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风洞发展史(上篇):艰难起步

合集下载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65年):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托于苏联进行技术转移。

1953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轿车“红旗”;1956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辆军用越野车“吉普”。

在此期间,汽车产量不高,生产的车辆主要是军用和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阶段(1966年-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汽车工业陷入停滞状态。

车辆生产
量不高,质量低下,技术水平也停滞不前。

第三阶段(1979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1984年,第一辆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轿车“桑塔纳”正式投产;1985年,中国生产的汽车达到了100
万辆的里程碑;199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迅速,已经开始向汽车高技术产业转型或升级。

第四阶段(1993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主品牌开始崛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999年,中国产销汽车突破了万辆,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国。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同时出口市场也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
竞争力的行业。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了28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
场和生产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和技
术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变化。

关于风洞

关于风洞

风洞(英语:Wind tunnel)是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工具。

风洞是一种产生人造气流的管道,用于研究空气流经物体所产生的气动效应。

风洞除了主要应用于汽车、飞行器、导弹(尤其是巡航导弹、空对空导弹等)设计领域,也适用于建筑物、高速列车、船舰的空气阻力、耐热与抗压试验等。

简介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业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等领域更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方法,流动条件容易控制,可重要依据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实验时,常将模型或实物固定在风复地、经济地取得实验数据。

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时的流动必须与实际流动状态相似,即必须满足相似律的要求。

但由于风洞尺寸和动力的限制,在一个风洞中同时模拟所有的相似参数是很困难的,通常是按所要研究的课题,选择一些影响最大的参数进行模拟。

此外,风洞实验段的流场品质,如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度、平均气流方向偏离风洞轴线的大小、沿风洞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截面温度分布的均匀度、气流的湍流度和噪声级等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测定。

历史1871年,弗朗西斯〃赫伯特〃韦纳姆和约翰〃布朗宁设计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风洞1901年,莱特兄弟为研究飞机及得到正确的飞行资料,发明了风洞隧道进行测试[1]。

1902年莱特兄弟以风洞隧道的测试与前两架滑翔机的经验,建造第三架滑翔机,为当时最大的双翼滑翔机,并在机尾加装垂直尾翼,以防止转向时发生翻转,并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飞。

而最终在190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带有动力的载人飞行器——莱特飞行器。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时,德国设计并开始建造一个实验段直径1米,最高风速达10马赫的连续式高超音速风洞。

战争结束后被美国缴获,美国仿制并作了适当修改后,一直到1961年才在阿诺德中心建立最高风速达12马赫的高超音速风洞。

因为风洞的控制性佳,可重复性高,现今风洞广泛用于汽车空气动力学和风工程(Wind Engineering)的测试,譬如结构物的风力荷载(Wind load)和振动、建筑物通风(Ventilation)、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风力发电(Wind power)、环境风场(Pedestrian level wind)、复杂地形中的流况、防风设施(Wind break)的功效等。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起步阶段(1950-1978)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当时,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的前身长春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兴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6年7月13日,长春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30型载货汽车。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此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

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较少,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很少。

二、开放合作阶段(1979-1994)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汽车工业也逐步走向开放。

1984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合营合同,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此期间,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逐步扩大。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4)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1997年,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成立,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同时,吉利、华晨、长安等自主品牌也相继成立,迅速增强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实力。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汽车工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新发展阶段(2005-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逐渐崛起,开始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国家对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视,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方向发展。

风洞

风洞

建时,从总经理、中层管理人员到技术人员就一拨拨来考察,终于下
定决心舍远求近,让研发中的新车“坐”1小时40分钟的飞机来上海。 结果令他们十分满意,准备以后长期合作。
• 有了先进设备的支撑,科研人员才有足够施展的空间。同济大学也吸 引了大批优秀人才。以风洞中心主任杨志刚博士为例,这位曾在美国 航空航天总署(NASA)和通用汽车公司工作近20年的国际知名空气动 力专家,放弃高薪,举家落户上海,只为万钢校长的一句邀请:“我 们有建风洞的打算,你愿意来吗?”杨博士这样解释当时来上海的原 因。全世界只有十来个同类风洞,作为空气动力专家能够主持风洞建 设,无疑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更是一种幸运!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于武指出,中国汽车工业正处 于从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转折的历史时期,上海地面交通工 具风洞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对中国汽车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开 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动中心
——我国第一座汽车专用风洞 2009-09
• 2009年9月19日,中国第一个专用汽车风洞——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 洞中心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落成启用。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汽车工 业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占地面积约 213亩,总建筑面积21095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三大块:汽车风洞 试验室、汽车风洞测试中心和管理中心、风洞中心研究大楼。其中, 汽车风洞试验室隐身在一幢2.1万平方米的大楼内。大楼的前部分为
风动实验的国际状况
• 纵览全球汽车诸强,德国早在 20世纪中叶,就由政府与奔驰、 保时捷等企业共同出资,在斯 图加特大学内建造了第一座汽 车风洞,按照公共服务平台模 式经营,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 巨大作用。欧美各大汽车公司 都有自己的专用汽车风洞,成

小型风洞发展情况汇报

小型风洞发展情况汇报

小型风洞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风洞研究小组向大家汇报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情况。

小型风洞是一种用于研究流体运动和模拟实际环境下气流条件的实验设备。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

当时,由于国内大型设备的匮乏和技术水平的不足,科研单位开始建设小型风洞,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风洞工作流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小型风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小型风洞研究中心。

这些中心拥有各类小型风洞设备,并且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研人员队伍。

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不仅仅在国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还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的小型风洞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建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并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小型风洞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与先进国家的合作。

通过与国外风洞研究机构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我们融合了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了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国际上的风洞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关系。

这为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小型风洞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比如,小型风洞的设备和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我国科研事业的需要;同时,我们的科研人员队伍也需要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面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界的合作,不断推动我国小型风洞的发展。

我们将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小型风洞设备的研制和升级;我们将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将积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我们的研究领域和影响力。

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我国小型风洞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谢谢!。

风洞发展史

风洞发展史

风洞发展史嘿,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高大上,实则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风洞发展史。

这可不是科幻片里的时光隧道,而是咱们工程师们用来“吹吹风”,就能造出飞机、汽车这些大家伙的秘密武器。

话说从头,风洞这玩意儿,最早啊,就像是古代大侠闭关修炼的秘密山洞,不过它修炼的不是武功,而是空气的流动学问。

那时候,人们看着鸟儿自由飞翔,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心想:“咱要是也能飞上天,那该多好啊!”于是,一群爱琢磨的人就开始了他们的“飞天梦”。

最开始的风洞,简单得就像个大型吹风机,把风呼呼地往模型上吹。

那时候的工程师们,就像是拿着扇子给热得直冒汗的模型降温的老妈子,一边扇还一边念叨:“凉快些,凉快些,看看你能不能飞起来。

”虽然简陋,但这可是人类探索飞行的第一步啊!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洞也开始“升级换代”了。

从最初的“手持电风扇”级别,逐渐变成了“巨型空调房”。

风的速度快了,风的质量也高了,还能模拟出各种复杂的气流环境。

这时候的风洞,就像是给飞机、汽车这些大家伙准备的“健身房”,让它们在里面练就一身好“肌肉”,好在真实世界里大展拳脚。

你知道吗?风洞里的风,有时候比台风还猛,但工程师们就是不怕。

他们就像是勇敢的航海家,驾驶着模型这艘小船,在狂风巨浪中勇往直前。

每一次试验,都是对模型的一次极限挑战,也是对工程师们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那些为风洞事业默默奉献的工程师们。

他们就像是幕后的英雄,虽然不常出现在聚光灯下,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却是我们能够享受到便捷交通、安全飞行的关键。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铺设了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如今的风洞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从最初的简单模拟到现在的高精度仿真,风洞已经成为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帮助我们设计出了更加安全、高效的交通工具,还推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进步。

所以说啊,风洞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 区域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 区域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区域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汽车工业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1956年-1978年)、发展阶段(1979年-2001年)以及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许多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对其区域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56年-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的。

在这个阶段,国家建立了起步式的汽车生产工艺,并且在大连、江汉等地建立了许多汽车生产厂。

虽然在这一阶段汽车生产规模不大,但是在汽车设计、制造等方面积累了必要的经验,并且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79年-2001年)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因为这个地区交通便利,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这个阶段外资车厂也开始进入中国,引进了一些新的汽车技术。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阶段,也使得中国汽车工业逐渐脱离了国家的支持,走向市场。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在21世纪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大,许多汽车厂商开始在国内开拓市场,国内汽车品牌也开始崛起。

同时,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也开始鼓励汽车工业向西部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市场向西发展”政策已经得到了实施。

这也使得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并且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以后,进入到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不仅向国内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汽车,还向世界输出了“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关注和关注。

汽车风洞

汽车风洞

汽车风洞汽车风洞-概述就是用来产生人造气流(人造风)的管道。

在这种管道中能造成汽车风洞一段气流均匀流动的区域,汽车风洞试验就在这段风洞中进行。

汽车风洞中用来产生强大气流的风扇是很大的,比如奔驰公司的汽车风洞,其风扇直径就达8.5m,驱动风扇的电动功率高达4000kW,风洞内用来进行实车试验段的空气流速达270km/h。

建造一个这样规模的汽车风洞往往需要耗资数亿美元,甚至10多亿,而且每做一次汽车风洞试验的费用也是相当大的。

汽车风洞有模型风洞、实车风洞和气候风洞等,模型风洞较实车风洞小很多,其投资及使用成本也相对小些。

在模型风洞中只能对缩小比例的模型进行试验,其试验精度也相对低些。

实车风洞则很大,建设费用及使用费用极高。

目前世界上的实车风洞还不多,主要集中在日、美、德、法、意等国的大汽车公司。

汽车风洞-技术发展历史1871年英国人建成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风洞。

美国的莱特兄弟(O.Wr ight和W.wright)于1901年制造了试验段0.56米见方,风速12/s的风洞,进而在190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飞机。

风洞的大量出现是在20世纪中叶。

1932年瑞士阿克雷特(G.Ackttet)建成了世界第一座超声速风洞,试验段面积0.4米×0·4米,马赫数(风速与声速之比)2,当时主要为了试验炮弹的气动力作用和研究超声速流动而设计。

1956年为了适应跨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美国建成世界最大的跨超声速风洞,试验段面积488米×4.88米,马赫数0.8-4.88,功率为16.1万Kw。

1958年,美国航天局建成试验段直径0.56米,马赫数可高达18-22的高超声速风洞。

1980年,美国将一座旧的低速风洞改造成为世界最大的全尺寸风洞(可以直接把原形飞机放进试验段中吹风),试验段面积24.4米×12.2米,风速150 m/s,功率10万Kw。

1975年,英国建成一座低速压力风洞,试验段5米×4.2米,风速95-11 0m/s,压力3个大气压,功率1.4万kW,试验雷诺数(它是一个无量纲数)8×1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汽车风洞发展史(上篇):艰难起步
【导读】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在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上远远落后
于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汽车空气动力学领域。

在2009年以前,中国
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汽车整车风洞,只能依靠航空风洞改造进行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这大大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制约了自主造型设计能力。

世界上第一座风洞是富兰克.H.韦纳姆于1869~1871年为英国航空学会
建造的。

它是一个两端开口的木箱,截面45.7 cm×45.7cm,长3.05 m。

韦纳姆和他的第一座风洞
1934~1935年由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王士倬教授主持设计的直径为1.5m 的低速风洞,是中国最早的风洞,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风洞被毁。

至40年代末,共建成六座低速风洞,其中最大的是原成都航空研究院的
1.5m×
2.0m低速风洞。

中国第一座风洞
建国后,为适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根据钱学森、郭永怀教授的构想,
于1968年在四川绵阳组建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数十年来,
中心建造了50余座风洞,拥有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风洞群,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客机风洞试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