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措施方法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一、引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若管理不善,极易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安全措施1.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3)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4)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2. 储存管理(1)危险化学品应储存于通风、干燥、阴凉、避光、远离火源和热源的场所。

(2)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明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置方法。

(3)危险化学品应分类储存,避免相互接触、混合,引起化学反应或爆炸。

(4)储存容器应完好无损,定期检查,确保无泄漏、破损等现象。

3. 运输管理(1)危险化学品运输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2)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必要的消防、急救、通讯等应急设备。

(3)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违规行为。

(4)运输路线应避开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和敏感区域。

4. 使用管理(1)使用危险化学品前,应了解其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3)使用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防、急救、通讯等应急设备。

(4)使用后剩余的危险化学品应妥善储存,不得随意丢弃。

三、应急处置原则1. 迅速报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立即拨打110、120、119等紧急电话报警,报告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危害程度等基本信息。

2. 疏散人群迅速组织周边人员撤离事故现场,按照预定路线疏散至安全区域。

3. 现场处置(1)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灭火、堵漏、稀释、中和等。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3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3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化学实验用的试剂,许多是可燃、___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实验仪器又大都是容易破碎的玻璃仪器,而实验过程中又要用明火加热,因此,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操作的概念,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

教师和学生要熟悉所用仪器和试剂的性质,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和实验操作规则,防止事故的发生,如一旦出现意外事故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防火实验室中因化学药品引起的火灾,一般有:1、化学药品的混合接触引起火灾。

2、氧化性盐类和强酸混合接触。

3、安全措施。

(1)科学、严格地管理化学药品,不给各类物质造成混合接触机会。

(2)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3)实验室应备有各类灭火用品,并保证随时好用。

二、防爆实验室中能引起爆炸的物品很多,某些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过氧化物等,一旦遇上有机物,易燃性物质,还原剂或发生强烈摩擦、撞击等即发生强烈爆炸,还有许多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一旦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水即可发生爆炸。

一般情况下,燃烧和爆炸往往同时发生,有时先着火后爆炸,有时则爆炸后引起火灾,因此二者的预防措施类同。

三、防护与急救化学药品按它们的毒性分为:1、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和液态溴等,能腐蚀或烧伤皮肤,误服造成唇、口、喉、胃烫伤,灼痛严重时可发生虚脱而死亡。

2、刺激性毒物,如汞、铅、铵盐、砷、磷等化合物,能使蛋白质沉淀、误服可致人死亡。

3、神经性毒物如氢化物和氢氰酸等,能阻碍人体正常的氧化作用,造成内部窒息而死亡,另外,还有一些我们经常接触的和使用的药品,平时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毒性,如氯化钡、碳酸钡、汞及其化合物、硫酸铜、硝酸银、硝酸钴等,因此,要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首先是要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并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实验室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准备室一定要有可供使用的通风橱,不能在实验室内做饭或进餐,更不能用使用过的仪器作餐具,实验完毕要洗手消毒,注意不能用热水洗手,防止皮肤上的毛孔张开而使毒物渗入,有毒废液要倒进指定容器内,经处理后才能弃去,皮肤上有破伤时应专门包扎后进行实验,以免毒物经伤口浸入体内。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防护措施详解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防护措施详解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防护措施详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危险化学品的广泛应用,危险化学品事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环境和人身安全问题。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来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阐述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防护措施。

一、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1 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确定事故的性质和特点,明确事故现场存在的潜在风险。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1.2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参与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条不紊、有组织地进行。

1.3 设置隔离区域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和危险程度,设置合理的隔离区域,限制事故扩散范围,确保人员安全。

1.4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帽、护目镜等,以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1.5 管控火源在事故现场进行火源管控,确保事故不因火灾而进一步扩大,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源。

二、环境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事故不仅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2.1 防止泄漏扩散尽可能阻止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如封堵管道、加盖容器等。

2.2 雨水排放处理在事故现场附近设置相应设施,对可能污染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防止其进入水体系统,保护水资源。

2.3 空气污染防护事故现场释放的有害气体会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应及时开展空气监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三、人员防护措施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3.1 培训与装备救援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并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紧急救护设备。

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措施方法

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措施方法

化学品平安防护措施与应急措施方法1、上岗前必须了解所储存化学品的特性,不能盲目操作。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操作,操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例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面具和防护面罩等。

3、操作人员手、脸等处发生皮肤破裂时,不得接触化学品。

4、装卸、搬运化学品时应做到轻装、轻卸。

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5、作业中不得饮食,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

每次作业完毕,应及时用肥皂(或专用洗涤剂)洗净面部、手部,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集中存放;6、装卸危险化学品时,操作人员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集中精力注意装卸的'情况,以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7、皮肤接触到酸性化学品时,要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迅速脱离作业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

8、熟练掌握化学品事故的前期处理方法,和防护用具、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常见危险化学品平安防护及应急措施——甲醇xx-03-18 06:05 甲醇:别名,木酒精、木醇。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纯品略带酒精气味,能与水、乙醇、乙醚、丙酮和大多数有机溶剂相混溶。

一般包装:小开口钢桶。

(易燃液体)。

稳定性和危险性:不能共存物质有二氧化铍、氯仿、氰尿酰氯、金属、氧化剂、叔丁醇、钾。

遇热、明火或氧化时易着火。

与三氧化铬、三氧化二磷、(氢氧化钾+三氯甲烷)、(氢氧化钠+三氯甲烷)等氧化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响。

毒理学性质:人经口最低致死剂量143mg/kg。

甲醇可致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代谢性酸中毒。

主要用途:用于制甲醇、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平安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平安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平安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穿橡胶手套;其它——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危险化学品泄漏预防措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预防措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预防措施1、盐酸、硝酸泄漏应急防范措施①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②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2、浓硫酸泄漏应急防范措施①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②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化学品使用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

化学品使用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

化学品使用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化学品的使用在许多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从工业生产到日常清洁,都离不开各种化学制剂。

然而,由于化学品的特性,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以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品使用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

一、个人防护措施1.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化学品时,必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和防护面罩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阻隔化学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侵害。

不同的化学品可能需要不同的防护装备,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安全说明书。

2.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在使用化学品的场所,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打开窗户、使用排风设备或者在室内设置通风系统来实现。

良好的通风可以有效稀释空气中化学品的浓度,减少吸入和吸收的风险。

3.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化学品往往具有刺激性或腐蚀性,因此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如有必要,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和防护服,避免溅入化学品或吸收有害物质。

4.保持清洁与卫生化学品使用后,应立即清洁受到污染的皮肤部位,尤其是手部。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水彻底清洁,确保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残留在皮肤上。

此外,使用后的防护装备也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污染或传播有害物质。

二、安全操作规范1.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安全说明书在使用化学品之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安全说明书。

这些文档提供了关于化学物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化学成分、危险性评估、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安全地使用化学品。

2.储存化学品的正确方法在储存化学品时,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以确保安全。

化学品应存放在特定的储存区域,通常是通风良好、干燥、避光和远离火源。

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应分开存放,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遵守正确的操作步骤在使用化学品时,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操作步骤。

这包括准备工作、正确的配比和混合、适当的加热和搅拌等。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1.确保人员安全: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首要任务是确保人员安全。

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并切断与事故地点相关的电源和气源,以避免进一步的事故扩散。

2.通知应急机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当地的应急机构,如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以便及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和救援工作。

3.采取隔离措施:对于泄露或溢出的危险化学品,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可以利用围栏、挡板等物质进行隔离,并阻止人员靠近事故现场。

4.穿戴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进行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时,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

如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接触危险物质的风险。

5.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根据事故情况和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

可以采取化学中和、稀释稀释、溶解和吸附等方式,将危险化学品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其固化、稳定,减少危险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紧急救治伤员:在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可能有人员受到伤害,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可以采取吸入治疗、人工呼吸、使用救生药物等方法,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7.清理事故现场: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得到控制后,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

应按照相关法规和程序,进行危险物质的收集和处置。

清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防止危险物质再次泄漏或被误处理。

8.事故调查和事后评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后,应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原因的分析。

通过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应急处置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工作需要专门的培训和专业知识。

各个单位和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和机制,并定期组织演练,以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氰化钠是一种非常具有毒性的物质,因此在使用和处理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规的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
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

确保全身皮肤和黏膜暴露的风险最小化。

2. 实验操作地点保持通风良好:使用氰化钠时,应在有良好通风的实验室环境下操作,以防止氰化钠的毒性气体积聚。

3. 注意防止其它化学品的污染:氰化钠与许多其他化学品,特别是酸类和金属粉末,会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毒性气体。

因此,应与其它化学品严格隔离并避免混合使用。

4.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氰化钠:使用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氰化钠。

5. 储存安全:氰化钠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放置在远离火源和易燃物的地方。

同时,应将其与其它化学物品严格分开储存。

6. 应急处理:一旦发生氰化钠泄漏或意外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迅速将泄漏物清除或隔离,并通知相关部门寻求专业帮助。

7. 急救措施:若不慎接触到氰化钠而引起中毒,应立即将受伤人员移到通风区域,并立即进行呼吸道和循环系统的紧急处理。

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总之,氰化钠是一种极具毒性的物质,必须小心使用和处理。

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方法
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9、二氧化硫
名称
二氧化硫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面罩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合力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解(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露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或用管路导致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不能使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泄漏处置
切断火源。戴好口罩和手套。用湿沙土混合后将污染物扫起倒至空旷地方深埋或收集后送回生产厂处理。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当水体受污染时,可采用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石灰、硫化钠的方法使镉形成沉淀而从水中转入污泥中,将沉淀的污泥再做进一步的无害化处理。
消防方法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泄漏处理必须戴防毒面具和口罩。用湿沙土混合,扫起,在空旷地方深埋。
消防方法
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5、镍
名称







工程控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受潮。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应急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可采用加入纯碱中和,使铜以碱式碳酸铜形式沉淀而从水中转入污泥中,而污泥再做进一步的无害化处理。对于受铜污染的土壤,可采取排土、土层改良、深耕、施加石灰质矿物及磷酸钙等措施治理。
消防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用水喷淋保证切断气源人员的安全。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11、汞
名称







工程控制
搬运时应轻搬轻放,切忌撞击、卧放或倒置。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于叠氧化物、乙炔、氨、硝酸、乙醇隔离储运。凡皮肤病患者(湿疹)、口腔炎、肾或神经功能障碍者,不可接触汞。
消防方法
关闭钢瓶阀门,以杀灭火势。用水冷却火场中的钢瓶,并应迅速将钢瓶转移至安全地带。
10、氨
名称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面罩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足温水,催吐。
泄漏处置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好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料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后废弃。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可采用中和法处理,对于受铅污染的土壤,可加石灰、磷肥等改良剂,降低土壤中铅的活性,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工作时皮肤划伤应及时处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式/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一)无机物
1、镉
名称
镉(及其化合物)






工程控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受潮。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呼吸系
统防护
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他
工作现场严谨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对密切接触者观察24~72h.及时观察胸部X线变化及血气分析。对症治疗。
积极防治肺水肿,给予合理氧疗:保持呼吸道畅通,应用支气管解痉剂,肺水肿发生时给去泡沫剂如消泡净,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合理应用抗生素。




应急措施
应迅速离开现场,保持安静及卧床休息,至少观察24h,可给依地酸二钠钙等药物治疗。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足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方法
灭火方法:干粉、沙土。禁止用水。
4、砷
名称







工程控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隔绝热源、火种、保持包装完整。与酸、碱、氧化剂和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消防方法
灭火,切断气源,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
7、一氧化氮
名称
一氧化氮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面罩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呼吸系统防护
佩戴氧气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佩戴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身体防护
穿全身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
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及吸烟。下班后应淋浴。




急救措施
应使吸入汞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误服须立即送医院就医抢救。驱汞药物使用以少量多次,根据病情与疗效,决定用药时间。预防继发感染。
其他
工作现场严谨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6、一氧化碳
名称
一氧化碳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面罩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谨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脱水剂吗啡应慎用。强心剂应减量应用。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消防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