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1)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1)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1)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生物化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学问题被发现与生物化学有着显著的联系。

本文主要探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并通过举例说明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化学主要关注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化过程等问题,其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体内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合成、降解和重组等生化过程。

2. 生命体内代谢过程:如物质的合成、降解、转运和存储等代谢过程。

通过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合成机制和调节机制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生命体内的代谢调节机制。

3. 生命体内信号转导过程:如内分泌系统、神经信号传递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生化过程。

通过对信号物质的合成、分泌及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生命体内的信号传递机制。

二、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在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化学的应用极为广泛。

以下为几个实际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1. 新药研发:通过研究药物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快速发现有效药物,并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2. 病理分析:通过对疾病相关分子的研究,可以发现引起疾病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并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

3. 临床诊断:通过对病人体内化学指标的检测,可以诊断疾病并确定治疗方案,如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的诊断中的应用。

4. 生物制造:通过对生命体内重要分子的合成和重组,可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高价值生物制品,如酶、激素和抗生素等。

三、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石之一,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生命体内物质代谢调节机制的研究:通过对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可以探究生物体内代谢调节机制,为疾病研究和治疗提供有效途径。

2. 生命体内信号传递机制的研究: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化过程都与各种信号传递系统相关。

生物化学与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与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与医学论文一要想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那么对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必不可少。

其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以及完善考核机制这几方面的改革尤为重要。

1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能力。

对于医用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高校教师需要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将原来相对落后的“生物化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转变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必须理实并重”,让学生不仅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理论篇,还能实现多方位与生物化学现场实验“零距离”接触,增强学生感知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能力。

充分发挥出学生自己探索生物化学实验的热情,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正确的操作原理与实验步骤,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医学奠定扎实的动手基础[1].高校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面还应该积极树立起生物化学与医学科研有效结合在一起,避免只重视实验室数据,而忽略生物化学实验在医学上的临床应用问题。

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校实验室里从事简单的生物化学实验,而是在为将来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实验做铺垫。

让他们时刻能够了解最前沿的医学生物化学临床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能力相结合,让学生不仅提高生物化学的实验学习,还能保证学生更早进入医学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后面开展其他医学实验。

最后教师还需要转变只为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能力的观念,突出生物化学试验设置的要求,体现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的目标,积极为学生在校综合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做出贡献[2].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该学科知识的掌握,所以设置好实验教学内容也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更贴近科研内容,实验更加综合化。

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采用科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可以让在校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医学行业最先进的相关实验,及时获取医学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实验技术。

让学生不仅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还能在医学最前沿的科技中寻找新的灵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生物化学检验论文

浅谈生物化学检验论文

浅谈生物化学检验论文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一种能够通过使用特定仪器和方法,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变化进行检测,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意义的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生物化学检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生物化学检验论文篇一【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集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紧密相结合的应用性专业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体现民族学院的大医精诚,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检验人才,我们结合我校情况和临床生化检验教学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新模式教学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如下。

1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的现状1.1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基础要求高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建立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它要求医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了解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内容,才有助于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知识的深刻理解。

根据医学院校的课程要求,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比国内外有关的教材并参考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要求,重点要强调知识更新,以最新的教材为主,使用周新教授主编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教材,融合其他参考书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同时通过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浏览专业网站,将国内外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及时地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弥补了教材中某些内容的滞后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这样,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重点突出、实用,既利于教也利于学。

1.2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内容多、抽象、难以理解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由于涉及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显得困难,而且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新疾病、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需要教学的内容增多。

生物化学教学质量论文范文

生物化学教学质量论文范文

生物化学教学质量论文范文1文科生生物化学教育现状分析文科生和理科生基础不同,生物化学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因此,学校主要采取小班式教学。

将文科生放在一个班,教师可以放慢进度,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高中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后续授课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物化学课普遍存在内容多但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教师不注重教法探讨和学法研究,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讲授法为主,实施灌注式、填鸭式教学策略[5]。

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教学内容方法区别不大,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教学效果差,学生短时间无法掌握,学习难度大,每次上课感觉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没有信心学好生物化学,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积极开展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生物化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2生物化学教学策略的改进2.1帮助学生陪养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锦句可以得到启示,做好一件事,态度是关键、兴趣是动力、信心必不可少。

要想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这三要素同样不可或缺。

首先,学生要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是引发学生习兴趣、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的重要开端,第一节课学生好奇心都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引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利用网络开拓生物化学知识领域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利用课间播放一些生物化学的影视资料,学生可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观看生物化学相关视频。

另外,学生可利用图书馆资料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

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生物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7]。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物质代谢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涉及多步化学反应以及多种酶,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易忘,若仅用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来讲解内容难免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呢?首先,概述三大物质代谢,其次章分节详细讲解,最后总结三大物质之间的代谢联系。

生物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生物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生物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的根底生命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内容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其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而,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生物化学对生命科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既是一门重要的根底课,又是生物专业的带头学科。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教学环节。

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生物化学实验可对学生进展生物化学根本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根底。

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掌握实验课中的各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是目前实验课教学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课程程组成员根据历年担任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以及所开设生命科学的两个本科专业的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随着生物化学理论开展起来的学科,独立的课程内容,对专业根底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受到教学模式及经费缺乏等等因素的限制,教学内容一直未有大的改动,主要是利用分光光度测定技术和显色观察等方法进展组织样品中生物活性分子的含量测定,以及利用离心、沉淀等方法制备和分析生物样品中的活性分子。

这些内容在80年代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本满足了当时本科教学的需要。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大局部实验内容已经过时,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也比拟严重。

同时以往的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和教师演示性实验,激发不起同学们的学习和操作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达不到素质教学的目的。

因此,本学期针对这一弊病作出大胆改革尝试,并得到良好效果。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

生物化学课程论文精选范文

生物化学课程论文精选范文

生物化学对医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实验教学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化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篇一:《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基础医学专业是我校为适应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新开设的专业,目的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扎实的基础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潜力,将来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临床医学实验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1]。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

同时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生物化学是基础医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和教学的有力保证[2]。

如何建立适合基础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与优化,适应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是生物化学专业教师亟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目前,医学院校的传统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主要模式、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下:①理论课程方面: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主要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讲,学生听,却不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使用方面,基础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同样的教材,无法满足基础医学专业培养的需要。

另外英语授课的比例不高。

多年来,在对生物化学的授课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课件和参考资料中除了专业名词做了英语注解外基本上都是中文,课堂上也是以中文授课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英文文献、英文论文的撰写以及英语学术交流的能力。

②实验课程方面:实验课内容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整体科研思维的需要。

部分实验内容陈旧过时,不少生化实验仍然采用已经被淘汰的技术方法,与生物化学的理论发展完全脱节,与临床实践也毫无联系,因此这些实验需彻底摈弃更换。

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论文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论文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论文【1】【摘要】本文分析了化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开设的情况,并针对化学专业的特点,对生物化学所用的教材、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改革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旨在寻求一套适合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生物化学教学探讨生物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教学课程,课程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难,发展速度很快,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

由于这门课涉及许多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庞大、复杂,对许多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生物基础底子薄、基础差,掌握好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况且,目前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授课时数较少,我院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授课时数只有36学时,这让教学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要使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突出化学特色,又要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掌握生物化学领域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此,我们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进一步实现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目标。

一结合化学专业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生物化学教材较多,如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郑集主编的《生物化学》,这三种教材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是公认的比较优秀的教材,各具特色。

以上三本教材虽然内容丰富,系统性强,但由于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兴趣以及知识基础不同,在使用这类生物专业通用教材时,常常会感到不适应,给教和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太适合化学专业学生,因此,结合化学专业实际,选择适合化学专业学生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我院主要选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

因为该教材是专门为化学专业而编写的,全面反映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介绍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在阐明重要的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同时,也介绍生物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且根据化学专业学生的需要和知识基础,更多地应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来讨论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

关于生物化学论文

关于生物化学论文

关于生物化学论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学科,目前被公认为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物化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生物化学论文范文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

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

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蔗糖酶的分离纯化(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药学1002+工商管理浙江杭州310014)摘要:本实验采取菌体自溶的方法来破碎细胞壁后经菌体分离提取蔗糖酶液,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热提取,醇提取的方法进行初步提纯。

然后采用例子交换柱的对初提取液进行纯化,讨论该方法相较于其他的有哪些优缺点,及实验中的重要步骤。

用DNS方法对每步提取后的溶液进行酶活力测定,对比其活力大小。

然后利用凯式定氮发及Folin-酚法对每步提取液的蛋白质量,比活力进行测定,对比两种方法各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及劣势,并确定最简单有效地蛋白质测定方法。

掌握蛋白质标准曲线制定的关键方法。

最后,采用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并与其他测点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法分析比较,分析利弊,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结合以上每步实验,总结实验过程中提取纯化时的关键步骤及相关问题讨论。

实验确定蔗糖酶的最适PH值等于5,最适温度为35度,(待修改)关键词:蔗糖酶提取纯化酶活力蛋白质含量1.文献综述蔗糖酶蔗糖酶(Sucrose,EC 3.2,l_26) 又称转化酶(Invertase)。

1828年Dumas等首先指出酵母菌发酵蔗糖时必须有这种酶的存在。

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所以甜度增加。

按水解蔗糖的方式,切开蔗糖的B—D一呋哺果还原力增加,又由于生成蔗糖酶可分为从果糖末端EC 3 2.1,2o3 和从葡萄糖末端切开蔗糖的—D一葡萄糖。

苷酶( — uc呻 d丑se EC 3.2.1,20)。

前者存在于酵母中,后者存在于霉菌中,工业上多从酵母中提取。

蔗糖酶的提取及性质研究经过提取,提纯,酶活力测定,比活力,蛋白质含量及相对分子量测定,不同的实验方法对结果又较大的影响。

1.1 蔗糖酶的提取现阶段主要存在甲苯自溶法、冻融法、SDS抽提法三种方法。

不同的提取方法的提纯环境的要求不同,且提纯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如下:表1 不同蔗糖酶提取方法比较蔗糖酶提取方法提取液酶活性实验优点实验缺陷甲苯自溶法偏低试剂简单、价格低廉其耗时长、重复性差、酶活性低冻融法一般,是甲苯自溶的534倍。

可以确定提取蔗糖酶的最佳条件耗时长,操作繁杂。

SDS抽提法最好,是甲苯自溶的1120倍。

操作简便易行、生产成本低、回收率高受浓度影响加大。

容易引入杂蛋白质从表中可看出,SDS 抽提法的酶活性最高, 冻融法次之, 常规的甲苯自溶法酶活性最低。

所以,一般情况下,为保证酶的产率和活性会选择SDS法进行蔗糖酶的提取,且由于操作简单,更适合于酵母蔗糖酶大规模的制备提取[1]但实验室为保证低成本,有时也会采用甲苯自溶法。

1.2蔗糖酶的提纯1.2.1 常见的蛋白质的纯化方法不同形式的纯化方法:(1)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的分离方法:透析和超过滤子不能通过半透,密度梯度离心;凝胶过滤。

(2)利用溶解度差别分离:等电点沉淀法。

盐溶与盐析(3)根据电荷不同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电泳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

(4)蛋白质的选择吸附分离(5)根据配体特性的分离——亲和层析(6)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用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

1.2.2 主要方法简介与比较现在常用的分离方法又:(1)离子交换柱法:以离子交换剂作为柱填充物,在中性条件下,根据由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带电性不同而引起的离子交换亲和力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该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有很高的纯化效果,曾成功地从盐源山蛭(Haemendipsa yunlyuanensis)头部分离纯化了抗凝血多肽[2].。

(2)电泳法:酶蛋白质混合样品经过电泳后,被分离的各蛋白质组分的电泳迁移率互不相同,由各蛋白质组分所带的静电荷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而达到分离活力的测定。

且在得出双向凝胶电泳的效果在电泳方法中最好[3].。

(3)蛋白质盐析:当盐浓度不断上升时,蛋白质的溶解度又以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此称盐析,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效果。

一般粗提物中常用此方法。

(4)有机溶剂沉淀: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从而增加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电荷的引力,导致溶解度的降低;另有机溶剂与水的作用,能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故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中便沉淀析出。

该方法经常用于酶的提纯[4] 。

(5)等电点法: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用于提取后去除杂蛋白,通过变动提取液的pH使某些与待提纯的蛋白质等电点相距较大的杂蛋白从溶液中沉出。

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使[5] 。

目前,除上述技术外,如移动界面电泳,各种形式的区带电泳,特别是圆盘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以及等电聚焦点用等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纤维素离子交换剂和Sephadex离子交换剂的离子交换层析,HPLC和亲和层析法都是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

1.3酶活力的测定1.3.1 常见的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还原法有:DNS法、福林法,砷钼酸盐法、酚硫酸法和地衣酚法。

除此之外还有色原底物法、粘度法、HPLC法(高压液相色谱法)、免疫学方法、琼脂凝胶扩散法等。

1.3.2 几种酶活测定方法的比较本实验采用DNS法来测定酶活性,因为其操作相对简便,试剂也较廉价,便于获得,反应显现较明显,便于通过测量吸光度来换算其酶活,不过需要先绘制标准曲线,在进行吸光度测定过程中,若超出一定范围则需改变取样量,重新操作,相对繁琐一些。

但若测定大量的酶的活力,较常采用的是,福林法和IVU 法。

这两种方法,福林法的反应时间较短(10rain),但步骤较多且烦琐,由于液体的取用量较小,反应时间短,容易造成平行试样间的误差。

I VU法反应时间长(60min),反应时间控制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小,在其关键滴定操作中,平行试样间结果相差小,可信度高。

因此,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常用蛋白酶活力的检测,但福林法快速,更适合大量酶活力测定[6]。

1.4蛋白质总量测定1.4.1 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其中Bradford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Biuret法灵敏100倍以上。

1.4.2 常用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分析凯氏定氮法:该法适用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但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若采用模块式消化炉代替传统的消化装置, 可同时测定几份样品,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批量蛋白质的测定,具有准确、快速、简便、低耗、稳定的优点[7]。

双缩脲法:该法对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不受温度的影响。

可快速测定蛋白质含量,试剂单一,方法简便,但灵敏度差,测定范围为1~20 mg 蛋白质。

适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常用于谷物蛋白质含量测定[8]。

紫外吸收法:此方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

特别适用于柱层析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缺点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较多,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于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9]。

考马斯亮蓝:该法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所用试剂较少,显色剂易于配制。

干扰物质少,如糖、缓冲液、还原剂和络合剂等均不影响显色。

此法的缺点是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 因此Bradford 法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

该方法适用于要求灵敏度高、快速定量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测定[10]。

以下图表为以上方法的对比分析总结:1.5 蔗糖酶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质量是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100000的蛋白质,是一种检测蛋白纯度、评估蛋白质分子量的生化分析方法. 电泳后的凝胶可以通过多种染色法对蛋白质进行检测, 最常用的是考马斯亮蓝( Coomassie br il liant blue, CBB)染色法[1 1] .此法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及干扰因素少等优点. 因为凝胶中存在SDS, SDS 的存在干扰了考马斯亮蓝与蛋白质的结合.过去电泳后的凝胶采用含甲醇的染色液和脱色液. 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有毒液体, 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 破坏视觉神经细胞, 产生永久性损害. 甲酸进入血液后, 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 损害人体肾脏, 导致肾衰竭[ 12] . 而对凝胶染色脱色过程不可避免会泄漏一定数量的甲醇, 这会使操作人员的健康受到损害.而目前使用的方法中,采用乙醇来代替甲醇的方法染色。

电泳后, 先用固定液( 冰醋酸- 乙醇体系) SDS-PAGE 凝胶进行处理,使考马斯亮蓝染色得以顺利进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方法的改进使得染色与脱色的时间远低于传统的染色与脱色的时间,而且由于完全不使用甲醇,降低了成本, 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改进后的方法优于传统的方法.【13】2实验材料与方法2.1 蔗糖酶的提取与粗提纯2.1.1 材料啤酒酵母2.1.2试剂醋酸钠(AR),甲苯,4mol/L醋酸,95%乙醇,0.5mol/L Tris-HCl PH=7.3缓冲液,0.05mol/L Tris-HCl PH=7.3缓冲液2.1.3 仪器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磁力搅拌器或梯度混合器,搅拌子,吸球、玻璃棒、滴管、PH试纸,具塞试管10mL*3,烧杯100mL*1、1000 mL*1,量筒10mL*1、25mL*1,锥形瓶250mL*1、50mL*12..1.4 方法通过甲苯自溶法在37℃培养箱中保温60h进行自溶,获得粗提取液,对粗提取液进行离心,获得初提液A,加4mol/L的醋酸3.2ml左右,在50℃恒温水浴30min获得热提取液B,冰浴中缓慢加入95%乙醇溶液沉淀,用Tris-HCl溶解得乙醇提取液C。

保存A,B液各3ml及全部C液用于后续实验。

2.1.5 数据处理公式VA总=VAVB总=VB·[VA/(VA-3)]VC总=VC·[VA/(VA-3)]·[VB/(VB-3)]=VC·[VB总/(VB-3)]2.2 蔗糖酶的纯化2.2.1 材料0.5mol/L Tris-HCl PH=7.3缓冲液,1mol/L NaCl的0.05mol/L Tris-HCl PH=7.3缓冲液,0.5mol/L NaOH,Q sepharose2.2.2 仪器层析柱、梯度发生器及搅拌子、紫外分光光度计、点滴板等2.2.3 操作方法本实验通过以琼脂作为不溶性母体,以Tris-HCl 缓冲液调其PH=7.3,使一般蛋白质显负电性,吸附在交换剂上,后用Tris-HCl 及NaCl缓冲液的混合梯度剂,通过逐级增加氯离子浓度来逐级洗脱,并测各组吸光值(反应蛋白含量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