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x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从那时起,汽车的数量和技术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开始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前身。

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了大量汽车厂和技术设备,生产了大量客车、卡车和摩托车,汽车数量在国内有了不断增长。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受益于党和政府国家宏观调控,汽车厂家不断增加,汽车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改进,汽车行业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汽车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汽车生产大国之一。

20世纪90年后以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汽车质量及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推出了大量汽车新品,引领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发展史留下了无数优秀成果,改变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景观,并为未来发展做好了准备。

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并不断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 1 -。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3、全方面发展阶段(1981~2023年)
•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汽车工业进入全方面发展阶段。汽车 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 旳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构造,变化“缺重少轻”旳生产格局; 引进技术和资金,建设轿车工业,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 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 增长。在这23年中,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大变革,成为中国汽 车工业旳一种旧时代旳结束和一种新时代开始旳分水岭。
• 该车是德国本茨企业1898年旳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 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经过链条驱动后轮。汽车旳造 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 旳杆子支起一种精美旳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旳 黄铜煤油灯,更为杰出旳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斥气 体旳轮胎大大提升了汽车旳平顺性.
• 1923年后来,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 出租旳洋行。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 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 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旳汽车,可是限于当初旳情 况,都没能实现。
• 1966年此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主要格局是形成一大四 小5个汽车制造厂及一批小型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 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国产汽 车17万辆(其中一汽合计生产15万辆)。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
• 1964年,国家拟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旳第二汽车 制造厂,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与一汽不同, 二汽是依托我国自己旳力量创建起来旳工厂(由国内自行设计、 自己提供装备),采用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 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旳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旳 措施,同步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要点协作配套厂。 一种崭新旳大型汽车制造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兴建和投产,当初 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二汽拥有约2万台设备, 100多条自动生产线,只有1%旳关键设备是引进旳。二汽旳建 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旳力量设计产品、拟定工艺、 制造设备、兴建工厂旳纪录,检验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有关 工业旳水平,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种新台阶。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 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渐恢复。
1948年,国民党政府失败前夕 ,计划将上海的汽车制造厂迁 往*,但最终未能实现。
02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汽车发展
解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载货汽车和客车。
中国汽车品牌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 国际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 成产业集群,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06
中国汽车品牌和车型的发展历 程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要点一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
要点二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汽车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 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主要有红旗、上海牌等本 土品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 快速发展,一大批本土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
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短缺和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重要途径。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 惠、购车补贴等。
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包括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加强电池回收利用等。
中国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
“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趋势
“走出去”战略
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为中国 汽车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z)开创先河,把第一辆汽车引进了中国。

他订购了两辆Oldsmobile 汽车,从美国出发,途经香港,最终运抵上海。

翌年,上海市政府颁发了中国第一块汽车牌照。

1931年为改变中国交通落后和依赖洋油的被动局面,汤仲明造出了第一台由木炭驱动的汽车。

1931年夏天,这款汽车首次在河南郑州试驾。

1936年张德庆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株州总厂副厂长。

张德庆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曾在美国和德国学习工作过的工程师之一,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37-1949年抗日战争直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汽车工业陷入停滞,汽车工厂以及大批汽车工程师转而开始设计炸弹和武器装备。

1950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全面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1951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把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址设在吉林长春市郊。

1956年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批国产汽车试制成功。

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是以苏联生产的吉斯150型汽车为范本,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改进部分结构而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1959年“红旗”轿车正式定型投产,生产型号CA72,为双排座式,这是我国有编号的第一辆真正的红旗牌高级轿车。

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当天,两辆“红旗”轿车参加了检阅,6辆“红旗”轿车参加了群众大游行。

1969年为了解决大型工程亟需矿用自卸车,以及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问题,中国掀起了一个全国制造重型自卸车的热潮。

1969年,第一辆上海SH380试制成功,这是以上海货车制造厂为主、全国169家工厂大协作的成果。

1958年1月生产出第一辆“东风”牌轿车。

第二汽车厂于1967年4月动工兴建,1975年7月投产,主要生产东风牌载货汽车,在这个历史时期,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先后形成二次“汽车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办起了汽车制造厂,全国汽车企业达2000余家,出部分基础较好的汽车制造厂(南汽、上汽、北汽、川汽、济汽、陕汽等)外,大多数是产品重复、小而全、质量差。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1956年我国生 产的第一 辆 汽车下线,毛 泽东又亲自为 其命名——解 放
中国第一部轿车
(东风)牌轿车
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第一辆(红旗)轿车
添加文本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 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
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的轿车, 而且这一响亮的980 年)
3,全面发展阶段 (1981~2003年)
1、创建阶段 (1953~1965年)
1953年第一汽车 制造厂破土动工,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 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
1956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 成功(东风)牌轿车, 送往北京向党的人大献礼, 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
60-70年代遗憾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 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是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抛在后面。 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 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中国汽车发展史
px24
目录
一、旧中国的汽车 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三、现代中国的汽车
一、旧中国的汽车
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 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 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 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 出现汽车。
第一辆车
袁世凯送给慈禧 的奔驰第二代汽车
二、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1、创建阶段 (1953~1965年)
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 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
关于红旗
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
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 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 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 乘坐十分舒适, 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赞, 一亮相就受到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 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 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一、旧中国的汽车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存放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的座驾(图1),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

这是袁世凯1902年从香港购买赠给慈禧的厚礼。

图1 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奔驰第二代汽车其时,慈禧经历了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之乱,偕同光绪皇帝微服逃窜至西安避乱,直至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才回到北京。

此次,慈禧对袁世凯护驾有功甚为欣赏,晋升他为直吏总督。

袁世凯更是感恩戴德,为取悦慈禧,就进贡了这辆时髦的名牌洋车。

该车是德国本茨公司1898年的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通过链条驱动后轮。

汽车的造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的杆子支起一个精美的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的黄铜煤油灯,更为出色的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满气体的轮胎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尽管袁世凯为这件供品费尽心思,但慈禧并不喜欢这件供品,黑色的车身在西方人眼里威严庄重,但比不上她心目中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金黄色,汽车座位的式样和侧面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当时在中国已逐渐盛行的黄包车,汽车后面的座位较高。

慈禧穿着3寸高底的旗鞋实在无法爬上去,侍从好不容易才把他抬上去,在宫廷内到处是高大的门槛使汽车无法行驶,而在宫廷外这辆车也远不如前呼后拥的十六抬大轿显得威风凛凛。

更令“老佛爷”不能容忍的是驾驶员竟然大模大样的坐在她前面,感到有失体面,于是她下令驾驶员孙长富跪着给她开车……这辆车虽然是文物,但也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

1903年以后,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

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的汽车,可是限于当时的情况,都没能实现。

孙中山先生1912年在江阴视察江防工作时,曾作了“关于道路与自动车建设”的专题报告,阐明了修筑公路、开办长途客货汽车运输对货物流畅、便利交通、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3.3中国汽车发展史

3.3中国汽车发展史

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 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 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首先制成 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 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 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 稳定和提高。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 批准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 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 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1985年,已经开 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 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 改进,1987年决定放弃生产上海牌汽车,在相当长 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 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辆产量的历史,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全国汽车产量的一半。 辆产量的历史,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全国汽车产量的一半。
我国汽车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计划经济发展阶段 ★初创时期 一汽试制轿车:1957年5月,一机部正式通知一汽研 一汽试制轿车:1957年 发轿车。 发轿车。 首先研制的是名为“东风”的普及型轿车。1958年 首先研制的是名为“东风”的普及型轿车。1958年5 日试制出第一辆东风CA71型轿车来。 CA71型轿车来 月5日试制出第一辆东风CA71型轿车来。
我国汽车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计划经济发展阶段 ★初创时期 一汽试制轿车:东风轿车的试制成功, 一汽试制轿车:东风轿车的试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迈出 了自制轿车的第一步。 了自制轿车的第一步。 为了解决高级领导干部的交通问题, 为了解决高级领导干部的交通问题,一机部汽车局 要求一汽再研制高级轿车,并定名为“红旗” 要求一汽再研制高级轿车,并定名为“红旗”牌。要求 1959年 月前试制出一批,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在1959年9月前试制出一批,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中国汽车成长史

中国汽车成长史
- 1957年初,一机部向第一汽车制造厂下达了生产轿车的任务
- 1959年,20辆轿车作为受阅方队领队车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仪式
- 形成了10个基本车种,6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
1965-1980年
创立阶段
- 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开始
- 商用汽车发展迅速,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 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
- 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
1980-20世纪末
发展与转型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 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 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 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21世纪以来
融入全球与新能源发展
- 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进入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的阶段
- 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逐步成长为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高地
- 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3万辆,2021年已经达到352万辆,年均增长超过86%
- 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并将合资品牌逼至“墙角”
中国汽车成长史
时间段
发展阶段
重要事件与里程碑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9-1953年
筹备与奠基
- 政府将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列入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大会举行
1954-1965年
启蒙阶段
- 1954年7月13日,第一批解放CA10卡车下线,结束了中国生产不了汽车的历史
- 解放CA10以苏联吉斯150为蓝本,采用后桥驱动,最大马力90匹,载重量4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摘要 (2)关键字 (2)前言 (2)一、汽车的原始概念――座驾 (3)二、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人必须知道的历史 (4)三、中国与发达国家汽车差距 (7)四、中国汽车发展展望 (8)五、参考文献 (8)摘要:时下,对于居住在都市和乡陌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已再是什么新奇之物了,但是对中国汽车历史的经过却少为人知,本文对中国汽车自古及今的历史简单介绍,并综合中外汽车的现状略加分析,了解中国汽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关键字:座驾中国汽车汽车历史现状差距发展一、汽车的原始概念――座驾座驾,意即有人坐有人驾驶的代步工具。

每天迎着晨曦,眺望满街的车水马龙,汽车像蝗虫一样塞满了街道,开车的,乘车的满脸焦虑,汽车已经主宰了交通工具市场。

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车”的世界里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以车代步发展到如今,是否还可以激发起人们对车的怀旧情结?那些原始和落后的交通工具,伴随乘车人、拉车人那份怡然自得的心理却又是十分难得的。

在所有的历史变迁中,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都具有时代个性,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

从它的由简到繁、由人(畜)力到机械、由慢到快……我无法考证其“车”的沧桑巨变,据说在我国就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时英雄好汉驰聘沙场是骑马,留下了几多惊险神话。

后来皇上出游或战争需要,人们发明马(或牛、驴)拉的两轮车,这可从兵马桶的出土和许多古迹壁画上可以证实。

《苟子“解蔽》:“奚仲作车”。

“奚仲,夏禹时车正。

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

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啸嗷东轩下”、“月上轩而飞光”的情境是多么令人景仰。

杜牧《阿房宫赋》: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车骑塞巷,宾客盈座”,又是另一般场景。

辒,乃古代兵车之一种,四轮车,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又能往来运土填堑,以攻城为主要任务。

辒车,是古代一种卧车,据说秦始皇在外驾崩,就是用辒车运回宫的。

辎车,则是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

《后汉书》载:“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

”不由入想起杜甫《兵车行》里车辚辚,马萧萧的战争场面。

总之,古人颇具聪明才智,发明车目繁多。

且这些“座驾”多象征着权贵富豪的身份和地位。

不过,这些车多为畜力拉车。

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系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

车子虽小巧,载重量却可达二三百公斤。

“鸡公车”因系独轮着地,所以无论平原山地,小道皆可畅行无阻,是一种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的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人类交通史上一项重要发明,“独”领风骚若干年代,至今还在发挥“余热”,在乡村,建筑工地仍有它的身影。

据当代日本学者在研究自行车发展史时,认为“鸡公车”是自行车的始祖。

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陕西县黄河镇发明了“木牛流马”的交通工具。

《三国演义》第102回交待此事,题作“司马懿占北原谓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它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

靠着它,成都平原出产的粮秣才得以连续翻越“猿猱欲渡愁攀援”的巍巍秦岭。

至于“作一木牛,连仰双环,人行六尺,车行车步的“木牛流马”究竟属何形态,利用何种原理,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鸡公车”的第二次变革是在宋代,变一人推动为前后两人把架、两旁两人扶拐,前用驴拉,称“串车”。

第三次变革是在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拱形席作顶,用来拉客,称为“双缱独轮车”。

第四次变革是在清代,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风力。

“鸡公车”后来跨江越淮,传到中原大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鸡公车”将粮草、辎重运往前线,可谓旷世奇功。

到了20世纪初,城市里出现了双轮的人力黄包车,作为主要的“客运”工具。

黄包车又分“路车”和“街车”两种。

“路车”的任务是“长途客运”;“街车”专门在城内“行驶”跑“短途客运”,可以全城跑,但也设有“站口”,相当于现在工交车的车站。

旧时黄包车夫地位低下,常受人欺负,宪兵、警察可以随意使唤坐车不给钱的。

人力客三轮历史并不悠久,解放初期才出现的,它比黄包车又进了一大步,也可以说翻开了城市客运的新篇章,至今仍然是城市客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行便捷,观市井浮华闹市,比小汽车更悦目爽心,颇受旅游者青睐。

看来,人力客三轮车,短时间内不会“绝迹”,还会“风光”一个时期。

说起“座驾”掌故多多。

世界上最早的一辆汽车“风力大车”,是1600年由荷兰工程师C.史文发明制造,顺风时速可达30km。

世界上最早的一辆蒸气汽车,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居诺花了6年时间制成,时速为4km。

世界上最早的一辆汽油汽车,是1860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同时制造出了新车,用重量轻、转速快的汽油发动机做动力,这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这时的汽车很粗糙,性能差,往往车开出不久,就会有麻烦,上坡时还要下来推车。

而1914年,美国福特先生创造第一条汽车生产线,10秒出一辆。

1997年美国人又把汽车送上月球。

汽车随着人类科技飞跃的发展而日新月异,花样翻新。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

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

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终究是值得钦佩的。

我国最早进口汽车是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是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e)将两辆汽车带人上海。

一辆是凉篷式汽车,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前排为双轮座席,车轮是木制的,外面包上实心橡胶轮胎。

采用转向盘、转向带和梯形结构控制行驶方向。

照明用煤油灯,喇叭是手揿的。

这两辆车在上海招摇过市,引起轰动。

自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1956年7月投产,1957年7月13日我国生产出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又于1958年5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与当时政治风云起伏颠簸、荣辱与共的红旗牌轿车,被誉为“东方神韵”。

几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汽车生产采用了各种高科技及人性化的安全及便利设施,汲国外汽车科研之精华。

不仅秉乘了传统的坚固造型,更具时尚汽车的柔媚风貌,线条流畅,驾乘舒适的“座驾”新宠不断诞生。

二、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人必须知道的历史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

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

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

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

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

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

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

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

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

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

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

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

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

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

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

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