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

合集下载

直肠滴入临床应用指南

直肠滴入临床应用指南

直肠滴入临床应用指南直肠滴入(Rectal Drip)是一种通过直肠黏膜给药途径,将药物液体或悬浮液滴入直肠进行吸收的医疗操作。

直肠滴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能够实现药物快速吸收、避开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

本文将从直肠滴入的定义、操作要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应用直肠滴入。

一、直肠滴入的定义直肠滴入指的是将药物溶液或悬浮液经过测量的滴定设备,通过直肠灌入患者体内,让药物在直肠黏膜上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直肠滴入是一种非常便捷、有效的给药途径,能够绕过胃肠道,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药物吸收速度较快。

二、直肠滴入的操作要点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空肠一天,务必清空肠道,以保证药物在直肠能够充分吸收。

2. 药物准备: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准确地配制药物液体或悬浮液,并根据处方确定给药剂量。

3. 滴定设备选择:直肠滴入时,需要使用专用的滴定设备,如直肠滴定管等,保证药物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操作步骤:医生应在专业指导下,将准备好的药物溶液或悬浮液通过滴定设备缓慢滴入患者的直肠中,避免过快或过多的给药量。

5. 观察反应:医生在给药后需及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出现过敏、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处理。

三、直肠滴入的适应症1.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直肠滴入能够减轻胃肠道黏膜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2. 癫痫病发:在抢救癫痫病发过程中,直肠滴入能够快速给药,提高药物吸收速度,有效缓解症状。

3. 消化系统炎症:如肠炎、结肠炎等疾病,直肠滴入能够减少药物经胃肠道的消化损失,提高疗效。

四、直肠滴入的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药物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2. 肠道刺激:直肠滴入药物浓度过高或刺激性强,可能导致直肠黏膜炎症等不良反应。

3. 药物残留:部分药物不易被直肠吸收,可能在直肠内残留,引起排便不适等情况。

综上所述,直肠滴入作为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应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风险。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直肠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药物,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直肠给药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首先,进行直肠给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药物,通常来说,液体制剂更适合直肠给药,因为它们更容易通过直肠黏膜吸收。

其次,需要准备好给药器具,比如肛管或灌肠器,确保其清洁和无菌。

接下来,进行直肠给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一般来说,俯卧位是最适合的体位,可以使肛门和直肠处于最佳位置,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同时,也可以采用左侧卧位,但不宜采用仰卧位,因为这样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在进行直肠给药时,需要将药物缓慢、轻柔地注入直肠内。

在使用肛管或灌肠器时,需要注意不要过深插入,以免损伤直肠黏膜。

注入药物后,需要保持体位,让药物充分吸收。

通常来说,保持体位15-30分钟即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

在进行直肠给药后,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和直肠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其次,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次,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给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频次。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期限,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物。

总之,直肠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但是,进行直肠给药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准备好给药器具、选择合适的体位、缓慢注入药物、保持体位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药物的剂量和频次、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期限等事项。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直肠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

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

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
直肠给药是将药物通过肛门插入直肠,使药物被直肠壁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如下:
1、手术手套的戴好并涂上适量润滑剂;
2、患者取侧卧位,使直肠对齐盆腔,双腿微屈;
3、握住直肠给药管,端口朝向肛门方向;
4、左手分开患者的臀部,用一根手指轻轻扩张肛门;
5、轻轻将直肠给药管插入肛门,约10厘米即可;
6、缓慢注射给药液,保持直肠给药管的位置稳定;
7、注射完成后,保持位置稳定不动,使药物充分吸收;
8、取出直肠给药管,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

需要注意的是,直肠给药时要避免插入过深,以免损伤直肠壁;给药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对患者造成不适或疼痛;给药完成后要确保患者能够保持休息,有利于药
物的吸收。

如果不确定操作方法或存在特殊情况,建议咨询医生的指导。

直肠给药见效快.docx

直肠给药见效快.docx

直肠给药见效快
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使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入血,以发挥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作用。

其使用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保留灌肠法、直肠点滴法和栓剂塞入法。

直肠给药的优点与前两期我们曾提到的舌下给药类似,既可以避免肠胃道的分解与肝脏的代谢,而且见效较快,对于不能口服用药的患者,给药尤其方便。

直肠给药一般用于治疗直肠疾病、前列腺疾病、盆腔疾病等局部病变,多为栓剂,如治疗便秘的比沙可啶栓、治疗盆腔炎的野菊花栓等。

此外,阿司匹林栓在临床上也比较常用,可以迅速解热退烧,属于全身性作用,而且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均可使用,只是要注意剂量。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直肠给药的优点

直肠给药的优点

直肠给药的优点
1、肠道给药简便易行,又安全高效,提高了给药的顺应性,减打针之痛,免吃药之苦,适用于打针和吃药困难的婴幼儿。

2、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优先的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效果比,节约患者的住院费用。

3、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高达97.5%。

4、直肠给药,药物经直肠下静脉和肛管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同时防止和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减轻了肝脏负担,保护了人体的重要器官——肝脏。

5、将口服给药改为直肠给药可避免药物受到胃酸和消化酶的分解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效应,同时又防止了药物对胃肠的不良刺激等副作用,保护了胃肠脏器。

6、使用方便、舒适、安全,不受条件限制,无菌操作不严格。

精美文档 1。

儿童直肠给药

儿童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的优点和缺点一、治疗方法直肠滴入疗法( Enemadrip )是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药物配制好药方,加温到35 C -40 C,通过直肠滴入器械进入直肠,保留5-10分钟。

二、特点1 、直肠给药方便、快捷,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减少孩子的痛苦。

2 、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直肠给药与静脉输入给药疗效及显效速度无明显差异,且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是口服给药的2 倍。

3 、直肠给药可以将中西药同时应用,既增强了治疗效果,又避免多种西药同时应用时所产生的副作用。

三、优点1 、肠道给药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提高了给药的顺应性;2 、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3 、直肠给药可“减打针之痛、免吃药之苦” 。

对于不易接受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婴幼儿患者,便于给药。

4 ,直肠给药吸收不规则,在直肠空虚时用药效果较好(刚排便后) ;腹泻患儿须补足液体量后直肠给药效果好。

五、治疗范围小儿发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单纯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及等多种疾病。

疗效好,痛苦少,副作用小,适合基层开展。

凡能静脉滴注的. 口服的. 肌内注射的药物,如中西药针剂,液体,片剂,冲剂,散剂,丸剂等,可溶于水或混溶于水的药物均可用于直肠给药。

六.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 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30ml)拔去针头,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2. 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3. 特别注意: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本方法!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的药物配制(处方用量均为5岁内儿童剂量)七.用西药合剂的配制一、解热合剂适应于一般性的感冒。

1. 解热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柴胡针2ml地塞米松针2mg适应症:T37.5 —38.5度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所需药物:根据医嘱准备所需的药物,通常是栓剂或液体药物。

2. 确认患者的位置:患者通常需要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3. 患者清洁肛门:用温水和肥皂清洗患者的肛门区域,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 戴手套:在给药前,医护人员应戴上一次性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5. 打开药物包装:打开所需药物的包装,并按照药物说明书的指示使用。

6. 插入药物:将药物尽可能轻柔地插入直肠,插入深度通常为3-4厘米。

7. 保持位置:插入药物后,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保持位置一段时间,以确保药物被充分吸收。

8. 抽出手指:缓慢地抽出插入药物的手指,以避免药物的流失。

9. 清洗手部:完成给药后,医护人员应充分清洗双手,以确保卫生。

请注意,在进行直肠给药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医护人员的指导,并在遵守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直肠给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直肠给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直肠给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直肠给药其实就是通过直肠黏膜来吸收药物达到的一种用
药目的,优点的话因为它比口服药物吸收的更快,而且还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发挥药效是比较快的,常用于治疗细菌痢疾,但是也是有缺点的,因为直肠吸收面积小,所以仅仅是作为直肠吸收药物。

1、直肠粘膜也能吸收药物,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

优点是比口服给药吸收更快,多用于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或经门脉入肝解毒者。

在治疗肠道疾患时,通过直肠给药以发挥局部作用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如治疗细菌性痢疾时采用大蒜液灌肠;直肠给药也能起全身作用,如氨哮素栓剂在哮喘发作时使用,就有很好的平喘疗效。

缺点是直肠吸收面积较小,仅适用于直肠易于吸收的药物,使用不够简便,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2、对于大部分的儿童常见病,我们都可以用直肠给药来解决。

对于症状来说,可以治疗发热、咳嗽、喘息、腹泻等症状;对于具体疾病来说,可以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鼻炎、扁桃腺炎、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秋季腹泻、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高热惊厥、
水痘、腮腺炎等儿科常见病的治疗。

因此有了儿童常见病直肠给药的说法。

3、对于部分妇科常见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

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杀虫止痒。

用于湿热,湿毒所致的带下病、阴痒、阴蚀,症见下腹胀痛或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阴部瘙痒,或有低热,神疲乏力,便干或溏而不爽,小便黄;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疾病无耐药性:临床上长期应用 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容易产生抗药性,而 中药就很少出现这一弊端。原因是中药多 为复合作用,一般应用多为复方。
为什么直肠给药适合婴幼儿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 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婴幼儿肠 壁较薄,具有通透性高、肠壁孔隙大、蛋 白质结合率低、可使药物分布容积呈增大 趋势的优点。
【成 份】金银花、黄芩、连翘、龙胆、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地黄、 麦冬、紫花地丁,玄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犯肺,热毒内盛所致的发热咳嗽,痰黄;上 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1-2支,一日2-4次。
修正清热解毒注射液 天然抗菌、抗病毒, 可雾化,可直肠,可 注射
我们依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直肠容积,制定了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
量:
年龄
直肠给药最大容量
新生儿——2岁
4.0ml——6.0ml
2岁——4岁
6.0ml——8.0ml
4岁——6岁
8.0ml——10ml
6岁——9岁
10ml——15ml
9岁——14 岁
15ml——20 ml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四.儿童直肠给药时的给药管插入的深度。
1 患者少时可用小容器加热水,用温度计测定水温38°C,再把已 经加好药液的注射器水浴5分钟。
2 患者多时,应用恒温水浴箱,温度控制在37.0--40.0°C.药物加 温时间5--10分钟,边加温边晃动,以充分加热均匀。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三.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
不同年龄儿童的直肠容量不同。随年龄的增长,直肠容积逐渐增大,
2,操作安全,时间短,孩子耐受好,不适感小。 3,遇到药物的反应,可以在20分钟内及时冲洗出来。 4,工具价格低廉。
缺点,所用药物要求是小剂量的针剂,中药的汤剂及散剂 不适合,适应病种有限。
各种直肠给药的优缺点
(其他2种直肠给药)
1,直肠滴注和大剂量直肠推注,不是给药到结肠里,而 是给到结肠里,现在叫灌肠疗法的比较多。结肠吸收要进 入肝脏,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受限 制,所用药物量大。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一、儿童直肠给药时的体位;
给药时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给药完毕后务必采取左侧卧
位10分钟左右,使药液充分吸收后,方可自由活动。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二.儿童直肠给药的药液温度;不管室内温度,都要加热
➢各个年龄段的直肠温度相同,所以药液的温度是相同的;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排便反射; ➢温度须控制在36 ℃ ±2 ℃; ➢温度控制方法:
坏死。 5 润滑液涂抹过多 会导致粘膜水肿 6偶见 患者直肠粘膜血运不畅
清热解毒注射液介绍
pH值 应为5.0~6.5(中国药 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G)。
温热病的临床表现是:起病 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 重、易伤阴液。
清热解毒药物直肠给 药是治疗温热病,外感 发热的趋势
组方分析
修正清热解毒注射液 天然抗菌、抗病毒, 可雾化,可直肠,可 注射
2,操作难度大,容易结肠挫伤,时间长,孩子耐受不好 ,肠道的不适感大。
3,遇到药物的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易及时冲洗出来 。
4,工具价格高。
优点,所用药物要求少,可以给予中药汤剂及散剂。
儿童直肠给药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1、告知患儿父母提前为患儿喝水30到50毫升,排便(给药前10-15 分钟); 2、所需的药物配伍后,需要通过恒温器或烧杯水浴至( 36 ℃ ±2 ℃ ) 3、用注射器吸取恒温药液,排气时留少许空气(约0.5ml),安上 一次性使用直肠给药管,头端涂烫伤膏。 4、将备齐用物携至患儿身边,向患儿家属解释,并哄逗患儿,以
第四,中药液以及片剂粉碎等大分子物质,容易引起腹泻 和直肠粘膜水肿以及肠穿孔等
直肠粘膜水肿
直肠粘膜是薄嫩的上皮组织 通透性及好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淋 巴组织
1 大量的药物注入 使直肠毛细血管丛不能够迅速吸收回流 导致 水肿
2 直肠给药管插入过于粗暴 导致粘膜损伤 3 大分子物质(像片剂 中药汤剂 含残渣的)长期残留刺激 4 切记用酒精消毒 因酒精刺激性较大 并且会导致直肠粘膜脱水
射状 7 偶见 直肠敏感患者 既直肠给药就腹泻
直肠给药的药物选择
第一,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超过3天使用会引起伪膜性肠 炎。
第二,冻干粉类如,炎琥宁注射用,氨溴索,痰热清等都 含有甘露醇,容易引起腹泻。
第三,头孢类制剂不要与保泰松,阿司匹林,尤其是双氯 灭痛(感冒清,感冒通)一起使用,容易引起血尿。
2,基层医生没有接受正规的直肠给药培训,对于直肠给药的原理和 方法不懂,而且直肠给药有些讲师都没有经验,连简单的操作都不敢 做,造成对直肠给药没信心,自己摸索时间长,由于处方混乱,大包 围处方,不规范操作给患者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引起医患恐惧。
3,对于药物的理解不充分,不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乱用(比如:片剂 粉碎),没有发挥直肠给药的优势。
直肠给药的原理
直肠给药——传承与创新医疗技术
东汉-张仲景 首创肛门栓剂和灌肠术
东晋-葛洪 首创了灌肠器械
唐-孙思邈 最早的保留灌肠技术
直肠给药的中医概念
➢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肺与大肠 通过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形成 “肺与大肠相表 里”的关系,而“手阳明大肠经”下和于“足阳明胃 经”。
激患者的植物神经 引起排便反射 2 药物过凉 会刺激肠道粘膜 引起腹泻 3 注射直肠给药 药物过多 位置过浅 刺激直肠肛周括越肌
引起排便反射 4 操作时 碘伏或润滑剂涂抹过量 会造成直肠粘膜 分泌物
增加 导致腹泻 5 在拔出直肠给药管时 过于迅速直接刺激直肠粘膜 导致
腹泻 6 有空气注入 引起患者排气反射 会造成腹泻 往往呈喷
色疗法---直肠给药
修正直肠 给药教程
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直肠给药
1,直肠给药安全,疗效迅速,对于儿童及老年人肝脏脆弱的患 者尤其适用。
2,直肠给药解决了有些中西医常规方法难以治疗的疾病,如, 前列腺疾病,女性盆腔疾病,小儿发热,消化系统疾病等等, 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给药方式。
3,直肠给药,代替了有些不必要的输液,中药尤其是清热解毒 中药代替了有些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符合国家对于输液和抗 生素的双限政策,减少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减少临床事故的 发生。
年龄 新生儿——2岁 2岁——4岁 4岁——6岁 6岁——9岁 9岁——14 岁
直肠给药深度 4——5cm 5——6cm 6——8cm 8——10cm 10——12cm
直肠给药禁忌症
➢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严重腹泻者; ➢肛门、直肠、结肠术后患者; ➢消化道出血、急腹症(疑有肠坏死或穿孔)及心功能衰竭 患者;
直肠给药意外处理
脱离过敏原 方法: 生理盐水200ml,每次 15毫升,清洁灌肠 (迅速大量注入直肠,快冲快吸)
抓紧时间,此方法只适合20分钟以内,不 要选择水,近处有什么用什么。
20分钟后直肠给药后过敏的抢救流程
对人病情严重者 迅速采集生命体 征
建立静脉通道
抗过敏治疗
直肠给药意外处理
腹泻 1 由于直肠是空腔器官 粘膜薄嫩 迅速推注药物 可直接刺
4,直肠给药减少了中药注射剂颗粒度大,杂质入血带来的临床 不良反应,有利于发扬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直肠给药与输液
直肠给药吸收后维持时间较长,进人体循环的量 为50%~70% ,作用速度与静脉用药类似,且药 物吸收后除产生局部治疗作用外,大部分还通过 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直接发挥药效,从而既可减 少药物在肝脏发生化学变化造成肝损害,也避免 了药物经口服被消化液分解破坏。
直肠给药(灌肠疗法)分类
➢ 直肠给药是祖国医学传统的灌肠法与现代医学的药物体内吸收代谢相 结合的给药方法。
➢直肠给药分类:直肠注入 (小剂量直肠推 注)、大剂量直肠灌注,直肠滴入 、直肠 栓剂。
工具的区别
各种直肠给药的优缺点
(小剂量直肠推注)
1,真正能做到直肠给药给到直肠里的只有小剂量直肠推 注,优点是直肠吸收不进入肝脏,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 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和婴幼儿安全性高,所用剂量小。
直肠给药——现代医学研究 直肠吸收药物三条途径
1、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下 腔静脉)大循环,可以避免首过效应 ; 2、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 3、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所以直肠给药可以 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2,直肠给药在20分钟内可以被冲洗出。 3,直肠给药避免了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含有苯甲醇的药物儿童不能使 用,为什么可以用于直肠给药
1,苯甲醇儿童肌注,会引起疼痛,感染,臀大肌 痉挛萎缩,但我们推广的是直肠给药,损伤不到 患者的臀大肌。而且避免了疼痛性休克,晕针现 象。
2,有的医生和患者家属担心苯甲醇的肝损害,这 正是小剂量直肠推注的优点,没有肝脏的首过效 应。
直肠给药的国内应用方向
对于小剂量直肠推注,国内的主要方向是 用于:
1,小儿的外感发热 2,泌尿系疾病的应用,尤其是前列腺疾病
的应用。 3,妇科系统疾病的应用,尤其是慢性盆腔
炎的应用。 4,癌症的止痛。
为什么说直肠给药安全
1,直肠由黏膜屏蔽作用,大的颗粒和杂质 被挡在直肠粘膜外,避免了输液反应的发 生。
国内直肠给药由于小儿外感发热的部分医院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 科
2,郑州儿童医院呼吸科 3,昆明儿童医院呼吸科
直肠给药合法吗?
灌肠分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就是直肠给药 医保和农合都有收费条目。
为什么大家对于直肠给药存在误解
1,大家对于直肠给药只是认为只有基层医生使用,二甲以上医院没 有使用,认为不可靠,实际上三甲医院也在广泛使用,只不过没有大 量宣传而已,实际上国内有几百家医院,包括大型三甲医院也在广泛 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