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
直肠滴入用法

一、直肠给药的常用药物剂量参考1..一般给药直肠给药的药物使用剂量与静脉给药药物剂量大致相等,是口服给药、肌注给药药物剂量的一至两倍。
2.特殊给药:如氨茶碱、西地兰、阿托品等,直肠给药的药物剂量均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药物剂量使用。
需要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的药物,直肠给药前,同样要进行药敏试验,皮肤敏感阳性的患者,在用药期间,仍需注意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中药视为配伍禁忌的,直肠给药时也应视为配伍禁忌。
二、直肠给药常用量参考(液体用量)1.成人用量:成人直肠最佳液体容纳量为80-160ml,平均为120ml,取中药煎出液,或上述各种复合制剂,100-120ml左右,直肠滴入,每日一至两次。
以上为常用直肠给药的液体参考用量,一般情况下,如直肠给药后容易排出(腹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直肠给药的液体量;如按上述液体量滴入后,大便较干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直肠给药的液体量,对直肠注入或滴入药液后,较易排出者,可考虑改用肛肠栓剂使用。
三、直肠给药的液体温度直肠滴入药液的温度宜控制在35-40度之间(特殊药物除外)四、直肠给药的体位1成人:左侧卧位2.儿童:一般去卧位或俯卧位五、直肠导管插入的深度1.成年人:一般插入10-20cm2.儿童:一般插入5-10cm六、直肠导管插入的角度顺应直肠的生理曲度,轻轻插入(注意掌握直肠的两个生理弯曲:骶曲、会阴曲)肺炎宁合剂(儿童组)1、氯苯那敏针1-2m2、654-2针1-2mg3、鱼心草或板蓝根针2-4ml4、利巴韦林针0.1g5、柴胡针2-4ml6、维生素B1针100mg或维生素b6针100mg7、需相应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1-2g 或克林霉素0.15-0.3g 或阿奇霉素0.15-0.3g 或红霉素0.15-0.25g8、适应症:上感、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宁合剂(成人组)1氯苯那敏针5-10m2、654-2针5-10mg3、鱼心草或板蓝根针6-10ml4利巴韦林针0.3g5柴胡针6ml6维生素b1针200mg或维生素b6针200mg7需相应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1-2g 或克林霉素0.15-0.3g 或阿奇霉素0.5-0.75g 或红霉素0.25-0.5g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扑尔敏2mg 利巴韦林0.1、板蓝根2-4ml 复发氨基比林1-2ml 柴胡针1-2ml 小儿退热散半包-1包感染性发热者加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我1-2g 阿奇霉素或红霉素0.125-0.25g 林可霉素0.6高热超高热时加用:地塞米松2-3mg/次便秘方法一:取温开水300ml+蜂蜜100ml直肠滴入(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方法二:取温开水500ml+开塞露20ml x5支(适用于急性便秘)注意:治疗便秘时,直肠滴入药液的速度不宜过快,宜掌握在150滴/分左右,如直肠滴入药液速度过快,药液容量迅速排除,达不到通便之目的。
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

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
直肠给药是将药物通过肛门插入直肠,使药物被直肠壁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如下:
1、手术手套的戴好并涂上适量润滑剂;
2、患者取侧卧位,使直肠对齐盆腔,双腿微屈;
3、握住直肠给药管,端口朝向肛门方向;
4、左手分开患者的臀部,用一根手指轻轻扩张肛门;
5、轻轻将直肠给药管插入肛门,约10厘米即可;
6、缓慢注射给药液,保持直肠给药管的位置稳定;
7、注射完成后,保持位置稳定不动,使药物充分吸收;
8、取出直肠给药管,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
需要注意的是,直肠给药时要避免插入过深,以免损伤直肠壁;给药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对患者造成不适或疼痛;给药完成后要确保患者能够保持休息,有利于药
物的吸收。
如果不确定操作方法或存在特殊情况,建议咨询医生的指导。
儿童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的优点和缺点一、治疗方法直肠滴入疗法(Enemadrip)是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药物配制好药方,加温到35℃-40℃,通过直肠滴入器械进入直肠,保留5-10分钟。
二、特点1、直肠给药方便、快捷,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减少孩子的痛苦。
2、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直肠给药与静脉输入给药疗效及显效速度无明显差异,且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是口服给药的2倍。
3、直肠给药可以将中西药同时应用,既增强了治疗效果,又避免多种西药同时应用时所产生的副作用。
三、优点1、肠道给药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提高了给药的顺应性;2、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3、直肠给药可“减打针之痛、免吃药之苦”。
对于不易接受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婴幼儿患者,便于给药。
4,直肠给药吸收不规则,在直肠空虚时用药效果较好(刚排便后);腹泻患儿须补足液体量后直肠给药效果好。
五、治疗范围小儿发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单纯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及等多种疾病。
疗效好,痛苦少,副作用小,适合基层开展。
凡能静脉滴注的.口服的.肌内注射的药物,如中西药针剂,液体,片剂,冲剂,散剂,丸剂等,可溶于水或混溶于水的药物均可用于直肠给药。
六.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30ml)拔去针头,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2.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3.特别注意: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本方法!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的药物配制(处方用量均为5岁内儿童剂量)七.用西药合剂的配制一、解热合剂适应于一般性的感冒。
1.解热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柴胡针2ml地塞米松针2mg适应症:T37.5—38.5度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直肠给药见效快.docx

直肠给药见效快
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使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入血,以发挥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作用。
其使用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保留灌肠法、直肠点滴法和栓剂塞入法。
直肠给药的优点与前两期我们曾提到的舌下给药类似,既可以避免肠胃道的分解与肝脏的代谢,而且见效较快,对于不能口服用药的患者,给药尤其方便。
直肠给药一般用于治疗直肠疾病、前列腺疾病、盆腔疾病等局部病变,多为栓剂,如治疗便秘的比沙可啶栓、治疗盆腔炎的野菊花栓等。
此外,阿司匹林栓在临床上也比较常用,可以迅速解热退烧,属于全身性作用,而且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均可使用,只是要注意剂量。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儿童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的优点和缺点一、治疗方法直肠滴入疗法( Enemadrip )是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药物配制好药方,加温到35 C -40 C,通过直肠滴入器械进入直肠,保留5-10分钟。
二、特点1 、直肠给药方便、快捷,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减少孩子的痛苦。
2 、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直肠给药与静脉输入给药疗效及显效速度无明显差异,且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是口服给药的2 倍。
3 、直肠给药可以将中西药同时应用,既增强了治疗效果,又避免多种西药同时应用时所产生的副作用。
三、优点1 、肠道给药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提高了给药的顺应性;2 、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3 、直肠给药可“减打针之痛、免吃药之苦” 。
对于不易接受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婴幼儿患者,便于给药。
4 ,直肠给药吸收不规则,在直肠空虚时用药效果较好(刚排便后) ;腹泻患儿须补足液体量后直肠给药效果好。
五、治疗范围小儿发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单纯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及等多种疾病。
疗效好,痛苦少,副作用小,适合基层开展。
凡能静脉滴注的. 口服的. 肌内注射的药物,如中西药针剂,液体,片剂,冲剂,散剂,丸剂等,可溶于水或混溶于水的药物均可用于直肠给药。
六.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 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30ml)拔去针头,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2. 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3. 特别注意: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本方法!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的药物配制(处方用量均为5岁内儿童剂量)七.用西药合剂的配制一、解热合剂适应于一般性的感冒。
1. 解热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柴胡针2ml地塞米松针2mg适应症:T37.5 —38.5度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直肠给药的正确方法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直肠给药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
物和辅助工具。
药物可以是栓剂、灌肠剂等,辅助工具可以是手套、润滑剂等。
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其次,姿势选择。
进行直肠给药时,患者通常需要采取俯卧位
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药物的顺利进入直肠,并减少不适感。
在选
择姿势时,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和操作的便利性。
然后,药物给予。
在给药之前,需要戴上手套并做好个人卫生。
将药物涂抹在指套上或者直接插入直肠内,确保药物能够充分接触
到直肠黏膜。
在插入过程中要轻柔,避免造成伤害。
接着,保持姿势。
在给药完成后,患者需要保持相应的姿势一
段时间,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被吸收。
这个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最后,注意事项。
在进行直肠给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
是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肛门或直肠的损伤;二是避免过度频繁
给药,以免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三是在给药前后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总之,直肠给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操作能够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适感,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在进行直肠给药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同时也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直肠给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直肠给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直肠给药其实就是通过直肠黏膜来吸收药物达到的一种用
药目的,优点的话因为它比口服药物吸收的更快,而且还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发挥药效是比较快的,常用于治疗细菌痢疾,但是也是有缺点的,因为直肠吸收面积小,所以仅仅是作为直肠吸收药物。
1、直肠粘膜也能吸收药物,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
优点是比口服给药吸收更快,多用于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或经门脉入肝解毒者。
在治疗肠道疾患时,通过直肠给药以发挥局部作用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如治疗细菌性痢疾时采用大蒜液灌肠;直肠给药也能起全身作用,如氨哮素栓剂在哮喘发作时使用,就有很好的平喘疗效。
缺点是直肠吸收面积较小,仅适用于直肠易于吸收的药物,使用不够简便,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2、对于大部分的儿童常见病,我们都可以用直肠给药来解决。
对于症状来说,可以治疗发热、咳嗽、喘息、腹泻等症状;对于具体疾病来说,可以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鼻炎、扁桃腺炎、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秋季腹泻、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高热惊厥、
水痘、腮腺炎等儿科常见病的治疗。
因此有了儿童常见病直肠给药的说法。
3、对于部分妇科常见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
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杀虫止痒。
用于湿热,湿毒所致的带下病、阴痒、阴蚀,症见下腹胀痛或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阴部瘙痒,或有低热,神疲乏力,便干或溏而不爽,小便黄;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直肠给药操作规范

直肠给药操作规范步骤一:直肠给药准备工作器物准备:注射器、直肠管、甘油(或石蜡油)、碘伏(酒精、生理盐水)、棉签、药品(直肠给药有专用直肠管)病员准备:排便、心理放松药品:拟用药品,38-40℃温水预热。
环境:屏风遮挡、适宜室温、光线充足或足够照明。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步骤二:直肠给药1.选择体位:使患儿采取俯卧位,截石位或左侧卧位(趴伏家长双腿之上)2.抽药:将药品抽进注射器内,继续吸入少许空气,针头向下,使空气进入管腔尾部。
3. 连接直肠管,直肠管涂抹润滑剂。
4. 插入直肠管:平缓、轻柔、插入5~10厘米。
5.注入药品:缓慢推入6.拔出直肠管步骤三:给药后处理1.患儿保持采取卧位6~15分钟。
2.注意观察有没有药液溢出,立即处理。
3.观察给药后反应,是否排便、或有不舒适等。
注意事项01.掌握直肠给药指征,腹泻严重患者临时不宜直肠注射疗法。
02.婴幼儿肠壁薄,灌肠管不要太硬,注意动作轻柔,润滑、消毒。
03.直肠给药容积不宜过大10ml以内为宜。
新生儿---2岁: 4.0ml----6.0ml,3 岁--- 5 岁: 5.0ml----10ml,6 岁--- 9岁: 9.0ml----20ml,10岁---14 岁: 20ml---- 30 ml儿童用药剂量依据小儿用药剂量为准04.把握进管深度,0-1以下5cm,1-6岁5-10cm。
7 ---14 岁: 12--15cm05.直肠给药后务必保留足够时间,以供药品吸收,通常15分钟即可。
06、庆大霉素不能直肠滴入。
07、注意药品配伍禁忌。
易过敏药应作药敏皮试,中药认为是配伍禁忌直肠给药也视为配伍禁忌。
08、直肠给药药液温度在35—4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直肠给药后全部会产生便意。
09、给药结束后要拍拍孩子屁股,使其肌肉收缩。
10、掌握直肠给药指征: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禁用;11,孕妇禁用,以免引发流产。
妇女月经期,产露期应慎用,严重肛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患者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肠给药——现代医学研究
直肠吸收药物三条途径
1、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下 腔静脉)大循环,可以避免首过效应 ; 2、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 3、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所以直肠给药可以 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色疗法---直肠给药
修正直肠 给药教程
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直肠给药
❖ 1,直肠给药安全,疗效迅速,对于儿童及老年人肝脏脆弱的 患者尤其适用。
❖ 2,直肠给药解决了有些中西医常规方法难以治疗的疾病,如 ,前列腺疾病,女性盆腔疾病,小儿发热,消化系统疾病等等 ,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给药方式。
❖ 3,直肠给药,代替了有些不必要的输液,中药尤其是清热解 毒中药代替了有些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符合国家对于输液和 抗生素的双限政策,减少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减少临床事故 的发生。
❖ 2,操作安全,时间短,孩子耐受好,不适感小。 ❖ 3,遇到药物的反应,可以在20分钟内及时冲洗出来。 ❖ 4,工具价格低廉。 ❖ 缺点,所用药物要求是小剂量的针剂,中药的汤剂及散剂
含有苯甲醇的药物儿童不能使 用,为什么可以用于直肠给药
❖ 1,苯甲醇儿童肌注,会引起疼痛,感染,臀大 肌痉挛萎缩,但我们推广的是直肠给药,损伤不 到患者的臀大肌。而且避免了疼痛性休克,晕针 现象。
❖ 2,有的医生和患者家属担心苯甲醇的肝损害, 这正是小剂量直肠推注的优点,没有肝脏的首过 效应。
直肠给药的原理
❖对于小剂量直肠推注,国内的主要方向是 用于:
❖1,小儿的外感发热 ❖2,泌尿系疾病的应用,尤其是前列腺疾病
的应用。 ❖3,妇科系统疾病的应用,尤其是慢性盆腔
炎的应用。 ❖4,癌症的止痛。
为什么说直肠给药安全
❖1,直肠由黏膜屏蔽作用,大的颗粒和杂质 被挡在直肠粘膜外,避免了输液反应的发 生。
❖2,直肠给药在20分钟内可以被冲洗出。 ❖3,直肠给药避免了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直肠给药(灌肠疗法)分类
➢ 直肠给药是祖国医学传统的灌肠法与现代医学的 药物体内吸收代谢相结合的给药方法。
➢直肠给药分类:直肠注入 (小剂量直肠推 注)、大剂量直肠灌注,直肠滴入 、直肠 栓剂。
工具的区别
各种直肠给药的优缺点
(小剂量直肠推注)
❖ 1,真正能做到直肠给药给到直肠里的只有小剂量直肠推 注,优点是直肠吸收不进入肝脏,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 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和婴幼儿安全性高,所用剂量小。
国内直肠给药由于小儿外感发热的部分医院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 内科
❖2,郑州儿童医院呼吸科 ❖3,昆明儿童医院呼吸科
直肠给药合法吗?
❖灌肠分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就是直肠给药 ❖医保和农合都有收费条目。
为什么大家对于直肠给药存在误解
❖ 1,大家对于直肠给药只是认为只有基层医生使 用,二甲以上医院没有使用,认为不可靠,实际 上三甲医院也在广泛使用,只不过没有大量宣传 而已,实际上国内有几百家医院,包括大型三甲 医院也在广泛使用。
2. 不经过上消化道,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还可避免胃酸和各种消化酶对药物 的破坏;
3. 吸收快、起效快,疗效确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直肠给药与静脉滴注在 起效和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且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是口服给药的2倍。
直肠给药——六大临床优点
4. 操作简单快捷,无创伤,无痛苦,病人乐意接受,提 高了给药的顺应性;
药物的直肠吸收
❖ 主要由经典细胞转移理论所支配。根据其化学结 构, 药物可直接经上皮细胞( 穿过细胞) 或经紧 密连接处(细胞间质) 通过直肠壁吸收。是一种单 纯扩散,浓度高向浓度低扩散,所以能够冲洗出 来,保证安全。
直肠给药——六大临床优点
1. 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消除效应,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同时减低了对 肝脏的副作用。
直肠给药——传承与创新医疗技术
东汉-张仲景 首创肛门栓剂和灌肠术
东晋-葛洪 首创了灌肠器械
唐-孙思邈 最早的保留灌肠技术
直肠给药的中医概念
➢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肺与大肠 通过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形成 “肺与大肠相表 里”的关系,而“手阳明大肠经”下和于“足阳明胃 经”。
❖ 2,基层医生没有接受正规的直肠给药培训,对 于直肠给药的原理和方法不懂,而且直肠给药有 些讲师都没有经验,连简单的操作都不敢做,造 成对直肠给药没信心,自己摸索时间长,由于处 方混乱,大包围处方,不规范操作给患者造成一 些不良反应,引起医患恐惧。
❖ 3,对于药物的理解不充分,不适合直肠给药的
直肠给药的国内应用方向
❖中药治疗疾病无耐药性:临床上长期应用 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容易产生抗药性,而 中药就很少出现这一弊端。原因是中药多 为复合作用,一般应用多为复方。
为什么直肠给药适合婴幼儿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 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婴幼儿肠 壁较薄,具有通透性高、肠壁孔隙大、蛋 白质结合率低、可使药物分布容积呈增大 趋势的优点。
➢ 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 输布全身,从而达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疗目的;
➢ 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
直肠给药——肠中静脉
直肠下静脉
结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 半透膜,具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力强。
5. 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 6. 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
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
首选注射剂型, 适合
其次悬浊液, 片剂最不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 4,直肠给药减少了中药注射剂颗粒度大,杂质入血带来的临 床不良反应,有利于发扬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直肠给药与输液
❖ 直肠给药吸收后维持时间较长,进人体循环的量 为50%~70% ,作用速度与静脉用药类似,且 药物吸收后除产生局部治疗作用外,大部分还通 过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直接发挥药效,从而既可 减少药物在肝脏发生化学变化造成肝损害,也避 免了药物经口服被消化液分解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