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血栓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标准

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标准

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标准
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管扩张:动静脉内瘘成熟后,血管会扩张,血管直径增大,
血流速度也会增快。

这种血管扩张可以增加血液的流量和流
速,使血液能够更快地通过内瘘,从而达到更好的透析效果。

2.血管壁增厚:动静脉内瘘成熟后,血管壁会逐渐增厚,这种增
厚可以增加血管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减少内瘘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3.血栓形成:成熟的动静脉内瘘通常不会形成血栓,这是因为内
瘘的使用过程中会对血栓形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如果内瘘出现血栓,可能会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4.血流充足:成熟的动静脉内瘘应该有充足的血流,通常要求在
内瘘处的血流量达到200-300ml/min以上。

如果血流量不
足,可能会影响透析效果,甚至需要重新制作内瘘。

5.穿刺成功率:成熟的动静脉内瘘应该具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
这需要医生在制作内瘘时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方法。

如果穿刺成功率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6.并发症发生率:成熟的动静脉内瘘应该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
率,如狭窄、血栓形成、感染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标准包括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血栓形成、血流充足、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

为了确保内瘘的成熟和稳定,医生需要在制作内瘘时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方法,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保护内瘘,避免感染和损伤。

动静脉内瘘的血栓预防措施

动静脉内瘘的血栓预防措施

动静脉内瘘的血栓预防措施
动静脉内瘘(AVF)是一种常见的血管通路,用于透析患者获取血液。

然而,在AVF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可以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影响透析的效果。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
1.抗凝治疗:对于高血栓危险的患者,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

抗凝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指导和监测结果来确定最佳剂量和疗程。

2.血管通路观察:定期观察和检测血管通路的状态,可以及早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

检查包括血流速度测量、超声检查和动脉压力测量等。

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就诊。

3.积极控制风险因素:一些因素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这些风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合理的药物治疗。

4.注意血管保护:保护血管的健康也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避免局部创伤、保持血管通畅、保持适当的血液流动等,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请注意,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预防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如果患者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护人员。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1、发生原因:患者高凝、动脉硬化、内瘘肢体受压或感染,透析中发生低血压。

2、临床表现:内瘘部位疼痛,塌陷或硬包块,触摸无震颤,听诊无杂音。

3、应急预案:⑴血栓发生在6h之内者,用尿激酶溶栓。

(护士操作)方法:尿激酶25万u/支,用生理盐水12.5ml稀释(2万u/ml),用7号套管针在瘘口轻微搏动处向心方向穿刺,每隔15-20min缓慢注射尿激酶4万u,并用手指间断压迫吻合口上方静脉,同时根据血压情况适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

(具体剂量及操作方法需遵循医嘱)⑵侵入性血管内溶栓术,即在X线下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灌注溶栓剂。

(医生操作)⑶用带气囊的导管取栓。

(医生操作)4、预防措施:⑴内瘘需术后6—12周后使用,不可过早穿刺。

首次穿刺需要科室穿刺技术优秀者穿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⑵动静脉内瘘要采用绳梯式穿刺法及扣眼穿刺法,避免纽扣式穿刺法,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内瘘感染。

⑶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或过紧包扎,透析结束后压迫针孔15—20min,压力适中,以免内瘘堵塞。

⑷透析中,后期防止低血压。

⑸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整肝素用量,必要时给予潘生丁、阿司匹林等药物。

⑹不能在内瘘侧体输液、采血、测血压或悬挂重物,内瘘侧肢体发痒时不能用手抓,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⑺经常听内瘘有无杂音,触摸有无震颤,观察有无疼痛、红肿、渗出,发现异常立即应诊。

⑻经常活动有瘘肢体,如握拳运动、握握力球。

⑼皮下有淤血、肿胀时可进行冷热敷,24h内冷敷24h后可热敷可同时擦喜辽妥软膏。

⑽控制好病人透析间期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可以超过3%--5%。

⑾穿刺前一定要评估内瘘强弱,如果内瘘震颤减弱及时通知大夫切勿穿刺内瘘。

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压药物控制 , 一旦 降压 过剧 , 血压过低 , 流不能通 过 内瘘 口, 血
即在内瘘 口形成血栓 。 2 4 对患者内瘘 健康教 育落 实不到 位 . 患 者不 了解 动静 脉 内瘘相关 知识 , 需要护士进行详细指 导 , 同时 内瘘维 护需要 患 者配合 。糖尿病患 者容 易遗忘 , 患者 内瘘健 康 教育需 反 复 对
进行 。
3 护 理
本组 4 , 2 2例 男 8例 , l ,8~6 女 4例 3 2岁 , 均 4 . 平 2 5岁。 其 中由原发。 肾脏疾病发 展为 C F者 2 R 6例 , 糖尿 病 。 ( N) 肾病 D 转变为 C F者 8例 , R 高血压。 肾病转变为 C F者 6例 , R 免疫性疾 病转变为 C F者 2例。手 术方 式 : 动脉 和 头静 脉 吻合 4 R 桡 0 例, 2例因桡 动脉 和头 静脉 吻合失 败 改桡 动脉 和贵 要静 脉 吻
患者烦躁不安 , 甚至诱发再度 出血。应给予 相应护 理 , 便不 大 畅时可给予番泻 叶煎剂 以促进肠 蠕动 和消 除肠 腔积气 , 必要 时行清 洁灌 肠。尿 失禁 时在无 菌操作 下 留置 导尿 管 , 时观 同
工作 。开始 可在床 上做 抬腿 、 拳练 习 , 而甩 臂 抓物 品 , 握 继 到 下地活动 , 循序渐进 , 注意安 全 。引 导患 者消 除依 赖心 理 , 让 其做力所能及 的事 。
察 尿液管致 尿 性质 量 避
路感染 。
3 康 复 期 护 理
3 5 降压药物的应用 . 患者发病急骤 , 起病后 均有不 同程度 意识 障
根据病情合 理应用 降压药 物 , 嘱患者
3 1 心理 护理 .
按 时 服药 , 常 测 量 血 压 , 持 舒 张 压 在 9 m Hg以下 。 服 药 经 维 0m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内瘘血栓形成诱因,规范使用、加强监测、结合患者自我保健,及时预防、早期发现血栓形成,适时选择治疗措施;结果5年中发生内瘘血栓17例,经过早期溶栓处理后再通12例,吻合口切口取栓后再通4例,血栓形成时间>24H 择期行内瘘成型术1例。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内瘘血栓形成,早期发现血栓并积极处理,是内瘘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标签:动静脉内瘘;血栓;预防通畅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保证血液透析效果,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自体动静脉内瘘(A VF)是指通过手术方法将动脉、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安全并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不限制活动、使用方便且维持时间长等优点。

但血栓形成是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最重要的原因[1]。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内瘘功能的监测,早期发现血栓形成的征象,适时选择溶栓、外科手术治疗取栓等措施,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6年起开展血液透析以来,至2010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者占90%,采取积极预防、加强监测与自我维护等措施,只有17例发生内瘘血栓,其中男11例,女6例,内瘘建立后使用时间2~58个月,发生血栓时间为使用后3~43个月,经过早期溶栓处理后,12例患者内瘘再通,4例行吻合口切口取栓后再通,内瘘功能恢复正常,1例血栓形成时间>24H需要行第二次内瘘成形术。

2. 监测与预防2.1避免血栓形成诱因:内瘘血栓多发生于血管狭窄处,常见诱因有①患者全身状态,如血液高凝、休克、糖尿病;②血管条件差,如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硬化或内径过细,静脉炎、上段血管已有血栓;③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状态、低温等;④反复定点穿刺损伤血管内膜;⑤局部压迫止血不当,内瘘血管长时间受压等。

人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人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人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及护理维持血透造瘘管的通畅是尿毒症患者顺利行血透的生命线。

造瘘管堵塞主要原因为瘘口及静脉动脉化过程中内膜增生,管壁增厚,造成局部管腔狭窄;透析超滤脱水,致低血压和血液高凝状态;局部压迫过度、血流缓慢;穿刺部位的静脉炎;尿毒症患者自身存在凝血纤溶异常[1],易形成内漏血栓。

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是人造血管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血透患者中发病率为14%-36%[2].我科采用介入经肱动脉顺行插管置管溶栓或(和)狭窄处血管球囊成形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11月至2012年7月间,共收治人工动静脉瘘血栓形成的患者39人,其中男27例,女12例。

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9岁,肾透析病史2月-6年,平均3.8年。

堵塞时间即发现血栓形成时间3-72h,其中<6h为4例,6-12h为17例,12-24h为8例,24-48h为6例,>48h为4例。

22例左侧造瘘管堵塞,17例右侧造瘘管堵塞。

1.2方法本组39例均采用顺行穿刺造瘘侧上肢肱动脉途径。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患肢掌心向上轻度外展,消毒、铺巾,选择患侧肱动脉,局麻后,以seldinger法行顺行性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及短鞘管,随后引入导管至桡动脉远端,造影证实血栓形成的部位及程度,先后将导丝、导管送至血栓内反复缓慢扭转、抽动,尽可能地松动、机械碎裂血栓,对血管狭窄超过50%的辅以球囊扩张。

再于血栓近端注入10万U尿激酶,留置导管、鞘管,送回病房,采用微量泵以1-2万U/h维持溶栓,疗程1-3天,整个溶栓治疗过程辅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并监测出凝血时间。

2、结果溶栓成功的标准:内瘘处闻及强杂音,触及强震颤,超声见内瘘有连续的血流通过,溶栓后至少可以完成1次透析,血流量在200ml/min 以上。

本组39例中,血栓形成时间<48h为36例,溶通36例(100%),血栓形成时间>48h为3例,1例部分溶通,出现轻微血管杂音及震颤感,造影复查造瘘口处狭窄>60%,辅以球囊扩张后开通。

动静脉内瘘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动静脉内瘘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内瘘出血 护理干预
使用新的动静脉内瘘应得到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的认可,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 刺方法,并做好记录
提高穿刺水平,避免定点穿刺,建议绳梯样或扣眼穿刺,每次穿刺后记录穿刺点, 以便更好的选择适当的穿刺点
因尿毒症患者常有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局部动静脉 瘤、瘘口周围感染等应医护评估后再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穿刺处有 无渗血、穿刺针固定有无松动,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内瘘出血 护理干预
透析结束穿刺针拔除后,用无菌纱布和弹性绷带压迫止血10-30min(建议有一定 自理能力的患者自行指压),可减少因弹性绷带压迫而造成的血管损伤
如出现皮下血肿应充分止血、局部冷敷,24小时后热敷或50%硫酸镁湿敷 指导患者对动静脉内瘘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患者对血管维护的信心 神志不清或配合较差的患者,加强安全护理干预
常见 问题
1内瘘Biblioteka 血2 内瘘感染3 血栓形成
4 动脉瘤
内瘘出血
内瘘出血 常见原因
技术原因:手术血管结扎不全;内瘘穿刺失败;拔除
穿刺针时未准确压到止血点;长期区域或定点穿刺, 皮肤松弛,造成穿刺处出血、渗血、皮下血肿
治疗原因:抗凝剂应用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其它原因:动脉瘤破裂、内瘘感染及外伤引起的出血
内瘘出血 穿刺针拔除后出血的护理流程

动脉穿刺点渗血
压迫吻合口上方 血管,阻断血流
暴露穿刺点,更 换纱布


可继续指压或弹力绷带压迫
指压5min

原 因
静脉穿刺点渗血
暴露穿刺点,更 换纱布
指压或弹力绷带压迫





穿刺点周围皮下渗血

医学课件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医学课件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三、动静脉内瘘血栓治疗
内瘘血栓的治疗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内瘘
血栓形成是其失去功能的主要原因。既往内瘘血栓形成的 治疗方法多为外科切开取栓或重新制作内瘘,不仅创伤大, 而且并发症较多,首选的是用尿激酶缓慢泵入治疗方法。
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并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 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内注入溶栓效 果显著。
2、手术治疗
四、预防血栓形成及溶栓后的护理
1、预防血栓形成: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觉时不要压迫术 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 注意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衣袖要松 大,术肢避免佩带饰物,内瘘术肢不能量血压,一切静脉 治疗以及抽血,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防止高 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保持内瘘术肢的清洁,每天清洗 局部,预防感染,坚持每天做健瘘操,自我监测内瘘吻合 口有无震颤以及听诊血管杂音。
一、什么是动静脉内瘘血栓
临床表现为瘘管杂音消失,动静脉吻合口血管震颤减弱, 血液透析中血流量降低,达不到有效透析血流量标准。
二、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与症状
1、内瘘血栓形成前期症状
内瘘血管处疼痛、触及博动震颤及杂音减弱,抽出血液为暗 红色,血流量不足为内瘘血管部分阻塞,完全阻塞血管时,博动 震颤及杂音完全消失,
3、血栓形成的晚期原因
由于长期定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纤维化,压 迫止血不当,内瘘形成后,高压动脉血流刺激,损伤静脉内 皮,印记静脉内皮肥厚,纤维化而导致血管阻塞,血液动 力学因素,吻合口部分形成涡流,促使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沉 积,引起血栓形成、血肿形成和局部感染使局部损伤后修复 困难,对血管通畅产生影响,研究发现p内瘘阻塞发生于距 内瘘吻合部5厘米内血管,提示可能因为反复穿刺引起主要 原因。药物原因,如促红素应用后,使红细胞压积增加, 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扎松紧适宜、保温、观察是否通畅、 禁止护理操作、加强功能锻炼
围手术期 护理
预防护理
透析护理
健康宣教
透析前护理
准确测量体重 慎用降压药 严格无菌操作 水肿病人如何穿刺
新内瘘穿刺要点
穿刺血管的选择 穿刺方法
熟练穿刺技巧
穿刺失败的处理 加强专业培训
透析中护理
病情观察
准确设置血流量
透析中饮食护理
避免过多过快超滤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 因及预防护理
血液净化中心 肖玲
何为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对患者的意义 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临床表现
• 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搏动、震颤及杂音 减弱或消失; • 患者主诉内瘘处疼痛。
诊断
血管出现内陷,不充盈

1 2 3
望诊 触诊 听诊
无血流震颤感且有条索状硬物,皮 温变低,触痛明显 粗糙吹风样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
透析后护理
回血操作
预防感染
压迫的力度及时间
合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围手术期 护理
预防护理
透析护理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自护观念 造瘘侧肢体的保护
高凝状态,预防性用药
保持血压稳定,定时测量 教会患者自我观察的方法 指导合理饮食 加强心理护理
指导合理的按压力度和时间
透后穿刺血管的维护 透析间期控制水分摄入
处理
• • • • 药物溶栓 手术切开取栓并重新吻合 腔内血管成形术 带气囊的Fogarty导管取栓术
血栓形成的原因
手术因素 自身因素 治疗因素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护理
预防护理
透析护理
健康宣教
围手术期护理
1 2 3
术前 术中 术后
治疗原发病、保护血管、 合理选择血管
严格无菌技术、正确手术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