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规律
探索数列规律

探索数列规律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一系列数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
探索数列规律是数学学习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分析数列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探索数列规律,分别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以及其他特殊数列。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保持恒定。
一般用字母a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例如,1,3,5,7,9就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求差、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或者利用通项公式来确定数列的规律。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保持恒定。
一般用字母a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r^(n-1)。
例如,2,4,8,16,32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求比、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或者利用通项公式来确定数列的规律。
三、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列,它的前两项是1,以后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即F(n)=F(n-1)+F(n-2),其中F(1)=1,F(2)=1。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项为1,1,2,3,5,8,13,21,34……对于斐波那契数列,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关系和初始条件来确定数列的规律。
四、其他特殊数列除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之外,还存在许多特殊的数列,如平方数列、立方数列、阶乘数列等。
平方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某个自然数的平方;立方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某个自然数的立方;阶乘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某个自然数的阶乘。
这些数列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到它们的规律。
综上所述,探索数列规律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以及其他特殊数列的探索,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当我们遇到数列问题时,不妨从以上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相信能够发现数列中隐藏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 数列的找规律

初中数学数列的找规律: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 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三)看例题:A: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例2、观察下面两行数2,4,8,16,32,64,...(1)5,7,11,19,35,67...(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3^2-1^2=8×1 5^2-3^2=8×2 7^2-5^2=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数列的找规律

数列的找规律: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 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A: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2、观察下面两行数2,4,8,16,32,64,...(1)5,7,11,19,35,67...(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3^2-1^2=8×1 5^2-3^2=8×2 7^2-5^2=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
发现数列的规律与特点

发现数列的规律与特点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字组成。
在探索数列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它们具有一些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发现数列规律与特点的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数列类型和特征。
一、数列规律的发现方法在寻找数列规律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注意数字之间的差异或者乘积等特点,从而找到规律。
2. 计算法:对数列中的数字进行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是否满足某种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数列中相邻数字的差值,观察这些差值是否是等差或等比数列。
3. 推理法:根据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尝试找到数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
这需要对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二、数列的特点和分类数列具有以下一些常见的特点和分类: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类型,它的每两个相邻的数字之间的差值都相等。
例如,2、4、6、8、10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种每两个相邻的数字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例如,1、2、4、8、1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
3. 质数数列:质数数列是由一系列质数组成的数列。
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例如2、3、5、7、11就是一个质数数列。
4.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的数列。
例如,1、1、2、3、5、8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5. 平方数列:平方数列是由一系列平方数组成的数列。
平方数是某个整数的平方,例如1、4、9、16、25就是一个平方数列。
6. 素数数列:素数数列是由一系列素数组成的数列。
素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例如2、3、5、7、11就是一个素数数列。
三、数列的应用数列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数列应用的例子:1. 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数列可以用来计算贷款利息、股票增长等方面,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有趣的数列数列的规律与计算

有趣的数列数列的规律与计算有趣的数列:数列的规律与计算数学中的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数的集合。
数列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数列的规律甚至令人惊叹。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趣的数列,包括它们的规律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列,它的规律是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数列的起始为0和1,后续数字依次为1、2、3、5、8、13、21……以此类推。
这个数列的规律在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植物的分枝、螺旋壳的形状等。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其中最经典的等差数列就是1、2、3、4、5……这样依次递增的数列。
等差数列中的规律可以通过首项和公差来计算,其中首项是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字,公差是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值。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最常见的等比数列就是2、4、8、16、32……这样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两倍。
等比数列中的规律可以通过首项和公比来计算,其中首项是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字,公比是相邻两个数字的比值。
4. 平方数列平方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自然数的平方。
数列的起始为1、4、9、16、25……平方数列的规律很容易理解,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两倍的自然数加一。
数列的计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是通过前面几个数字计算后续的数字,而通项公式则是直接计算第n个数字。
比如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是An = An-1 + An-2,通项公式是An = [(1 + √5) / 2]^n / √5 - [(1 - √5) / 2]^n / √5。
总结:数列的规律和计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数列的存在和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数列,包括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平方数列。
为了计算数列中的数字,我们可以使用递推公式或通项公式。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理解数列和数列的规律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理解数列和数列的规律在小学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帮助我们整理、归纳数学问题,并通过一定的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就数列的定义、常见类型以及数列的规律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叫做数的索引或者称为项次。
在数列中,我们通常用字母a来表示数列的第n项,其中n为项次的索引。
比如,我们将数列的第一项表示为a₁,第二项表示为a₂,以此类推。
二、常见类型的数列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设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 + (n-1)d。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₁ + aₙ) * n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设首项为a₁,公比为r,则等比数列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 * r^(n-1)。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₁ * (1 - r^n) / (1 - r),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在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项通常为0、1、1、2、3、5、8等。
三、数列的规律数列的规律是指数列中数的变化特点或者数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找出数列的规律对于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
以等差数列为例,当我们观察等差数列时,可以发现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相等的。
这个差称为公差,我们可以通过公差来判断等差数列的规律。
同样,在等比数列中,我们可以通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来判断等比数列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预测数列的未知项,或者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这对于解决数学题目和计算问题非常有帮助。
【数列找规律总结】

小学奥数:数列找规律总结1、顺等差数列,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的差相等(相邻两数差值不变)。
例如:1,3,5,7,9,……;逆等差数列,前一个数减去后一个数的差相等(相邻两数差值不变)。
例如:10,8,6,4,2,……;2、顺等比数列,即后一个数除以前一个数的商相等。
例如:2,4,8,16,32,……;逆等比数列,即前一个数除以后一个数的商相等。
例如:1024,512,256,128,……;3、兔子数列,即单数序号的数字与双数序号的数分别形成规律。
例如8,15,10,13,12,11,(14),(9)这里8,10,12,14成规律,15,13,12,11,9成规律;2,18,4,16,6,14,8,12,10,……;4、质数数列规律,例如:2,3,5,7,11,(13),(17) ……这些数学都为质数;注意:一般考试只有以下一种情况,而且容易出现到小升初考试,要特别注意。
5、“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例如:平方数列:1、4、9、16、25、36、49、……立方数列:1、8、27、64、81、125、216、……拓展:“平方数列”、“立方数列”再加减一个数2、5、10、17、26、37、50、……6、相邻数字差呈现规律。
数字之间差呈现等差数列,(相邻两数差值为等差数列)例如:1、3、7、13、21、31、43、……(差值为2,4,6,8,10,12,……)2,5,10,17,26,37,50,……(差值为3,5,7,9,11,13,……)数字之间差呈现等比数列,(相邻两数差值为等比数列)例如:1、3、7、15、31、63、……(差值为2,4,8,16,32,……)7、多个数字间呈现规律,(本题考查较少)裴波那契数列,即任意连续两个数字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字,例如:1、1、2、3、5、8、13、21、34、……任意连续三个数字之和等于第四个数字,例如:1、1、1、3、5、9、17、31、57、105、……8、倍数加减定值或倍数加等差数列2,5,14,41,122,365,……(前数×3-1)3,5,9,17,33,65,129,……(前数×2-1)1,5,13,29,61,125,……(前数×2+3)2,5,13,36,104,307,……(前数×2-1,2,3,4,5,……)。
奥数精选数列的奇妙规律

奥数精选数列的奇妙规律在数学中,数列是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
数列的奇妙规律一直是数学界探索与解决的难题之一。
尤其是在奥数训练中,数列问题常常出现,并需要学生通过逐步观察与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奥数精选数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们的奇妙规律。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常见的数列之一,其规律是每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例如,1、3、5、7、9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差值为2。
在奥数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等差数列的前几项来确定其通项公式。
一般来说,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例如,1、2、4、8、1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比值为2。
在奥数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等比数列的前几项来确定其通项公式。
一般来说,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例如,1、1、2、3、5、8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在奥数中,斐波那契数列通常用来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兔子繁殖问题、黄金分割问题等。
4. 平方数列平方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平方数的数列。
例如,1、4、9、16、25就是一个平方数列。
在奥数中,平方数列常常用于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解决一些与平方数相关的问题。
5. 阶乘数列阶乘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数的阶乘的数列。
例如,1、1、2、6、24就是一个阶乘数列。
在奥数中,阶乘数列通常用于解决一些与排列组合相关的问题,如求解全排列、组合数等。
通过以上几个奥数精选数列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数列中蕴含着丰富的规律和趣味。
在奥数训练中,学生们需要通过观察、总结与推理,找出数列的奇妙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数列问题的训练,学生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规律-练习题
时间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 一、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再填数。
(1)2,5,8,();
(2)20,(),12,8,4;
(3)1,6,7,12,13,(),()。
二、小高班上的同学排队做操,第一个同学身高120厘米,第
二个同学身高121厘米,第三个同学身高123厘米,第四个同学身高126厘米,那么第五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第七个同学就是他的好朋友小斯,小斯的身高是多少呢?
三、智力大比拼,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时间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 一、按规律填数:
(1)1,3,6,(),();
(2)4、3、8、3、12、3、()、()、();
(3)1、3、7、13、21、()、()、()
二、一个工厂1991年生产10万件产品,1992年生产20万件
产品,1993年生产40万件产品,请问2000年这个工厂生产多少万件产品?
三、在最后的两个圆圈内填入合适的数。
时间_____ 家长签字______ 一、训练营地。
二、下面四张卡片中,哪一张和其它三张的规律不一样?把它
圈起来。
三、请问:鱼身上应填哪个数字?
6
4
18 8
735
3
9
6
4
30
3 7
5 9
8 12
10 14
12 16
14
时间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 一、下图是一个树形图的生长过程,依据图中所示的生长规律,
第16行的实心圆点的个数是_____(迎春杯赛题)
二、爸爸给阿呆100块糖,又给他10个盒子,要求阿呆往第
一个盒子里放2块糖,第二个盒子里放4块糖,第三个盒子里放8块糖,第四个……….照这样下去,要放满这10个盒子,你说这100块糖够不够?
三、智力大比拼,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时间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 一、找规律填数。
(1)2,4,7,10,(),16,();
(2)3,9,(),91,()
(3)1,1,2,3,5,( ),13,()
(4)2,1,3,3,4,5,(),(),6,9
(5)1,4,9,16,(),36,(),64,()
三、按规律填空。
三、根据A、B两表圆里各数的关系,填出C表中()里的数。
110 3745
812
( )9
216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