里的挑唆.D.为了阿辽沙的舅妈12.是( B)使阿辽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传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童年》期中考试复习题答案
《童年》习题答案
一、导读
1、《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2、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
3、《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4、《童年》的思想内容
作品中描写了许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但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
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
这是因为主人公阿廖沙,他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么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5、人物性格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两个舅舅:粗野、自私;
小茨冈(伊凡):乐观纯朴
格里戈里:正直的老工人;
(一)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
“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
“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
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
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来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这个人穿的衣服有点像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铜扣子,整天像喝得醉乎乎的,人们都躲着他。
1、上面文字选自《童年》,作者是高尔基。
2、文段中的“我”是指谁?
阿廖沙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母讲故事非常精彩?
外祖母每次讲故事时,手足蹈、声情并茂;每次她讲完一个故事,“我”总是说“再来一个!”;
和我一齐听故事的水手听完故事后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4、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怎样的生活态度?
有着乐观的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
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骂上了,骂得很凶,甚至向她扔红萝。
“您真糊涂,我的好太太。
”外祖母安详地对她说,然而可把我气坏了,我决定对这个恶婆报复一次。
我想了又想,怎样才能给这个双下巴细眼睛的红发胖女人来一次更痛的打击,我观察邻人们的内讧,知道他们互相报复的方法是:切掉猫尾巴,把狗给毒死,打死公鸡和母鸡,或者半夜偷偷地进到仇人的地窑里,把煤油倒入腌白菜和王瓜的木桶里,把桶里的克瓦斯放出来,——但是这些办法都不合我的意;需要想一个更惊人更厉害的方法。
我想到一个法子:我瞅酒倌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
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
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我叫你知道厉害,”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
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
“你干吗要这样做?”
“她拿胡萝卜打你嘛…”
“你是为了我吗?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一一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到顶楼念书去吧……”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阿辽莎,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
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
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一一这不是你的事。
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
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她沉默了一会儿,嗅了嗅鼻烟,眯缝起右眼,补充说:
“是啊,谁犯了过错,大约连上帝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弄得清楚的。
”
“上帝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吗?”我吃惊地问道。
她轻轻地、悲哀地回答道:
“他要是什么都能知道,大约有很多事情人们就不会做了。
他老人家从天上向人间、向我们大家看了又看,有时会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我的人们啊,我的人们啊!噢啊,我是怎样可怜你们啊!”
她自己也哭了,带着满脸的泪痕,到墙角祈祷去了。
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写“我”报复酒馆女主人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2.如何理解“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
外祖母的上帝意味善良、宽恕和仁慈,“我”从外祖母的上帝那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更贴近“我”
的心灵,所以显得亲切、更可理解。
3.节选的文字着力刻画了外祖母怎样的性格? 结合《童年》这部小说,说说外祖母给了阿廖沙怎样的人生影响。
善良、宽厚的品格。
外祖母慈祥能干,热爱生活,隐忍,宽容。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
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外祖母的庇护,给予了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